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铁骑

谁能想到敌烈部的一个轻蔑举动换来的居然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五万大宋铁骑开始在草原上驰骋劫掠,这是一种不对等的战争形态,也是一种报复性战争。

敌烈部是游牧民族,他们除了一个河董城之外没有别的城池,大多以族帐为主,以小群居的形势散落在草原上,力量稍稍有些分散。

若是在往常,他们便集合起来对抗大宋的进攻,只不过现在的他们却沉浸在欢庆之中。

开春的时候冰雪消融,草原上的百姓有着特殊的庆祝活动,首放节便是在春天的时候草场复苏之后的第一次放牧,寓意非凡。

敌烈部的人虽然担心大宋的征讨,但在更多的人看来宋军刚刚从巨母城撤军,不会那么快的征伐敌烈部,待过过首放节之后,再把族人召集起来。

当然在敌烈部还是有万余人的骑兵以备不时之需的,别小看这万余人,若是在他们在草原上奔跑起来,不出三天就能增加到数万人!

每个族帐都会有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之中,每个敌烈部的族人都会为了自己的部落征战,所有他们并不担心,甚至计划着在这次首放节后让宋军有来无回。

敌烈部的草原连契丹人都不能征服,宋人凭什么征服?那些来自中原的“小滚”如何能与草原上的“大滚”相比?

“小滚”是指在马背上一颠一颠的缓步前进,而大滚才是真正的奔驰,所以他们把不会骑马的人称之为小滚,能纵马奔驰的人称之为大滚。

敌烈人知道大宋会报复部族,但没想到会如此之快,在他们的印象中,宋人的军队在出兵之前需要大量的准备,和敌烈部说走就走完全不同。

但谁能想到刚刚从巨母城撤军回朝的宋军转眼之间就投入战场了?!

事实上这是单一思想在作怪,在敌烈部的思维中,军队只有一支,回到部族需要休养生息之后才能再次作战,否则即便出兵也不会有多大的收穫。

理所当然的,敌烈部的人也认为大宋就应该有一支军队,在攻伐契丹之后便要回朝休息…………

这不是敌烈的人愚蠢,而是一种无知的体现,对于不知道的事情,理所当然的用自己能看到知道的事情去代替,消息闭塞,只知蛮干,这也是契丹人能数次镇压敌烈部的原因。

但你的无知和消息闭塞自然不能让别人为你买单,大宋也不会因为敌烈部的人想法而改变战术和战争的形态。

五万骑兵驰骋敌烈部的草原,虽然是重甲骑兵,但大宋的战马完全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虽然是五万人的骑兵队伍,却有八万匹战马相随。

有些战马直接被当作驮马来使用,背负沉重的铠甲以及武器补给之类的,否则极为消耗马力。

大宋在同草原民族的作战之中学到了有用的东西,这么多年的征战下来,早已是经验丰富,背嵬军“大宋第一铁骑”的名头可不是白来的。

背嵬军在草原上如何征战?

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屠杀,这个方法要因人而异,对待人口存量少的部族种群非常有效,但对于人口存量极大的王朝和国家没有太过明显的收益,甚至会出现反作用,在道德上处于下风。

这也是赵祯从来不屠杀契丹人的原因,毕竟契丹是受到大宋承认的王朝,屠杀契丹人就等同于大宋无道,而另一方面把契丹变成了有道。

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到时间大宋的被动可想而知,甚至会影响赵祯自己的统治地位。

而对于敌烈部,赵祯完全可以放手去做,杨怀玉完全可以放手去杀,原因很简单,是敌烈部的人自己挑衅在向,是他们自己作死。

大规模的屠戮对人口存量少的部落种族就是一场灾难,因为本就基数少的他们会受到致命打击,每屠戮一个族帐都是在把敌烈部的力量成指数级的消灭。

一千人也许对契丹算不上什么,但对于人口本就不多的敌烈部却是相当沉重的打击,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一千人,百分之一和千分之一哪个大?

