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权,五枚

赵祯一开始也不理解为何皇后是执掌五枚的存在,毕竟封建时代的男尊女卑是不可改变的礼法,可随着史书的熟读以及这个时代方便收集更为远古的资料后,赵祯发现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华夏的历史以及演变的过程。

大量的史料改变了赵祯的想法,在他看来司马迁的那本《史记》不过是把某些东西隐藏起来,美化掉的通行读物而已,其中的“春秋笔法”太多,同时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后人的“特殊读物”。

若是以史记为尊,那便是在看一本完美的华夏王朝“演变史”,可事实上,王朝的交替,皇权的变化,各种各样古老势力的倾轧根本就是《史记》中看不见的存在。

谁能想到汉朝的宗族势力强大到可以和皇权竞争?可以攻打国都?谁能想到皇后手中的权利即便是皇帝也不能肆无忌惮?

谁能想到皇后并非是皇帝的配偶而是一个强大的政治伙伴?

不光是汉朝如此,先秦包括秦朝以及汉之后的王朝也是如此!直道五代十国之后,汉家文明在大分裂之后才发生改变。

为何外戚在历朝历代都极为强大?因为外戚集团在某种程度上便是皇后领导下的强大帝国力量,和皇权处于一种分庭抗礼之中。

五权,五枚,根本就不是王朝帝后之间的相辅相成,而是互相制衡,权利划分的所在!

赵祯从那本神奇的《竹书纪年》中了解了大量的隐秘,五权五枚的本质便是皇权与后权之间的划分…………

后并非是属于王的女人,而是“君王”的另一个表达方法而已!这是最为让赵祯毛骨悚然的事情,也知道为何这些记载详情的书籍消失在了历史之中。

因为这些书籍从本质上来说是“说真话”可事实上却是在颠覆皇权的所在,也是颠覆华夏百姓的认知。

后字,是合并字,合并“后”与“後”。“后”,从人从口,司之镜像也,君后也,继体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

这意味着后,“后”的本义是发号施令者,即君主!

都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可为何后和王一样能够发号施令?女人的地位在历史上真的是卑微不堪的?还是说我们见到的“正统史料”上是这么说的?

赵祯在看过《竹书纪年》之后便把这本书给烧掉了,因为看过全书之后,并且让资善堂的老儒帮着解读之后,老儒发了狂,以头抢地嚎啕大哭三天,之后便撒手人寰,为此赵旭还伤心了好久…………

皇帝掌握了世间最为重要的无权,而皇后掌握了财政上的五枚其本质是为了监督皇帝的五权而存在的。

五枚,像梅花,分五瓣,是华夏王朝中王权内部的财权分管类似于后世的财权监督体系,五枚分了五个瓣来监督五权的运行,和五权之间相互制衡、监督。

一些史书中记载,在某一事情上,须由五个瓣同时落款,该指令才能得以执行,即便是圣旨也需如此。

在以前王朝运作中,外事五权,内事五枚。五枚均为”后“所执掌,而后便是皇后的所在。

其实枚之一字,意为“拔宫中树”,乃监督、执杖王权的尺子,五枚取梅花标识,均由王族中母系执掌,取其“母仪天下、艸盛上出”的意思,协助以父系为主的王族、进行对五权的管理、平衡。

这也是为何传统的华夏王朝,帝王之家不会娶平民女子为皇后的道理,因为皇后的权利太大!

在赵祯看来,权是王朝坚固的所在,是国器,是衡器!枚是戒尺,是“宫中之树”是监督、执杖王权的器具。

但在这个时代,皇权已经凌驾于一切之上,从汉代开始皇帝就开始逐渐的和皇后作斗争,之后的历朝历代都在对五枚之权进行限制,皇后的权利也主将减小。

为何汉代的皇后拥有极大的权利,唐代亦是如此?吕武之事从何而来?还不就是因为后手中的权利到达了限制皇权的功效!

