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确

赵祯当然是在和稀泥,处理这种法理不外乎人情的事情,就需要让双方推让,就需要把稀泥活成一座巨大的“丰碑”。

因为自己没有目的性,若是政治需要,赵祯会毫不犹豫的惩治王安石的“强出头”惩治契丹商贾们当众宰杀耕牛所带来的恶劣影响。

或是直接把监察御史们的官衔一撸到底,让他们这辈子和官身无缘。

商人哪有他说的那么不堪,杀掉耕牛其实比贱卖要民智的多,杀掉了就是杀掉了,卖肉还能减少损失,可要是贱卖了,明年的市场价格只会更低。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毁灭掉这些耕牛,这和后世资本家把牛奶倒进河里,果农砸烂水果也不愿意贱卖是一个道理。

但这种事情自然不能明说,可以把牛奶和水果给一个穷人,这无甚的关系,但要是面向所有穷人白送或是低价赠予,那就会影响未来的价格,所以商人当然不会这么做。

这样简单的道理不只是后世的商人知道,现在的商贾同样清楚,这是没有办法对百姓说的事情,还好这个时代的人更为淳朴,不会站在自己的道德制高点去指责别人。

毕竟那些耕牛都是人家的,人家愿意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也就是因为没有人引到民意,赵祯才会在这里和稀泥。

赵祯的话已经放出,王安石自然是不再说什么,而监察御史算是得到了官家的旨意,在百姓们群情激动之下,再去为难那些契丹商人,那就不是明智之举了。

监察御史们齐齐的向赵祯施礼道:“还请官家下旨决断!”

赵祯微微点头道:“也好,朕的旨意下了之后,此事便也可以作为旧例遵循,既然今年耕牛数量过多,那杀牛卖肉便是,如此明年的耕牛数量依旧不减,牧人可买牛赚钱,何乐而不为?若逢耕牛缺少,则不得宰杀耕牛!”

赵祯的话便是给牛肉解禁添加备注,事实上在之已经出现贩卖牛肉的情况,只不过人们都是在私下进行,现在有了赵祯的旨意,当然可以摆上“桌面”,而朝廷则可以收税。

无论官员还是百姓亦或是商贾觉得,只要能光明正大的贩卖牛肉,收取多少税收都是在情理之中。

牛肉啊!这是多少王朝的禁制?现在居然能在大宋得到开放,是多少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这说明大宋的耕牛数量已经远远超过了耕地所需。

更是说明大宋的农业已经得到了满足,粮食产量达到了需求,还有一点,耕牛的使用周期很长,一头耕牛不可能只用一年,而是可以用很多年的生产工具。

牛肉的解禁其实就是大宋农业发达,国力强盛的体现,百姓的消费能力提升使得大宋的经济已经进入到了飞速提升的阶段。

赵祯在不断的解放生产力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提升购买力,只有需求才会有生产,才会有发展和壮大。

大宋的经济已经从大量的出口转变为大量的内需,人口的不断增长,内需的不断扩大使得大宋的经济开始迅猛增长。

萧氏的族人在三才的引领下,胆战心惊的走到了赵祯面前:“多谢官家开恩!”

这些人也算是萧挞里的亲戚,大宋的外戚,当然赵祯也不知道他们的辈分,缓和了面色道:“莫要谢朕,无论契丹商贾还是宋人商贾,遇到这种事情朕都会下旨。尔等虽是契丹人,但已然归附大宋,那便是朕的子民,即便尔等非萧氏族人,朕亦会体恤,遵纪守法者无需惧怕。”

一群萧氏族人左右对视后向赵祯深深一礼道:“官家仁德,我等必遵国法,不敢逾越!”

“如此甚好!该作甚便作甚,三才待会命人买三斤牛肉送去尚食局,晚上用牛肉火锅!”

三才立刻上前道:“奴婢遵旨!”

皇帝说要卖这些契丹商人的牛肉,这消息简直就是最劲爆的,连官家都要买牛肉,四周的百姓还不趋之若鹜?

契丹商贾立刻操刀,对于他们来说宰杀牛羊简直是手到擒来的事情,三斤三好的牛腱肉用荷叶包好送到了三才的手中,三才会帐的时候他们却极力推脱。

三才不快道::“放肆!官家的话便是圣旨,说了是买便是买,尔等岂能不收?当真以为官家稀罕你们的牛肉不成?”

聪明人一点就透,契丹商贾立刻笑着收钱,并高声叫道:“三斤牛腱肉,承惠一贯钱!”

三斤牛腱肉一贯钱,这价钱不高也不低,神都城的百姓大多数都买得起,而且官家都是花钱买的牛肉,这便说明谁都能买啊!

