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华夏!

张俭发现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小看,原本他是见过彭七的,当年在高阳正店之中护卫赵祯的都指挥使就是他彭七。

一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如何会变得比狐狸还狡猾?

他彭七表面上看似在叙旧和招待自己,可句句透露出试探的味道,若不是张俭在朝堂上厮混的久了深谙世事,还真的被他诓出了些东西。

“辽朝也是响当当的王朝,咋个就能吃不住劲议和了呢?”彭七略带遗憾的望着张俭惋惜的说道。

张俭虽然心中恨的牙痒痒,但表面上却风轻云淡:“议和?不知彭帅哪来的消息?连老夫都不知,彭帅是从何处而知!老夫此次南下乃是面见你大宋天子。”

瞧着张俭从容的饮酒吃肉,彭七的脸色稍稍抽搐,这老货还真能装啊!什么时候了还和自己玩那些虚的,你若不是求和,何必在宋辽交战之际,中京道如火如荼之时南下?

鬼才信你的话嘞!堂堂一国之相难道就这么不值钱?!

“报!启禀彭帅,背嵬军主将杨怀玉,行军司马苏轼已到!”

彭七的脸色微微一喜,随即变的不耐烦道:“这个杨怀玉,总是喜欢来本帅这里打秋风,这次也不知从那收到的消息,居然知晓本帅宴请左丞相,不过这杨怀玉端是舞的一手好剑,便请他助兴!”

张俭心中嗤笑,怎么还上演了一出项庄舞剑的典故来?眼下自己可不是沛公!

随着杨怀玉和苏轼的加入,这场饮宴才真正的活分起来,杨怀玉的剑舞惨不忍睹,满满的杀伐果断之风,一点也没有舞者的优雅,张俭知晓这是在给自己下马威,但他并不在意,只是在心中念叨着:你能奈我何?

而他最心惊的却是苏轼的才学,这弱冠之龄的年轻人端是满腹经纶,句句锦绣,字字珠玑,和自己交谈之中引经据典端是了得!

彭七还指着他说是未来的帝婿,能在这个场合说出来便已然是赵祯认下了这门婚事,张俭微微差异,如此才学的后生他赵祯怎么舍得毁了他的前途?

与苏轼谈论的越多越能感受到他的魅力,文人之间的交流往往靠的一种认同感,张俭与苏轼之间的谈话多以史实为主,虽然论点不同,但心中的看法却是相差无几,这便有一种知己的感觉。

一老一小年岁相差很大,但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流,苏轼也从其中受益匪浅,只不过他接受赵祯的言传身教颇多,思维方式已经不同于传统文人。

这还要多亏他父亲苏洵的传统文人教育,以及可以入资善堂作为太子皇子伴读的身份,可以说苏轼的才学之中包涵了华夏传统文人的思维方式以及赵祯那种跳出棋盘的思维方式。

所以他和张俭之间的谈话既没有超出传统文人的范畴,又纳入了许多新颖的地方。

一老一小聊得火热,甚至让张检快要忘记南下的重任,而另一边杨怀玉累成死狗和彭七两人坐在一旁幽怨的望着苏轼,感情他一个人便足够了,哪需要咱们两人在这里碍事!

彭七悄悄的指了指苏轼小声对杨怀玉道:“你还别说,能在张俭面前把话说的这么好,咱们是没有这本事的!”

杨怀玉翻了个白眼:“若是咱们读了他那么多的书,有个大学士的老子和皇帝的丈人,也不会差到哪去……”

彭七嘿嘿一笑:“这倒也是,官家的才学可是极为厉害的,俺彭七跟随在官家身边多年,就是这东西学不来,只不过学了一些小聪明罢了!”

在杨怀玉面前彭七根本就没有必要拿架子,他知道杨怀玉的打算,也颇为中意他,便希望把他拉扯出将门,但很快热烈的交流气氛便急转直下。

……………………

“你这是胡说!辽朝为何就要被大宋灭国?如何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如何就是天道了!”

张俭的声音徒然提高了很多,很难想像一个老头能发出如此怒喝,把彭七和杨怀玉吓了一跳,望向苏轼的眼神有些奇怪,他说了什么让张俭如此恼羞成怒?

“并非是后学胡说,而是事实!”

“你倒是说说为何!”

“因为你辽朝是草原上起家的游牧民族,且如今已然失去燕云,连中京道也没了,若是不想被我大宋灭族亡种,还请速降!”

“你!你…………小儿狂妄!”

张俭被苏轼的话气的浑身发抖,伸出手指颤颤巍巍的指着他道:“你倒是说出个由头来,否则便是信口雌黄辱我大辽!”

