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一百七十六章“龙生九子”

赵祯在边上微微一笑,这孩子终究是还是被他母亲带的机灵无比,这不是试探,而是对赵旭的一次考验,小小年纪心思倒是不少。

赵旭作为兄长又是太子,是否有容人之量很容易被看出来,即便是表面掩饰,但话语和表情都会有所改变,尤其是在赵祯这个阅人无数的帝王面前更是难以隐藏。

从赵旭的动作上看,赵祯便知道他说的是实话,而且是真心为这个年幼的弟弟着想,否则他便不会这么耐心的为萧仁讲解诸侯的消失原因,而是会好不在意的把这件事一笔带过。

赵祯对孩子没有别的要求,唯一一点便是要做到兄友弟恭,所以他早早的把太子之位定下来,并且要求后世子孙效仿。

同时赵祯还要推进他的思想,赵家的孩子有本事做事的人都应该有更为广阔的天地,不用应该放在已经被祖宗打下的江山上,而是应该做这天下最难的事情,最有意义的事情。

赵昀无疑是最好的典范,整个大宋都知道天家的二皇子,魏王殿下离开了大宋,在遥远的方丈洲开荒……

但整个大宋的人也都不知道赵昀在方丈洲取得的成就,方丈洲便是后世的澳洲啊!

那里拥有无数的财富,金银矿藏就不说了,铁矿煤矿也是应有尽有,至于人手,当地的土著便是最好的劳动力。

在赵昀踏上澳洲土地的时候便向当地的土著宣布,这里是大宋的领土,任何敢于反对大宋统治的,反对王化的都将遭到驱逐。

是的,是驱逐而不是屠戮,赵祯派人去过方丈洲,回来之后告诉他的消息与赵祯之前的猜测大相径庭。

在赵祯看来,殖民统治的基础便是暴力,这是后世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见证,但华夏的殖民统治却是完全相反的,最少在赵祯手中是不同的。

没有奴役当地百姓,赵昀采用了最为温和的方式,也是华夏文明常用的手段,教化和包容,感化和吸纳。

当地的土著开始还敢和大宋的军队进行对抗,但之后便发现这些人根本就是不可战胜的天神,他们的盔甲比钢铁还要坚硬,手中的长枪,弩箭比恶魔的喘息还要可怕。

赵昀再组织几次大的伏击战后,便彻底把当地土著的战斗之心给“浇灭”了。

这是文明之间的战斗,只不过一个是跨越了这个时代,遥遥领先的文明,而一个是刚刚脱离原始社会的文明,双方之间才差距如同天地之遥。

虽然这次赵昀没有返回大宋参加下旨的祭地之礼,但他的奏疏以及贺礼上表却一样不少的来了。

这是他作为华夏子孙的心意,也是作为皇子应该做的事情,每每他的货物抵达神都,总能引起整个后宫的“沸腾”。

便是身为皇后的王语嫣也是不断的夸赞赵昀做事的踏实和孝心,她当然希望赵昀把方丈洲经营的越来越好,如此便说明他没有入主大宋之心和赵旭之间的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和赵昀见过几面的萧仁更是欢喜这位兄长的不得了,不光想要和他一起前往方丈洲,更是希望自己也获得一块海外飞地。

只不过他的年龄还小,直接被萧挞里粗暴的给否决,连赵祯打算安慰孩子的话都被她严词拒绝。

萧挞里作为一个母亲是合格的,但在赵祯看来却不是一位合格的母妃,尤其是在教育萧仁的问题上,明显能够看出萧仁和其他皇子的不同。

不光赵祯能看得出来,便是后宫嫔妃甚至是内侍都能看得出,萧仁相对于其他皇子眼光不够大气,做事稍显拘谨。

这些都是他的不足,赵祯看在眼中但却也没有办法,毕竟这孩子被他母亲保护的就如同老母鸡羽翼下的小鸡崽,不是萧挞里的保护不好,而是太过。

对大宋的一切都充满恐惧,生怕萧仁被拐带走一般,但事实上萧仁本就是大宋天家的血脉,华夏的血脉,赵祯决不允许自己的孩子这般的不足。

之前萧挞里还没有认识到这一点,所以赵祯便打算利用这次祭礼来让她看清楚,萧仁和大宋皇子之间的差距。

当然这次祭礼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赵祯回头看了看冗长的队伍,在天家队伍的后面是宗室的队伍,在宗室的后面是勋贵朝臣们的队伍。

