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封锁契丹

这些人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一月过后,狄青和杨怀玉率部而来,浩浩荡荡的五十万精锐出现在了呼伦贝尔城外,在这冬日里三军齐备,整装待发。

赵祯在宫帐之中亲自给狄青和杨怀玉接风洗尘,设宴招待,并且在席间勉励,大军也得到了充分的补给,在他们抵达前,大宋的物资便已经运了过来。

现在的呼伦贝尔草原上有着七十万的军队,狄青和杨怀玉的五十万大军以及从神都城调集过来的二十万禁军,这样的消耗光靠呼伦贝尔城是远远补充不了的。

城池不断的扩大,已经出具规模,狄青和杨怀玉都在感叹这里的建设,却没有在意城池之中塔塔尔部百姓崇拜的眼光,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眼光在草原上见得多了。

宴席之中两人都清楚,官家此次调兵怕是要对契丹动手了,只不过现在却不是对契丹动手的好时机,冬天作战最大的敌人就是寒冷,将士们即便有毛衣棉衣取暖,也难敌草原上的寒风。

宫帐之中,狄青插了一块炖的软烂的猪肉再配上一块土豆放入口中,土豆烧肉,这是军中将士最喜欢的食物,顶饿好胃口,不必猪肉炖粉条差,尤其是口感极好。

满足的叹息一声,狄青这才开口道:“官家,此时对契丹用兵非是不可,但将士们的折损颇大,可否等待春天再做北伐之议?”

杨怀玉也是同样望向赵祯,这话他本也想说,但出于对赵祯的信任而没有开口。

赵祯瞧着两人希翼的眼神笑了笑道:“朕当然不会在冬日里用兵,尤其是在这草原上,寒冬之厉不弱刀剑,将士们岂能再受攻伐之苦?朕调遣你们来不是对契丹作战,而是为了封锁契丹。”

“封锁契丹?”

封锁一次很少使用,但王韵知道:“所谓的封锁乃是以强绝之力禁绝往来,语出唐张鷟《朝野佥载》:“至一宅,封锁正密,打锁破开之,婢及高丽并在其中。””

这下两人便明白了,这是让他们率军包围契丹,使得契丹与外禁绝来往,彻底困死契丹人,让他们消耗。

原是这意思,狄青和杨怀玉便放心下来,只要不再冬日里用兵攻伐契丹,单单是禁绝往来,这对宋军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酒席之间,赵祯也颇为放松,一来狄青和杨怀玉二人都是老熟人,虽然君臣之间没有朋友一说,但亲近之人总是有的。

狄青是自己一手提拔起来,而杨怀玉虽然出身将门杨家,但却是为了建功立业和杨家进行了割裂,能做到这一点,赵祯相信他的忠诚,这么多年下来他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他赵祯还真没有什么隔阂。

君臣之间把酒言欢,也是一件畅快的事情,尤其是冬天就着炉火靠着地瓜,那叫一个舒坦,而杨怀玉和狄青都喜欢这种来自海外的食物,紧紧的盯着赵祯手中的小棍。

小棍在赵祯手中灵巧的翻动着,并从炉子的底部掏出一个脏兮兮的地瓜,三才伸过来的手被赵祯打开,吃地瓜就要自己动手,那才叫香。

急不可耐的抓起来并在手中翻动着,嘴中发出哧溜哧溜的声音,赵祯享受著作为皇帝为数不多的快乐之一。

猛地掰开地瓜,烤的正好的地瓜被挤破,金黄的地瓜泥被挤出,粘到手背上赶紧吸入嘴中,依旧能感觉到热辣辣的灼热,赵祯毫不在意,对着地瓜吹了两口仔细平常起来,满脸都是享受。

这让他回想起来,在上辈子小的时候,冬日里去澡堂下完澡后,抱着一点地瓜坐在马路牙子上啃的感觉,说不出的香甜,地瓜如密,沁人心脾。

边上的狄青和杨怀玉两人有样学样的照着赵祯的作法也开始吃了起来,味道确实甘甜,忍不住的赞叹,不过赵祯却露出颇为深意的笑容道:“这东西若是还切成片,晒成干,味道也是一绝,而且易于保存,乃是军粮的不二之选。”

狄青和杨怀玉大喜,没想到这地瓜还有如此功效,宋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后勤保障,虽有压缩军粮和炒面,但品种单一,时间长了将士们面色都发黄不太好看,因为缺少肉食,有不少人得了夜盲症。

