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零三十三章入宫

包拯不是傻子,他绝不会越俎代庖的答应吐蕃使团什么,就算是送东西也是那些市面上最常见的东西,常平仓中的土豆,地瓜之类全都是用药水泡过的,不可能发芽,他当然知道这些高产的作物在吐蕃的作用。

从土豆和地瓜刚刚出现在大宋土地上的时候,便是农人都发现了它们的恐怖,这两样东西就是祥瑞一般的存在。

包拯亲自去田间地头上观察过这两种农产,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人捧着土豆的模样就像是捧着自家的大孙子,像上天磕了头之后才开始卖力的收割。

第一次见到这些作物的时候,便是包拯也被惊叹,地底下的土豆一串接一串,当时他就在想,这些东西是不是受到了老天的眷顾,否则怎会知道汉家王朝历代最缺的便是粮食?!

当巫玛向他索要土豆和地瓜的良种时,包拯在心中早已拒绝,不可能把这样的宝物给吐蕃人,种子是不可能,若是要点土豆面,地瓜干之类的还是不成问题。

大宋的朝臣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让外朝羡慕和嫉妒,同时诱惑他们对大宋动手,如此便能名正言顺的讨伐。

天竺就是这样毁灭的,可怜的,那耶波罗到现在还没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在包拯看来,吐蕃人也可怜,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吐蕃人还要和高原上恶劣的气候抗衡,但他绝不会因为可怜就去给吐蕃人提供帮助。

包拯最为朝臣的同时也是一个读书人,通晓历史的他知道吐蕃对中原王朝的威胁,便是强如盛唐,也遭受过吐蕃无尽的伤害。

长安城那般的恢宏城池都能被吐蕃所攻陷,所以包拯从未小看过吐蕃的力量。

现在吐蕃诸部从一盘散沙的状态凝结成一个国家,一个王朝,这样的威胁甚至远超曾经的草原帝国。

“包相公,我等前来大宋是为了递交赞普的国书,同时上告大宋官家,我吐蕃已经立国建鼎,乃是一方王朝。”

包拯点了点头:“这些官家早已知晓,不光知晓,而且会给你下旨的,至于册封,你就不要想了,告诉角厮罗,大宋不可能给吐蕃册封,即便是名义上的册封也不会有,更不会承认现在的吐蕃和唐时的吐蕃一样,是一个正统的王朝。”

巫玛在短暂的失望后便坦然的接受事实,他知道若是从包拯这里得不到良种,到了大宋皇帝那里便更得不到。

至于讨要册封,不过是个笑话而已,从一开始吐蕃人自己就没抱有希望。

包拯来的很快,去的也很快,边上的那个驿馆老吏根本就没说一句话,也不需要他说一句话,他的存在只不过是为了证明包拯不是在私会外使而已。

这是大宋的规矩,当然也是汉家王朝的通病。

此行的目的是为什么巫玛自己还是清楚的,见识大宋的强大回去告诉吐蕃的头人们不是一件好事。

他突然明白角厮罗为何要坚持和大宋抗衡,原因很简单,若是没有这样的勇气,把真相全部告诉那些头人,最后的结果便是吐蕃未战先怯。

看来自己回去最后把角厮罗和仁钦桑波的话再次重复一边便是。

现在的他才知道,原来赞普和大相根本就没有说实话,不是说的太过夸张,而是他们的描述远没有达到大宋现在的状况。

巫玛只想完成自己的任务,早点回到吐蕃,他要规劝角厮罗,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和壮大吐蕃,虽然现在宋人根本就没有把吐蕃放在眼中,但他知道宋人不会善罢甘休。

只要大宋皇帝西北一指,立刻会有无数的兵甲和良将奔赴川陕四路和宁夏路,无数的物资都会往那海填。

这样的王朝如何对抗?

巫玛知道现在能保护吐蕃的只有高原的地势,这种他们已经习以为常的气候在宋人这里却是极为特殊。

当然平原的土地对于高原上的吐蕃人来说也是一样是个屏障,这段时间巫玛发现自己越来越嗜睡了,早上过了巳时才起床,这对于他来说几乎是从不会发生的事情。

使团中的其他人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症状,仿佛下了高原时间长了就会生病一样。

这是老天在提醒自己,他不输与这里,要快些离开才是,而大宋的皇帝居然还不愿意接见自己!

