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百二十三章资本无情

资本是无情的,同样资本也是迅速的,即便是赵祯在主导着一切,却也被资本的行动迅速给惊呆。

那些“抢夺”祁国公府产业的商贾根本就不是从旨意下达后开始行动的,而是在祁国公府出事之后便立刻开始动手。

行动之快,手段之激烈令人目不暇接,赵祯惊叹于他们的手段,这俨然就是一场中规中矩的战争手段。

从三司的奏报的数据来看,这场看不见的战争中,曾经属于祁国公府的产业一败涂地,各地商贾对他家的“围剿”简直是毫不留情的。

本来赵祯预测,祁国公府的产业会被东城豪门吞并大半甚至更多,但现在看来,东城豪门只能捡点汤水喝罢了。

由此也可见,权利和地位对资本的影响是多么的剧烈,赵祯当然希望资本掌握在最普通的百姓手中,这样一来最容易被国家所控制。

朝廷对他们的压力很大,相反若是在东城豪门的手中,便可见到他们的垄断行为,这样的行为是可怕的,肆无忌惮的。

赵祯觉得自己的实验非常成功,由此可见现在的大宋民间资本已经相当强悍,只要有政策上的利好便会立刻行动。

大宋的商贾不差钱,差的便是机会和机遇,而属于朝廷的国有资本手段却相对单一,只是在观望一段时间后才堪堪入场拾取剩余的利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相对稳定,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会主动出手,毕竟这些产业都是属于朝廷的,在没有政策引导的情况下,极少出现大刀阔斧的吞并。

赵祯从一开始便觉得此次针对祁国公府的手段太过顺利,尤其是朝廷居然轻而易举的找到了刺客身上的线索,而且毫无疑问指向了祁国公府。

从赵仲旻脸上的震惊便能察觉到问题的所在,赵祯用脚后跟想都知道,这个倒霉鬼被东城豪门给出卖了。

甚至是故意陷害他的罪证,当然他本身也不会“干净”双方之间必定有不可告人的利益交换在其中。

不过看到三司的奏报,赵祯差点笑出声来,本打算坐收渔翁之利的东城豪门没有在祁国公府上栽跟头,却在小小的民间商贾身上栽跟头了。

机会就摆在眼前,而他们却是下手太慢,成为损失最大的人。

赵宗说离京已经有半个月,这半个月的时间,大宋市场上的经济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产业被商贾占有或是吞并。

大宋的市场是优胜劣汰的,祁国公府的产业之所以能够长久垄断和存在,最大的原因便是祁国公府的地位。

那些早就眼红或是饥肠辘辘的商贾在发现祁国公府完蛋之后,便立刻开始向利益最大化的地方转移了。

谁不希望自己的原料买的便宜,谁不希望自己的货物卖的更高?

当祁国公府倒下之后,那些牵绊供应商与下游销售商人的威胁消失的一干二净,原本的祁国公府得罪不起,现在却不一样。

完全无视曾经祁国公府的商号,把货物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而属于祁国公府商号的货物无人问津,只能堆积在仓库之中,要么便是低价处理,可一旦低价,那只会让竞争者的价格更低,因为无论是谁都希望参与到市场份额的竞争之中。

这是商业运行的规律,对于大宋的寻常人来说根本就看不懂,也看不透彻,但在赵祯眼中却是清晰无比,所以他才看到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半个月的时间里,东城豪门的行动迟缓,不光行动迟缓而且还犹豫不决,这是其内部之间矛盾所决定的。

赵祯看的清楚,东城豪门对祁国公府的产业吞并速度非常慢,而且还有各家之间争抢的矛盾在其中。

说到底,东城豪门之间也存在着利益冲突,相反,民间资本的商贾买卖非常迅速,目标明确,下手果断。

瞧着包拯脸上乐呵呵的表情赵祯就知道,今年大宋的商税怕是又有不少增加,而且是每年都有增加。

赵祯已经很久没到三司来转转了,这一次也是因为对自己“实验”的论证而来,包拯当然不会放过这次极好的机会。

“官家,蔡伯俙这段时间有些不妥,经常向成都府运货,而且每次都是大量的货物被运到成都府。”

赵祯看着包拯递过来的奏报笑了笑:“都是些日常用度,驸马府在成都府也是有产业,何须担忧?”

“官家,臣是怀疑蔡伯俙在向吐蕃人走私货物,驸马府在成都府的产业,成都府知府根本就不敢管……”

包拯的话让赵祯叹了口气:“那些商号按时向三司交税了吗?”

