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变就是好事

秋狝已经进行到了尾声,从朝臣们抵达大定府开始,大宋的朝堂定制就开始了改变,赵祯利用这次秋狝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是一次对大宋官僚制度外科手术式的改革。

也是一次精细修剪,毕竟在他亲政这么多年来,早已是把大宋脱胎换骨,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这一次看似是用精准修剪的方式除去了大宋原本的冗长制度,事实上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一刀而已。

赵祯其实早就考虑到了那些保守官员会极力反对,所以才会在这次秋狝上提出这个问题,大宋已经有了足够的“本钱”,赵祯也有了足够的“本钱”。

这里的本钱就是赵祯亲政这么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

赵祯在大宋的权威以及那无上的军权没有一个人能匹敌,强大的帝王所树立的威信在这个时代就如同神明一样被崇拜。

尤其是赵祯这种带领大宋从辽人压制的阴影下走出的帝王,收复燕云之地的中兴之主,给予大宋百姓美好生活的仁君,更是有着狂热的崇拜。

赵祯利用了自己的声望,利用了自己的名声,也利用了士大夫最害怕的东西,民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话不光对君王管用,对士族集团更是极大的利器。

只要是文官都会在乎自己的名声,甚至是那些昏官和无能的官员也会去重视,士大夫的使命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辅佐君王造福苍生吗?

这是他们最高的追求,也是他们的道!

文人心中也有风骨,也有理想,也有追求,即便是被金钱和权利迷失了双眼,但他们依然在心中记得名声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而现在,大宋的舆论掌握在谁的手中?只看看大宋最有名的几家报馆的东家是谁就知道了,在他们身上无一没有蔡记的影子。

引导舆论简直没有比报纸更有用的东西了,这简直就是舆论风向标,引导神器。

赵祯的这次秋狝当然也邀请了报馆之中的撰稿文人一同参与,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无上的荣耀,也是一次近距离接触上层的机会。

他们需要更多的素材进行报道,而赵祯需要他们在大宋宣扬尚武精神,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各取所需,当然这算是一种私下交易,但舆论有的时候确实很重要。

所以给保守文臣施压的不是赵祯,而是这些从事报道的文人,而且他们大多是年轻文人,年轻这两个字很可怕,年轻人一般没有那么多的向权贵和世俗妥协的苟且,年轻人仿佛有着用不完的经历和朝气。

大宋的官员也逐渐的走向年轻化,参加秋狝的文武官员之中就有着大量的年轻官员,他们成为年轻报员的采访对象,当然实力摆在哪里,这个被赵祯创造出来年轻一代有着相当不错的才能。

大宋的教育变得更加智慧,从四书五经之中吸纳知识的同时,也从格物之中吸取了更多智慧。

才不断的采访之中,这些来自报馆的报员开始把矛头指向了保守派的文臣,这些报员初生牛犊不怕虎,面对四品以上的官员都不犯怵。

提出的问题也是相当刁钻,让一旁的年轻文官都大为惊叹。

“自官家亲政以来便不断革新我大宋官制,若是不好,可是官家错了?”就这一个问题就让许多保守文臣说不出话来,官家错了吗?

回看大宋如今的局面,若是官家是错的就没人是对的了!

“您自己看待自己所在的衙门,是否觉得有人浮于事之像?您觉得官家革新可有好处?”

这同样是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当然保守文官也会出言反击,否认这个问题,但很可惜他们中了圈套,提问者已经准备了一堆实例,只要他否认,便会不断抛出,直至你无话可说。

“事实善于雄辩!”这是大宋每个报馆之中必须悬挂的一副牌匾,任何报员都要把这句话刻进心里。

这就是好赵祯要的结果,让保守派的臣子在这些“局外人”的眼中变成固步自封的人,让他们成为百姓所唾弃的对象,让他们不得不改变。

赵祯不是全盘否定保守的臣子,但要想革新就必须有所舍弃,保守也有保守的好处,一些传统的价值观依旧存在,这些保守的臣子中也有不少是彬彬有礼前谦谦君子。

但在年轻文人的围攻之下,他们的陈旧思想就显得那么的面目可憎。

赵祯相信,不用秋狝队伍回朝,这报纸就能把消息在神都城中铺天盖地的宣传开,谁说了什么话,谁是顽固不化之人,都会出现在报纸上,出现在神都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之中。

