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粮食

茶扎刺部的归顺完全出乎赵祯的意料,他本以为在此之前契丹人会先一步支撑不住,把契丹人收拾了之后再着手对尼布楚附近的草原民族动手,可没想到,契丹活生生的把茶扎刺部给吃垮了!

这在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赵祯没想到契丹人居然如此“能干”要知道他们所掌握的草原应该还有一些产出,不至于这么快的坚持不住,但不寻找新的解决办法吃垮茶扎刺部也是理所当然,只是一切都太快了。

显然静边城和巨母城的粮食短缺已经到达非常严重的问题,还有便是没做好统筹措施。

都这个时候了,城中必然会限制粮食的自由买卖,而进行中央管控,只有如此才能面对饥荒的时候做出一些应对措施,但赵祯用脚后跟都能想到巨母城中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

萧挞里的权威在这个时候已经下降,她的旨意即便是能传达到每个角落,但城中的人肯定是阳奉阴违。

契丹本就不是一个一切按照制度来的民族,他们的贵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权力集团过分放纵,在遇到粮食危机的时候,贵族首先想到的是自保,囤积粮食便成为了最主要的手段。

这种深入骨髓的制度已经无法改变,即便是萧挞里已经准备了对抗措施也没有任何用处,因为下面的人根本自顾不暇,谁与功夫把自家的粮食集中到皇帝的国库中然后等着统一分配?

自私是人的本性,孩童便是如此,好东西,对自己重要的东西就要收起来,藏起来,否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也不会因为“让梨的典故”而流传千百年。

契丹人也是如此,在巨母城中开始的时候权势地位还是有点作用的了,而贵族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囤积粮食,储藏足够吃的食物,他们大肆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势开始囤粮完全不理会萧挞里的旨意。

事实上在那个时候契丹的粮食虽然紧缺,但还没出现大问题,更没有出现饥荒,草原上的产出也是相当丰富,没有粮食可以用肉食代替,城中没有肉食草原上还有猎物,野菜等等。

直到北戍司军开始反攻阻卜部盟的时候,那些贵族之家反映过来,他们身在朝堂,懂得政治,知晓大宋对阻卜部盟用兵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大宋对契丹的攻伐应该很快会到来,现在是阻卜部盟,很快就会是大契丹了,草原上的部族还剩下多少?

这些“精明”的政治家利用自己的敏感的“嗅觉”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便如过冬的松鼠一样开始疯狂的囤积粮食,也是因为他们的权利之便,愈发的肆无忌惮。

他们抓住了开始的时间,在短期内做到了囤积粮食的目的,而市面上的粮食一共就那么多,对于没有进口粮食的契丹来说,即便是没有人传播内部消息,粮食也会在市面上飞快的消失。

物以稀为贵,粮食越少,加强边越高,契丹的百姓无论种族都会发现其中的问题,因为和民生息息相关的粮价一路飞涨。

当问题发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即便是契丹朝堂也压不下去,因为朝堂中的每个人都是这场“掠夺”的参与者,难道要把自家囤积的粮食再卖出去?

朝堂的态度是置之不理,闹大了便用强权镇压,可要知道这些士兵也有家人,他们也要养家糊口,现在家中的亲人吃不上饭,他们怎么能安心?

可以说现在的巨母城中酝酿着极度的不平衡,民怨之气疯狂的挤压着,就像是爆炸之前的收缩,所有的负面气息全部都聚集在契丹部众的心中,但表面上却不敢和朝廷做对。

于是那些贵族们有恃无恐的在巨母城中继续享受,朝堂之上也是一片祥和,当然压力还是存在的,但朝臣们最擅长做的事情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拖延。

一个拖字诀被使得出神入化,无论是毕世杰焦躁的下达筹粮的政令,还是萧挞里愤怒的下旨斥责,甚至是变卖国库之中为数不多的财物换取粮食,最终的接过都是拖。

越是在为难的时候人越会两极分化,有些人想着如何突破困局,有些人则是在想着如何让自己存活下去,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

