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三十一章思想的改变

松山治答应了赵祯的要求,其实从一开始他和他的王上天孙明吉就知道大宋会要求在琉球国驻兵,这几乎是大宋对外政策的基础。

当然在来之前的时候,天孙明吉就猜到了这一条件,所以在松山治出发之前便特意交代过“若宋人驻军,一应承诺便是。”

修建港口,驻军,这对大宋来说也是最为正常的事情,在不知不觉中,赵祯已经开始了殖民统治,当然都护府却不算是殖民统治,而是直接统治。

大宋在南海诸国的地位也不是殖民统治,而是设立都护府,州府,进行直接统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福建水师,南海水师,是大宋最为精锐的两支水师。

他们的存在不光是为了抵挡海盗,还是为了震慑南海诸国的旧部,任何敢于和大宋对抗,打算恢复旧统治的人都将遭到无情打击。

大宋对待外族的政策永远都不是暴力镇压,虽然也存在但同时也有相对温和的政策在其中,通商以贸易开路,以相对公平的政策安抚民心,这一点大宋的官员早就会了。

王鹤与董坤二人在见到三才的时候终于松开了一口气,大官的脸色还不错,至少要比刚刚宣召琉球国使者松山治的时候要好的多。

赵祯对琉球国的敕封也不是不能说出去的事情,三才稍微提了一下,王鹤与董坤二人便知道官家心情尚好。

琉球国的事情其实早就有声音传出来,毕竟连倭国都已经成为大宋的海东州了,一个小小的琉球国若是还知进退的话也应该向大宋称臣纳贡。

当然归附大宋,成为大宋的州府也是极好的…………

看着眼前的两人,赵祯总觉得他们有些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最少是从态度上有些不对劲,迷茫占据了他们整张脸。

“两位卿家这是怎么了?朕召见你们对于你们来说有何可迷惑的?”

王鹤施礼道:“官家,臣等未曾想官家到了泉州只是为了召见我等,若是有要当臣子进京面圣才是。”

“天子离京,官家此事不妥,还请官家慎行!”

作为臣子,这么做在情在理,赵祯当然会接受王鹤以及董坤的上谏,但赵祯也有自己的目的,此次南巡不管是为了查验大宋南方的发展,也是赵祯第一次查验大宋的水师。

“朕此次离京非是”

大航海时代已经在数年前开始,泉州港的海船交织如云,而水师是保障这一切的重中之重。

赵祯的规划是从现在开始,大宋就要做一个海洋大国,护航不再是简单的把货船送到马六甲海峡,而是要送到更为遥远的西方。

赵祯的一切计划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初他为何要征服南海诸国?为的就是打造出一只强大的海上力量。

至于为何要大招海上力量,当然是为了保证大宋的强大。

而现在大宋的水师没有一位合格的将军以及监军,也没有一位能够统帅大宋水师的人,于是赵祯变打算在此次南巡的时候进行筛选。

而王鹤与董坤便是赵祯看好的人,这两人都拥有独特且丰富的海上作战以及管理经验,王鹤的定海大将军可不是白来的,至于董坤在澎湖巡检司也是做的极好。

无论上下对他们二人都是推崇备至,而赵祯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考察他们的能力,亲自登船勘验。

别人说的话永远都是别人所说,或许有真,但也有夸大的成分在其中,作为皇帝赵祯早已习惯了这些。

当然王圭和王鹤二人之间的关系自然不一般的,否则这个东京城的留守将军也不会这么直接的推荐他。

两人当年北伐的时候便是搭档,一个是将军一个是监军,算是在一个大锅里捞饭出来的。

对于王鹤,朝中的评价不错,而在参谋兵事院中更是对他海上的管理经验称赞有嘉,管理经验要比作战经验更为重要。

海上不是陆地,要想保证一支舰队的作战能力,全靠上下协作的管理。

王鹤自从北伐之后便进了军武院,和王韶一样以文职兼任武职,这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也是拥有莫大的决心。

谁不知道坐在衙门里要比在军帐中舒服?谁不知用笔要比用刀轻省?