“这倒是按时缴纳,暂未出现漏税之像,只不过……”

赵祯知道瞒不住包拯,从他晶亮亮的眼神中知道此事自己是脱不得干系了,只能干咳一声后环顾四周道:“是朕让他和吐蕃人做买卖……或者说不是吐蕃人,而是康巴人!”

“康巴人?不是吐蕃人?”

赵祯望向包拯道:“吐蕃民族众多,部族也众多,而康巴人和吐蕃人却不同,康巴人主要信仰红教,而吐蕃人信仰黄教或是佛教,宗教文化差异之大令人咋舌。

康巴人要比吐蕃人更为高大魁梧,女人名字多为三个字如“卓玛措”意为“花儿”,而吐蕃男人和女人的名字多为四个字如“扎西顿珠”,意为吉祥如意。

康巴人的吐蕃语和吐蕃人的吐蕃语并不一样,二者不能互通,这是最明显的区别。且装束不同,康巴男人头上有缠头,红色,康巴女人爱戴礼帽。

吐蕃人却是不同,康巴女人穿氆氇长袍,没有“帮典”,而吐蕃民女人穿绸缎,有“帮典”…………”

赵祯说了这么多包拯岂能不明白他的意思,显然这是要把吐蕃人和康巴人区别开。

待赵祯啰嗦完了这才开口道:“官家的意思臣明白了,只不过臣担心养虎为患,资助康巴人会不会成为另一个青唐部?”

赵祯摇了摇头:“吐蕃和大宋现在处于一个为妙的平衡之中,双方都无法打破这个平衡,那大宋就需要一个助力,一个对吐蕃人了解,且有致命威胁的助力。”

包拯的眉头抖了抖,躬身道:“臣明白了!”

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汉家之固有领土”第两千两百一十七章死士第一千六百八十四章火炮也是有差距的第两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两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赵昀与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两千一百五十九章任重道远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第七十六章太子的秋收第两千二百七十一章帝王的无奈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将军狄青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与祖宗之法第两千五百八十八章罗马人民的国王第七百九十八章更大的舞台第一千四百零四章兵出哈密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书”第九百零八章出乎辽人意料的战争第两千三百五十九章玛儿敢的“运气”第一千二百五十三章蔡伯俙进宫了第两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变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没有和谈第六百八十五章上兵伐谋第两千二百七十九章吐蕃少年第五十三章干一些出格的事情第三百六十七章“无辜”的赵允让第八百九十四章西夏不过是一颗棋子第七百三十章伟大的蹴鞠第九百六十一章善与恶第两千六百三十九章偷梁换柱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两千五百六十九章东方的神兵利器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为无道第九百六十六章祭天,天有灵第两千四百三十一章贾昌朝的手段第两千四百七十七章一场特殊的旅行第六百七十二章东山再起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于宋第两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疯魔不成活第七百一十章献俘卸甲第两千四百六十五章离宫第七百二十章历史的巧合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强宋第一千八百六十九章伏击第九百九十七章高丽人的恐惧第二百八十九章轰鸣的工厂第两千一百八十八章“大棒”来了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宋与高丽第两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八百五十章为何忠心?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尔克的心思第五百一十六章辽朝密谍第一千六百二十八章愤怒之神的诞生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无奈的平衡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百四十九章犹太商人与大马士革刀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积极防守的开始第一百九十四章洛阳城的早晨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妇人心第两千五百零二章帝王家学第四百二十五章问道韩非子第一千九百六十三章天下关城第两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对奏第两千四百五十章史书中的两面性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赵祯第二百八十六章和尚算不得四民!第两千零二章青塘就是另一个西夏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两面第两千六百一十二章造神运动的开始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敌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项人的强盗逻辑第两千一百七十一章临走前的反击第六百第五十五章进退之道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狼狈为奸第两千六百二十六章赵祯的兴京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无奈第两千五百六十章赵祯的“教化”第七百四十四章“独夫民贼”第两千六百三十七章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两千二百九十五章帝王所忧第五百二十八章疯狂的李元昊第三百八十六章不伐之国第三百一十章树碑立传召忠魂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现第一百七十二章灵前夜话第两千三百二十五章王韶“练兵”第二百四十三章范仲淹第一千九百七十一章 章台之对第两千一百四十章惊人的巧合第八百四十一章西夏求和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关第九百一十四章大雪满弓刀第两千四百二十六章“扶上马”第五百零八章独醒的张俭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史书从此无倭国第一百六十章乱局第两千五百七十一章雄关如铁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一千八百九十三章帝国的得意第两千五百八十七章最好的丝绸之路第一千零四十一章大宋出了个苏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