杨怀玉郁闷的提起剑准备再来一段剑舞打断两人的争执,但彭七伸手拉住了他微微摇头:“瞧瞧,这才是青年才俊,他娘的一个小小文官敢和辽朝丞相对着呛声,俺在当年可没有这个胆气嘞!就冲这个也配得上公主殿下!”

Wшw◆тt kan◆CΟ

杨怀玉再次翻了个白眼,这都什么跟什么,难道自己就不是青年才俊了?

“纵观史书,左丞相可见得一个草原上建立起的王朝持续百年?即便是五胡乱华,中原陆沉,我汉家衣冠南渡可最后我汉家王朝再次崛起,而所谓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族今又在何处?除了我汉家王朝外,其余尔尔不过水中花井中月矣!”

不待张俭反驳,苏轼再次开口,声音更加笃定,气势更加逼人。

“别说是那些山中蛮族,便是相对他们而强大的多的草原民族也不过是我汉家王朝的磨刀石,这些民族久居草原,生性彪悍不假,可他们对抗天灾的能力极低。

一旦遇灾便要向我汉家王朝索取,强盛了便窥伺我等土地,不重生产!这样的民族天生便有着无法避免的缺陷。心性上的缺失,国力上的衰弱!中原汉室强而其弱,中原衰落而其强盛,可这样的强盛不过是因为中原内耗虚弱所至!若是中原一统,尔等不过泛泛之辈尔!

君不见匈奴自秦始嚣张不过百年,汉灭之!君不见突厥自草原崛起来势汹汹,然唐灭之!鲜卑,柔然又在何处?唯我华夏汉室煌煌中兴,虽王朝更替不曾中道而衰!这便是天道!即便是你堂堂辽朝左丞相依旧我华夏之民也!草原民族何在?契丹人何在?!”

张俭早已被苏轼的话震惊,而边上的彭七和杨怀玉血脉喷张,身体激动的微微颤抖,好一句唯我华夏!这是汉家百姓从上至下埋藏在内心最深处却永远不可磨灭的声音,华夏才是真真的强者,才是真正的霸主!才是气吞苍宇,旷古烁今震撼天地的万世之主!

第八百九十一章 凤章宫前梧桐树,梧桐树下立凤凰第两千二百四十八章帝国资本的大鳄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会武术,谁都挡不住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战争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睦邻友好”第七百零三章辽朝乱局第两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两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价值观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关城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没有和谈第七百九十一章与智者同行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两千三百八十六章阴谋又起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坟墓第八百六十八章没藏氏的应对之策第一百七十一章棋局收官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赵祯的“眼睛”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关之乱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萧挞里的计划第两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难逃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这就是资本第二十八章东京乞丐第五百四十章破阵杀敌第五百二十二章辽皇的叛逆期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汇集东京第两千二百七十八章贤觉与赞普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旧事第二百三十章千丝万缕第两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后的对话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谓辞官,人才济济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与地狱的距离第八百七十六章骑兵的序曲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会无赖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风骤雨的回程第三百七十二章两军对垒第一百六十一章东京城的早晨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人心思动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营第两千一百四十七章对抗无处不在第两千两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间地狱第八百二十八章复仇之军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攘外必先安内第三百零五章战争带来的财富第一百一十三章怒发冲冠凭栏处第二百四十章武举与军旗推演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鸡贼的赵祯第二百四十三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两千六百一十三章西方的圣人第两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库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离开神都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梦想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药实验第一千五百七十章神都工坊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挥兵八刺沙衮第一千三百四十章苛刻的条件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大宋的兰州第七百四十八章年关(下)第两千四百六十五章离宫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转换第二百四十四章流产的《武经总要》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该动手了第两千五百四十五章赵祯的阴谋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驸马府第两千五百四十三章开局不太好的赵仁第一千零三十七章送死可不行!第二百六十六章硕大的好人卡第两千四百二十一章华夏西土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无奈的平衡第两千零六十九章包拯才是杀手锏第两千零一十七章西军的种帅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六百二十一章宋军突袭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鹏珈罗与八百壮士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两千二百二十三章资本无情第两千六百一十章赵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种战争形势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锁第四十五章离别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国王朝第两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于利第一千八百六十三章兵贵神速第四百一十二章死讯骤至第两千一百三十五章角斗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驻军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二百二十三章东京城的改变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强宋第四百三十四章游街示众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狝之礼第两千零二十五章汉家的通病第两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两千四百五十一章读史(下)第八百七十六章骑兵的序曲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并非新气象第两千两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