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四章大秦使者

赵祯这段时间接到的奏疏几乎都是两线的战报,天竺的用兵持续而稳固,石元孙已经开始逐步减少从大宋国内运往的补给了。

除了弩箭和火药之外,他对粮食的需求大大降低,现在已经开始把吃不了的粮食囤积起来,这些粮食的来源自然是那些高种姓家中的存粮。

奏疏中写的很清楚,大军每征服天竺的一片土地,这片土地上的高种姓家中的存粮便“堆如山积”,即便是天竺人的军队需要从后方甚至是百姓的家中劫掠粮食,这些高种姓也不会把粮食拿出来提供给军队。

因为这些天竺的军队没有钱,钱都在高种姓将军的口袋中…………

天竺人不知道什么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们只知道应该按照原有的生活继续生活,战争到来的时候再去祈祷神佛庇佑他们的平安。

一个百姓放弃了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一个永远把自己放在国家之前的人所组成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

用石元孙的话来说就是:“国不国,民不民,上昏下乱,待宰如羔羊。”论证这句话最好的例子便是,五十万大军的天竺人在面对十几万宋军的进攻时居然节节败退。

随着那烂陀寺的陷落,宋军彻底不需要再为粮食的问题发愁了,这里的粮食很多很多,多到您石元孙发呆的程度。

堆积如山的粮食全部来自四周甚至是全国百姓的供养,当宋军把那烂陀寺这座亦庙亦城的庞大建筑详细的搜刮一遍后,石元孙便在第一时间上疏赵祯了。

当三才如同踩着风火轮冲向宫帐后,赵祯便看着手中的奏疏有些发傻,即便是他猜到那烂陀寺中的粮食和钱财很多的时候,他也没想到会有如此惊人。

据说发现金银的士兵被一块金疙瘩砸断了腿,这些金疙瘩是大量金饰熔炼而成的,为的是给寺中的佛陀镀上金衣。

没有人知道这些黄金来自何处,甚至连寺中的僧侣也不知道,他们只是知道这些黄金都是来自整个天竺百姓的供奉,一点一滴的供奉。

赵祯缓缓的合上奏疏,边上的三才已经颤抖的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颤声道了句:“官家,这算不算是祥瑞?”

赵祯想了想,最后无奈的点头道:“还真是祥瑞,谁能想到天竺的僧人居然在那烂陀寺中藏有那么多的黄金,石元孙粗略估算大概有几万斤!”

“官家,天竺人这么有钱为何会被咱们大宋打成这样?”

三才这记马屁拍的刚刚好,赵祯笑了笑:“若是把咱们大宋民间的金银都集中起来,能把朕的皇宫给铺满你信吗?”

三才连连点头:“奴婢当然信,奴婢可是见过那些豪商之家的,里面的银器已经算不得是顶顶好的东西,金器随处可见嘞!”

君臣二人正在享受飞来横财带来的快感,边上的包拯已经凑了过来,显然他是知道了奏疏的内容。

这种加急军情的奏疏想要从三才手中传递给赵祯,必须经过中枢用印,尤其是加急军情更是如此,这是为了中枢可以提前知道军情而做好准备。

中枢知道了包拯这个三司使也就知道了,文官集团向来如此,赵祯并不在意,他若是担心文官集团坐大,完全可以再裁撤中枢。

瞧着包拯的眼神,赵祯便挥了挥手:“去休,去休!别忘了你三司从朕的内藏库和皇后的宫库中借调了多少钱,这下钱帐两清便是。”

“官家圣明!”

包拯拱了拱手便果断的走了,看的边上的三才颇为惊讶,他包老倌是出了名的“吞金兽”,恨不得三司的钱财只进不出,今日怎么改了脾气?

赵祯心情好便随口说道:“包拯自然是知道这些黄金的价值要比朕借给他的多,但朕是皇帝,这些前线缴获的钱财除了赏赐将士们的之外,一部分充入国库剩下的都是朕的,朕完全可以不抵充账目,一边叫包拯还钱,一边把这些黄金充入内藏库…………”

三才干咽了一下口水:“官家,那咱们借给包拯的钱就这么算了?”

赵祯翻了个白眼:“还能如何?你要有本事便去讨要,信不信包拯会把你的狗头斩下来挂在三司的门口?”

