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

赵旭这孩子很孝顺,在儒家礼法这么多年的教育下,孝道已经被他刻进了骨子里,赵祯非常但对儒家古板的教学方式,所以经常会对赵旭的价值观,思想观和人生观进行改造,或是善意的提醒。

这孩子悟性很高,很快就能掌握其中的奥妙,再加上赵祯从小对他的教育方式更为开放,所以他懂得什么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资善堂的讲师换了不少,那些所谓的大儒只要宣扬圣人之言无有错处,定然会被赵祯给换掉,朝臣们对赵祯的这种行为已经有了一点意见。

但赵祯却并不在意,固守成规不可能创新,也不可能进步,世界上所谓的规则都是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而这些经验适用于前人却并不一定适用于现在。

大宋的上下一开始是反对赵祯改革的,不光是对军队的改革,对文武之间的改革也是持反对意见,至于其他地方赵祯所遇到的压力便更大。

但结果往往却是赵祯的改革取得了成果,原因跟简单,因为赵祯在做正确的事情,并没有遵守所谓千年传承下来的制度。

瞧着喝着姜茶的儿子,赵祯开口问到:“前段时间有朝臣上疏曰:当守儒家之学,教化百姓,用于朝堂,义利之辨,用于国也用于百姓。旭儿以为如何?”

赵旭稍稍愣了一下,他没想到赵祯会问他这个问题,当然,作为太子每天听到讲学的师傅在自己面前宣扬儒家思想,耳提命面,终究是有过自己的想法。

每当看到赵祯和儿子讨论这些追本溯源的问题时,王语嫣便会悄然离开,有些话不是她能听的,作为一个皇后她知道自己该在什么时候离开。

后宫之中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操持,冬天来了,年节也不愿了,赵灵时不时的进宫探望,上次来的时候就说想讨要一个上等的御用琉璃作为给公公的寿礼,正好今日到了一批。

赵旭忐忑的神情很快在赵祯的微笑中消失,不知为何,只要看见父皇的微笑,自己心中的不安也就消失了。

这么多年来,父皇还从未打骂过自己,相比民间和朝臣们用棍棒与呵斥教育孩子的方法,父皇往往是使用鼓励,让自己说出心中的想法,即便是错了也没甚的关系。

“儿臣以为,当以新学而出,取代已经不堪重用的儒家之学!”

赵祯笑了笑:“这么说来你是打算提倡朕的格物?但儒家之学乃是汉家王朝的立国之本,不光如此,便是民间百姓都以其为教条。宗族之中更是以此为礼,以此为法,如何能改?便是朕都不行。”

“孩儿可以用律法修改……”

看着赵旭坚定的模样,赵祯笑了,点了点头道:“这倒是一项不错的提议,可你想过没有,虽然咱们手中握着天底下最大的权利,可管理天下的却并非只有皇帝!还有文武百官,还有士大夫,还有哪些宗族。他们可不想改嘞!”

“那便曲线为之!”

赵旭的精神一下便起来了,看着赵祯道:“儿臣可先从学子开始,让他们重视格物,对那些儒家经典和教条进行修改,或是以父皇之法,让这些年轻人看到格物所带来的好处。”

果然是自己的儿子,举一反三的能力还是有的,但赵祯却苦笑道:“可儒家典籍之中亦有不少至理名言,如何能一并驱除?你再想想!”

赵祯在不断的引导着自己的儿子,赵旭也明白父亲已经有了办法,思前想后之下很快就给出了妥帖的答案。

“儒学依旧保留,但却要有儒学中的新学出现,民间已经出现了官学一说,一个名叫张载的待选官提出,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圣贤境界。”

张载的出现赵祯并不意外,他的关学是早晚要出现在大宋土地上的,自己老早就引用了他的“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句话也就是关学的主要思想。

现在的张载提出的关学也印证这一点,大宋的文人自然会拥护附和,也可以说是赵祯自己成就了关学,民间已经有文人把“关学”定义为“官学”了。

赵祯点了点头:“你觉得关学如何?若是你用心去钻研便会发现其中的本质。”

