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三百七十七章文明融合的“福利”

蔡伯俙最直观的改变就是大宋百姓们的心态,这东西虽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们的存在却能切身感受到。

大宋这两年对于战争已经是相当的好胜,非但不会增加税收,还会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这般如此何乐而不为?

大宋的战争就是这样,一旦发动,便是上到天家官宦,下到黎民百信,全都受益的。

所有人都是受益者,自然不会有人反对,民间或是朝堂上甚至出现讨论战争裨益的文章,这在之前是万万不可能出现的。

就如同官家所说,青楼妓馆中的清倌人都把对才子佳人的定义从风花雪月变成了金戈铁马,虽然是“纸上谈兵”,但这种风气的转变却是好事。

赵祯需要人才,同时也需要大宋风气的改变,文文弱弱的宋人形象需要颠覆,热血男儿才能称为这个“丛林时代”的强者。

大宋眼下的崛起是就是靠着不断的征服四方,不断的获取更多的疆土,获取更多的人口。

民族的融合是一定会发生的,华夏的成长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即便是有人想要反对,遵从绝对意义上的“汉人至上”,也会在历史中被泯灭掉。

大宋国内已经出现了所谓的“汉人至上”,外族的不断加入使得大宋的人口暴增,但另一方面汉家文明和外族文明的融合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通婚可能会禁止,但爱情这东西却会在不同种族之间生根发芽,慢慢的那些内迁的部族在大宋生活的时间长了,也就不自觉的和汉家文明发生碰撞,有碰撞就会有融合。

汉家的文化是包容的,数千年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许多外族不是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是被汉家文明所吞噬掉。

当然,纯粹意义上的汉家百姓还是有的,终究是有人会在意这种融合而刻意的抵触。

赵祯并不会在意这些事情,事实上他甚至极少去干涉民族之间的融合,通婚与否在大宋的律法上并没有规定,完全是各族之间自己的事情。

想要通婚的自然不成问题,不想通婚的也不会强求,赵祯各地州府衙门的唯一要求便是一视同仁,不得偏袒。

虽然还会有地方保护主义的出现,但赵祯的态度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的给地方官员以压力,没人敢明目张胆的偏袒某一方,也没人敢冒着丢掉前程的可能去欺辱外族。

何况谁不知道官家的后宫可是有外族的女人所组成的,契丹人的太后,党项人的太后,甚至还有倭国的女皇。

Www. тt kān. CO

说到底在汉家百姓看来,外族人就是大宋的“外戚”,一般情况下双方之间也没有什么冲突,毕竟自己作为“本家人”欺负外来人都不是一件骄傲的事情。

汉家文明在和外族文明碰撞的时候总会出现别样的智慧火花,无论是哪个民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其中就有科技,医学,天文历法,艺术,等等多方面的知识。

而这些东西可不是平白出现了,也许是一个民族历经千年历史而得到的宝贵财富,在他们的后辈子孙进入到大宋之后,这些东西也就跟着到了大宋。

别的不说,单单是冷锻这项技术便给大宋带来了极大的福音,当年的西夏为何能够雄踞西北?最重要的便是依靠冷锻盔甲的技术。

铁鹞子之所以成为李元昊手中的王牌就是因为他们身上坚固无比的冷锻甲。

一副完整的护身铠甲,包括护头、护肩、护腿、护肘、护胸等部分组成,当年西夏人所锻造的盔甲又叫“瘊子甲”,即便是在中原也十分有名。

所谓“瘊子甲”是以甲面凸起部分很相人皮肤上的长出的瘊子而得名,之所以这样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这盔甲依靠冷锻而造,所以才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捶打痕迹。

所谓的冷锻就是金属不经过加热而直接锻造成形。

这种甲采用冷锻技术打制而成,甲面坚滑光莹,硬度极高,非强弩不能入也。

当年韩琦为了测试它究竞有多强,让士兵站在五十步的地方,用强弩连续射击,结果没有一箭能射传它。

偶然有一箭被扎了进去,待检查的时候却发现,那只是存甲片之问缀合处的钻孔中射入的,但射入箭头上还被钻孔的一层铁皮包住了,这就是冷锻技术加持过的铠甲。

文明之间是碰撞的,就因为铁鹞子身上的冷锻瘊子甲,大宋的棘轮弩因此增加箭头的破甲性能,双方之间也算是你来我往。

当西夏覆灭,党项人成为大宋的内附之民时,冷锻技术也从党项流传到了大宋。

虽然冷锻看上去很简单,但其中的奥秘和窍门却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去慢慢积累,但有了党项人的传授之后,那问题就简单的多了。

