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报复”

阻卜部盟的使者还未翻过不算高的乌孤山,便遇到了大宋在乌骨敌烈统军司的巡边军,这是最为正常的事情,现在的大宋对边防的巡视堪比后世,每一寸疆土都是将士们的鲜血浇筑出来的,岂能轻易舍弃?

山风呼啸的哨所之中,宋军的将士用横刀的刀鞘挑起了使者的帽子看了看他的脸道:“你们说是阻卜部盟的使者,可我等从未听说过这个部盟,在我大宋的文书之中也从未有之……莫不是诓骗我等?!”

使者心中愤怒,但脸上却是挂着谦和的微笑:“我等是草原鞑靼的北部部族所组成的部盟,将军未曾听闻怕是相较太远的缘故,此前我等南征小部族,未曾想到居然是大宋的北戍司,这便是得罪了大宋,触怒了皇帝啊舅……”

阿舅便是草原民族对中原皇帝的别称,也是一种昵称,因为和汉室通婚的关系,草原民族的血脉之中多少有些汉族皇室的血脉在其中,这样的叫法虽是土法也不算为过。

只不过他的话中点到了北戍司,大宋的士兵自然不好当作不知,但却轻蔑的笑了笑:“原是如此,只不过这乌孤山险峻之地,尔等为何不去北戍司?那里可是有我大宋的云麾大将军王圭。”

提到王圭的名号,使者的脸色变了变,因为这个名号在阻卜部盟中有着相当强的威慑,凡是逃回来的士兵,都说大宋的将军王圭是个凶神,身为一军之将,身先士卒,金甲开道,首先冲入军阵的就是他。

使者擦了擦头上的汗,苦笑着说道:“多有不便,多有不便…………”

小校尉扔给他一块饼子:“什么多有不便,现在的北戍司军已经杀红眼了,把你们阻卜部盟当作了军功,要知道每杀一个阻卜部盟军,他们都能用军功换回一套成衣,或是一套木器,又或是家中需要的铁锅,你们在人家眼里就是一个个行走的家当!”

小校尉的话让使者脸色剧变,这些东西可都是草原上紧缺的,大宋以此做伐,北戍司军的草原部族勇士还不把他们当作草原上的猎物一般追杀?

但这才是开始,接下来五天时间,小校尉带着他在三上转悠,以各种借口搪塞他,就是不然他拿到文牒离开,美曰其名的保护让使者快要崩溃。

小校尉也没有办法,早早的就收到消息,西北来人决不允许进入大宋一步,谁也不能例外。

小校尉本着宁愿得罪使者也不愿触犯军法的态度坚决的采用“拖延战术”,一面好吃好喝的招待,一面派人飞报呼伦贝尔城。

过了乌孤山之后便是一马平川,快马行军不过六天时间便是一个来回,但十几天的时间小校尉也没等来消息,这让他很纳闷。

在山上快把山林之中的野味打完的使者已经开始“偷溜”,单单是小校尉抓到便有三次…………除了承诺他们“快了,快了……”没有别的办法。

但很快他等来的不是传递的消息,而是十万大军!

十万大军从草原尽头出现,带着惊人的气势行至乌孤山口,乌孤山的守军立刻派人前去迎接,并且提供帮助,这一看便是出征,而且出征的地方就是阻卜部盟使者来的地方…………

乌孤山说是乌骨敌烈统军司的屏障,事实上却也是大宋的疆土,所以才会有大宋的士兵驻防。

和乌孤山西面的北戍司不同,乌骨敌烈统军司与呼伦贝尔是最先主动臣服大宋的部族,更是见识过大宋的力量,这段时间里他们归附大宋的最彻底。

乌古部的塔赖城,皮被河城全部接受了汉化,大宋对这两处城池的改造不亚于呼伦贝尔城,原敌烈部的河董城更是仿效呼伦贝尔城重新建设。

俩部族之间在段时间里迅速被大宋汉化,从生活方式到文化传播以极快的速度与大宋靠近,城中甚至出现了勾栏瓦舍之地。

大宋的商贾往来,衙门中的宋人官吏,以及城中驻守的士兵皆是宋人,这样的大环境之下,草原想不改变都难,虽然也有矛盾冲突,但大多是文化上的冲突,在强权面前几乎很快就烟消云散。

