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一十七章四夷之况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是随便可以发动的,最少要在大义上站稳脚跟,这不光是官员们的共识,也是百姓心中的标准,有道者伐无道。

大宋是有道这是所有人心中的共识,大宋在赵祯的带领下北收燕云,西吞党项,再灭契丹,这便是有道。

眼下若是对吐蕃用兵,虽说是角厮罗背叛大宋在先,但吐蕃和大宋之间便没有必然冲突,这些年来无论是大宋和西夏作战,还是和辽朝作战,吐蕃都没有“落井下石”。

吐蕃是高原,极少与大宋往来,西面也是大宋主动进攻青塘,而青塘之前和大宋是一种“盟友关系”这下便尴尬了。

但出兵吐蕃并不一定需要占据大义,这是大宋的领土扩张,本质上来说便是侵略战争,侵略战争还讲什么大义?

我比你强大,你可能会对我造成威胁,那我进攻你便是大义!

这是封建时代,这是以强者为尊的时代,只要国家的力量足够强大,那战争就是正义的,至于名号,随便都能“糊弄过去”。

最少赵祯知道西方的神圣罗马帝国已经开始东征了,双方之间的矛盾冲突在大宋商贾的调拨下突飞猛进。

大宋精美的货物成为西方必需品,价格相对降低的同时,需求量激增!

但点神圣罗马帝国和塞尔柱帝国之间导火索的却是大宋,并且赵祯都没有使用什么手段就成功让双方反目成仇。

大宋的商贾卖给塞尔柱货物的价格要比神圣罗马帝国便宜些,尤其是贵重的货物甚至便宜不少。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塞尔柱帝国向大宋商贾收取的税收很高,而大宋商贾唯一的办法就是把税收转嫁到神圣罗马帝国身上。

税收转嫁这是极为正常的事情,但却被塞尔柱人用作了敛财的手段,图格鲁克看到了税收的好处。

作为丝绸之路陆上交通的必经之路,塞尔柱帝国几乎可以操控大宋货物的价格,他们不需要做别的,只需要不断的提高税收便好。

开始的时候神圣罗马帝国还能接受,但随着塞尔柱的变本加厉,货物的价格不断的攀升,于是神圣罗马帝国开始出现怨言。

更有甚者开始攻击大宋的商人,而这时候大宋的商人遍布在隐瞒,把原本他们的货物价格明确的告诉罗马人,于是当他们得知事情的真相之后,罗马人愤怒了。

他们从没想过自己居然变成塞尔柱人敛财的“工具”而且一直被诚实的宋帝国商人隐瞒起来。

大宋的商人在海外做生意最要紧的便是一个“诚”字,诚信经营是必须的,否则第二年你再来便不会有人再和你做生意。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十字军东征再次开始,这场十字军东征是在神圣罗马帝国对耶路撒冷夺取控制权未遂的情况下开始的。

战争总是要寻找一个借口的,大宋对吐蕃的战争寻找了借口,同样神圣罗马帝国也寻找了一个蹩脚的借口对塞尔柱发动进宫。

这次东征是由亨利三世发动的,西欧的封建领主和骑士以收复阿拉伯***入侵占领的土地的名义对地中海东岸国家发动的战争。

虽然不是在历史上的时间段发生,虽然不是同一个人发动战争,甚至是连东征的原因都不一样,但借口却是如出一辙。

赵祯没有打算参与其中,即便是亨利三世给出了诱人的条件赵祯依旧没有答应出兵,东西方同时夹击塞尔柱人,这将是一场灭国之战。

但赵祯知道,十字军东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场宗教战争,而不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

赵祯一直把塞尔柱帝国看作是东西方之间的缓冲带,遥远的距离使得大宋和神圣罗马帝国不会发生战争。

若是两国瓜分了塞尔柱帝国,同时连原本的阿巴斯王朝的土地都瓜分掉,那么东西方之间便算是真正交界了。

思想,宗教,等等冲突会使得双方之间的矛盾愈发明显。

赵祯没有想过用兵打到塞尔柱帝国去,即便是获取了大量的疆土,对大宋来说也是有害无益的事情。

大宋需要的资源可以通过贸易来获得,而并非是战争,至于财富…………这世界上最富有的王朝并不嫉妒遥远的财富。

在赵祯眼中,庞大的疆域只会增加管理成本,增加防御成本,大宋现在戍边的士兵便已经高达四十万人。

但若是拿下吐蕃,这一防御成本将会大幅降低,大宋只需要派出一些精锐驻守吐蕃便好,完全没有必要防御吐蕃。

到时依托喜马拉雅山脉,大宋在西面的防御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是一个完美的闭环,天竺的土地赵祯不感兴趣,只是进行殖民统治而已,大宋在天竺的殖民和后世的殖民不同。

