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五章苏轼的难题

事情的发展往往很难按照某个人的想法进行,事实上每当你觉得一切都计划好了,一切都安排好了,自认为有了万全的准备之时,总会有出其不意的事情发生。

赵祯可以说是准备了万全,在他看来天竺的低种姓和贱民,已经没有了活路,最好的办法就是反抗上层的高种姓,推翻原本的统治阶级,解放贱民和低种姓。

但就是这样一条革命的道路对于天竺人来说却是不可能,甚至是甘愿接受高等姓的剥削与奴役也不敢反抗。

天竺人的这种奴性已经被扎根心中,在外人看来他们这是苦难,但他们却觉得这是赎罪,是为上辈子赎罪,这辈子被虐待的越惨便赎罪的越多,将来他们死了便会转世为高等姓的人。

不光如此,他们甚至还自发的遏制那些想要反抗的人,认为这些人会破坏他们转世的可能,谁要是让他们不接受苦难,去反抗种姓制,那就是在毁灭他们的未来!

于是完全出乎赵祯意料的一幕出现了,即便是被高种姓不断的压榨和剥削,那些可怜人依旧不敢反抗,甚至不愿意反抗,他们情愿自己被饿死,穷死,也不愿对高他们一等的种姓动手。

这在大宋的百姓看来就是自己贱,怪不得旁人,也怪不得受到欺负,活不下去就算了,到最后也不敢和上面的人拼命,这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只能受到不断压榨,这是他们自取灭亡的结果,但活不下去的天竺人开始新的思路,他们成群结队,拖家带口的向大宋而来,希望进入大宋讨生活。

他们把目标放在了大宋佃户的身上,希望自己也成为大宋的佃户,给大宋的农人干活,只要给他们粮食吃,给他们地方住,给他们衣服穿就行。

这就是劳力输出,但大宋的百姓可不要这些天竺人,他们的懒惰是出了名的。

别人不知道赵祯却清楚天竺人懒惰的原因,不是因为别的就是因为他们的土地,无论是刚开始的雅利安人,还是后来的突厥和阿富汗的***,他们在居住在印度的土地之后,都开始渐渐的变得安逸起来,远没有当初入侵印度时的骁勇善战,可以说这些曾经强悍的民族在来到天竺之后都开始渐渐堕落了。

征服者变为统治者后,开始享受着印度河流域富饶的物产,渐渐地产生了惰性,天竺人并不像别的民族一样喜欢扩张,因为物产丰富,土地肥沃,气候炎热,天竺便产生了一种热带惰性。

这是天竺的生活环境和气候导致了天竺人性格上的懒惰、懦弱和效率低下。

除此之外,印度教的谦卑恭顺也导致了天竺的性格,印度教吸收了波罗门教和佛教的文化,因此形成了一个包容性的宗教,这一点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天竺的性格。

天竺人的懒惰是出了名的,别说是在这个时代,就是在后世也是懒的让人吃惊,赵祯对此深有体会。

而相对于勤劳的大宋百姓来说,这种懒惰是不能接受的,这种没皮没脸的生活也是不能接的,现在的世界正处在一种奋进的时代,每个民族,每个文明都在为自己的强大努力。

西方的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开始准备再次进行十字军东征,而塞尔柱帝国更是严阵以待,与大宋之间也是呈分庭抗礼之势,便是小小的以色列也是不断的扩展自己的领土。

但天竺却是一个例外,这个文明对外的扩展十分不积极,并且沉迷于自己的制度和模式之中,便是外人前往征服之后,也会更快的融入到其中,跟着天竺一起堕落。

对于天竺人的投靠,大宋的百姓几乎都是拒绝的,甚至向云南路的州府衙门请愿,苏轼对于这种请愿已经习以为常,云南路和大宋的其他路都不大一样,这里的经济出人意料的繁荣。

大宋的许多产出都是从云南路出去的,百姓们生活安定,土地肥沃,产出丰富,生活好了,其他的也自然都好了。

原来还有商路作为补充,现在商路断绝,百姓们心中本就对天竺有怨气,何况是天竺的人又要来大宋做佃户?