三才连连摇头:“奴婢不敢,谁不知包希仁当年在东京城的诨号,“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吏民畏服,远近称之。奴婢的脑袋还是留给官家砍的好。”

赵祯挥了挥手便走了,最近三才的胆子越来越小了,这是好事,宦官就不该太过嚣张,前段时间因为包拯借钱的事情,皇后发现内侍省的宦官有人作花账,于是便被内侍省发送大理寺查办,都没去北平府。

结果还是抵不过包拯的一句“祖宗之法”,虽然包拯是三司使,可他依旧是朝廷的参知政事,身为计相,又是副相,他的话还是很重要的。

一员武将披盔戴甲的抵达宫帐之外拜见,显然是有要是上奏,三才看到他的面容之后便急急的向赵祯奏报:“官家,亲卫司的张成来了,带御器械把他拦在门外。”

赵祯点了点头:“让他进来,他是此次秋狝的外围勾当官,也是行围将军,负有通报之责任,他来了定然是有要事。”

这段时间最难过的便是带御器械,他们是军中精锐中的精锐,数十万的禁军中只有不到二十人成为带御器械,可见他们的厉害。

但即便如此也被人行刺成功,若非三才机警,后果不卡设想,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愈发的紧张赵祯的安全了,恨不得十二个时辰贴身保护。

即便是张成卸去浑身甲胄,除去兵刃,也带御器械死死的盯着,而且目光所致皆是要害,张成无奈苦笑:“诸位贴身卫大哥,卑职也是官家亲卫司的人,算是袍泽,莫要如此!”

“职责所在,还请张将军恕罪!”

话是这么说,但带御器械的目光始终没有移动,张成也就习惯了,跟随三才进入宫帐拜下:“末将秋狝外围勾当官,行围将军张成参见陛下!”

赵祯好奇的问到:“尔之所守当在三百里之外,今日见驾所为何事?”

张成躬身道:“启奏官家,大秦使者到,以在水连坡停留三日,末将驱赶不得,其欲闯围被行围将士拿下,如今以带入行围!”

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帮手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发枪的问世第两千五百零四章皇帝与驸马第一千八百三十八章难民浪潮第两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杀耕牛第一千六百七十三章征服与统治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坚强”外衣下的柔弱第一千九百零六章圣城之灾第两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获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础第两千二百六十二章断尾求生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轮回第两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两千章时代的束缚第六百二十三章火器营第两千三百七十三章没有天堑能够阻挡第九百八十五章驶往星辰大海第两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厮罗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中)第九百四十五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二百一十五章伟大还是疯狂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零九章高丽使者觐见第八百四十九章钢锋重骑第两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战开始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无法回头的苏轼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赵祯的“礼物”第两千五百四十七章亚父第两千六百一十五章讲道理的两种方式第三百八十八章南人?党项人?契丹人?华夏人!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两千四百五十六章特殊的商会第两千三百一十二章松口?还不到时候!第一千零二章大宋政治的开放性第两千两百零七章东城豪门的“真面目”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过?第九百八十七章捅了天!第六百四十四章禅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七百三十章伟大的蹴鞠第一千九百一十五章“老朋友”约翰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与塔利班第一百八十六在商言商第八百四十六章取舍之道第九百八十三章粮食十万石第一千五百零五章东西方的区别第一千三百三十二章炮火之下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云动第二百六十四章武人的琼林宴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皱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两端第两千二百八十九章作恶的人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罗王朝的震荡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来自大宋皇帝的威胁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贸易与战争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远遁的塞尔柱第五十三章干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两千一百八十六章阶级矛盾第一千九百四十七章还未起的万仭宫墙第一百零三章葛朗台一般的老丈人第四十一章丁谓的邀请第两千三百四十八章时代的规则第七百三十章伟大的蹴鞠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与关白第五百四十八章破竹之势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国盟约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谜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药”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场如战场第两千零八章狄汉臣的长进第一千零一十三章华夏的“狗皮膏药”第两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争”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一千一百零三章乌古乃的野心第二百八十三章党项人的阴谋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药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废帝第三百五十二章水军首战第六百九十六章商业的作用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送瘟神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皱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千六百八十七章论格物第三十四章父与子第一千六百八十八章契丹的财富第一千二百七十一章皇城司第两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疯魔不成活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辽计(下)第两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权,五枚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内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两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桥梁第四百五十五章夏竦的请求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