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坚持

种世衡老了,或者说他的心态老了,自从西夏之战结束后得到赵祯御赐的丹书铁券之后就不再掌控种家军,而是把手中的权利分了出去。

种家军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了整个西军体系之中,随着西夏的灭亡,宁夏路的出现,那个距离延州二百里处建起的青涧城已经没有战略价值。

于是种世衡就带着全家老小搬到了神都城,赵祯给了他兵部侍郎的官职,他也在兵部中处理事务,只不过更多的是在养老。

有狄青这位兢兢业业兵部尚书在,他这位兵部侍郎几乎没有什么事可做,负责最多的便是依照军法处置退役的犯法老兵。

那些地方官员处理不了的老兵便在他的处理范围之类,可又有多少老兵会去作奸犯科?

一年也找不不出多少来,种世衡这个侍郎和那些忙的脚不沾地的侍郎相去甚远,但种世衡的安稳却不意味着他的子嗣也是如此。

种家军虽然已经进入了西北禁军之中,但种家的子孙却没有离开,种世衡当初向赵祯几乎没有什么要求,唯一一个便是希望让种家的子孙依旧能在西军效力。

这就是要荫功官,赵祯也没有多想,反正大宋的兵制已经改变,种家的子孙即便是留在西军之中也不会有什么关系。

但种世衡也太能生了,种诂、种诊、种谘、种咏、种谔、种所、种记、种谊一连生了八个,其中种诂、种诊、种谔战功显赫,关中百姓称其为“三种”。

即便是再加以限制,人家自身的本事出众也没有办法,种谔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能力甚至超过了他的几位兄长。

他手下的士兵不光训练有素,而且配合默契,在几次兵演中都能和背嵬军进行抗衡,甚至到了擒获踏白军的程度。

这样一来他的提升速度自然是很快,赵祯也注意到了这个西北之地冉冉升起的将星,当然因为他的出身,所以赵祯也刻意进行了限制。

但人就是这样,在一群平庸的人之中,很快就会崭露头角,就如同放置在布袋中的锥子。

种谔便是其中一枚露的最多的锥子,不光锥子漏出来了,甚至还戳到了主人,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工具反过来伤了自己。

刘涣是疯了,他不断的私自用兵,当初范大勇的死并没能阻止他,也没能起到震慑作用,大宋的官员在斩杀他之后反倒是大声嚎哭。

一时间范大勇的死从违反军令升华成了追求大义而不得不私下行动的将军,范大勇当初为何会听从刘涣的调遣,这是赵祯最不明白的地方。

他这个人对规矩的看重比什么都厉害,若论忠心的话,他对赵祯的忠诚绝对要比对刘涣的信任要大得多。

可最后他还是选择了出兵吐蕃,这就是矛盾的地方,赵祯虽然相信范大勇可能是被刘涣的大义给说动了,但其中必有重要的东西存在。

现在种谔也是如此,消息是黑手传到的,速度应该是最快的,这也意味着种谔的老爹种世衡还不知道自己的儿子犯下滔天之祸。

快步走向崇文殿,虽然月上中天,但赵祯已经全无睡意,大半夜的召见种世衡,他应该很快明白出了什么事情。

整个种家也只有种谔才能生出事端,这小子最是狂傲不羁,做事情一腔热血,只要是对大宋有利的事情,在他面前上刀山下火海一能去做。

所以当三才带着赵祯口谕抵达种家的时候,种世衡立刻便知道自己最得意的儿子又闯祸了。

能让官家深夜召见,可见此次祸事太大,已经到了连累家族的情况,否则官家根本就不用这么着急在宫门落锁后召见。

垂拱殿中,赵祯看着偶尔闪烁着璀璨烛花的宫烛微微出神,显然这次刘涣是不打算要命了,不知为何他一定要对青塘下手,一定要对角厮罗下手,而且到了眼中钉肉中刺的程度。

要知道刚刚埋伏角厮罗不成反被人家埋伏,西军大败这件事已经是天下的笑柄,但即便如此刘涣依旧在想尽一切办法对青塘出手,此时他已经完全忘却了自己,以及此战失败后将要承担的后果。

这件事瞒不住,但也没有多少人知道,那几个“聪明人”居然在这个时候不是选择明哲保身,而是选择帮助刘涣,这便让赵祯很是不理解。

角厮罗是对大宋有威胁,可也没到必须除掉的地步,赵祯不知道刘涣在担心什么,都这个时候了还有什么话不能说?