看着手中各商贾联合起来的请愿书,其中不光有商贾,还有大量的百姓情愿,苏轼的心情很好,老百姓的情愿是对的,这段时间天竺人已经在大宋的边境上聚集很多,正愁没有办法。

自己已经向朝廷上奏也向官家上疏,虽然没有朝廷和官家的旨意,但有了百姓的情愿书后,自己便能稍稍强硬一些,阻止这些天竺人进入大宋。

“来人!行文吴万全,让他到本官的官衙来!”

书房小吏立刻答应下来便出去,现在的苏轼虽是大宋的驸马外戚,但却也是一路之地的转运使,总揽一路的军政大权。

苏轼明白赵祯的意思,也知道现在该做什么,百姓的请愿和民意显然是和官家的目的一致,眼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出兵驱赶那些聚集在大宋边境上的难民。

没错,就是难民,天竺并未发生天灾,这完全是人祸导致的灾难,苏轼从朝中得到消息,天竺人在和塞尔柱人秘密通商,显然这些土地被天竺高等姓占据之后,加大剥削,大量的粮食和产出被用于贸易。

逼得天竺底层百姓没有饭吃,人为的产生了大饥荒,所以天竺百姓才会到大宋的边境上,希望得到大宋的施舍和援助。

但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放松,这段时间苏轼对天竺人了解的很透彻,一旦云南路对天竺难民进行援助,那只会让大宋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天竺人是不会感激大宋,甚至会觉得理所应当。

得益于交通的发展,从腾冲府到大理只需要两个时辰,吴万全很快就到了,风风火火的就来了,他比苏轼还要着急,因为腾冲府的腾冲军已经开始和边境上的天竺难民产生冲突。

天竺难民已经等不下去了,开始冲击大宋的边境线,想方设法的穿越腾冲军的封锁,而难民的数量很多,腾冲军杀不过来………………

眼下的情况危急,说不得就会成为大宋和天竺之间战争的开始。

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狈为奸的事情总会发生第一千九百二十二章大到让自己恐惧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来十万人第两千四百三十章时代的灵魂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尔克的心思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东京旧梦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军功不够,劫城凑第一百二十六章请君入瓮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还是神?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该走的还是走了第一千七百零七章知府事曾巩第一千九百六十一章逻些城旧事第两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飞地第六百第二十一章纵火焚宫殿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九百八十四章角厮罗的野望第六百八十四章云中大同第两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烦第三百七十五章辽朝的担忧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胁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长城,城难修第两千一百五十七章华夏的“成长史”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两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种子第两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轴承第七百五十五章海晏河清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中京道大捷第二十七章晏殊的心第两千一百七十八章庞大的宗室群体第两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会团体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两千二百五十四章东京来客第两千四百五十章史书中的两面性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四十七章元方你怎么看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机者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吗?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韩家归附第五百七十二章中箭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机遇,遍地黄金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抢女人……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秋狝之礼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与火之歌第两千五百二十四章钱庄的“秘密”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狝依旧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坚甲,剑出鞘,弩上弦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发生第八百九十八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第两千一百三十九章神都城中的“臭水沟”第一千四百三十八章捷足先登第七百七十二章毛衣外交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礼物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圣驾之上第六百三十五章爆发边缘的皇后第两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一百九十五章游侠儿第一千九百零四章全线崩溃第六百七十一章祸不单行第两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一百三十三章仙术?戏法!神仙?凡人!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难民浪潮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怀政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笔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礼物第八百七十五章步卒的精妙第两千四百二十三章“掌握”掌握战争的人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愤怒第三百五十六章暴风骤雨的回程第五百一十一章价值几何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二百四十章熊猫,美人与陌刀第两千一百五十一章国法之辩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海运与迁徙第八百三十章祸根第九百八十三章粮食十万石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鱼肉”的讨论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变就是好事第一千九百零六章圣城之灾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势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帝王之学第两千五百五十章非同一般的张王氏第两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约!第两千三百五十八章来自逻些城的消息第一千四百二十七章各自的小算盘第两千五百一十一章衮冕之下的皇帝第六百二十一章宋军突袭第两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现第二十三章父爱如山第两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军心第一千零八十五章内朝会三百七十九章萧惠的恐惧第二百五十一章国家贸易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宋之台谏第一百八十三章鸣枪礼,文武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