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坠的家族

真正令赵祯生气的不是那几个代表旧学的大儒,也不是来自朝堂之中的声音,而是在于山东的孔家,这个发源于齐鲁,在华夏文明的长河中一直流淌的家族对历代王朝都有很强的影响力。

唐朝就不用说了,为了对付孔家,李世民可没少下功夫,而到了后世更是于历代王朝“相爱相杀”,曾经的仁宗皇帝封了一个衍圣公,那个爵位便一直延续到了封建时代的结束。

几乎所有的王朝对待孔家都有一种莫名的尊重,这尊重其实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因为儒学一直都是拥护帝王统治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即便是孔家的架子再大,历代帝王也都捏着鼻子认了,该给钱的给钱,该封爵的封爵,只要拥护统治王朝,那就比什么都强。

孔道辅正确的选择了政治路线,带领孔家坚定的拥护大宋的统治者,而大宋宽松的政治环境和学术氛围也为孔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

大中祥符九年,孔道辅任大理寺丞兼知仙源县。在那一年他上奏真宗,请加扩建孔庙。真宗皇帝允准,并合命道辅主其事。

孔道辅顿时大扩圣庙旧制,增广殿庭廊庑三百六十间。之后任太常博士,召为左正言,并再次上疏要求增设五贤堂,于是再次得到了应允。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而现在孔宗愿却打算利用孔家干涉政治,这是万万不可能的事情,赵祯还没昏头到可以任由这个千年不坠的世家来干涉的时候。

从一开始他便觉得奇怪,几个在野的大儒为何会对赵旭的亲民出言不逊,这不符合士大夫的基本精神“为尊者讳”。

事出有异必有妖,赵祯很快便找到了这些大儒的后台,或者说多多少少和山东孔家有所牵连。

赵祯想不通,历朝历代孔家都是相当拥护统治者的,或者可以说是趋炎附势的,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再硬的风骨也无法让一个家族永远存续…………

但眼下孔家驾驶了大宋的绝对力量,见识到了天家的手腕,应该不会愚蠢的和统治者对抗,那他们对抗的目标是什么?

那就看看赵旭或者说是自己支持的是什么,关学也就是新学在大宋炙手可热,冲击了旧学的影响地位,那几位大儒不一定是孔家刻意为之,只需要简单的几句话便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实不要小看这些大儒,他们一辈子在和儒家经典打交道,从中发现道的存在,而赵旭的对新学的推崇让他们感到危机和恐惧。

试想一下,自己一辈子研究的东西突然之间,甚至是在一夜之间就被人们所否认,这样的结果谁能承受得起?

至于孔家就更不用说了,这个家族非常清楚与时俱进,无论新学旧学,只要是儒家学说便是他孔家的东西。

天下文人尊师重道,所以孔家因为孔圣人这位至圣先师和后世子孙不断的发扬,地位从未动摇过。

也就是说孔家和赵旭其实也没有冲突,那赵祯便只能往自家身上想,孔家到底要做什么,或者说孔宗愿为什么要针对赵旭?

思前想后赵祯想明白了,当帝王开始涉及文道的时候,才是孔家和孔宗愿最恐惧的时候,因为文道的引领者向来都是曲阜孔家。

即便是要改革也是孔家自己发生改变,而不是帝王一言而改。

在世俗世界皇帝是最高领导者,而在精神世界,孔家已经把自己看作是天下人的老师,无论好不好,改或是不改都应当是老师说的算。

而恰恰这一点赵祯不能接受,而且儒家对关学最大的抵触便是在赵旭的那句“天下人皆可为师”,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发扬孔子的“三人心必有我师”。

尤其是赵旭和张载谈论了他在南下救灾之后所看到的一切后,张载更是推崇以天下为师这句口号。

由此可见,新学的崛起让曲阜孔家非常的难受,也挑衅了孔家在文道上的领导地位。

孔宗愿现在还在朝中直集贤院,集贤院乃是“三馆”之一,昭文馆、集贤院、史馆合称三馆,乃是国家文治要地。

在大宋三馆皆由朝中重臣充任,其官员并称馆职,为文臣清要之选,集贤院置大学士一人,以宰相充任范仲淹便顶着集贤院大学士的名头;直学士不常置,但现在却是孔宗愿担任。

这是一个极具清贵的头衔,赵祯在孔道辅去世后特意留给了孔宗愿而不是他的从兄孔圣祐的儿子,为的就是表达对孔道辅当年的所作所为的嘉奖。

只要把一切的因果都联系起来,赵祯就能轻易的找到问题,自己的对儒学的改革并没有触及到文官的利益,而是触及到了孔家的利益。

文官是文官,文道是文道,这是俩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虽然双方之间也有交集,但文官更加贴近世俗权利,文道则是更加注重精神世界。