而现在的契丹朝臣就是属于后者,他们都在想着如何让自己和族人度过难关,而不是想着如何让巨母城和静边城中的百姓渡过难关,如何让契丹数十万人渡过难关。

这是在危难之时的利己主义。

而另一边,茶扎刺扎尔拓部的族长亲自单骑向大宋求援,并且愿意为了族人而放弃自己手中的权利甚至是生命,要知道在茫茫的草原上穿行还要绕过契丹人的势力范围,悄然进入大宋统治之下的呼伦贝尔城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也只有扎尔拓这样的人才能担任族长。

王韵亲自指挥手下的官吏把军中的粮食调运处一部分来,并且还有大量没有食用的炒面和压缩口粮也被临时征用,大宋虽然要援助茶扎刺部,但也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粮食才行。

同时他也通知粮商,以最快的速度从大宋国内掉粮,但粮商带着小心和试探的向他询问这是不是官家的旨意,要知道这种大规模的调运粮食本是粮商最愿意看到的情况。

大宋现在的粮食多到吃不了,中原的粮食最近丰产,而海外的粮食还在不断往大宋运送,究其原因百姓还是以粮食为主,习惯性的多储备粮食。

但即便如此,粮食储备到一定程度谁都不会再去买,这时候朝廷便再次出面调控,各州府的官员便会以常平仓,赈济仓为主,大量购买新粮,而抛售陈粮,这些陈粮一般用作赈济灾民或是发放给穷人。

而这也导致大宋的粮食价格没有太大的变动,现在大规模的调粮意味着什么粮商比谁都清楚,但他首先要确定时候是官家的旨意,毕竟数量巨大,若是运来之后卖不出去,他们连家底都要赔进去!

第一千三百七十章辽朝兵力有几何?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权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两端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两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怂了的苏轼第两千四百七十六章东方帝国的帮助第两千五百四十八章广告效应第一千零四十七章华夏的智慧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恶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谁的棋子?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个拿起“石斧”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没有白来的土地第两千六百一十五章讲道理的两种方式第八百五十七章无题(上)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宝第十章我是赌神第五十二章破而后立第五百九十二章张俭的取舍之道第两千六百零五章东西方的“朋友”第七百七十章东京羊毛贵如油第一百五十五章牵机药的秘密第两千五百一十二章帝王的“演讲”第二十九章别人眼中的垃圾却是另一个人的宝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怀心思的辽朝母子第两千五百九十五章搅动西方风云(上)第两千五百一十章赵祯的“相对论”第一百四十三章打的就是你第两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抠门”第两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两千六百一十四章疯狂的信仰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两大帝国之间的利益第两千三百八十七章逃脱的噶日哒措第一千八百五十八章神舟再现第一千零五十九章三才之所见第七百三十一章倾家荡产的死者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张俭之死第七百四十九章华夏的可怖历史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战争的序幕拉开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与话事人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两千四百七十六章东方帝国的帮助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两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运动的开始第两千四百六十九章大宋的“指导思想”第九百三十九章断尾求生的法则第两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宫请罪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势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辽朝的奴隶制度第一千二百三十五章滦河城的防疫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战告捷第两千零一十五章烽火连天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上)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谁的棋子?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摊上事了第两千零一十七章西军的种帅第一千零三十一章永远消除闭关锁国的可能第一千八百二十五章万事俱备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决死之心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六扇门”的拆分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来了!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装待发第两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会团体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财富朕不在乎第三百六十七章“无辜”的赵允让第五百九十章乌云蔽日第五百零五章张俭与萧惠第两千四百四十七章睡个安稳觉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条街的差距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战养战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芦里的药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丽王薨第一千九百七十章贪婪本无错第两千六百三十八章统一一个帝国的步骤第一百一十九章皇帝的宣传第八十五章智慧宫第五百八十九章春风吹,战鼓擂第两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会团体第六百六十六章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第两千三百九十八章还是有后手!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骇人听闻!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诫第两千四百七十二章进入帝国时代第八百三十二章谋事在人第两千六百一十五章讲道理的两种方式第四百九十三章驸马府中的猛士第两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学第两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图(上)第两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丝绸之路第六百七十二章东山再起第两千一百零六章弥勒降世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两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两千二百九十九章汉家变了第两千一百零八章豪门崛起第五百零七章复仇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