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笔

三奇副使存在于赵祯的记忆中,他王韶是个非常有智谋的文人,也是为数不多大宋文臣当中能执掌军队的人,因为用兵奇计,得奇捷,又因有奇赏,累进枢密副使一职,所以后世称之为三奇副使。

当然,现在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只不过已经初露锋芒,从他和赵小五两人意外的交谈中便能看出他的才智。

一个善用奇谋的人,思维方式定然不会是僵化固定的,否则不知变通如何能出奇制胜?

赵祯不去搭理三才的疑惑,让这货猜去吧!越解释越乱,自从来到大宋他没少说错话,但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没人会去刨根问底,反而越解释漏洞越多。

轻轻的翻开小册子,上面的第一句话便让赵祯挪不开眼睛。

“夫大宋之强,非陛下一人之功,乃各华夏万世之功也!”

这句话说的直指本心,虽然不是君王爱听的话,但确实不可争辩的事实,赵祯微微点头,确实大宋的强大不是自己一个人所造就,大宋也是继承了前朝的制度。

“然大宋中兴实乃陛下之举,开亘古未有之先河,创格物,兴兵事,促商贾,广设学校,如此乃事半功倍之事,我大宋得财,得智,得器,得天下!”

后面的话说的还是很中肯的,显然王韶也不知道自己的文章会被皇帝看到,这么说来这话便颇为可信,赵祯在心中难免有些沾沾自喜。

朝臣们会说实话,恭维之言也有,但都是比较正式的,而私下的时候,朝臣极少去迎合皇帝的话,甚至以骂皇帝为荣,以证明自己是一个诤臣。

当然这也是限制皇权的一种方式而已,而且大宋的朝臣都是如此,胆子大不说,还不怕死,若是君王要怪罪,那倒霉的不是臣子,而是皇帝…………

赵祯看的津津有味,王韶的这本随笔意义重大,其中有不少他的观点,若是放在朝中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但同样也让赵祯看到了他的才能。

其中最为醒目的几点几乎都附和了赵祯未来的施政方向。

尤其是在兵事上,小册子中提到了许多有用的建议,而且不难看出他对火枪的应用有着极大的兴趣,在战术思想上非常接近张舟,但却又有不同。

文中提到了火枪的一大杀器的利用率该大大提高,但绝不能全部放弃冷兵器,应和以前一样,配合盾,刀,长枪一起使用,但要用他们替代棘轮弩,成为军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是单独一军的存在。

王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火枪的最大威力,同时配合军阵绞杀来犯之敌,能攻能守,无往不利也!

他和张舟的想法不同,但却更加靠谱,毕竟让大宋的军队全部换装火枪显然不可能,但部份换装却是轻而易举,费用也算不上太过高昂。

从这一点上看,王韶就比张舟考虑的更加全面,而且还能看到后勤保障的问题。

马车稍稍晃动,这说明已经抵达皇宫,赵祯合上手中的小册子,这个王韶端是有意思,这些又有一个人才可用了,朝中并不缺少武将,但却缺少有能力的名将。

目前来说狄青是一个,杨怀玉,石元孙算是同样水平,至于自己的心腹,彭七,李酒,赵力三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这三人都是从太子三卫出来的,对自己的忠诚自不用说,所有皇宫宿卫以及殿前司赵祯都交给他们,但在战事上,赵祯却是知道他们的斤两。

还是要靠一些能力出众的将领领导军队才行,而王韶和张舟无疑是良将,解决了赵祯的燃眉之急。

东华门的宫门打开,马车缓缓进入其中,城门上的禁军已经全部换装乾宇二年造的火枪,依托防御可以最有效的击杀来犯之敌…………

虽然现在不可能有人进攻皇宫,但作为宿卫,配备最精良的武器却是毋庸置疑的。

今天天工坊一行给了赵祯很多收获,对格物的改革,发现王韶这一难得人才,以及再见赵小五,这些事情给他的感触很大。

既然没人知道未来会如何,那就尽量的把当下做到最好,王韶的思路是一种战争思维方式,张舟的也是,既然如此何不让他们两人都试试?

