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六十三章围观大理寺

三天的时间足以让人把一切都联系在一起。

局外人也不是傻子,赵祯想要瞒过所有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吕夷简便是其之一,他在无意中瞧见了赵祯进入大相国寺,也在南门大街瞧见了赵祯的车驾,以及契丹人当众宰杀耕牛的事件。

所以他笃定,这些都是赵祯的手段,是皇帝早已安排好的事情,甚至连那些契丹人都是皇帝早早就准备好的。

毕竟是萧家的人,毕竟他们在大宋算是半个外戚的存在,虽然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但外戚的身份是跑不掉的。

吕夷简非常相信自己的判断,通过这些事情他便知道,官家要安抚契丹人,收拢契丹人。

至于官家为何要这么做,他隐约能猜个大概,攘外必先安内,这是官家常说的一句话,现在安抚契丹人便是如此,不光让契丹人获得入仕,还比汉人的分数底上一些。

无论是科举还是武举都给了契丹人机会,还让大宋的工厂,商号对他们招工,减免税收,种种手段都是为了让契丹人在大宋更好的立足,同时也在用这种方式让契丹人捆绑在大宋的身上无法挣脱。

吕夷简在朝堂上混了不少年,深知这是帝王的制衡手段,别看契丹人的日子过好了,但他们的手脚却被官家给绑了起来,在想造反就要先想一想是谁养活了他们,造反之后自己的亲属有该如何?

看穿了皇帝的高明手段让吕夷简洋洋自得,但随即一种大恐惧便猛然袭上心头。

连契丹人都被官家给安抚下来,大宋境内几乎没有任何动荡的因素,弥勒教已经完蛋,东城豪门本打算在这个时候与佛门达成一致,暗中相互扶持,但得到的结果却是不尽人意。

贤觉和尚已经消失了好多天,这让原本智珠在握的吕夷简心腹中不安,他不止一次自问,为何先觉和尚会在这个时候消失?

消没消失东城豪门其实很清楚,他就躲在大相国寺中根本就没有离开,大相国寺的四周有他们的眼线,神都城的四门同样有他们的眼线,怎会让贤觉和尚轻易离开?

就算是易容也没有办法,东城豪门拥有一批擅长追索的高手,一点蛛丝马迹都会暴露贤觉的身份,所以吕夷简可以笃定,贤觉就是在大相国寺中,最少是在神都城中。

而他故意消失,也是意味着佛门很可能被官家再次打压,之所以认定佛门被赵祯打压,那是因为吕夷简了解赵祯,这个帝王有时善变,有时却一步不让。

收买佛门是不可能的,官家对待佛门的态度从来都是强硬无比,只有佛门妥协的余地,而没有官家推让的可能。

联想到那日官家出现在大相国寺,吕夷简就能笃定就是在那天官家给了佛门无法拒绝的要求,一旦拒绝官家很可能会灭佛。

都说佛教影响深远,也说佛教是天下大宗,可事实上它在强大的皇权面前根本一文不值,世俗力量的强大只有真正见识过的人才知道。

官家正值壮年,又有太子总揽大政,文治武功无所不有,寰宇海内歌舞升平,整个大宋都处于一个巅峰王朝的时代。

这时候的皇权几乎可以毁灭一切,即便是神也不能阻挡住他赵祯的脚步。

佛门在这样的皇权面前,简直是不堪一击,之前弥勒教的声势如此浩大,别人不知道但吕夷简清楚,若是放在真宗皇帝末年,官家还是太子的时候有这样的弥勒教,怕是早已遍及全国各个州府,甚至是推翻他天水赵氏也不是不可能!

但看看西城的惨烈便知道,在眼下的大宋,弥勒教根本就是一只不起眼的“臭虫”,官家只是动用了城中的禁军,还没大规模清剿,单单凭借几句话便让八千巡城司的叛军归降。

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皇权鼎盛若斯,吕夷简每每想起都会觉得两股战战,他甚至开始后悔加入到东城豪门之中。

在第一次见识到东城豪门的力量时,他真的被吓了一跳,当他得知东城豪门并未打算和官家为敌后他才放下心来。

那时的他还不觉得皇权有多么的恐怖,毕竟赵祯一直在把皇权用在多外上,对内则是“内圣”因为在赵祯看来,“外圣内王”是历代王朝虚荣的表现,越是强大的王朝越应该是“内圣外王”,如此才能让华夏百姓活出自尊,活出精神,活出勇气和热血,同样也活出尚武的不朽。

吕夷简坐在马车中,穿过中轴线的朱雀大街来到了皇城西面的大理寺,三天,这是官家给那八千叛军定下的期限,如今倒要看看能有多少人回来受罚!

