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一十九章宋军初败

种谔在宗哥城大败的消息无论如何也瞒不住,数万将士的阵亡对于大宋来说同样是一件惊天动地的消息。

死了数万人,伤员更是不计其数,付出如此惨重的情况下,居然还是丢掉了宗哥城,这对大宋百姓来说是一件不能接受的事情。

如同种世衡预料的一样,种谔所面对的最大威胁不是来自朝堂和皇帝,而是来自于民间,不少年轻的读书人开始奋笔疾书,各种各样的文章面世,全都是在大骂种谔无德无才不堪大用。

同时也把种世衡这位老子拉出来,不断的抨击他骄纵子弟,养出了一个不学无术的儿子出来,葬送了西军数万将士。

战争永远都会被夸大,死了一万多人到了大宋就变成数万人,杀敌一万多人到了大宋就变成了数千人,丢了宗哥城被人们所诟病,但却没人会去提宗哥城是一个什么模样。

至于一个小小的雨雪关,没人会在意,在险峻也不过是一座关城而已,转瞬之间便能易主,有什么可值得注意的?难道说还要把这些算作是战功不成?

大宋的颜面扫地,民间舆论沸反盈天,可相比之下朝堂之上便要冷静的多,或者说这一切都在他们的意料之内。

只不过伤亡的数字出乎他们的意料,没想到种谔的损失如此之大,他好歹也是种世衡的儿子,就算不及他老子但最少能独当一面,虽然不克宗哥城但也不该折损这么多将士。

赵祯看到了完整的奏疏,行军司马张绍文详细的描述了当时场景,赵祯可以清楚的看出,安子罗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要宗哥城了,这座城池完全被他打造成一个巨大的陷阱。

只要宋军踏入陷阱之中,火油便会把整个城池吞没,若不是种谔在城外预留了一部分行军,最后炸开城墙救援,后果不堪设想。

这种事情不好在朝堂之上处理,唯一的办法就是随意便的应付过去,一笔带过才是最好的,但赵祯想要如此也没有办法了。

种世衡把儿子关在囚车之中,亲自押送他返回神都城,这么做是为了什么?赵祯再清楚不过,为的就是把种谔当作是一颗棋子,撬动朝堂上的纷争。

种谔一旦被押回神都城,那他就要面对兵部巡检司的审判,在没有参谋兵事院的调兵文书,没哟皇帝的旨意,虎符,没有兵部的行文之下,为何他要对青塘发起进攻?

宁夏路的转运使,安抚使之类的官员早已把自己摘得干净,种谔在出兵之后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追赶出征的西军,而是向朝廷上奏种谔出兵的行为,同时说明他的出兵和自己无关。

种种迹象都说明种谔的出征是一件非法的事情,一旦种谔抵达神都城,那所有的事情必将浮出水面。

赵祯不得不赞叹种世衡手段的高明,无论种谔被人说成什么样,只要种谔到了神都城,所有参与这件事的人都要全力保他,即便是赵祯自己都要留他性命。

种谔的事情不光是他本人的事情,还涉及到了朝堂之上的纷争,以及刘涣的作死,刘涣在战败之后便下了大理寺的监牢。

他已经坦然面对失败了,其实他也是之后才想清楚自己被利用了,“*******,*******。”这话说的好,但却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自己做到了,即便是被利用也在所不惜,青塘不除,吐蕃不定,大宋将会一直在危险之下。

做错了又如何?自己乃是为了大宋着想,为了朝廷,吐蕃人已经开始会盟,这意味着吐蕃高原将不再是一盘散沙,当吐蕃人聚拢到一块的时候才是最难对付的时候。

若是有机会消灭青塘,那就应该以最快的速度消灭之,否则青塘更加难以消灭,刘涣认为自己了解青塘,所以做出的决定都是正确的,他对各部相公们的游说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但事实上他只不过是被相公们利用了而已,或者说是双方之间相互利用。

有了种谔的出兵,相公们便向皇帝表达了上下不通的危害,有了种谔的出兵就能消灭青塘,最少是有可能消灭青塘。

双方之间互惠互利,没有谁能置身事外,所以刘涣并不担心自己的性命,朝堂上的相公们一定会保自己。

种谔的到来必定会在神都城甚至是朝堂之中掀起波澜。

赵祯坐在御书房中,看着儿子焦急的在房中转圈,颇为无奈,赵旭已经看清楚问题的所在,但却没有解决的办法。

因为他以亲政,所以朝臣们直接把赵旭变成了架在火上烤的人,他们对这个已经揽政的太子充满了期待,但事实上赵旭对这场君臣之间的矛盾非常清楚。

他一直认为这事情因为父皇而起,和自己没有太多的关系,他只需要处理好政事就好,但谁知道朝臣们已经把他当作执政之人。

关于种谔的奏疏多如牛毛,雪片似得堆积在御案上,这种事情赵旭根本就无法处理,只能敬而远之。

难道他还能越过父亲把刘涣给放了不成?