要命的是一群“人尖子”还和刘涣一样坚持,若是没有朝堂上的支持,若是没有边军武将的支持,刘涣不可能成功的说服种谔出兵青塘。

但赵祯知道,青塘并非是好攻取的地方,就角厮罗对大宋的了解便是一个巨大的隐患,他比大宋的任何一个敌人都要了解大宋。

作为吐蕃高原上的聪明人,角厮罗不可能没有准备,尤其是面对宋军的准备。

这时候进攻角厮罗殊为不智,之前的埋伏已经让人家知道你的心思了,就算角厮罗是个傻子,也应该明白大宋的进攻不会只有这一次。

就在赵祯等待种世衡的时候,一骑快马出现在京畿路的第一道关口紫荆关,因为在紫荆岭上所以得名。

这座关口士兵不多,但却个个都是大宋的精锐,紫荆关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自古便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大半夜的出现一匹飞起,这不仅让关隘上的士兵大为紧张,在看到来人的衣着和背后插着的旗帜后却是脸色大变。

吐蕃的骑士很好辨认,从军的前三个月便有会人把外族骑兵的服装和发饰之类的解释清楚。

这种带着蕃帽,身着毛皮甲的吐蕃人实在太过明显,而且气质上一个以狼为标致的图腾就是青塘的标致,也是青塘的战旗。

大宋和青塘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期,宋军士卒当然知道这是什么气质,但却不明白为何会有单独的青塘骑兵出现在大宋境内,能到达紫荆关显然说明了他不是一个简单的骑兵。

那人到了巨大的关城之下便开口叫道:“我乃西平王角厮罗坐下亲兵,此次带来我家大王书信,呈交大宋皇帝陛下!”

关门缓缓打开,无论角厮罗的书信内容是什么,关隘中的士兵都无法阻拦,这已经上升到了角厮罗与皇帝之间的对话…………

第九百六十一章善与恶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卫?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开门,朕回家了!第一千零三十五章平安京之战(下)第九百九十四章牵羊认罪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钉子,辽朝的新秀第一千一百零九章冰与火之歌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与关白第一千七百一十九章草原父子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大宋有钱!第两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与东方扣起的圆环(下)第一千八百一十八章什么能取代十六卫?第四百八十七章皇宫中的五角星第一百零六章轻纱罩,玉体横陈第两千四百六十六章朕是怎样的皇帝?第两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测第两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疯魔不成活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被圈养的天竺人第六百六十一章各军动向第一千五百一十章游必有方第六百零四章今军无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贵的辣椒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资本的成长第两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两千零七章君臣对奏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长城,城难修第一百零九章赵恒的天伦之乐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勿动,动,则国灭第两千三百五十六章坚如磐石,动如潮海第三百八十二章辽皇驾崩的于波第一千五百八十一章十面埋伏第两千五百三十四章兴庆府第两千三百六十八章吐蕃杂兵第一千二百零三章耶律洪基的愤怒第七百二十四章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第三百五十二章水军首战第两千三百零八章是谁在“巧取豪夺”?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诚相待第一千零二十五章虽远必诛第两千一百七十七章祭祀之谋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苏轼治军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个苏武第一百一十章将门的生意经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闲的欧阳修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颗棋子的重要第两千二百八十六章“主圣臣良”第两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纵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契丹有子第两千零五十三章各有所虑第两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岁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换第一千五百四十四章朕连脸皮都舍去了!第两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两千两百零七章东城豪门的“真面目”第两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铁鹞子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千八百七十五章柳暗花明第两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一千五百零六章基督分裂第一百二十章溜门撬锁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纸老虎!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个屁……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灭第一千三百九十五章挖坑到底要埋谁?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权术第七百二十章历史的巧合第两千一百六十二章融入大宋的开始第两千四百七十八章东方战旗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请辞第四百二十四章坐而论道?第一百三十一章闯宫!第四百三十章立宪第一千八百八十二章首鼠两端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谁才是真正的资本?第一千零九十二章大宋的前线第八百五十八章无题(下)第两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为了利益第一百八十三章鸣枪礼,文武七条第七百四十四章“独夫民贼”第两千二百二十九章长老齐聚第两千六百零九章赵昀的西方之旅(上)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戏做全套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礼物第两千一百一十八章弥勒教的今生第两千一百七十四章佛门与白莲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皇帝的枷锁第两千四百七十九章汉家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两千四百二十八章东方文明的崛起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县,华夏正朔第一百三十四章天命所归第一千五百零七章唯有利益永恒第两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五百九十章欧阳修使西夏第一百六十七章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