皇后能帮助皇帝处理朝政,处理日常事务,皇后在皇帝病危之计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皇后在主少臣疑的时候有着极为强大的权利以帮助皇权的过度……不能小看后的存在。

即便是到了大宋,皇后手中的权利也不少,尤其是在赵祯给了皇后五枚之权后,只不过眼下皇后手中的五枚之权和之前不大一样。

王语嫣手中的五枚之权乃是宫中的财计之权,也是只限于皇宫范围内的五枚之权,属于天家的产业在她手中掌握,官营产业同样在她的手中。

当然,她只有管理,统计监督这些产业的权利,但实际拥有者还是皇帝。

赵祯重启五枚之权不是为了给自己使绊子,也不是为了给后世帝王加以约束,相反,五枚之权不光是属于皇后的,也是属于皇帝的,在这个时代夫妻一体已经是众所皆知的事情。

外戚在大宋早已没落,后权几乎消失的一干二净成为皇权的依附,在这个时候把五枚之权拿出来交给皇后打理,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分担皇帝的责任。

皇后是女人,女人总是细心的,而且皇后一个人根本大理不了如此庞大的产业,还是需要皇帝的帮助。

也就是说赵祯把五枚之权变成了大宋皇宫中的天家权利,是整个天家包括皇帝在内,包括嫔妃在内都要参与的权利。

皇后手中有一支强大的“财计”宫人,这些宫女不是一般的宫女,而是类似于女官的存在,她们不需要做侍奉人的工作,只需负责财计之事,大宋的官印买卖,蔡记和碧雅轩的买卖都要经过她们的手算的清清楚楚,一旦有错,后果自然是严重的。

可以说大宋最为严谨的“账房先生”便是在皇宫中这群女官之中。

无论是皇宫还是三司已经完全抛弃了“四柱清册”的记账方式,“旧管”、“新收”,“开除”、“实在”被简单的“借贷”所取代,赵祯的“复式记账法”要比“四柱清册”更为简洁方便清晰。

第四十一章丁谓的邀请第一千零五十五章跳出“棋盘”的人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一千四百六十章辽计(上)第五十五章地狱的开始第踉跄一百零三章登闻鼓声第二百二十六章丑闻,臭不可闻第一千二百一十一章真真假假第两千四百四十章技术过人的嘉莫族第两千三百一十章曹家的退出第八百九十七章扎营博浪沙第三百零五章战争带来的财富第三十章赵祯的试验田第五十四章太子三卫的改造计划第五百四十九章看不见的打击第七百八十七章扬长而去的独夫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两千一百七十二章赵祯的“手腕”第一千八百七十章那烂陀寺第九百三十章真假灾民第两千三百七十二章“大大”的改变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怀政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北戍司第六百九十二章墙倒众人推第八百零七章天灾不比人祸第一百八十三章鸣枪礼,文武七条第六百六十五章这一战没有赢家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传承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下)第一千二百九十四章女人的知己知彼第五百章帝王一怒第一千六百九十三章大宋的“给予”“索取”第七百七十章东京羊毛贵如油第两千零四十六章蜜月与仇恨第一千七百六十六章草原即将换新天第两千零七十二章利益牵绊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与活人第两千二百三十六章赌徒理论第九百六十七章“祥瑞”降临之后……第两千二百八十八章墙倒众人推第两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权,五枚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圣战”第两千三百二十六章仁青东眼中的恐惧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四个都护府第一千三百一十二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下)第十四章高阳正店的赌局第两千三百二十四章战争的序幕第两千一百八十六章阶级矛盾第五百四十四章辽朝来使第一千九百一十二章帝国的力量,马木留克骑兵第二百八十七章四民论,强国论第两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九百九十章师出有名第四十六章面见群臣第两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二百六十八章投机者第两千三百五十五章积石关第四百三十三章皇后的恐慌第九百一十六章太后出嫁第五百二十八章疯狂的李元昊第两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踪迹第五百三十三章大宋的脚步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八百一十六章裁撤十六卫?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五百二十七章西夏大败!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两千零三十九章封驳缴诏第四百三十章立宪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圣驾之上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赵祯心中的理想第两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图(下)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九百六十五章“鱼肉”的讨论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王安石的态度第二百六十章军人的状态第九百三十六章勤政殿第八百五十五章捷报飞至第二百六十七章赵祯手中的大锤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俩个外戚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魔鬼的交易第两千三百七十五章人的根本第九百五十二章驸马府的夫妻套路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决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萧挞里的大辽第一千七百四十九章北戍司军的崛起第八十七章倭女第一百一十六章退守大同(上)第一千四百五十一章另一种战争形势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驾亲征第两千三百二十一章罢市第四百二十七章帐中对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来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辟蹊径第两千五百五十九章西北之地的信仰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会第八十二章苏小卿与王语嫣第两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锐的人第七十一章太子的力量第两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