若不是只有一年的时间,赵祯不会用上这种极端的手段,用时间不断的一点一滴的改革才是最好的方法,但他等不了。

一年之后便要对辽朝进行最后一次北伐,这是彻底攻陷草原的灭国之战,赵祯不会留手,再次之前完成大宋朝堂的改革势在必行。

同时还要有大量的基础建设开始准备,物资要开始囤积,民夫劳役要招募,国内的安定也要维护,方方面面都要考虑。

大国用兵,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得不慎。

秋狝就是一次契机,赵祯在这次秋狝之中提出了尚武之风,结果相当不错,虽不是人人尚武,但最少朝臣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改变就是好事。

而皇位的继承上也产生了最终结果,最少把俩个儿子都安排好了,幸好自己只有俩个儿子,若是萧挞里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儿,赵祯还要考虑如何安置他。

至于朝中官制的改革,在回朝的路上就已经开始悄然改变。

寄禄官,差遣官,两者将要合并的消息在队伍之中传开,回朝的路上就没消停过,很快形成一场辩论,但赵祯却没有那么多的话,而是静观其变。

但他相信,当秋狝的队伍回朝之后,一切都会尘埃落定。

所有人都知道,只有在回朝之前表态,战队,给出自己的立场,才不会再以后被动,站队有的时候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和皇帝站在一队,从一开始你就赢了。

第六百七十二章东山再起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国王朝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无赖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刘涣的心路(上)第两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问题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与角厮罗第两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爷”从不公平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来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轻重缓急第两千二百二十六章敌人还是朋友?第两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七百九十七章英雄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贼船的夏竦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阴谋第两千五百一十章赵祯的“相对论”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惨世界第八百一十一章谁是魔鬼?第五百一十八章陈琳入宫第一百二十章溜门撬锁第一千二百七十九章辽朝汉臣第八百九十九章兴庆府的动荡(上)第六百七十五章眼红的张俭第两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脱的噶日哒措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两千五百一十八章相信自己的东方民族第两千四百一十一章逻些城之围(下)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倭国皇帝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辽朝的奴隶制度第两千四百三十一章贾昌朝的手段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十六章太子万岁万岁万万岁第两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第两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换第一千七百一十章鞑靼部族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两千零六十三章欧阳修的词第两千一百六十四章千古圣君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李若谷的能力第七十八章杨家的百战雄兵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围第二百一十三章夜,登高守灵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狈为奸第两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罗马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坚强”外衣下的柔弱第一千七百三十章敌烈部的智者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六百四十五章网中鱼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两千二百八十八章墙倒众人推第四百九十五章客来欧罗巴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临战第两千五百九十章“圣城”之殇(下)新书《长歌当宋》二十万字求收藏!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上)第两千五百章赵武灵王旧事第两千零三十八章百家争流第二百一十章仁民爱物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权的遮羞布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军的弱点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鱼咬勾了第六十四章锋芒毕露的太子殿下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项人?契丹人?华夏人!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连脸皮都舍去了!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七百四十九章华夏的可怖历史第十九章太子的反击!第八百三十三章荒唐的逻辑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汇集东京第二百一十五章设宴群臣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为公的公路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与恶魔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陨第六百四十六章开封奇案(上)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区第八百三十二章谋事在人第两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识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狈为奸的事情总会发生第两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两千五百四十二章赵仁的未来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平安京之战(中)第两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两千二百四十七章太祖太宗的脸面第四百九十章衍圣公第两千三百二十三章枕戈待旦第五百三十一章天子剑出,展赫赫天威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与地狱的距离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诱惑第四百七十章隐藏的战火第四百八十八章迁都旧事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锁第两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两千一百六十五章圣君的“门道”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万事俱备第六百八十章大殿啼血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平安京之战(上)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