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谁的棋子?

赵祯骑在战马上,这是一匹军中的战马而是宫御马院调教好的御马,在赵祯看来,秋狝就应当骑乘这样的战马才有意思,也更能体现秋狝的重要性。

君王都骑乘战马了,武将们更不用说,至于文臣,在这个时候也咬牙骑上了战马,战马和普通马匹的最大区别就是训练有素,听从命令,但和温顺二字是不搭边的…………

虽然这些战马听从指挥,但奔驰起来如同猛烈的凶兽,这段时间已经有不少的文臣磨破了大腿,下马的时候都需要别人的搀扶。

当然有好有坏,有些文臣却不这般,比如苏洵,虽然他上了年纪,可依旧在马上相当灵活,下马的时候的姿势堪比武将。

而范仲淹更是一手了不得的马上功夫,这让赵祯甚至怀疑这老小子平日里说生病告假是不是在诓骗自己。

相对来说越是年轻的文官马上功夫越好,越是年纪大的文官马上技术越是娴熟,反倒是那些中层的官员实在是不怎么样,也是这个层级的人叫苦叫累的最多。

约翰的事情在大宋如同一颗小石子掉入了水池之中,并没有溅起多大的水花,事情很清楚,知道的人谁也不会看见陷阱还往下跳。

但赵祯并没有因为否定亨利三世的计划而对约翰有什么区别对待,事实上依旧热情的招待了这个来自遥远西方国家的使者。

大国外交也是要讲究气度的,虽然识破了亨利三世的骗局,但赵祯不得不承认这个诡计相当的巧妙。

在这个时候就能想到利用时间的差距来完成这次阴谋的实施,不得不说是相当出色,但这也只能骗骗别人。

对于大宋来说,阴谋诡计还真的没几个士大夫玩不转的,若是没有提前的准备和对神圣罗马帝国的了解,赵祯相信自己会中计,并且被法兰克尼亚王朝利用,但赵祯相信,自己的相公们绝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骗。

随着一声高亢的怒吼,整个围场中的士兵发出同样的怒吼,“战”之一字,却胜千言,秋狝的大祭开始了,这是赵祯和群臣们按照古礼制定的。

方法也很简单,前来参加的所有人都在秋狝的活动之中,以太阳日中为开始,到日落时分结束,衡量的唯一标准就是猎物的多寡。

无论是帝王,宗室,还是太子,文武朝臣,即便是外戚和百姓都要按照此规定狩猎,最后谁的礼物最多便会得到最高的赏赐。

骑马射猎,这本事游牧民族的秋狝方式,但却被赵祯完全的继承到了汉家王朝之中。

华夏民族一直都是农耕民族吗?不见得吧!曾经的华夏民族,华夏汉室也有大量的游牧生活,既然秋狝是祖先制定下的规矩,那返祖有何不妥?

那些刚刚休息了一会的官员们再次重新上马,只不过这一次无论是谁都不敢有任何怨言,只能用力的把自己的身体固定在马上,并且开始检查随身佩戴的刀剑以及猎弓。

这场秋狝也意味着赏赐和前途,根据猎物的多少会各种等级的赏赐,而根据表现也会评定能力,身体不好的人当然要早点致仕。

现在官员之间的竞争很强烈,大宋三年一次的科举已经缩短到了两年,待选官的人数被大宋的扩张消化完一大批之后,又再次增加,而且人数已经不少。

待选官的人数越多,对朝廷的压力越大,这些人可都是白拿钱不干活的,包拯对此颇有微词。

要安排这些待选官,那问题就来了,要么是开拓疆土继续派遣他们去地方上任职,通过政绩,民生的磨勘再回到草堂上,要么便是从草堂之中把没有才能的人排挤出去,让有才能的人进入。

这下朝堂上的竞争更为激烈了,几乎所有的朝臣都不敢松懈,只要有一点的不是就会被别人抓住把柄,等待他的即将是磨勘降等的待遇。

所以此次秋狝官员们大多认真对待,不敢有丝毫松懈,下面的年轻官员更是“磨刀霍霍向猪羊”等待着此次秋狝让自己一举成名。

呜呜…………沉重的号角声响起,这虽然不是一场战争,但却堪比战争的激烈,众人比拼的不是杀敌的军功,而是猎物的多寡。

弯弓骑射对于约翰来说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事实上他在马上的功夫还不错,射猎和是很准的,但他却比不上边上的范仲淹。

虽然已经是知天命的年纪,但手中的猎弓依旧犀利,双腿夹住马腹,稍稍用力便能左右开弓。

一只跃起梅花鹿快的只见一道虚影,但在约翰瞄准的时候范仲淹已经出手,梅花鹿应声而倒,脖颈上插着的正是范仲淹的红色箭羽。

立刻有侍从上前在这美丽的生灵还在抽出的时候结束了它的生命。

“范相公好箭法!没想到您这年纪依旧有如此精准的箭法,赵复还佩服!”