能有这般毅力的文官,赵祯都是颇为欣赏的,尤其是像王鹤这般,经历过北伐的官员更是如此。

对于赵祯来说,当年的北伐造就了一大批胆识过人又文武双全的人,这些人中有武将,亦有文臣,经过了当年的洗礼之后,文臣进步的比武将还要大。

大宋的完美的学术环境,使得理性越来越占据上风,无论是朝堂上下,还是民间百姓,都不再那么歧视武职。

武力对大宋的重要性得以凸显,人们越来越理性的看待问题,尤其是兵家和法家的崛起之后,大宋的学术环境开始发生改变。

儒学虽然还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学术,但更多的人认识到,并非是只有儒学才是正确的,其他的各家之学也有正确的地方。

大宋需要的不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是需要“百川东到海”的合流!

已经有人开始宣扬,“纳百家之长,壮华夏之学!”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口号,也是相当有意义的口号,赵祯深深的明白,后世的华夏便是如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学术的真谛。

寻求真理,实事求是才是应有的态度,这一点决定了华夏民族的未来。

在这一点上,王韶做的好,王鹤做的也好,而赵祯不光是从王圭那里得到推荐王鹤的奏疏,从王韶这个与王鹤交往极少,甚至可以说是没有的人手中,赵祯同样得到了推荐他的奏疏。

王韶在奏疏中对王鹤的评价极高,不光是夸赞了他的战略眼光和格局,更是把他丰富的海上作战以及管理经验给夸奖的极好。

奏疏中详细列举了王鹤的能力以及他的水平,对定海军的管理,操练,甚至休假都有详细的备注,从这些细节中赵祯就能看到王鹤与大宋其他水师指挥不一样的地方。

第一千四百零五章军中生活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无间道第六百四十七章开封奇案(下)第六百七十一章辽朝突变第九百三十四章后宫第五百六十七章守夜暗流来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药院的内侍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天竺还不够惨第一千三百三十九章张俭就是个笑话第七百三十六章祸不单行第二百章真相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颜面天子第两千三百二十九章拔剑四顾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关系第一千九百三十章挣扎中的天竺第一千零六十章人算不如天算第九百五十四章北患第九百九十四章牵羊认罪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杨怀玉的桎梏第两千二百七十六章无遮大会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两千三百一十六章华夏的传承与帝王的传承第三百二十七章茶棚中的赵祯第一千七百八十三章“坚强”外衣下的柔弱第两千三百三十三章吐蕃的铁鹞子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两千五百零三章后宫的稳定第两千二百八十八章墙倒众人推第一千五百九十八章镔铁之心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伦贝尔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礼与威第二百三十章千丝万缕第七百四十章登闻鼓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时耶命耶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乱第两千零四十九章红宫中的鲜血第两千零五章角厮罗的解释第九百九十七章高丽人的恐惧第三百二十九章仙鹤起舞,家燕筑巢第两千四百四十六章商业更盛于掠夺第两千二百九十四章聪明和智慧第两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友人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两千一百一十五章多智近妖的官家第三十章赵祯的试验田第五百七十一章杀机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岁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第一千零三章无巧不成书第八百四十五章帝王权术第八百五十七章无题(上)第一千三百三十章苏轼的奇谋第一百九十六章庐陵欧阳修第两千五百二十章赵祯的先见之明第一千二百五十五章资本的力量(中)第一千五百二十五章无形的较量第六十章权利的欲望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与女真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两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厮罗的计划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与可笑之处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第两千四百五十章史书中的两面性第两千五百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陷阱”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账?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吗?第一百一十章将门的生意经第一千零五十七章北山杂记第两千四百六十六章变为族内第五百五十四章辽人的惊讶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归来第三百八十二章辽皇驾崩的于波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八百五十七章无题(上)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第八百七十章老兵着甲第一千四百三十五章正义的定义第两千两百零七章东城豪门的“真面目”第两千二百七十三章帝王便是“棋手”第两千三百九十六章赵祯的抉择第两千五百九十三章祝您活到一百二十岁第九百二十九章煌煌京城灾民现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皇帝挖的坑第三百一十七章公主尚嫁(上)第三百七十章羽林卫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火器的未来第八百八十三章皇帝娶亲相公忙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奇贵的辣椒第一千零一十三章华夏的“狗皮膏药”第一千九百七十五章另辟蹊径第九百零四章真正的强者第两千六百一十章赵昀的西方之旅(下)第两千二百三十七章帝国资本的力量第两千五百六十八章最赚钱的买卖第两千三百七十九章吐蕃名将第两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两千一百二十一章当官的本事第两千零六十章看不见的敌人第一百三十三章仙术?戏法!神仙?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