天竺人几乎是在自治,大宋的官员只负责两件事,一件事是收税,收粮,另一件则是保证可以在天竺收税,收粮………………

这等于是天竺人在花钱和粮食买平安,与灭族相比起来,这可是一件相当划算的买卖,所以当大宋手无缚鸡之力的官员抵达天竺开始收粮的时候,天竺人根本就不敢反抗。

当然也没有必要反抗,粮食他们有很多,牛更多,每年都是直接缴纳给大宋的,而不是贩卖。

相反大宋的商人可以把货物带到天竺,贩卖之后获取利益,并向大宋缴纳商税。

亨利三世和赵祯多有信件往来,这已经是很寻常的事情,双方之间算是一种笔友关系,尤其是当赵祯分享了他对宗教的看法。

亨利三世十分敬仰赵祯,其根本原因是在于赵祯认为“宗教应当为政治服务”。

这句话几乎被亨利三世奉为经典,并且他自己也在身体力行,就在去年三月,他率兵前往梵蒂冈,废除了三位对立教皇,格里高利六世、本尼狄克九世、西尔维斯特三世。

并且立德国人克莱蒙特二世被选为新教宗,同年,克莱蒙特二世为亨利三世加冕,从此结束了对立教宗的局面。

但赵祯的这句话同样也验证了吐蕃,角厮罗建立了****的国家,也在用宗教服务政治,但他的手段更为激烈,也更为狂热。

第二章草地上,小会议第九百二十八章冬日隆隆帝王归第两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国”与“蛮夷”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御驾亲征的意义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宫第一千零四章皇宫内外的努力第一千零二十章倭皇与关白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马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一千九百八十三章转道青塘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第四百四十一章赵祯心中的宏图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场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现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两千一百三十八章奎大的踪迹第一百九十八章西京的蔡记第一千四百六十章辽计(上)第三百九十三章夜袭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宋辽挣西域第两千零一章人尖子的坚持第两千两百零五章蔡石的选择第一千九百二十三章屠杀令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帝王身后事第两千一百六十五章圣君的“门道”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员的权与责第八百七十三章大军压境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来自大宋皇帝的威胁第七百三十四章京师大震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价第一千五百二十六章海上生明月第六百七十一章祸不单行第七百一十三章论功与行赏第一百一十一章将门的手段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四百二十五章问道韩非子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十八条街的差距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兴第两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气歌第两千二百五十二章冰山一角第五百六十章少一个子都不行第二百四十三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六百三十六章迷局第一千九百三十五章流言与突围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两千五百四十五章赵祯的阴谋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乱的皇位第四十一章丁谓的邀请第一千零二十五章虽远必诛第二百六十五章坑一下老丈人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一千五百九十六章将星升起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辽的区别第四百七十九章液体黄金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义第三百零四章匆匆结束的战争第两千一百九十九章孙良的筹码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与地狱的距离第五百六十五章祥瑞的力量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帘第一千八百零一章比敌人更了解敌人第两千一百一十六章能与谁人说?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五百九十九章破局第两千零一十六章突围,突围第两千五百九十四章从龙军!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七百八十二章开源节流第一千零四十章让蔡伯俙充满希望的老王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来第四十章太子奏对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处置女真第两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债券的发行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两千三百一十五章内忧与外患第六百二十七章战争的经济效益第一千三百九十四章论西藏的重要性第两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权,五枚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与相国第两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内海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重游上京城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北京城第一千八百二十三章农奴的作用第两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为诱饵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胜追击第两千六百四十二章西方的纷乱第一千八百一十二章皇宋钦定宪法第两千四百三十四章前往“女王谷”第一百五十四章骤变第两千三百零五章仁青东“求学”第一千三百零一章置之死地而后生第两千零六十四章不耻的手段第一千六百四十五章圣驾之上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十二章无知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