三才拎着牛肉便跟上赵祯离开了人群,同时离开的还有监察御史和王安石,至于那些管理南门大街街市的三司官员却没有走。

他们腾出专门的地方给这些契丹人买卖牛肉,如他们所料,官家买了三斤牛肉之后,四周的百姓便疯狂起来,争相购买牛肉,这些牛肉可是官家下旨合理合法的。

赵祯心情非常不错,身为皇帝他可是吃不到牛肉的,便是神都城有些人家吃上了牛肉他也吃不上,不是没钱吃,而是不敢吃。

监察院不光检查百官,也上谏皇帝,宫中六尚也都在他们的监察范围之类…………

皇帝是天下至尊,同时也是天下表率,吃牛肉必会引起上行下效,这个口子轻易不能开,所以羊肉才是皇宫中的主要肉类。

至于猪肉这种“浊肉”赵祯自然也能吃,但皇后以及后宫嫔妃们却相当的抵制,只有薇拉这位欧洲人女子并不在意…………

整个皇宫中唯一和赵祯一样喜欢吃牛肉而不得的人只有萧挞里,看着三才手中的牛肉,赵祯笑道:“直接去往北宁宫,朕要和皇妃一起吃火锅,反正……皇后不爱吃这东西,嫌它嚼不动!”

三才抿嘴道:“官家,这话可不能当着皇后娘娘的面说,奴婢这就去准备。”

赵祯无声的笑了笑,契丹人中的大多数已经被内迁到了北京路以南,北方的草原基本上被汉人填补,所以赵祯才会安抚仅存下的契丹人。

这些人在放牧和驯养牲畜上有着高明的经验和手段,对于这样的人赵祯当然时要安抚的。

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几等?第五百八十五章皇帝也不是万能的第八百九十七章扎营博浪沙第四百九十七章皇帝的阴谋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贫富,分草场第六百三十三章计将安出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谋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大宋全面战争第九百八十九章羡慕与仰视第七十七章杨府小衙内杨怀玉第一千九百五十四章华灯初上第两千零七十七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举第两千五百六十二章采购大宋货物的重要性第四百七十一章于无声处听惊雷第两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学第两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厮罗的计划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与学者的不同第两千零四十三章骑兵与骑兵的较量第两千五百九十二章遥远的“京观”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赵祯的“噗南币”第两千二百七十六章无遮大会第两千零三十三章入宫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圣驾之上第两千一百六十七章小人喻于利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烂陀寺第两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锐的人第二百四十七章琼林苑中的措手不及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归来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二百七十八章大宋的战前准备(下)第两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岁第七百六十六章暴露的对手没有威胁第两千三百五十四章积石山下的拖延战术第两千四百一十八章节占据高原和灭了吐蕃有何区别?第八百九十八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第九百九十九章落榜学子大骚动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荡荡的城门第两千四百八十七章大宋的飞地第两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四百三十章立宪第两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抠门”第六十七章上朝三两事第八百九十九章兴庆府的动荡(上)第两千四百六十五章未来谁可知?第六百九十一章赔了夫人又折兵第两千四百六十七章好皇帝?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为贼!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请辞第七百二十三章火车的作用第两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种子第两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为诱饵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混战开始第三百八十一章辽人的噩耗第两千一百七十六章“龙生九子”第两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迁徙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女真使者第七百二十章历史的巧合第两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一副舆图第两千五百三十三章天资卓越的“可怕”第一千零三十二章平安京之乱第两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书”第六百二十五章困兽犹斗第两千零五十二章局面清晰第一千七百一十五章契丹的反击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赵祯的“眼睛”第九百四十四章和亲破灭第一千九百八十六章把自己变成活佛第九百九十章师出有名第五百八十六章热闹的析津府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两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误的“化学家”第四百九十六章该死的塔利班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九百五十二章驸马府的夫妻套路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赵祯的百分之九十第两千两百零五章蔡石的选择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八百一十四章战争奏鸣曲第二百二十四章一府分三衙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与檄文第一千六百八十六章契丹的城堡第两千一百五十七章华夏的“成长史”第两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来第一千七百三十四章柳永与呼伦贝尔城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第一个拿起“石斧”第二百六十七章赵祯手中的大锤第八百九十六章江山如画,没有多少空闲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无虚士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后手第三百一十章树碑立传召忠魂第五十八章鬼畜的帝国系统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袭第一千零五十八章绝望之地,倭国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两千四百九十五章华庭饮宴第两千一百三十三章弥勒从未降世第两千零四十九章红宫中的鲜血第两千五百三十七章尼西亚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