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义的定义

大宋对西域的打击真可谓是宛若雷霆,西域联军甚至是辽军都在大宋的打击下土崩瓦解,西域人很惨,损失极大,这对本就没有多少的兵力西域诸国来说是致命打击。

六万联军只有最开始的高昌士兵逃走了五千人,这五千士兵运气好,大宋边军并未派遣骑兵进行追击,所以他们跑得最多,而剩下的龟兹军和焉耄军却没有那么幸运,他们遭到了边军骑兵的追杀。

曹康是真的气急败坏了,那五千逃走的高昌士兵就是他此战的败笔,五千多人的逃走让他堪称天衣无缝的陷阱成为一个笑话,面对赵祯的时候,他差点羞愧的钻到地缝中去。

当然赵祯是一句责罚也没有的,他知道曹康是一个知耻而后勇的人,这种错误不会再犯,果然,他的收获惊人,剩下的四万西域两军基本上死的死,降的降,加起来还没有千人走脱,即便有,也被边军的铁骑给追杀殆尽了。

对待西域人赵祯觉得没有什么可以手软的,老祖宗的一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便早早的定下了调子,这句话的出处很有意思《春秋左传正义》。

华夏的史书已经把这句话定义为正义的事情了,屠杀外族算不算残暴?不算,因为这是正义…………

即便赵祯觉得很扯,但他却能用这句话站住脚,并且给自己最大的心理安慰,消除自己心中的愧疚感.

人有的时候就是要学会安慰自己……尤其是在做了违反自己道德水准的事情之后,而这件事又不得不做的时候,安慰自己很重要。

事情总会发展,有时往好的地方,有时往坏的地方,但总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么多年来赵祯坐在大宋的御座上改变了很多,随着不断的扩张他甚至放弃了一些原来所秉持的东西。

曹康的战绩相当不错,也为西域都护府的边军捞取了大量的战功,虽然不能让他们一夜暴富,但凭借这些战功却可以从朝廷领到相当不错的犒赏。

军中的气氛也相当不错,大战之后的喜悦也伴随着袍泽的战死而没有那么愉快,只不过冲淡了一些悲伤的气氛而已,死去的将士由专人收敛火化,装入骨灰盒中,将来带回大宋。

灵儿在军中带着医官救治伤兵,她已经看过太多的生死和伤口,有些麻木了,但依然保有一颗善良之心。这是她最大的收获,当然也有军中流传关于她是“活菩萨”的传闻,只要她看过的士兵,一般都能很快痊愈…………

这场围歼战还是不错的,给西域军力造成的创伤极大,基本上动摇了这片土地的根基,六万人虽然不是西域的全部兵力,可却摧毁了他么的自信。

这也是赵祯所期待的效果之一,至于辽人…………很鸡贼!

准确的来说是萧满蕙很鸡贼,见到势头不好,居然以最快的速度,在神卫和捧日形成包围之前,溜之大吉了,当然他们付出的代价便是三千骑兵的伤亡。

用三千辽朝精锐换取四万铁骑的安然离开,不得不说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狗急跳墙,狗急跳墙了啊!”赵祯看着眼前的李酒和王圭两人喃喃的念叨着。很难想像,萧满蕙居然把自己的心腹之军在辽军崩溃之前拿出来挡刀。

战场上有的时候不是靠尽量的装备就能获胜的,尤其是在短兵相接的冷兵器战场上更需要勇气的加持,但有的时候,还会又另一种东西扭转占据,那就是无所畏惧的疯狂。

萧满蕙的亲兵就是这样的人,他们不单单是亲兵那么简单,更是萧家的一股强力保障,人数不多约有三千,但这三千人却是无所畏惧的死士,在战场上他们敢直面大宋铁骑那如林般的骑枪,敢疯狂的扑向大宋军阵甚至以同归于尽的方法拉扯敌骑下马。

在冲锋中一旦落马,基本上和死没有区别。

也就是这三千人在宋军冲阵之后,给辽人稳住了阵脚,并拖延时间让萧满蕙带着他们撤走的,但对于萧满蕙来说这次他付出的代价几乎不能承受。

大辽五万铁骑损失一万人都没拿下宝庄城,都没见到大宋的魏王一面,反而中了宋人的埋伏,不得已使自己牺牲了三万精锐死骑,这些人都是萧家的精锐,供奉多年的死士,现在尽数折损在自己手中,如何向太皇太后和萧惠交代?

