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赵祯与草原骑兵

北戍司军是赵祯做出的一次大胆尝试,这意味着大宋有了一只外族人组成的部队,并且是由大宋掌控的外族部队,而并非是那些名义上打着大宋军队,事实上却是归顺大宋的蕃部。

本就彪悍的草原鞑靼组成了大宋的军队,在新兵训练的一个月后成为可战之兵,王韵亲自向赵祯奏报了训练的情况,比想象中的要理想太多。

首先这些草原士兵是当地部族自己派遣来的,而并非大宋强征,这就是极大的区别,为了向大宋表达忠心,那些小部族自然挑选了骁勇健壮的士兵参加,从身体素质,到心态都没有任何问题。

再经过大宋将士一个月的新兵训练之后,军中的规矩,上下尊卑,军纪,军法,他们也算是能记在心中,最少是抽查的时候都能背上来。

这一点至关重要,只要能背上来,最少在他们心中有了印象,即便是有些规矩难以遵守,可也比完全不不知道要好,接下来便是加深印象而已。

北戍司军的战力到底如何,经过操演之后王韵得出的答案是近似于大宋骑兵,但相较背嵬军却颇有不足,赵祯点了点头,若是经过一个月的正规训练便能赶上大宋最精锐的骑兵,那草原人早已无敌了。

但北戍司军战力到底如何,还需要在真实的战场上校验之后才知道,一来观察战力,二来便是观察他们的忠诚,毕竟是草原鞑靼,同出一族的他们能否狠下心来,这些还都是未知数。

北戍司军训练完成后,便开赴呼伦贝尔城棘手赵祯的检阅,这是大宋的规矩,自从赵祯改变大宋兵制以来,所有禁军都要接受检阅,为的就是担心战力缩减以及吃空饷的行为。

历史上北宋的禁军是怎么烂掉的赵祯比谁都清楚,禁军是大宋的主要战力,同时也是捍卫疆土的重要力量,赵祯虽然削减了禁军的数量,同时也在大宋设立了完善的戍边军和十六卫制度。

但这不是说赵祯对禁军的要求降低了,相反这是提高禁军质量的手段。

禁军的战力提升,老兵退伍之后回到地方上进驻十六卫,现在大宋的十六卫便是地方武装部,地方上虽然有临时调用的权利,但每次都要向兵部上奏,并且最终指挥权归朝廷所有。

至于戍边军更是大宋的“钢铁长城”,属于不用于禁军的军事体系,赵祯特意把边军和禁军做了一次划分,双方之间的战力虽然差不多,但武器装备却相差甚远,内强而外弱,这是汉家王朝长期使用的手段,为的就是放止边军过于强大,威胁到中央政权。

赵祯只要保证边军的战力要强于所需要防範的地区就可以,又不是开疆拓土,没必要太过强大,即便如此大宋戍边军的武器装备也是远远优于外朝的。

当北戍司军八万骑兵抵达呼伦贝尔城后,塔塔尔部的百姓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骑枪如林,散发着令人恐惧的力量,铠甲如冰,在阳光下折射着异样的光芒。

没想到八万草原勇士集结起来之后居然有如此景象,在他们面前彷彿一切都微不足道,都能被轻易碾碎。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八万骑兵整齐划一,进退有序,隆隆的马蹄声如同闷雷震撼人心,待其抵达赵祯的皇驾之后,骑兵们以手握拳锤击胸口齐声大喝:“参见陛下!誓死效忠!”

简单的八个字,一份中若千钧的承诺,从八万人的口中吼出如同一面大鼓锤击着人们的胸膛。

从士气和战力上来说完全能够独当一面,尤其是对付草原上的部盟,更是不成问题,赵祯相信这八万人可以征伐草原了。

赵祯亲自写了勉励之言,让亲卫们大声宣读,这并非是文绉绉的圣旨,而是简单易懂的话,对待草原上的人,就该用朴实的话语和真诚的诺言来以心换心。

只要是归宋大宋的部族,无论他们原先是什么人,赵祯向来一视同仁。

承诺这东西在草原人的眼中很重,也是他们为大宋为赵祯卖命的原因,赵祯在他们进行训练的时候曾经去过,在那是便是平易近人,既有草原人喜欢的豪爽,又有汉家皇帝的威严和礼貌。