赵旭用力的点了点头:“孩儿微服出访过张载的文会,其有五本,一为气本论,即太虚即气与气化万物。二为辩证之法,即一物两体,动必有机。三为知与行,即闻见之知与德性之知。四为人之性,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五…………”

前面几样赵祯都很满意,气本论是早已出现的,张载不过是通过先人的学说加以总结,当然这是不对的,很快就会被格物论所否定没有什么影响。

至于后面几条说的却是相当的靠谱,最少在赵祯这个拥有后世灵魂和逻辑的人看来非常合理,人就应当辩证的看待问题。

赵旭的突然停下让赵祯有些莫名其妙,好奇的望向儿子道:“继续说啊!朕觉得他的学说还算不错。”

赵旭尴尬的开口道:“最后便是父皇厌恶的东西,关学提倡查举太极……穷究《易》理,辩证之探。”

赵祯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谁对你说太极便是用来占卜的?《周易》是用来探测吉凶的?这是大谬!《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乃是各家学说的源头活水,怎么能起而不顾?”

缓缓起身赵祯一边走一边道:“太极之道无穷而浩渺,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态。易经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赵祯见赵旭有些不明白,继续解释道:“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都可用阴阳来表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中藏着至理,只是要想窥得门径实在太难,张载说的太多,把所有人都想象成圣人可不成。”

瞧见赵旭有些丧气的模样,赵祯笑道:“若是你有心推广关学,还是应当好好的和张载聊一聊,并且还要把关学进行改造。”

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感慨的说道:“别忘了,你将来是大宋的天子,要坐上朕的位置,所以你提倡的学说一定要能为自己和大宋为助,如此才能是有用之学,官家之学!”

第四百四十七章神秘的大宋铁骑第两千四百二十章节东方一直在改变着西方第四百七十八章香醇的礼物第六百九十三章辽朝撤军第一千二百七十章大宋的商会第一千九百八十五章成功的游说第一千九百八十七章吐蕃最聪明的两个人结盟了第两千六百零九章赵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两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军营第两千一百七十章消失的倭人第两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间的明争暗斗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责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干,军粮第八百八十八章不简单的女人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临战第一百一十章将门的生意经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庞然阙影第一百三十二章斗法第八百四十九章钢锋重骑第二百四十章武举与军旗推演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两千四百四十章技术过人的嘉莫族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两千五百九十六章搅动西方风云(下)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东京旧梦第一千零二十八章强宋不需要解释第两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将军鼠三第四章内侍陈琳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论西藏的重要性第五百三十二章细细的红线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杀令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围魏救赵第八百八十二章秘阁商议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双脚的抉择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雄鹰与苍龙第八百四十九章钢锋重骑第十五章该出手时就出手!第两千四百四十八章赵旭的改革第六百七十九章斩衰之服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圣驾之上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两千一百九十九章孙良的筹码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鹏珈罗与八百壮士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圣人由谁祭?第两千零二十九章吐蕃?谁在乎?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无间道第二百四十三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四百三十八章负山之鬼第九百九十七章高丽人的恐惧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尧与舜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宋武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实的谎言第六百九十三章辽朝撤军第一千六百三十三章留一线第八百六十七章欧阳修的脊梁,大宋的脊梁第一千五百九十三章天下大势第两千一百四十八章千年文明的碰撞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来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离开神都第两千二百九十九章汉家变了第六百六十四章不疯魔不成活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变第两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三百九十八章大理覆灭第一千五百一十章游必有方第两千四百五十九章历史的车轮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辽朝的变化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线第两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岁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乌拉!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长第四百八十一章云南旧事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三百六十一章崩溃前夕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请辞第两千四百一十一章逻些城之围(下)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装待发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虏勋章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见的恐宋心理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扑火的飞蛾第八百思十七章回回炮第两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样的皇帝?第两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岁第五百一十八章陈琳入宫第四百六十八章囚母收权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闲的欧阳修第九百八十九章羡慕与仰视第五百二十章不可尽信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丽王薨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价第两千一百一十四章寻找奎大第六百八十二章赵祯的阳谋第九百七十三章一石二鸟第一千零一十二章高丽人眼中的大宋第两千一百七十九章皇帝的宗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