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七十一章前往神都

蔡伯俙看着眼前喝着胡辣汤吃着油饼的赵祯以及三才主仆二人心中是说不出的难受,自己被皇城司的人从被窝里拽出来也就罢了,到了宫中看到的居然是自己最喜爱的早餐在官家和三才口中一点点的消失。

“官家,下次这种活计便交给我去,莫要再劳动三才大官了!”

在得知是三才亲自去买的东西后,蔡伯俙毫不客气的从三才那里顺了一个油饼,一口咬下去没想到还是猪肉的,心中顿时欢喜了些道。

赵祯笑道:“朕还不是体谅你?让你多睡会罢了,去准备好火车之后便顺道吃了便是,张仨头家的油饼自是没的说的!”

蔡伯俙躬身道:“官家,火车早已备好,随时可以前往神都,臣这就去查验一番,最后稳妥了陛下再启程。”

赵祯点了点头,忽然又道:“若是能在宫门上开一道城门,让火车进入皇宫便是更好些了。”

蔡伯俙眼睛一亮,他早就有过这样的想法,不光是他格物院的人也有这样的想法,只不过遭到了路政院以及各部相公的反对,即便是颇为支持新鲜事物的宰执相公范仲淹也是坚持否决了这项提议。

而现在,三才解释了这件事的问题所在:“官家,在宫城上开设火车吊闸,铺设铁路实属不妥,间隙太多恐贼人擅闯!”

确实,皇宫的宫墙上城门数量并不多,虽然看着数量不少,但和漫长而庞大的宫墙比起来确实是不多的。

大宋的每一座宫门其实都是经过精心设计而出现的,一座宫门的营造难度不亚于一整段的宫墙。

赵祯就知道三才会站出来反对,当然给皇宫中增加一个火车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最少无法用东京城这般吊闸的手段。

事实上神都城之中根本就没有车站,而是在神都城之外才有一座巨大的车站,要知道神都城可是寸土寸金的地方,在那里修建一座车站的成本实在太高。

毕竟现在的神都城已经是之前神都城的数倍有余,不断扩建的城池,不断增加的百姓,都使得在城中开设火车站的难度增加。

何况火车若是在人口密集的神都城之中进出,必然会引起一些事故来,这样可对火车在大宋的声誉产生影响,阻止大宋火车的继续发展。

所以在神都城中,最终还是没有火车开进城中,文臣们仿佛一下把百姓的利益放在了最前面,任何人想要动一下百姓的利益,都需要先过他们这一关。

当然这也是应该,但文臣们已经极为重视和百姓之间的关系,眼下大宋太过繁荣了,谁都想在这个时代,在史书中给自己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东京城的火车是随时待命的,孙盖更是恪尽职守的住在了火车上,他知道车上拉的是谁,心中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他每日检查火车,检查车厢的连接之处,小心翼翼不敢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火车要么不出事,一旦出事可都小不了。

从东京城到神都城,这是一个漫长的距离,而大宋的火车线路却不是仅仅依靠朝廷从头到尾去建设的。

相反,有不少的铁路其实是当地州府衙门建立,为的就是减少成本。

各个州府只需要修建属于自己境内范围的火车铁路就可以了,最后再由朝廷派出最好的匠人对这些一条条的铁路进行调整,修缮,使其能不够连接起来。

大宋的铁路同样是以东京城为中心的,东京城连接四京,同时也最为关键的连接神都城,好在从东京城出发后便是一马平川大平原。

这样的地形极大的降低了铁路的铺设成本,也给铁路沿线带来了勃勃的生机。

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乃是从东京城抵达神都的必经之“路”,路在大宋是类似于后世省的行政区域划分。

自唐中起,道的存在实际上已名存实亡,节度使所辖之地虽不少称道,但道制行政区划已混乱不堪。

而到了五代十国更是雪上加霜,地方上的行政制度混乱到了连朝廷也难以管理的程度,而到了大宋,改道为路,最高行政区划便是“路”。

路略似唐之道,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的性质,然后转化为行政区,所以路以及的官员一般都顶着某某使的名字,转运使,安抚使等等…………

