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忧天

苏轼机警的发现了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却是这个时代从未出现过的迹象,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产出的东西太多卖不掉,而利国监所生产的都是钢铁,石灰等等费时费力的东西,极少有能外销出去的工艺品。

产能过剩最直接的影响便是这些东西的价格开始降低,他担心利国监的货物会影响整个国家的货物价格。

他迅速的把自己看预测的东西以奏疏发给了赵祯,赵祯非常惊讶,产能过剩确实出现过,但在物资贫乏的封建时代几乎易出现这种情况就被强大的内外需给消耗掉了。

因为之前出现的产能过剩是几乎都是农产品或是手工业的产物,消耗能力惊人,而且主要的是价格低廉,容易储存,所以时间可以慢慢消耗掉这种丰收的红利,毕竟人口的基数是庞大的。

所以那时候叫丰收,而不是产能过剩,真正的产能过剩是什么?

产能过剩是生产能力极强,已经超出社会需要。产能是指生产产品的能力,事实上产能过剩不是产品过剩,即便是产品不过剩的情况下,产能也有可能过剩。

而看到这一点就需要长远的眼光和扎实的经济基础知识,而这两样东西苏轼都已经具备,所以他在利国监看到了这一切,并且上疏赵祯了。

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赵祯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毕竟这个世界还处于中世纪中叶,西方世界没有文艺复兴,也没有工业革命,而大宋这个东方王朝却已经在开始秘密的进行改变,一个隐瞒世界的改变。

所以赵祯并不担心出现产能过剩的问题,尤其是天竺的这几十万难民的出现,他们在利国监生产出的东西都是大宋发展需要的,并没有什么不妥,甚至大宋庞大的市场就能完全消耗掉。

赵祯没有进行计划生育的打算,在这个时代只要粮食足够吃,能养活一家人,那人口就会爆炸式的增长,当然古代也不是没有出现过百姓自发性的溺死新生儿,但都是因为粮食不够所造成的。

现在的大宋已经脱离了对温饱的需求,所以几乎看不见溺死新生儿的案例出现,而且大宋土地辽阔,南海诸国依旧有着庞大的土地等待开发,依旧有着庞大的内需。

大宋国内消耗不掉,那就可以通过出口解决,别忘了大宋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产品出口国,利国监的工厂又不是单一制造。

所以赵祯在受到苏轼的上疏后把它当作一个警示存放在了秘阁之中,同时对苏轼传旨,圣旨只有四个字“杞人忧天”。

眼下大宋非但不是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而是产能不足,疆域如此之大的大宋需要建设的地方太多太多,甚至要为还没有拿下的吐蕃做准备。

每年朝廷的开销也跟着日益增长起来,再加上南海诸国不断的发展,每年消耗的物资都是数以十万计,百万计,赵祯到现在还觉得产能不足,无法支撑大宋越来越快的发展步伐。

苏轼只是在云南一隅之地看到了产能的过剩,但却没有看到整个国家和世界的需要,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只有大宋一个国家能大规模的生产商品,拥有蒸汽机的工厂。

而且大宋出现的工业革命雏形与帝国资本主义完全是经过一种不符合历史的力量推动而成的,赵祯自私的没有把这一切公之于众。

直到现在,大宋的工厂依旧是戒备森严的地方,工厂中的匠人和核心都是受到严格保密的,尤其是蒸汽机技术和一些垄断技术更是如此。

蒸汽机导致了工业革命,而赵祯不指望大宋掌握的蒸汽机技术在没有准备好,或是没有替代品的出现下流入国外,他要让大宋一直处于垄断地位。

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大宋通过对各种商品的垄断已经开始对整个世界“吸血”了,就是因为赚取的这些暴利,使得大宋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以至于成为大宋安定的基础。

百姓们丰衣足食的结果是什么?当然是社会稳定,皇权稳定,老赵家的统治稳定了。

大宋的人口增长已经相当客观,但却不足以支撑庞大的疆域,赵祯知道要想让疆域稳固,必然需要庞大的人口作为基数。

北至贝加尔湖,南至三佛齐甚至方丈洲,东至倭国,琉球国,西至恒逻斯城,大宋的疆域已经远超当初赵祯设想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

