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

和后世一样,正式的接见大使并召开记者发布会其实都是已经在私下商量好协议之后的事情,只是走一个过场昭告天下,在这个封建时代依然如此。

在乾宇殿召见印度使者摩羯柯钰,对于赵祯来说其实就是走一个过场,私底下达成的协议才最为重要。

于是当摩羯柯钰进入皇宫之后,赵祯便传旨鸿胪寺的官员,让他前往紫宸殿见驾,紫宸殿是什么地方?大宋最适合接待外臣的宫殿,赵祯在这里接见过辽朝使者,接见过高丽,倭国等周边国家的使者。

当摩羯柯钰进入大殿后,首先看到的便是高高在上的御座,这是大宋最高统治者的宝座,鎏金的座椅上是两条巨大的金色飞龙,只不过它的主人还没有出现。

摩羯柯钰知晓,在大宋尊贵之人都是最后出现的,而不是像在天竺一样早早到场。

赵祯路上稍稍被耽搁了一下,今日不光有天竺使节,还有吐蕃人的使者前来,这算是让赵祯稍稍有些措手不及,吐蕃人依旧沿袭唐时的风俗,派人前来也不说一声,只是在进入神都城后径直前往鸿胪寺宣布他们的使者身份。

于是这一突发事件就让赵祯稍稍犹豫起来,吐蕃各部族之间的战争不断,现在大宋和吐蕃的关系还是相对缓和的,但并不意味着吐蕃就完全没有威胁,相反,赵祯觉得吐蕃应该越乱越好。

高原是一块禁地,除非是高原上的民族本身,外族极难统治这片区域,所以华夏的王朝版图永远都是缺少高原土地的,只有在明清两朝之后才逐渐的控制一部分地区,当然还是吐蕃以自治居多。

赵祯是希望把吐蕃纳入囊中,但却无法征服高原,在平原地区习惯的人,第一次上高原别说是作战了,连走路都成问题,大宋最精锐的战士也会变成软脚虾。

要想征服那片土地,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高原训练士兵,在高原获得实际控制权的区域,让大宋百姓和将士在高原上习惯。

其实同样的问题也在困扰这吐蕃人,高原反应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也就是空气稀少,平原的人去到高海拔一下子适应不了,就会出现头晕、恶心、想吐等症状,更严重者会出现短暂性晕厥。

吐蕃人久居高原,他们长时间的生活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尽管空气稀薄,但是他们能够适当的利用氧气使自己生存下来。

但老天是公平的,吐蕃人长期的生活在高海拔地区,一旦他们离开已经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了平原,那么他们的身体会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嗜睡、胸闷、头晕等症状,但这样的症状同样也有解释,低原反应。

这还不是吐蕃人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平原地区因为地势低,易积水潮湿等原因,平原地区的细菌、病毒会比高海拔地区多得多,因此在这一方面上,高原地区人们的身体少了这一免疫系统,所以高原地区的人来到平原会很容易生病。

吐蕃和大唐之间的战争其实并不是吐蕃想要占据中原的土地,而是他们希望获得财富和日常用度,并且控制繁华的丝绸之路,以此垄断经济。

彪悍的吐蕃人曾经短暂的占领长安十三天,但最后却不得不撤走,其中底原反映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

只不过现在的吐蕃已经衰落,内战连连的他们经济体系早已崩溃,松赞干布留下的那一点吐蕃王朝的家底完全被打的精光,吐蕃能和中原王朝抗衡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有着大片的土地和丰富的产出,虽然不适合种植粮食,可其他资源他们并不缺。