范仲淹笑了笑:“我大宋文臣也是上的了马,拉得开弓的。苏老泉的本事比老夫的还要精湛。”

稍稍顿了下,范仲淹看着约翰身后侍从马上的那些战利品,意味深长的说道:“你也不差,只可惜不是我大宋的官员,这些猎物只能换取赏赐喽!”

他的意思约翰当然知道:“我是帝国的使者,家中妻儿老小皆在故乡,不便久留,若是有机会,待我致仕,也许能在大宋常住。”

范仲淹笑道:“如此最好,官家最是喜欢听你说大秦的见闻。”

赵祯就在不远处,骑马过来后便炫耀起自己的战利品,同时对约翰说道:“明日你就可以上路返回大秦了,消息也该早日传给亨利三才好。走的时候鸿胪寺的官员会为你送行!”

约翰点了点头,而边上的范仲淹却有些意外,稍稍一想便也明白其中道理,鸿胪寺的官员送行并没有什么,但这却会让世人,尤其是塞尔柱人知道一些消息。

带约翰走远,赵祯才笑着对范仲淹道:“派人以国礼相送,朕希望天下人都知道大秦的使者前来和朕密谈过一些事情。接下来便由塞尔柱人的猜测去吧!”

范仲淹在马上拱了拱手道:“官家圣明!”

第两千五百六十九章东方的神兵利器第两千一百八十六章阶级矛盾第两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两千零六十八章欧阳修的莫须有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击根源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议政第两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计策第六十三章反击反击反击第八百九十九章兴庆府的动荡(上)第四百六十三章西夏的对策第二百二十章深宫中的疯狂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八百八十七章赵祯的密谋第六百第五十六章无人能挡第一千五百三十二章打击根源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六百零三章压缩军粮的威力第两千四百零九章逻些城之围(上)第七百一十八章蠢蠢欲动的党项第一百七十三章皇后之死第两千零七章君臣对奏第两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误的“化学家”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三百八十七章彩云之南,是是非非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实的谎言第两千一百六十三章围观大理寺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国的窝囊皇帝第两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运动的开始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装(三千字三更)第两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后的对话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获的果实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穷水尽第五百四十七章自取其辱第七百零九章大宋偃革第两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一千零九十九章历史的答案?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钉子,辽朝的新秀第一千九百零六章圣城之灾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无奈第六百八十八章弃城而逃第八百零一章禁台与候台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宫大内第九百零五章千牛卫第一千九百二十四章图格鲁克的直觉第五百一十章孙宅的夜,静悄悄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对手没有威胁第九百五十一章驸马府炸了第两千二百三十八章诰命夫人的“团队”第一百零八章采薇与卓然第两千零五十一章天才的角厮罗第一千零四十七章华夏的智慧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与女真第两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两千二百四十三章赵仲旻之死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两千零九十章被吓哭的吐蕃人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车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见的打击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妖人第五百五十五章人总是有私心的第三百七十章羽林卫第八百九十九章兴庆府的动荡(上)第两千二百三十一章一丘之貉的“反击”第两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后的对话第两千五百三十五章宋人的世界观第两千四百二十二章最后的对话第一千六百四十六章甜蜜的负担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汇集东京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才刚刚开始第二百三十六丁谓与寇准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驸马府第五百四十章破阵杀敌第九百一十一章宋辽皇帝的心术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举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礼物三百七十九章萧惠的恐惧第两千四百一十八章节占据高原和灭了吐蕃有何区别?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台第九百二十七章该收敛了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养的天竺人第七百一十四章自己作死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长的一天第两千四百八十章老兵不畏死,只图百战归第二百二十六章丑闻,臭不可闻第八百零二章最后一根稻草第一千零三十八章在沉默中爆发的敦良第两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军刺与破甲锥第四百二十七章帐中对第一千二百一十章唯一醒着的人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办法(上)第两千二百五十章帝王“真心”第两千四百六十一章另类的封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