这个想法在赵祯头脑里来回浮现,始终挥之不去。

王韶的战术水平不知如何,但已经从他的随笔中可见一斑,至于张舟……辽阳城外一战便能看出他的实力,并且他的奏疏赵祯也早已看到。

那就先从张舟开始!

他想给神卫军全部换装火枪,自然是可以的,那就打造一支完全由火枪为主,辅以重骑兵和陌刀手的军队,至于其他的像什么盾兵,长枪兵,跳荡兵,捉刀手,弩手之类的全部去除!

这是一个极为大胆的实验,也只能在他张舟率领的部队之中试一试,传统的武将肯定是坚决反对的。

乾宇二年造,这火枪的速度和威力赵祯已经全部了解,精度也是相当不错,二百米上靶还能说什么?

在赵祯心中,一支以火枪为主的军队一直是他的目标,但现在突然就要实现,稍稍有些快了点,也不知这个时代有没有做好从冷兵器向热兵器过度的准备。

不过凡事都有第一次,大宋已经遥遥领先,所以赵祯可以肆无忌惮的进行“实验”他的国家有着相当高的“容错性”,失败不怕,怕的是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

穿过巨大的皇宫御道,三才用力的推开御书房的大门,门刚刚漏了一条缝小德子便窜了进去,随着殿门的吱呀声,御书房中的灯火也随之亮起。

“三才,研墨。”

“奴婢遵旨!”

从一开始三才便觉得不对劲,自从离开了天工坊官家便有些不对劲,跟了赵祯这么多年他能不知道?

但赵祯的旨意还是出乎了他的意料。

三万支乾宇二年造,这个数字把三才的眼睛都快吓掉了,之前他为皇城司向官家讨要百余支都不得,这次官家突然大方起来,一下就是三万支,这一下就是三百万贯的价值。

对于官家来说,这是少见的大手笔了…………

第一百八十七章赵元佐第一百零五章与尔同食第两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运动的开始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诱饵与牺牲品的区别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两千两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结果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女真,大宋的爪牙……第一百五十四章骤变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二百二十八章御书房中三两事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来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东京路拾遗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计第两千六百三十七章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两千五百三十四章兴庆府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触即发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该动手了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贾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间百万兵第两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来了第六百三十七章初探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还是神?第一千九百九十二章汉人的史书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帮手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四章内侍陈琳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两面第两千五百一十章赵祯的“相对论”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一百零三章葛朗台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四百四十七章国事访问?!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机不可泄露第七百九十一章与智者同行第两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远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览试卷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业帝国第两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觑的委积军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无路可逃第八百九十九章历史沉钩的抉择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与祖宗之法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圣驾之上第两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厮罗的计划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来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四百零二章双管齐下第两千二百二十九章长老齐聚第两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两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击”第两千六百零五章东西方的“朋友”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会无赖第六十七章上朝三两事第两千二百五十八章三槐王氏第两千四百六十五章离宫第两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资本的成长第四百七十七章意外收获的蒸汽机第七百零六章天子大驾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六百二十一章宋军突袭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宋皇帝的超值大礼包第两千二百四十二章大宋新问题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贾之分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养的天竺人第一千六百章血战辽阳城外第八十三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九十章寇准访东宫第三百九十六章杀戮时间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败!第一千零九章高丽使者觐见第二章草地上,小会议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长的一天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线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韩家归附第三百三十三章孙沔之死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内有隐秘第两千两百零七章东城豪门的“真面目”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帮手第两千五百二十七章小国博弈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参谋兵事院第一百一十章将门的生意经第两千四百七十章东京的早晨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俩个外戚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纸老虎!第两千三百六十九章恶火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一千五百一十章游必有方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战争已经开始第两千五百八十四章背道而驰的理念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赵允言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别想跑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书六礼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两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