所以吐蕃王朝可以积攒下财富,可以形成有效的经济和中原进行持久战,这才是吐蕃人最难缠的一点,别的民族在和华夏的战争中往往是被华夏的强大实力耗死的…………

眼下的吐蕃使者突然出现,这意味着什么赵祯再清楚不过,现在的吐蕃王朝早已消失,高原上形成了数个部落形势的势力,其实现在不应该称呼吐蕃,因为这个王朝已经消失。

吐蕃分为四大部,唐古拉山以北的羌塘部,靠近大宋宁夏路的思麻部,以及和大理接壤的托敢部,以布达拉宫为主的乌思部。

四个部族之间的战争可谓是连连不断从未停歇,当年宗哥城的战事甚至延续到了大宋的秦凤路上,不过后来也是宗哥城的思麻部成为大宋的助力围剿西夏。

可以说大宋和吐蕃之间并不是没有交集,而当时赵祯便已经开始提防高原上的民族,不会给宗哥城的思麻部提供太多的助力,当然在粮食上提供一些援助而已,这也是有限的。

抵达大宋的不是思麻部的使者,而是来自于乌思部逻些城的使者,逻些城这个名字有些陌生,可提到布达拉宫赵祯便立刻知晓,所谓的逻些城也就是后世的拉萨。

这里的统治者自称是吐蕃赞普的后裔也是松赞干布的后裔,他们居住在逻些城,统治着高原上最为繁华的土地,也是高原四部中最为强大的一部。

对于乌思部的使者到来赵祯是能猜到他的用意的,最近这段时间大宋对吐蕃的思麻部,托敢部进行援助,使得这两个原本在乌思部压制下的部族获得了喘息之机,也乌思部感到了压力。

所以乌思部向大宋派出了使者,不过赵祯觉得先来后到,应该把这些吐蕃使者晾在一边,先接见印度的使者再说。毕竟相比吐蕃,印度才是大宋的重中之重,这是大宋全新的商路所在。

一路上赵祯都在听着范仲淹的奏报,这位大宋的平章事对局势的把握非常好,大局观也不差,在他看来越是在这个时候越应该把乌思部的吐蕃使者晾在一边,而首先接见印度使者。

赵祯点头同意了他的说法,并且让范仲淹先去打发吐蕃人,自己也该进入紫宸殿中了,毕竟让印度使者久候有失国体。

听说这个名叫摩羯柯钰的使者还是印度有名的智者,显然他也应该带着特殊的使命而来,赵祯不相信毗羯罗诃波罗三世千里迢迢的派遣他前来就是为了向自己表达敬意。

哪有两手空空表达敬意来的?!

第一百二十六章请君入瓮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坟墓第一千零九十七章剑指女真第六百第二十一章草原上的狩猎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时代第四百五十三章皇帝的新计划第三百一十八章万千吉兆,盛世佳节(下)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间炼狱第两千五百三十四章兴庆府第四十一章丁谓的邀请第两千三百一十五章内忧与外患第两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库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驾到第九百零五章千牛卫第两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抠门”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结束的战争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八十六章五年计划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西域得手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时间与空间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号第九百章兴庆府的动荡(下)第六百四十七章开封奇案(下)第两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两千零九十七章国丈与包拯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线第两千三百九十七章怪圈中的吐蕃人九百六十二章欧阳修的恶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两千二百二十三章资本无情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长第两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两千零二十三章“大盗”第七百三十九章大庆殿中不见君!第两千五百八十一章大宋优越的科举制度第六百零三章压缩军粮的威力第九百二十章大驾卤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七十八章杨家的百战雄兵第两千三百七十三章没有天堑能够阻挡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务头子的首次会面第三百六十章皇家票号第九百二十三章公主是亲闺女啊!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国王朝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两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恶的人第九百七十六章拨云见日,如梦初醒第四百九十三章驸马府中的猛士第两千五百二十八章从未高贵过的皇权第三百零五章战争带来的财富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诫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状的结果第两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观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百二十六章请君入瓮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与苏轼第两千四百一十七章节宋帝与赞普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汉家的大气魄第两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两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确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负担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经济战争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临之后……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会第一千七百零七章战斗不止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与祖宗之法第两千三百二十一章罢市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敌人更了解敌人第七百四十九章华夏的可怖历史第五百五十二章“赵二爷爷”留下的难题第一千二百六十章“养蛊”第一千八百九十章儿子不如老子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无路可逃第两千零一十五章烽火连天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该走的还是走了第九百六十一章善与恶第两千二百三十六章赌徒理论第九十三章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两千一百九十九章孙良的筹码第三十四章父与子第三百二十三章辽朝的错误怪圈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两千二百七十二章后宫家宴第一千四百一十六章战争来了第两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图(下)第五十五章地狱的开始第四百三十二章帝王家事第两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况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宫中的五角星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一千九百四十四章置气文章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战前夕第两千五百六十七章阿母城中的密谍头子第八百一十三章山雨欲来风满楼第五百一十九章遗诏第三百九十五章何为正义?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颜面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