杨怀玉率领背嵬铁骑一路厮杀,所到之处几乎是寸草不生,这是人类战争最彻底的方式,也是最野蛮有效的方式之一。

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在纯粹的力量面前非常有效,大宋铁骑的彪悍第一次在草原百姓面前表现出来。

草原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居住,放牧也不是固定的,只有经验丰富的老牧民才能知道在哪里驻扎最为合适。

为此在出兵之前宋军特意找了一个与敌烈部充满仇恨的小部族,并从部族中挑选了极为经验最老道的牧民,为的就是让他们给宋军做嚮导。

当年李广也算是一代名将,虽然不懂政治的他最终未能封侯,可不能建功的部分原因和迷路分不开。

在草原寻找的最主要的标志物便是厚厚的羊盘,这些羊粪堆积起来的东西是放牧的必需品,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草原,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在冬日里,厚厚的羊盘可以隔绝潮气和寒冷,否则即便是最耐寒的羊也顶不住。

而那些老道的牧民可以按照草场和走势很快寻找到羊盘,继而寻找到敌烈部的族帐,首放节这一天每个族帐都会参加,这不是聚集在一起的活动,而是每个族帐独立的祭祀。

并且也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在首放节这一天划定的草场别的族帐就不允许再来了,不过在如此广阔的草原上有着大把大把的草场可以选择,但谁也不愿距离部族太远不是?

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也是哪个对敌烈部有着仇恨的小部族所建议的,这个时候去袭击敌烈部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宋的背嵬铁骑在嚮导的指引下,很快便寻找到了一个小族帐,骑兵以最快的速度发起进攻,族帐中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幼,年轻的草原汉子几乎倾巢而出的进行放牧去了。

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看到的是被屠戮的族人以及燃烧的帐篷,此时大宋的骑兵再次出现,直接对他们进行围剿。

每一场战争都是血腥的,文明的战争根本就没有,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把对方置于死地,此时的怜悯和同情毫无作用,只会让你的刀锋更加迟钝,让你的性命更加脆弱。

第一千零七十七章大宋的底线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两场婚礼第八十九章古人的智慧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车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东坡肉与东坡先生第两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资卓越的“可怕”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赵祯的“自私”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项人的强盗逻辑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镔铁之心第两千零二十八章阶级改变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筑墙,建高塔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疯子第一千三百零五章辽朝的留学生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伪似真第一章博物馆惊魂夜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两千三百零三章“亡羊补牢”和“未雨绸缪”第两千零一百章巧舌如簧,死不悔改第一千四百六十四章帝王的自私第八百七十六章骑兵的序曲第二百四十章武举与军旗推演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节第两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六百八十九章什么情况?!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强硬第四百三十九章踏白军第八百九十九章历史沉钩的抉择第二百八十五章第两千二百四十五章阙楼之上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钱袋子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两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两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标准”第两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识第一百五十四章骤变第两千五百四十三章开局不太好的赵仁第两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闪光第两千六百零四章“皈依”基督第八百九十七章扎营博浪沙第五百八十六章热闹的析津府第两千六百四十章上帝站在哪一边?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无形中的威胁第两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会团体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鹏珈罗与八百壮士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四百四十七章铁骑锋芒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国,大宋的海东第八百九十一章 凤章宫前梧桐树,梧桐树下立凤凰第九百五十五章虚虚实实第两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张俭就是个笑话第六百七十六章张俭的担心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张俭就是个笑话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无不可第一千五百二十二章偷梁换柱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将军与神医第八百九十七章扎营博浪沙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装(三千字三更)第八章太子泡妞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战前准备(下)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该走的还是走了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惨世界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两千六百零三章赵仁的造神计划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两千一百一十八章弥勒教的今生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无形中的威胁第两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钞的力量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六百零一章清障第四百六十二章爱惜羽毛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苏轼的难题第两千三百一十六章华夏的传承与帝王的传承第七百八十九章大宋的羊毛第九十七章皇权斗争中的失败者第两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两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汇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变的故事第四十三章希望学园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万世之法!第两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还记得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驾到第两千零八十八章果断的茹脱腊第六百第五十五章进退之道第两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零一章赵祯的妙计第七章刘娥的眼神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问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击鼓,点兵!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十三章象棚女戏第二百八十九章轰鸣的工厂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谓辞官,人才济济第两千一百九十九章孙良的筹码第二十六章神臂弩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