但孔家是个不可小看的家族,这个家族的延续几乎到了变态的程度,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家族怎么能小看?

而最变态的却是这个家族所依靠的仅仅是文道,没有任何武力,没有任何暴力,只是依靠精神世界的影响力便延续了千年,且从未衰败过。

一个又一个朝代湮灭在历史的海洋之中,一个有一个君王消失在御座之上,但唯独孔家没有改变,没有因为朝代的更迭而消失,反而愈发强大。

一个家族开创了一个学说,出了一个圣人,延续了永远的光辉。

同样是圣人的孟子后裔在哪里?赵祯可以明确的说出来,孟宁,宣教郎、邹县主簿,仅此而已……

世人永远记得第一名,但却永远不会记得第二名。

“孔家的势力强大吗?”

“强大!”

“孔家好对付吗?”

“好对付!”

面对赵旭提出的问题赵祯做了一个稍显哲学的回答,这使得原本有些期待的赵旭陷入了沉思,孔家的强大在哪里?弱小又在哪里?

“孔家的强大在于其影响,好对付在于其身处世俗之中!”

第两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万斩阎罗第八十章女扮男装的太子妃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两场婚礼第两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圣战”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错必改,法必变第一百九十章一石三鸟第二百六十六章硕大的好人卡第两千一百三十二章王则的救赎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灾民现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战争已经开始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八百九十九章兴庆府的动荡(上)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坟墓第两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误的“化学家”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十九章太子的反击!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线尽头的龙旗第两千二百六十二章断尾求生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弃第两千六百二十六章赵祯的兴京第五百六十九章疯掉的信然第一千九百零九章秋狝依旧第两千四百六十一章另类的封建时代第两千五百九十章“圣城”之殇(下)新书《长歌当宋》二十万字求收藏!第两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一千九百六十八章疯狂生长的阴谋第一百七十四章硕大无比的贞节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三百二十二章拔出萝卜带出泥第一千五百七十九章国丈“疯了”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三百零三章火药的战场处女秀第六百四十五章网中鱼第二百三十八章绿车旄节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战争前的第一个牺牲品第一千四百二十八章攻守转换第两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于利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项人的阴谋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强盗逻辑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汉家的大气魄第七百七十一章大宋葫芦里的药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与足球第两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罗马皇帝第五百二十六章贺兰山下的大火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孙的作用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卖第五百零七章复仇的开始第一千五百七十章八刺沙衮的末日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庙第一千五百九十章阴谋家第四百零二章皇宋通宝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制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赵祯的“礼物”第二百四十二章帝王的火气第两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两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六百七十三章计出奇谋第五百五十六章祥瑞天降第两千五百九十五章搅动西方风云(上)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纷纷来投第一千九百四十六章千年不坠的家族第六百八十三章天子之所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对决第一千八百章老底被翻第两千三百九十八章还是有后手!第一千九百五十七章被雁啄了眼睛第两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两千五百八十章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第三百二十八章蚕食倭国第九百八十九章羡慕与仰视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长城,城难修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颜面天子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将军狄青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蛮夷的“骄傲”第两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一千五百六十八章破虏勋章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山穷水尽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动为主动第两千四百二十章节东方一直在改变着西方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耶律贾的梦想第两千三百八十八章围攻玛儿敢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老兵回归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两千四百零一章政治的另一种形式第两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西来十万人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韩家归附第一百一十八章大宋的国力第一百一十八章传国玉玺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大宋的报复第四百二十章文治的崩塌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九百一十章搜捕第一千五百零五章东西方的区别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义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国盟约第两千零六十一章一场影子的追逐第八百零三章西夏崩溃第两千零四十六章蜜月与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