而大宋在舆图上的形象也不是他一开始想想的雄鸡,而是一个巨大的龙头,龙头的嘴部也就是吐蕃,吐蕃高原在舆图上还没被纳入大宋的版图。

一旦纳入之后,大宋便是一个幅员辽阔,疆土无边的庞然大物,而这个庞然大物所需要消耗的产能更是惊人。

每日赵祯都会看一眼舆图,这是他的成就,也是他的杰作,后世的另一半蒙古也在大宋的手中,半岛之地尽数臣服,东瀛这个野心勃勃的弹丸之地成为大宋的疆土,连他们的天皇都已经成为大宋的后宫中的女人,且要永远如此。

西面的恒逻斯,曾经只是盛唐军队最远抵达的地方,而现在却成为大宋的边防要冲,常年数万驻兵。

每当看到这里,赵祯就会美滋滋的傻笑,当皇帝时间长了,他的心态也产生了改变,也没觉得这是一个多么稀罕的“职业”,但自己所获得的成就却是相当惊人的。

都已经完成了“千古一帝”的成就,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在看看西南方向缺失的那一大片土地后,赵祯总觉得有一种缺憾,吐蕃高原一直是他心中的牵挂,现在的阿三根本就没有能力与大宋抗衡,要不要出兵把他打残了?

但这一切都要等待大宋拿下吐蕃之后再说,赵祯忽然觉得有种奇怪的想法。

若是自己出兵攻打天竺之后,有了机会…………要不要当着那也波罗的面说一句:“因为你们将来会打华夏固有领土的主意,所以我现在先把你打残,以除后患!”

第七百八十六章元昊突围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乾坤在握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军营第两千四百一十五章角厮罗的到来第两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一百三十一章闯宫!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两大帝国之间的利益第两千零六十二章辖骑满街才是祸第两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两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踪迹第一千四百章伏阁请对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两千二百五十五章张柏的不安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烂陀寺第六十九章帝国系统的威力第七百三十九章大庆殿中不见君!第两千三百八十一章玛儿敢的民心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乱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卖的契丹,被出卖的萧挞里第九百一十三章欲将轻骑逐第两千五百三十六章一战成名的“宋帝国”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杀人第一千零九十一章商贾禁绝第一千九百十六章规矩就是用来打破的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旧事第一千六百八十二章契丹新相第一千九百三十九章密林索踪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卫?第一千九百五十八章角厮罗之叛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不偷腥的猫第三百五十一章记里鼓车第六百三十五章爆发边缘的皇后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时代宁静的鸣笛(下)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垒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权第两千零一十六章突围,突围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三百零三章火药的战场处女秀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约(下)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蛮夷的“骄傲”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七百五十六章宋与辽第七百二十章历史的巧合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驸马府第两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第二百八十九章轰鸣的工厂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两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恶第两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归,难归……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路分二治第六百章对策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两千一百二十六章围困白云寺第六百二十四章城破第一千八百一十九章女人的战争第六百第二十二章安定军心第一千八百二十七章大朝正宫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东坡肉与东坡先生第八十六章五年计划第两千零七十章最强大的要塞第一千六百六十九章“倒下”的契丹第十二章无知之幕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两端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以退为进第两千两百一十三章圣旨执行不得第八百六十八章没藏氏的应对之策第两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国资本的力量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钱从何出来?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真正的枭雄第两千五百二十四章钱庄的“秘密”第两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担心第两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门口的“闹剧”第二百零一章灾民如潮第五百零七章复仇的开始第五百八十六章热闹的析津府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个问题第三章帝国百科全书第六百第五十五章进退之道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鹰与苍龙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两千三百二十一章罢市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两千五百四十四章远攻近交?第踉跄一百零三章登闻鼓声第五百九十九章耶律宗真的围点打援第两千二百六十三章割“韭菜”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变的故事第八百零五章语出惊人第六百二十七章战争的经济效益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