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

天知道大宋和天竺之间的战争会在什么时候停止,大宋可不是一下子就灭掉天竺的,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行为,对大宋来说占据了鹏珈罗之后便拥有地利。

大宋并不是暴力的占领土地,然后在这土地上进行压榨和掠夺,事实上经营才是收益最大的方式。

所以大宋的军队驻扎在鹏珈罗却没有急着进攻,防守成为首要的任务,把鹏珈罗的土地巩固起来,等待鹏珈罗的一切成熟起来,无论是农庄还是工厂都在以每日可见的速度不断的增加。

这就是大宋的策略,不光要侵占天竺的土地,还要把这些土地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成为令人羡慕的财富之地,以此填补在用兵上的财政支出。

人们常说“战争财是最容易发”的,但事实上战争才是最赚钱的买卖,付出的巨大,收获的也十分可观,三司的财计司计算过,鹏珈罗被经营的好了,每年能为大宋带来近千万贯的税收。

和如此庞大的财政收入相比,用兵所费几乎是九牛一毛。

赵祯什么时候做过亏本的买卖?

相比大宋的“悠闲”状态,天竺这边却是焦躁,紧张,使者带回来的消息已经令整个波罗王朝上下慌张,没想到大宋皇帝不光是要惩戒一下天竺就算了的,即便是占领了鹏珈罗依旧是不能满足他的胃口。

最终的目的是要攻陷曲女城,灭掉整个波罗王朝!

这是一场灭国之战啊!相对于大宋的从容进攻,波罗王朝却要全力以赴的做防守,以抵抗大宋的进攻,毕竟这场战争对大宋来说是一场惩戒,对天竺来说却是关乎波罗王朝生死存亡的事情。

天竺人自然不敢怠慢,无论如何战争是会到来的,当然另一边向大宋求和也不能停下,一边整军备战,一边那耶波罗不断的向大宋派遣使者求和。

求和当然是要有条件的,赵祯也不是战争狂人,只要波罗王朝能够满足他的胃口,停战也不是不可能,但天竺人求和时给出的筹码实在太低。

低的到大宋朝臣都看不过去,赔偿大宋的不过是一些不值钱的土特产而已,这些东西大宋要么看不上,要么不稀罕。

至于大宋想要什么?那还不简单?黄金!大量的黄金!

这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和文明最流通的货物就是金银,金银天然是货币,而货币并非是金银。

天竺的黄金产量并不是很高,但对环境的需求却是极大,他们的贸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换取环境,不断的把产出出口换取黄金。

尤其是在得知大宋的官钞能直接兑换金银后,大宋的官钞在天竺的地位就开始上升,一些天竺商人在赚取大宋官钞的同时大量储存,为的就是收集起来去大宋兑换成金砖。

大宋并没有因为如此而限制天竺人兑换黄金的行为,相反大宋还会为天竺人专门准备黄金用以兑换,只不过兑换的价格由大宋说的算,毕竟手续费还是要产生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竺人兑换的黄金越多,亏损的就越多,只不过他们自己没有发现而已。

同样的物资换取的黄金数量要比购买其他商品要少得多,但即便如此天竺人依旧乐此不疲,这些黄金不光天竺的人要用,连天竺的神也需要!

天竺人有大量储存黄金的习俗,或者说是崇拜,这种环境崇拜已经到了他们的骨子里。

高种姓以拥有大量的黄金饰品为荣,穿金戴银比比皆是,这个财富和权利两极分化的民族对黄金都是趋之若鹜的,而大宋要他们赔偿黄金显然比要了他们的命还痛苦。

消息传回波罗王朝,上下震动,他们依旧舍不得黄金作为买平安的筹码,认为和大宋之间还有一战的可能,誓死守卫他们的财富。

天竺人对黄金的贪婪已经到了要金不要命的程度,他们是不会向大宋轻易妥协的,而恰恰这也在赵祯的意料之中,从一开始他就知道天竺人不会答应大宋的条件。

鹏珈罗并不能满足大宋的“胃口”,再说此次不光是要对付天竺,还要震慑塞尔柱,岂能虎头蛇尾的结束?