大宋拥有蒸汽动力的机械,锻造对于大宋来说并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而且经过机器的加持,速度会快上许多。

人力的捶打变成了机器的捶打,而且大宋的匠人们创造性的改良了党项人的冷锻技法。

先炼钢,把生铁变成加入各种元素的好钢,去除其中的杂质,甚至加入所需的其他东西,使得钢材达到所需的强度或是柔韧度。

如此之后再进行冷锻,以得到所需的器型,如此才能成为大宋的铠甲或是兵刃,甚至是器械,而格物院最近正在试验如何冷锻一门炮…………

这是一次进步,也是一次值得飞远,一旦大宋的钢材能够达到所需的强度,完全有可能替代原本的黄铜火炮,如此一来便可减少生产成本,乃是一件不得多的好事。

这就是文明之间融合的结果,赵祯自然是乐见其成的,而大宋和吐蕃之间却很麻烦,融合在这里有些行不通,因为高原上的百姓无法大规模迁徙到内地,同样中原百姓也无法大规模的迁徙到高原。

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地理条件的限制,赵祯唯一能做的就是征服吐蕃,至于如何统治,赵祯心中已经有了明确的答案“分而治之”。

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刘涣的心路(上)第两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二白九十六章党项人的强盗逻辑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扑火的飞蛾第两千四百七十八章东方战旗第两千两百一十六章利益最大化第一千零一十七章蔡伯俙的“阴谋”第两千六百四十三章泰西州的地位第一千二百五十七章奇耻大辱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义举第一千二百六十八章皇帝培养出的怪物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换第三百六十五章第一千五百八十九章契丹的盟友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华夏!第一千六百三十二章这就是资本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提前的十字军东征第九百零八章出乎辽人意料的战争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杀出个包希仁第三百六十四章一赐乐业人的命运(三)第两千三百八十三章赵祯的“霉运”第五百七十六章中箭而亡第七百八十二章榆林战起第两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铁鞋无觅处第八百七十六章骑兵的序曲第一千三百零二章乘胜追击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皇帝也会无赖第两千五百二十八章从未高贵过的皇权第三百八十一章辽人的噩耗第两千四百章战场上的“艺术”第一千五百二十三章掉进深渊的人第一千九百零三章战争的序幕拉开第九百九十二章利益充斥于城第两千四百四十七章睡个安稳觉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石元孙的布局九百六十二章欧阳修的恶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六百二十二章奉圣州战事第一千七百二十五章背嵬铁骑第两千零七十四章神都城的地下势力第八百七十九章妖女岂能易降服第五百二十三章赵祯多出的“儿子”第二百九十二章军万事俱备第四百七十三章枕边大事第三百二十三章辽朝的错误怪圈第九百七十六章拨云见日,如梦初醒第一千八百五十六章敲山震虎第两千五百三十九章无法拒绝的理由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测第八百九十四章郝一口,好一张口第两千二百六十四章强大的错觉第三百三十三章孙沔之死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军营第一千二百九十一章临朝称制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汉家至上第两千五百六十二章采购大宋货物的重要性第两千一百九十五章皇帝的侄子第两千四百四十二章“老天爷”从不公平第两千四百七十章东京的早晨第两千两百一十一章祁国公府的“替死鬼”第两千两百零七章东城豪门的“真面目”第两千三百一十四章皇帝挖的坑第一百三十五章失心疯的吕洞宾第一千七百九十三章文明的碰撞第两千零四十九章红宫中的鲜血第一千九百六十四章遥远的地方第六百七十一章辽朝突变第两千五百零四章皇帝与驸马第一千三百一十三章中京道的意义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乐此不疲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恒逻斯城外第一千七百零六章契丹人在上京第六百七十二章东山再起第一千五百六十二章从一个皇帝到另一个皇帝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一千四百零八章花样百出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开往大定府的火车第四百一十五章一触即发第两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两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一千四百四十八章走亲戚第四百五十一章没藏讹庞的忧虑第二百八十四章谁是大忽悠?第一千零一十章大宋与高丽第一千四百一十一章温柔的陷阱第两千四百一十八章节占据高原和灭了吐蕃有何区别?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完美的伏击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书归降第一千九百二十章鱼饵也消失了第两千六百零六章后悔的格里高利七世第两千三百零一章平原“天堑”第十一章北宋的天空第八百五十章大宋重骑,所向披靡第二百四十章武举与军旗推演第一千八百四十七章沈括,时耶命耶第七百九十六章希望归来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处置女真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六百三十八章蔡伯俙的办法(上)第三百九十六章杀戮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