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只不过是大宋皇帝现在忙着别的事情。

巫玛站在阙楼之下,看着两座分别坐落于乾宇殿两侧的阙楼心中发苦,谁能想到大宋的皇帝居然已经把眼光放到了更为遥远的地方。

刚刚大宋的朝会刚刚结束,他在进宫的路上刚好听见几个朝臣在谈论大宋在西面的事情,所谓的西面和吐蕃一点关系都没有,甚至和新疆路也没有关系,而是更为遥远的西方,大秦国。

听书那也是一个强盛的帝国,虽然和大宋相比没有那么强大,但那里的国家却很多,大宋在和他们做生意的同时,似乎也在参与一场动荡。

究竟是什么动荡,巫玛无从得知,但他知道,只要是大宋皇帝所谋划的一切,必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吐蕃人在宋人心中的地位甚至不及遥远的大秦国,这是么多的可笑与荒谬,也是铁一样的事实,这让巫玛知道,现在的吐蕃还很弱小,弱小到大宋不愿在它身上花费什么功夫。

眼前这座华美的宫殿便是紫宸殿了,大宋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外使,只不过巫玛很好奇,现在大宋的周围还有多少外朝会派遣使者前来?

蒲甘是一个,高丽是一个,除此之外呢?

领路的内侍走的很快,穿过乾宇殿前的巨大广场后,再绕过垂拱殿的回廊很快就到了紫宸殿。

大宋的每一座宫殿前都站着威武雄壮的禁军,或者叫做亲卫铁军。

和以前大宋皇宫中的禁卫不同,这些人不是模样好看标正的上四军,而是浑身散发着杀气的士兵。

巫玛知道,只有真正上过战场的百战悍卒才会这般的杀气,从这一点便能看出,大宋的风气改变了。

杀气腾腾的士兵出现在皇宫中,这意味着大宋从原本温文尔雅的性格变成了凶狠狂暴的性格。

第一千九百零八章蝴蝶的翅膀(下)第一千三百九十章高原的吐蕃第四百一十章密谋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五百九十二章端午与足球第八百七十四章最后的底牌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将心不附第两千三百四十三章西边的异动第十六章太子万岁万岁万万岁第二百一十四章十里长亭,风云际会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一千七百五十六章以夷制夷不可取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张俭第十三章象棚女戏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张俭之死第九百三十四章后宫第六百一十章皇帝的对决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阴谋第九百章兴庆府的动荡(下)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契丹换新主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过是一颗棋子第两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两千两百零四章离京的驸马和公主第一千五百四十九章辽朝?不值得在意……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装待发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没有白来的土地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战争的导火线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长城!长城!长城!第六百二十二章奉圣州战事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阴谋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议政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苏轼的缺陷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要么降,要么死第五百三十章天有不测风云第三百二十三章辽朝的错误怪圈第一百六十五章人间地狱第八百七十七章英魂一缕东风去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绝望之地,倭国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谕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与塔利班第两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两千四百一十六章无耻小人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两千零三十七章谁人得胜?第两千五百七十二章塞尔柱的皇帝来了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三百五十五章勇士巴图第四百八十章君臣夜话第七百八十七章扬长而去的独夫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敌袭第两千三百五十四章积石山下的拖延战术第二百四十四章流产的《武经总要》第一百七十七章新皇登基遇刁难(三更)第一千八百八十章战争是最赚钱的买卖第六百六十九章上了贼船的夏竦第一百章彭七与三才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与学者的不同第两千五百一十三章出乎意料第一千五百五十六章赵祯的注意力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钉子,辽朝的新秀第两千一百五十一章国法之辩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乌拉!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资本的成长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车的作用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换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宫中行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惨世界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侵略如火第二百七十九章皇帝,武将,西征第一千零二十五章虽远必诛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与话事人第两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枢的宰执公廨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论西藏的重要性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国第八百一十六章大宋的战争第两千零三十三章入宫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药实验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零一十六章远隔重洋的会师第一千八百七十三章改弦更张第两千四百四十九章“最好”的大宋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两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决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归来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静夜思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苏轼的奇谋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为公的公路第两千五百九十章“圣城”之殇(下)新书《长歌当宋》二十万字求收藏!第四百三十四章游街示众第两千四百四十八章赵旭的改革第两千六百一十章赵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个都护府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处置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