但坐在边上的赵祯却不以为意,经过那次君臣对奏之后,朝臣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刘涣的看似是朝臣们的问题,可在他失败之后,并已经被朝臣们抛弃掉。

他是一个被利用的棋子,眼下皇帝和朝臣之间的矛盾已经化解,他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作用,唯一的用处便是被皇帝拿出来以儆效尤。

私自调动军队已经算是死罪,他还做了两次,这已经是朝臣们放弃他的理由。

当初利用刘涣,为的就是提醒赵祯乾坤独断的不妥,既然皇帝已经改正,已经和朝臣们握手言和,那就没有必要再去触霉头。

第一次范大勇做了替死鬼,第二次不可能再让种谔做替死鬼,种世衡不好招惹,官家也是心知肚明。

所以此次上疏的臣子都是在为种谔开脱,至于刘涣,没有人会去关注他。

他的死活已经不是朝臣能救援的了,完全看赵祯的心情,当然朝堂之中为他说话的人也大有人在,这些人都是把刘涣逼迫角厮罗造反一事当作了英雄事迹来看的。

看着儿子不断的转圈,赵祯呵呵一笑便下旨免去种谔的一部分责任,调他回西军从小校做起,重新往上爬…………

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围西夏第两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两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错必改,法必变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临战第两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二百三十六丁谓与寇准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战之前,思动的人心第一千七百五十章身心皆属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风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资本的力量(上)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见的恐宋心理第两千五百四十四章远攻近交?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钱从何出来?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处?第三百零七章不灭忠魂第一千三百一十七章耶律贾第两千五百八十八章罗马人民的国王第两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东眼中的恐惧第两千一百一十四章寻找奎大第七百三十六章千金难换好名声第八百二十三章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第一千二百五十四章资本的力量(上)第三百二十一章骇人听闻的贪腐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卖”大宋第一千三百一十六章困龙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贼船的夏竦第一千三百零五章辽朝的留学生第九百零一章意料之中的叛逆第六十九章帝国系统的威力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区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长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进深渊的人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战争开始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两千二百三十九章置之死地的十面埋伏第一千九百五十一章敛去杀心送温暖第五百一十七章天子出征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问第两千四百四十一章赵祯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两千一百九十九章孙良的筹码第四百八十六章龙生九子第两千两百一十二章内侍殿头第两千二百七十二章后宫家宴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竞天择的无奈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败!第一千零四十章让蔡伯俙充满希望的老王第一百一十二章商场如战场第五百五十章财帛动人心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个老人的离去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制造彩虹的帝王第一千零一章赵祯的妙计第五百四十二章皇帝首先是个人第一千八百五十章为何忠心?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价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一千九百二十八章远遁的塞尔柱第五百六十二章回归正朔第一千八百零八章圣君回朝,九拜之礼第两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车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广告第九百一十五章凤求凰第两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种子第五百八十一章无辜的老乙幸第一百八十五章悲剧的彭七第两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一百零二章战争开始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寻僧第一千零七十三章皇帝与苏轼第一千六百二十三章血汗工厂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霉的刘从德第五百九十二章张俭的取舍之道第两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纷乱第一千八百一十四章炮弹是怎么出现的?第四章内侍陈琳第一千七百二十章自治区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八百一十二章祸不单行第两千零六十章看不见的敌人第两千二百六十九章赌徒的最后一搏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大宋的帆第一百一十七章太子“火了”第一百四十八章东京城中的新潮第一千零七十章只有脑子的苏子瞻第两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六十七章上朝三两事第一千九百九十六章宋军的弱点第二白九十七章困兽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两千一百五十三章内附之民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贾之分第六百九十一章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杀令第两千五百零四章皇帝与驸马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