当年唐太宗的旧事也不查查清楚便照搬?

唐太宗是犯了那些死囚,但也派人告诉他们只要回来便能免去一死,这才是那些死囚自首的前提!

而官家在放走囚犯之前并未让人悄悄知会过他们,而是说要让大理寺依法决断,谁不知道造反是必死?谁知道必死之后还会欣然赴死?

吕夷简相信,八千人能有一半,不,甚至只有一成来大理寺自首便是他赵祯的威信动天!

虽然吕夷简是儒学出声,但他现在更加赞同杨朱之学,孟子驳斥杨子:“扬子取为我,把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但人性恰恰便是如此,“为我”才是天下至理!

马车过了朱雀大街到了刘家楼便走不动了,整个皇城西街都被围的水泄不通,北平府的差人已经开始敲锣驱赶前来围观的人群了。

皇城西街是在皇城十丈之地外的主街,大理寺,监察院,北平府衙,提刑司,等一众申冤,断公,判案,弹劾,监察等等诸司衙门都安置在了这里,所以这里也叫“莫回头”。

大宋的百姓没事是万万不会到这里来的,而刘家楼之所以生意极好,那是因为这里的公人,官吏都会到这来吃饭。

今日人山人海,摩肩擦踵的“盛况”还是第一次出现在皇城西街。

吕夷简在这里看到了不少的熟人,有还在朝堂之上的同年,也有初出茅庐的晚辈,还有利益相关的人,看来今日官家怕是要失望了,微微一笑便也不再说话,只不过嘴角上的笑容稍稍得意了些…………

第两千一百八十六章阶级矛盾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两千二百二十一章贬为庶民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该动手了第两千二百二十四章康巴强盗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报为先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场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权!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六十五章以退为进第两千四百九十二章炙肉小店第两千五百三十九章无法拒绝的理由第一千三百二十一章皇宫中的一场火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绝望的苦战第两千二百八十八章墙倒众人推第九百一十七章克夫?旺夫!第三百零九章得胜,凯旋!第两千一百四十七章对抗无处不在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八百三十四章饿殍第一千零五十章北京城的改变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两千五百五十六章皇帝的手段第一千六百二十七章人性中的恶魔第八百九十三章西夏使者的无奈第一百七十四章硕大无比的贞节牌坊(五千字大章奉上)第九百八十四章沙门岛演变史第一千二百七十七章虚虚实实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该走的还是走了第七十七章杨府小衙内杨怀玉第一千二百六十五章辽朝的矛盾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惧流言日第二百九十章战争机器第一千九百零二章钱从何出来?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为警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权第两千三百五十七章“怪物”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帝的表演技巧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狈为奸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大宋的第一道安保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乱第两千一百八十二章该来的还是来了第两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导的战场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鹤的“毒计”第两千四百四十一章赵祯心中的真正想法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贝尔骑军第一千零五十六章王朝的轮回第一千九百八十二章离开神都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上京城的“昨天”与“今天”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无法回头的苏轼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与地狱的距离第四百九十二章蔡伯俙的毒药第一千七百六十一章政策引导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开门,朕回家了!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变的故事第三百八十二章辽皇驾崩的于波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与君之对第七十八章杨家的百战雄兵第一千八百三十七章一语决人生死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两千零七十一章宫墙上的老倌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击第一千八百八十八章怂了的苏轼第八百三十二章谋事在人第一百章彭七与三才第两千一百一十三章“钓鱼”第五百八十三章辽人发兵第四百六十二章爱惜羽毛第两千六百四十五章终章(一)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帮手第两千五百六十九章东方的神兵利器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两面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论西藏的重要性第九百六十八章百姓御街前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颜部第九百一十一章宋辽皇帝的心术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五百二十二章辽皇的叛逆期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皇帝也非完人第两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决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账?第两千五百六十六章抵达阿母城第六百二十七章战争的经济效益第八百六十九章西夏非一心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无法回头的苏轼第五百五十三章狄青的情商第两千三百八十六章阴谋又起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两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种子第九百八十二章宋辽之间的心思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吗?第两千五百六十三章蔡伯俙的去处第两千三百零五章仁青东“求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