若是能加上这地瓜干,再加上草原上的肉干那便是极好,军中再也不用为将士们的吃食发愁。

“只不过这东西有一缺点,吃多了容易胀气,浊气下沉…………”

这话从赵祯嘴里说出来,狄青和杨怀玉以及边上的三才都是颇为惊讶,随即明白官家的意思,吃多了容易放屁。

杨怀玉急急的摆手道:“这在军中算不得什么事情,官家不必困扰。”

…………………………

杨怀玉和狄青领兵上路了,走的时候还带走了无数的地瓜和肉干,一并带走的还有数千只临时打造的军帐以及无数的被褥,这些东西都将成为将士们在草原上地域严寒的利器。

五十万大军出动的同时,草原上的游牧商人立刻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些游牧商人可不敢和大宋对抗,原先他们是想乘机发财,但现在大宋动手了,不用发话便迅速离开,他们来这里可不打算把命赔上。

而另一边的巨母城也开始了自救,手段很简单,依靠渔业…………捕鱼对于契丹人来说是及模糊又熟悉的技能,被逼到绝地的契丹人想起了原本被他们荒废多时的四时捺钵。

契丹人本身就是马逐水草,射猎四方,祖先们过着的便是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的生活,连契丹的孩童都会唱的歌谣中都有记载:“冬月时,向阳食,夏月时,向阴食,使我射猎时,多得猪鹿,使我捕鱼时,多的鱼虾!”

栲栳烁便是后世的呼伦湖,就在巨母城的边上,在后世呼伦湖乃是内蒙第一大湖、东北地区第一大湖,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湖中盛产鲤、鲫、白、鲶等三十多种鱼类和白虾,简直就是天然的渔场,

重操旧业的契丹人从呼伦湖中获得了大量的补给,湖中的鱼虾完全能养活巨母城中的百姓,再加上从草原上采集的野菜和冬天的猎物,足够他们度过这个漫长而难熬的冬天。

当然这也是萧挞里没有理睬赵祯的原因…………

第两千三百二十章仁青东的恐惧第二百三十八章当官不坐衙的蔡伯俙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谁动了皇权?第一千四百三十三章诱饵与牺牲品的区别第两千一百零七章贾昌朝的野心第八百七十八章旌旗翻覆捷报传第一千七百一十四章意识形态的差别第一千三百四十八章王安石的智慧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识时务者”第两千五百零三章后宫的稳定第五百九十章乌云蔽日第两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观第八百三十二章谋事在人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临之后……第两千二百九十二章比凶兽还要可怖的人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九百八十一章蔡伯希的决死之心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处?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发枪的问世第六百六十章突如其来的决战第两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两千三百五十八章来自逻些城的消息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两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东眼中的恐惧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谜第两千一百八十三章利益相关第两千二百五十四章东京来客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给予”“索取”第两千六百四十一章人口红利太大了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霉的刘从德第一百零三章葛朗台一般的老丈人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长城!长城!长城!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诚相待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诫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卖”大宋第七百六十九章撤离上京城第两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八百八十九章叛逆覆灭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聪明的两个人结盟了第两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四百八十八章迁都旧事第一千二百七十六章王铁鞭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亲戚第八百五十五章捷报飞至第两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两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五十九章寇老西回来了!第一千五百一十一章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第一千七百八十九章皇权要限制,相权也要限制第四百零四章辽朝寻故人第两千四百六十五章未来谁可知?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三百二十三章辽朝的错误怪圈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丽人眼中的大宋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这就是资本第两千二百四十五章阙楼之上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萧满的逃亡第两千三百六十五章没有诱饵,也没有主力第二百三十章千丝万缕第两千一百八十五章御史的价值观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第两千五百零九章大地是圆的?!第两千零九十七章国丈与包拯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网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线第两千零一十八章败军之将何以言勇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请辞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卫?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陨第一千五百二十一章北方有佳人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三百二十八章蚕食倭国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贼船的夏竦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气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万能的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无间道第两千四百二十八章东方文明的崛起第一章博物馆惊魂夜第九百六十五章驾诣郊坛行礼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驻军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谁之过?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宫中的五角星第两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亚之战第一千五百三十四章结党营私,国之祸事第两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势力第两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国资本的力量第八十八章丁谓的野望第两千一百九十九章孙良的筹码第两千零二十三章“大盗”第三百八十一章辽人的噩耗第一千二百七十三章辽朝之危第两千四百五十一章读史(下)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两千三百四十六章制度的优势第一千八百九十九章一赐乐业人的末日第两千二百五十五章张柏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