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四十一章战争的模式

大宋确实如同赵祯所说的那般已经改变了战争的模式,依靠后勤保障和强大的军械增强胜利的可能性,这是最为科学有效的办法。

但这样一来所需要的便是整个国家的力量来支持战争,而不是仅仅依靠军队的战力。

赵祯已经把大宋军队的战争模式改变了,这意味着大宋的军队需要严明的军纪,强大的自信心,训练有素的单兵素质,已经完善的后勤保障。

华夏的历代王朝不是没有这一点,但大宋要做到特别好,大宋军队的军纪一直是重中之重的存在,战争一旦开始,想要控制军队就需要号令统一。

每一个军人都将成为军队的战斗单元,他们身上携带的盔甲,武器,弹药,干粮,甚至是饮水,都成为每一个士兵的保障,最大程度上的提升他们的存活率。

同时这样也是在给他们以自信,战场上的老兵都知道该如何利用自己身上的装备提高自己的存活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相信自己,相信袍泽,相信大宋会赢,相信宋军无往不胜,这才是大宋军队在精神上的强大,而这些强大来自于他们手中的“利器”身上的甲胄,以及带兵的统帅。

参谋兵事院的参谋使王韶亲自指挥,这让士兵们心中充满了希望,他们知道自己一定能击败康巴人…………

全军上下都以为他们会和康巴人作战,这是王韶刻意引到的,即便是三万康巴人归附大宋,宋军上下还是这般的猜测。

没有人去误导他们,他们只是从种种迹象中看出要对康巴人用兵。

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赵祯秘密抵达成都府,这段时间他他都在这美丽的天府之国中四处游荡。

赵祯之所以把四川路作为攻击吐蕃的主要力量,最要紧的便是四川路的地形。

他一直在寻找四川成为天府之国的由来,在史书中他终于找到了答案,天府原本是先秦时代的官名,“古者尊祖为“天”,“府”、“库”相通,是谓天府。”

而把四川命名为天府之土的人不是别人,正是鼎鼎大名的“卧龙先生”诸葛亮。

秦朝时蜀国李冰及子二郎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后,有了成都平原的富庶,“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成都平原,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粮食供给基地和赋税的主要来源,再加上盆地在冷兵器时代具有易守难攻的特殊战略地位,因而避免了历史上很多次战争的破坏,得到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历史上许多有眼光的战略家,如张良、诸葛亮等都把四川当作可以立国的根基之地,唐朝中期和晚期,关中发生战乱时,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选列四川成都避乱。

蜀中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险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咽喉不止一处,只要控制蜀中大大小小的关隘,整个成都平原便是固若金汤。

而赵祯恰巧经营蜀中多年,这片天府之土的重要他比谁都清楚,蜀中易守难攻,当年太祖攻伐后蜀,这个废柴小国不堪一击,但宋军却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太祖为了鼓舞士气,下令攻灭后蜀可劫掠蜀中。

在短短的六十六天战斗之后蜀中便被宋军拿下,但噩耗也随之开始,宋军开始劫掠蜀中,如同饿狼般的宋军几乎看到什么就抢什么,金钱、蜀锦、美女,只要一被发现就在劫难逃。

要命的是,无论是官宦之家,还是小门小户,全都得到了无差别对待。如果有人稍不顺从,往往就要人头落地。

这样的劫掠已经是灭族的存在,蜀中人当然不会善罢甘休,赢了便是赢了,但这样大范围的劫掠和屠杀已经犯了兵家大忌。

太祖已经许下的诺言无法收回,在宋军的野蛮欺凌下,蜀人的愤怒终于如潮水般奔涌而出。

后蜀文州刺史全师雄带头揭竿而起,许多已降服于宋朝的州县迅速响应,宋军第一次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镇压,宋军在付出惨重代价后,终于击败了全师雄和起义的蜀军,彻底掌控了四川。

一场本来六十六天就已结束的战斗,却因宋军的贪婪和傲慢,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也让大宋王朝开始重视起教化和民心。