至于那些西域人,他们的失败完全是自找的,大辽反而成为了他们的掩护,吸引了捧日军和神卫军的注意,反而让西域人有机会从边上溜走。

直到现在,萧满蕙还认为西域人走脱了,他决定前往高昌城,等待太皇太后援军的到来,以图再战,可当他抵达高昌城的时候,却发现萧太皇太后已经率领大军抵达,至于那六万西域联军……并没有出现。

萧太皇太后当场训斥了他抛弃盟友的行为,同时也向高昌国主麴叱干表达了失望,而不光是高昌国国主,整个西域的国主无论大小都出现在了高昌城。

尤其是萧太皇太后的到来,更是让高昌城和西域再次充满信心。

辽朝的临朝称制的太皇太后也御驾亲征了,为的就是帮助西域抵抗大宋的入侵,虽然大家都知道眼下的情况是辽人离不开西域,可这并不妨碍双方之间的关系。

西域人看到了希望,有了辽人的帮助,再加上本土作战的西域人,他们觉得自己必胜无疑。

对于现在的盟友,萧挞里当然是要鼓励的,虽然西域人让她见识到了什么叫愚蠢,但她依然要保持友善的态度,和辽朝上国的威仪。

这场战争的总结是可怕的,辽朝的五万骑兵折损一万人,而西域联军的六万人却只剩下区区六千人,要知道西域联军和辽军是前往宝庄城作为伏军的!

他们是去埋伏大宋五万人的神卫军,最终却是被宋人埋伏了一波,不禁宝庄城和六种城失手,更是损失了数万人马,这对西域的影响是毁灭性的。

萧挞里坐在殿中本属于麴叱干的王座上,扫视着殿中的每一个人,深吸一口气刚准备开口便被门外的吵闹声打断,这种感觉很不好,让她觉得自己愤怒,而现在她恰巧不能如此。

“何人喧哗?!”

殿外的辽朝御帐亲军压着一个人进殿道:“启奏太皇太后,乃是西域联军主帅佑阿加帕求见高昌国主!”

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东京旧梦第两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闪光第一百二十二章佳人待君归第两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导思想”第两千零九十六章肃清内外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夹两盆”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无知己第两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五百六十章少一个子都不行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蛮夷的“骄傲”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战(下)第一千三百零五章辽朝的留学生第五百一十章孙宅的夜,静悄悄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归宿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第三百一十五章抠门的官家第六百二十五章困兽犹斗第二百二十二章地方官制的变动第五百五十二章“赵二爷爷”留下的难题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三百一十三章恶客北方来第两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六百六十八章迁都之谋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轮回第两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两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柜的背叛第六百九十一章赔了夫人又折兵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一路向西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来第两千一百三十五章角斗第两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来第两千一百七十二章赵祯的“手腕”第两千章时代的束缚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温柔的陷阱第两千四百二十五章遗忘的“角落”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时归第九百二十章大驾卤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干,军粮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两千五百一十一章衮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几等?第一百五十四章骤变第两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将第一千四百三十四章成埃落定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二百四十八章寇准的背叛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钦定宪法第两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铁鞋无觅处第五百九十二章张俭的取舍之道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鱼肉”的讨论第两千四百三十一章贾昌朝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萧挞里的死战之心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来自远方的消息第二百一十二章轩辕黄帝的后裔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岁第九百七十七章有能力的人第八百九十九章兴庆府的动荡(上)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战争已经开始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结束的战争第六百八十二章赵祯的阳谋第五百九十五章大辽的旗帜又断了……第二百零四章 罪己诏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夹两盆”第两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渊源第两千三百四十章枪杆子里的“宝物”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钱从何出来?第两千三百五十一章“诱饵”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颜面天子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难民浪潮第九百七十四章“贪婪”的大宋皇帝第两千六百二十五章回家第两千两百一十五章利益交换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项人?契丹人?华夏人!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轻重缓急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赵家的“本事”第五章初入东宫第两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张王氏第四十四章东宫之中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台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儒家思想的内外第两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两千五百三十八章赵祯的诚意第四百二十五章问道韩非子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圣人由谁祭?第两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八百二十九章荒谬的逻辑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吐蕃人的精神壁垒第两千四百四十七章睡个安稳觉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宝藏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华灯初上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两面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挥兵八刺沙衮第两千三百一十一章断裂的“圆环”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鱼肉第一千六百四十章经济战争第两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