到了赵祯这里,路一级的制度已经确定下来,并且相当完善,大宋王朝的行政制度一直都在改变,但一直都在高效的运行,这是不可否认的一点。

尤其是当赵祯把路一级的官员改变之后,便更是如此了。

赵祯在地方上推行三权分立,用的是一府分三衙的办法,把地方上的一把手,逐渐的从治安和律法中剥离出来,让其成为地方上负责政事的一把手。

而提刑司负责刑侦,诉讼等事,巡捕司负责搜捕或是抓捕贼人,当然地方上的武装力量更是和这些行政系统中划分出去的衙门一点关系都没有,双方之间互不统属。

地方上的县衙,州府衙门只负责政策和政治上的管理,同时把民事纠纷的诉讼案件移交给了他们。

之所以这么做乃是因为地方上的知府事,知州事,知县事毕竟是地方上的一把手,“大老爷”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百姓们相信他说的话,自然也相信他的判决。

如此条件下,这些地方上的一把手作为民事诉讼和调解的主持者,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当然,地方衙门中的衙役和捕快也听从这位“大老爷”的调遣,他们主要是为了维护地方上的治安,和小打小闹的打交道,但却不能武装自己对重罪的罪犯进行追捕和通缉,他们只能辅助提刑司和巡捕司的人进行抓捕。

这在最大程度上的避免权力的泛滥和过剩,虽然一府分三衙夺走了地方官的权利,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也把责任有效的区别开。

对于地方官员来说,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主持地方上的政事,处理纠纷,发展经济文化和教育,何乐而不为?

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无罪……我蛮夷也!第两千六百一十一章上帝的代言人第两千五百三十九章无法拒绝的理由第六十六章八贤王?八大王!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萧挞里的大辽第两千零七十六章人到死路必果决第两千零二十二章最大的利益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枪第十九章太子的反击!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阗之危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卖第七百三十二章契机,彩票,竞技场第四百一十三章辽皇春猎第二百五十一章国家贸易第两千三百七十八章三才的担心第一千三百八十章消失的倭国,大宋的海东第两千六百一十四章疯狂的信仰第七百二十章历史的巧合第三十四章父与子第三百三十二章中华智慧宫第两千两百一十一章祁国公府的“替死鬼”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头的女人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罚一般的战争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议政第七百章表里山河第两千三百九十四章吐蕃人的围攻第九百八十三章粮食十万石第二百二十五章惊现巨款第五百五十章财帛动人心第两千一百零二章大宋的社会团体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与帝王对话第七百八十七章扬长而去的独夫第两千五百九十五章搅动西方风云(上)第两千五百五十五章大宋的新疆路第一千三百六十章x萧满的逃亡第二百四十一章决堤第两千零九十一章置之不理第两千四百七十九章汉家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第九百五十八章都野部之祸第两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六百七十三章计出奇谋第两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东州第四百八十八章迁都旧事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营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发枪的问世第三百零六章深宫琐事多第两千五百一十一章衮冕之下的皇帝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个老人的离去第两千三百四十八章时代的规则第一千四百三十二章摩擦摩擦第九百九十章师出有名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驻军第两千一百三十七章宗教的利弊第一千五百七十三章集格物之大成者第两千三百六十七章角厮罗的计划第一千九百七十二章热带无强国第两千四百一十三章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第四百五十三章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伦贝尔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官子之祸第一千六百八十五章蔡伯俙与毕世杰第九百七十五章皇帝与皇帝第一千三百六十九章该上路了第九百七十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寻僧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东南第一州第一百四十九章犹太商人与大马士革刀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贬官,赵祯的心思第五百二十五章辽夏战事起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忧天第一百四十一章穆修第一千二百八十二章王鹤的“毒计”第两千两百一十一章祁国公府的“替死鬼”第两千三百零八章是谁在“巧取豪夺”?第四百四十九章唇舌之战第一千零九十章放出牢笼的恶魔第七百四十八章年关(下)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杞人忧天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与帝王对话第一千四百零二章什么是天威?第四百一十九章正大光明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八百八十六章太后与相国第一千零一十五章山高水丽第一百一十三章怒发冲冠凭栏处第五百一十二章宋小乙的目的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长的一天第两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一千零五十二章历史的怪圈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贸易与战争第两千一百一十二章融入其中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击鼓,点兵!第一千八百六十四章波罗王朝的震荡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一千五百六十一章疏勒悲歌第两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三十八章土法炼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