这些东西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很矛盾,不合情理之事在大宋皇帝身上却显得那么的自然,合情合理,只要是他出现在军中,便会获得无数的尊重。

这一点无论是在宋军将士还是草原士兵都能感觉得到,无形中获得了信任,同时也获得了尊重。

赵祯身上的便是多年无形中培养出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种习惯。

他来自于后世,对待民族,卑贱,之类的东西看的极为淡薄,在他的眼中人就是人,每个值得尊重的人都应该获得应有的尊重。

正是因为这份尊重,使得草原上的勇士放下了最后的戒心,其实草原上的汉子性格直爽,也非常倔强,一旦他们认定的事情,便极难改变。

赵祯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正面的豪爽正直的印象,当然能誓死效忠,这一点连塔塔尔部的部众都能感受到。

八万铁骑在草原上疾驰如风,快若奔雷,又可急停战马,缓缓推进,即便是八万人的庞大规模也能灵活转变,各种穿插迂回,各种绕后背袭,简直是精彩绝伦,赵祯站在高台上极目远眺,只有站在高处才能看到其中的奥妙和不同。

城外演兵,但城内却是惶惶不安,塔塔尔部的部众听着雷霆万钧的阵势颇为后怕,大宋轻而易举的便能组建如此强大的力量,甚至与还没有亲自动手。

这股摧枯拉朽的力量在草原上可谓是独当一面,几乎难有敌手,即便是阻卜部盟的骑兵也难以抵挡。

而眼下就有一试锋芒的机会,斯琴部的使者传来消息,阻卜部盟的联军即将对归顺大宋的小部族用兵了,他们打算利用这次大宋调兵御览的空隙袭击归顺大宋的小部族,以此吞併他们的土地,抢夺他们的人口和牲畜。

毕竟这些小部族的存在使得乌孤山的另一侧一分为二。

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五百二十章不可尽信第两千二百九十一章赵祯的“恶趣”第九百五十七章范仲淹的杀气第五百二十章不可尽信第一百四十八章东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四百五十七章猎归第两千零八十八章果断的茹脱腊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契丹的阴谋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赵允言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药”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简单的女人第两千五百九十九章认同感,从军队开始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纸老虎!第两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第两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谋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缕东风去第八十二章苏小卿与王语嫣第六十七章上朝三两事第三百八十九章文臣不知兵事第两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罗马皇帝第八百六十七章欧阳修的脊梁,大宋的脊梁第两千一百七十六章“龙生九子”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从一个皇帝到另一个皇帝第一千八百九十五章西北旱雷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测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还未起的万仭宫墙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角厮罗值不值得信任?第一千七百八十四章契丹人入宋第两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坚持第五百五十二章“赵二爷爷”留下的难题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五百一十六章辽朝密谍第两千零五章角厮罗的解释第一章博物馆惊魂夜第两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资卓越的“可怕”第一百八十三章鸣枪礼,文武七条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将,西征第一千八百八十九章天竺人的反扑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二百三十六章炸膛的火炮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四章内侍陈琳第三百二十三章辽朝的错误怪圈第三百三十三章孙沔之死第两千二百四十五章阙楼之上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两千四百二十九章新兴之城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战之前,思动的人心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二百零二章神医王唯一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车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难民浪潮第四百四十一章赵祯心中的宏图第两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复利第两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桥梁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两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换第五百四十四章辽朝来使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两千六百三十七章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两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门口的“闹剧”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与毕世杰第两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纷乱第七百三十章伟大的蹴鞠第两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四百九十九章阴谋的盛宴第两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杂记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杀人诛心第一千六百七十章英雄末路?第三百零二章撤也要撤的天塌地陷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辞凤阙第二百三十章千丝万缕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坚强”外衣下的柔弱第二百一十五章设宴群臣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戏做全套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营第九十七章皇权斗争中的失败者第七百五十六章宋与辽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权的消失第两千一百一十章帝与后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两大帝国之间的利益第八百一十八章田忌赛马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两千三百五十九章玛儿敢的“运气”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逻些城旧事第六百八十八章弃城而逃第两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为了利益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坚强”外衣下的柔弱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军营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干,军粮第两千二百四十四章蔡伯俙进京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赵允言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妇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