宗室,勋贵已经成为东城豪门的主力,这不他们刻意的排挤官员,而是这个利益集团的趋势。

官员已经不属于他们的成员,而是和他们格格不入的人,当然也有不少是宗室或是勋贵门培养出来的官员,这些人隐藏在众多的官员之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东城豪门的成员,但一直在被东城豪门利用,因为在利益上他们已经被捆绑在一起。

现在的东城豪门已经彻彻底底的被赵祯切割开,他们当中原本的官员已经被赵祯用各种手段给架空,或是被明升暗贬,赵祯最重要的举措便是让他们脱离大宋的权利机关。

最多便是给这些勋贵官员一些闲散的清贵官员当当,比如王家的王雍,王素等人他们是王旦的后人,作为自己老师的后人,赵祯没有办法直接剥夺他们的官职,只能给他们翰林学士的清贵官衔给养起来。

每日在翰林学士院中当值,切莫小看这一官职,赵祯本事不愿赐予王家的,但毕竟王旦的招牌在那里放着,王家还没过三代,不好太过打压。

自唐时便有翰林学士、知制诰,为皇帝亲信顾问之官,其地位很重要。到了大宋,又特定其资权,变成了一种清要而又显贵的官员。

能入翰林学士院任职的,都是一些文学之士。

学士中履历深厚,资格最老的称翰林学士承旨,其下称翰林学士、知制诰。承旨不常设,其他学士也无定员。

而王雍担任的便是翰林学士承旨,王素担任的便是翰林学士,而翰林学士院的职权是负责起草朝廷的制诰、赦敕、国书以及宫廷所用文书,还侍皇帝出巡,充顾问。

在赵祯看来,翰林学士院和翰林学士实际就是皇帝的秘书处和参谋顾问官员。

第两千四百五十七章旧漕新运第四百六十章一箭双雕的皇帝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与塔利班第两千一百八十章交换条件第一百八十三章鸣枪礼,文武七条第两千二百二十三章资本无情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第一千九百九十一章皇帝静夜思第两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二章草地上,小会议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无奈的平衡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准则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南归,难归……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神都再现第两千四百九十章赵祯的骗局第两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过是一颗棋子第两千四百七十九章汉家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第两千零八十三章神秘的商人第二十二章殿前铁板烧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药院的内侍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农奴的作用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节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亲相公忙第两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识第一千七百八十七章政治骗局第两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三百四十七章天下为公的公路第两千六百零六章后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六百六十四章天真的耶律宗真第两千零一十四章统帅的天赋第一百七十八章民心所向第二百四十三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时机第两千四百六十五章未来谁可知?第九百三十四章后宫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高丽王薨第九十七章皇权斗争中的失败者第两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厮罗的羡慕嫉妒恨第两千一百三十五章角斗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于城第两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两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远第两千零一十五章烽火连天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罗王朝的震荡第八百五十八章无题(下)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这个问题没有答案第两千四百五十四章狄青的理论第两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来第两千四百一十四章疯了的仁钦桑波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会无赖第五百零一章黑手遭遇黑手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时代宁静的鸣笛(下)第九十九章周公恐惧流言日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圣人由谁祭?第四百九十章衍圣公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阳谋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卫?第九百五十五章虚虚实实第两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东州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范仲淹的狐狸皮第二十八章东京乞丐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绝望的苦战第一百六十一章东京城的早晨第两千三百七十三章没有天堑能够阻挡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恶魔来袭第两千六百三十八章统一一个帝国的步骤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封王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赵祯的“礼物”第两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厮罗的计划第九百二十一章来啊!互相伤害啊!第两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与地狱的距离第两千两百零四章离京的驸马和公主第两千五百四十八章广告效应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五百零三章热火朝天的皇城第两千零七章君臣对奏第三百五十一章记里鼓车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三百七十五章辽朝的担忧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贫富,分草场第五百六十三章皇帝的野望第两千一百五十二章政治正确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六百二十七章战争的经济效益第一千零一章赵祯的妙计第二章草地上,小会议第二百八十章大宋军工第六百七十章包希仁也别想跑第两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与东方扣起的圆环(下)第两千四百七十八章东方战旗第一千五百四十六章又是一条老路第两千四百九十三章三才的哭泣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为墙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诏书第一千七百七十六章三封诏书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改变就是好事第两千三百七十一章“小小”的轴承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大定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