灭国之战是一件大事,大宋已经拿下鹏珈罗和泰米尔两处,而这两处也恰好是天竺的南北俩个方向,但在这个时代基本上攻陷王城也就意味着这个王朝的覆灭。

所以泰米尔对大宋来说并没有多么重要,即便是能从这里投送兵力,大军从福建登船再绕一大圈抵达泰米尔,再从泰米尔北上根本就是舍近求远。

不如直接利用鹏珈罗的土地向曲女城进发,堂堂之师,正正之旗,方能克敌制胜,大宋现在基本上不需要所谓的奇谋,奇谋多是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使用的手段。

以如今大宋之强大,大军陈兵压境几乎所向披靡,值不过征服域外疆土需要一些时间适应。

鹏珈罗便是最好的实验场所,大宋的士兵在这里适应气候,在这里训练针对天竺人的战术,即便是大宋的军力强大也不能轻敌。

五万士兵再加上云南路赶来的三万三万士兵,鹏珈罗总共驻扎了八万精兵,这些士兵可都是禁军中的精兵强将,精兵可不是轻易就能得到的,多是些久经沙场的老兵。

这些人之所以称之为精锐,不光是久经沙场,更是在战场上拥有类似于本能的作战能力,这些老兵不可多得,是千锤百炼而来。

他们在战场上拥有强大的意志,醇熟的技巧,默契的配合以及精良的装备。

灭国之战开始之前,八万宋军开始训练,熟悉天竺的路线,地形,得益于黑手的情报,这些都不困难,甚至于那八百黑手分散在各军之中负责辅助大军作战,因为他们对天竺的了解十分透彻。

鼠三的福建水师在接到参谋兵事院的公文以及赵祯的圣旨就离开了僧伽罗,只留下大宋的士兵驻守在这里,至于泰米尔人,他们自从被大宋的火炮洗礼过后便老实的不行。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赵家的“本事”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七十五章开山凿石,其威初现第两千四百四十五章赵祯的阴谋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与相国第二百七十四章皇帝眼中的轻重缓急第六百四十五章网中鱼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转瞬易主的苏州城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两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牵绊第一百零二章官家三问第两千一百八十二章该来的还是来了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论证火器的重要性第两千五百九十四章从龙军!第一百五十三章夜晚记事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阁商议第八百五十二章最美的舆图第八百九十二章天机不可泄露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阴谋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恶魔来袭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两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击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阳城的早晨第两千五百四十五章赵祯的阴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虏营第两千二百八十章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谜第两千四百章战场上的“艺术”第一千七百二十三章狐假虎威第六百九十三章辽朝撤军第两千四百三十五章内有乾坤第两千三百三十六章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七百四十八章年关(下)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两千三百零八章是谁在“巧取豪夺”?第一千七百四十八章一颗仇恨的种子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义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贾第九百九十四章牵羊认罪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恒逻斯城外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战争的导火线第四章内侍陈琳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后之人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赵允言第两千三百五十二章全军出击第两千六百零七章摊子算是铺开了第五十五章地狱的开始第一百八十章老爹的宝藏第两千一百零八章豪门崛起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华灯初上第两千二百二十七章精明的康巴人第两千三百四十八章时代的规则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个问题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义的定义第两千四百一十七章节宋帝与赞普第五百三十二章细细的红线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鸡贼的赵祯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个都护府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狈为奸第一百八十一章天阶夜色凉如水第两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于利第六百六十二章最后的底牌第九百八十五章驶往星辰大海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兴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种品格第一千四百三十九章萧挞里的掠夺第两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与东方扣起的圆环(下)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战争第八百二十章西夏的反击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磨合中的草原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来第两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第一百九十六章庐陵欧阳修第两千二百二十一章贬为庶民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归来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六百四十四章禅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两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边军第三百零七章保家卫国者,方是大宋好男儿!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贾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大家一起完蛋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权术第两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两千一百六十三章围观大理寺第两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开始第七百五十四章万国来朝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荡荡的城门第两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两千一百二十九章谁撑到最后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伏击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无法回头的苏轼第两千零六十八章欧阳修的莫须有第四百三十八章负山之鬼第八十章女扮男装的太子妃第九百九十七章高丽人的恐惧第一千九百九十四章吐蕃的盟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