当然对于蜀中这个易守难攻之地,宋王朝一直小心经营,不敢再有差池,对待蜀中的政策到了赵祯这里已经相当的完善和妥帖。

尤其是商贾,大宋对待蜀中的商贾要比其他地方更加友好一些,因为他们的路途遥远,因为他们的道路难行,赵祯特意下旨,蜀中商贾可免税款的十分之二,这对于商贾来说是红了眼的福气。

而对待蜀中,赵祯也加强教育和卫生医疗建设,同时从三司调拨国库经费修缮都江堰与大量的水利工程,再对道路进行加固和修缮,以确保蜀中的基础设施完备。

如此蜀中百姓对赵祯这位官家的拥护是前所未有的,赵祯建设蜀中,加强四川路的防务,合并永康军,怀安军为永安军这些都是在打造一个强大的成都府。

从这里进攻吐蕃,大宋掌握了一个易守难攻的大后方,源源不断的物资会进入到前线保证大宋军队的所需,同时熟悉地形的康巴人会成为宋军最清楚的向导。

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知己知彼,赵祯相信大宋对吐蕃的征伐将会是历史上从未出过的大胜。

大宋已经很多年没有大捷了,这对于一个王朝来说不是一件坏事,但同样也不是一件好事。

所有人都觉得战争仿佛在离大宋远去,这是一个不正常的想法,只要是一个文明,只要是在不断的发展,那战争就永远不会离开。

无论是侵略别人,还是被别人侵略,亦或是各种各样的摩擦所导致,战争永远不会远离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文明。

赵祯信奉后世的格言“军人只有俩个状态,战争,准备战争!”

其实国家也是这样,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战争会发生在什么时候,一个国家的发展不光是为了国家繁荣昌盛百姓过上好日子,更是要拥有保护这一切的能力。

第两千三百八十五章不疯魔不成活第一千七百六十章大宋的粮食第九百四十九章皇帝的格物致知第七百七十九章长城还是要修的第两千三百一十五章内忧与外患第两千二百二十六章敌人还是朋友?第两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两千零一十五章烽火连天第一千一百章战争的本质第两千四百九十章赵祯的骗局第两千一百零七章贾昌朝的野心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处?第两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种可能第一千五百零五章东西方的区别第一千三百九十六章君王的代价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东进的恶魔第六百六十八章迁都之谋第两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临战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两千四百六十五章离宫第两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种子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他赵祯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皇帝与檄文第两千三百九十一章进攻与待援第六百二十六章勇士之死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无虚士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两千两百一十八章“证据”第七百九十一章与智者同行第两千三百五十三章何为“有道”?何为“无道”?第两千四百零六章帝王的责任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飞蛾扑火第两千四百七十九章汉家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第一千八百八十六章是人还是神?第两千四百八十五章晏殊的策略第一百八十三章鸣枪礼,文武七条第两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争”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运将至第八百零一章禁台与候台第两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记”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与帝王对话第九百四十四章和亲破灭第二百三十九章名臣一锅端第二百零九章暴风雨前的宁静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谜第一千零八十四章大朝会第两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团归来第两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杀耕牛第两千四百九十一章在神都第七十三章小胖子的火药实验第一千零四章皇宫内外的努力第一千九百八十八章赞普和论逋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华夏!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辽朝的奴隶制度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第二百九十五章杨采薇的疯狂第一千五百一十章游必有方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两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渊源第二百九十五章杨采薇的疯狂第六十八章太子的心思第一千零二十九章种马征服世界?第一百一十六章太子拆王府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六百七十二章东山再起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来第一百五十二章大航海时代第两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五百四十章破阵杀敌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动员第两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岁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地平线尽头的龙旗第两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传位第两千四百七十三章文化输出?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五百四十五章逼急了的耶律宗政第两千五百四十六章观月的学问第九百七十四章“贪婪”的大宋皇帝第一千三百零八章苏轼治军第八百四十九章钢锋重骑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五十六章宦官周怀政第一千六百七十七章张俭之死第四百六十五章辽朝风云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谜第九百六十一章善与恶第两千二百四十五章阙楼之上第五百零五章张俭与萧惠第四百六十二章爱惜羽毛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军营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愚蠢的代价第一百一十四章给朕炸死他!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忧第一千八百七十七章援军抵达第八百零六章皇帝的收网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以史为警第十章我是赌神第七百一十九章神奇的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