因为草原部族开始妥协,北戍司军战胜阻卜部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草原,现在的乌古部即便是想要对抗大宋也是有心无力,他们如同刀俎上的鱼肉,只能任凭宰割。

而大宋的十万大军乃是最为精锐的背嵬军,从北戍司军开始反击的这段时间里,赵祯做出了一系列的军事部署和安排。

从上京城抽调禁军前来呼伦贝尔城布防,再把呼伦贝尔附近的背嵬军调到乌孤山,此次作战有善于奇袭和统兵的杨怀玉负责,为的就是联合北戍司军对阻卜部盟进行最后一击。

在赵祯眼中草原上的部族实在太多了,这个原本属于契丹的上京道连契丹人都无法彻底统治,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草原太大,部族太过分散,征伐起来太过费时费力。

但在眼下就是一个好机会,大部族在草原上形成部盟,聚集在一起,岂不是一锅端的机会?

再说是他们侵犯大宋在先,大宋出兵征讨有理有据,这是大宋一统草原的最好机会,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十万大军在乌孤山东麓整军备战,这道乌孤山乃是天然的屏障,翻越之后便是北戍司军大败阻卜部盟的土兀刺河,在往北可就是防州,镇州两座草原州府了。

以此配合南面的北戍司军进攻,东南两路形成钳形攻势,可一举歼灭阻卜部盟的所有反抗,击溃他们的斗志。

至于他们派来的使者,赵祯根本就没有打算召见,能用暴力简单解决的问题,何必多费口舌?

没有什么比暴力更为直接,更为简单的办法了,谈判无非是要获得最大利益,眼下就是这样的机会,为什么还要谈判,浪费时间?

最重要的一点,赵祯知道要征服草原的前提是,要把草原“打服”只有这样那些桀骜不驯的草原部族才有可能真正的接受统治,否则就像是乌古部一开始的态度,总觉得自己还有机会,总觉得大宋不会出兵,总觉得草原是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

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换新主第两千一百九十章清贵和勋贵之间的对立第二百九十一章风十里,锐士行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两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四百二十七章帐中对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现第八百四十九章钢锋重骑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两千一百零七章贾昌朝的野心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长第二百一十一章皇帝的梦想第一千零九章高丽使者觐见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灭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础第五百三十八章大宋也要耍无赖第两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两千五百三十九章无法拒绝的理由第七百六十九章撤离上京城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谋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战争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与苏轼第七百二十六章无价之宝?破烂货!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赵祯的“卑鄙”第两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个西夏第两千三百四十一章战争的模式第两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七百五十七章丁谓辞官,人才济济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杀不得的理由第两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会审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二百九十三章神兵天降第二百一十七章剑走偏锋第两千三百零二章东京城的作用第一百六十六章两老者辩天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与地狱的距离第两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张俭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与君之对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灭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赐乐业人的命运(三)第一百四十九章犹太商人与大马士革刀第两千一百一十七章弥勒教的前世第两千五百七十一章雄关如铁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灭汝,与汝何干?第七章刘娥的眼神第九百三十九章断尾求生的法则第九百五十二章驸马府的夫妻套路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两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担心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来自赵祯的灵感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简单的女人第三百零五章战争带来的财富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线尽头的龙旗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开往大定府的火车第两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来了!第两千一百六十章甚嚣尘上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于无声处第两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枢的宰执公廨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贼船的夏竦第二十九章别人眼中的垃圾却是另一个人的宝第一千七百九十九章宋之兵甲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岁第二百五十章皇帝的朋友第九百四十一章辽朝的想法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两千五百六十九章东方的神兵利器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发生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并非新气象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发自肺腑的“威胁”第两千一百五十三章内附之民第两千两百一十二章内侍殿头第两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梁换柱第两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将来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价值第一千六百五十六章“去腐生肌”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张俭就是个笑话第两千六百零一章十字架倒了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铁骑第五百四十三章太子监国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报复”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会武术,谁都挡不住第一千三百三十七章恶魔出现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两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两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百六十章乱局第五百零八章独醒的张俭第一千三百零五章辽朝的留学生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两千三百零九章丁掌柜的背叛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军的弱点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五百八十六章热闹的析津府第两千二百二十八章官钞的力量第六百七十四章张俭与狄青第两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