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对奏

相比别人赵祯“更怕”王安石,这货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执拗相公”。

因为对王安石的看重,赵祯已经看到了他的能力,并且朝堂上下对他的能力也是肯定的。

尤其是在税制改革这件事上,王安石接连上奏疏,提出了许多独到且让赵祯惊叹的观点。

不光在赵祯这里他是简在帝心,便是在朝堂上也是有话语权的,他的那份执拗被人们认为是“君子之格”“世人少有之大义”!

而赵旭更是看重他,甚至打算让他作为以后的宰执来培养。

但赵祯却知道,王安石做不得宰执相公,即便赵旭和范仲淹等人一力推荐,赵祯依旧没有让他补位参知政事的打算。

执着是好事,可王安石这样的人一旦认准了某件事便难以回头,若是在正确的道路上执着这自然很好,可人一旦在错误的道路上执着,那后果便是更为恐怖的,赵祯甚至认为这比愚蠢还要可怕。

紫宸殿中,一众相公已经被安顿好,同时还有吃有喝,蔡伯俙是人群中吃的最肆无忌惮的,因为在宫中要注意仪表,所以没有他最喜欢的汤饼,而是一碗珍珠米饭和几样精致的小菜。

连粥都没有就因为喝粥可能会有声音。

王安石和蔡伯俙坐位挨在一起,他们的边上就是包拯的座位,这位朝廷的老相公已经从原本的虚弱的状态变得生龙活虎,一口绿菜一口米饭陪着蘸酱吃的欢快。

哪里像是刚刚晕倒的虚弱老人?

至于其他人也大多相似,蔡伯俙还是觉得自己太嫩了些,这些人和官家比拼意志实在是太过嚣张,可他们有嚣张的本钱啊!

但蔡伯俙同样也知道,官家的意志不会被轻易动摇,只是不希望局势对他不利而已,此次双方之间的冲突并不是一件多么大的矛盾。

毕竟官家要传位太子,这些相公们也是支持的,只不过他们不希望现在官家就传位太子而已。

官家这么做无疑是让相公们想不通其中的原因,所以才会做出如此过激之举,但是自己是明白的,只是单纯的不想让官家传位而已。

官家传位太子,对于蔡伯俙来说有许多不确定的东西,之前的改革还会不会继续,蔡记以及官营买卖的商号会不会改变,眼下大宋的环境会不会变,等等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蔡伯俙是不相信的,眼下紫宸殿的这帮相公几乎都是官家一手提拔起来,同时也是给太子留下的辅弼之臣。

赵旭不会排挤他们,只会重用他们。

很快宫中的内侍也把一份简单的饭食端到了御案上,赵祯也是一身朝服的出现在了御阶之上。

看着众人淡然吃饭的模样,赵祯微微一笑:“朕也是许久未曾与诸位一起饮宴了,今日便稍稍简单些,酒水便免了去!”

“臣等谢官家!”

天色已经彻底黑透了,赵祯也有些饥饿,看着范仲淹等人吃的痛快,赵祯自然也吃了起来,宫中的饭食味道自然是不差的,一碟菘菜都能炒的有滋有味酸甜可口。

赵祯在禁中招待臣子从来都是如此,简单的饭食再加上一个汤水,又能吃饱,又有营养,看似是家中的小炒,但无论是从选材还是从味道上来说都是极好的。

一小碗珍珠米饭下肚,再配上那些爽口的蔬菜和炒肉片,可以说这顿饭吃的相当舒服,冬瓜的汤水中还有一个蛋花,鲜美异常。

这顿饭不光给了在场众人恢复体力,也让心中的感觉稍稍好了一些。

“官家,传位太子乃是国之大事,神器相授,需慎之又慎,然陛下康健,正值壮年,传位太子操之过急,还需徐徐图之。”

赵祯就知道范仲淹会这么说,所有的矛盾都被集中在了一点上,时间太早,尚不成熟。

“太子总揽大政,治国有方,眼下朕已经上了岁数,而太子正是进取之时,现在继皇帝位岂不更好?朕有更多的时间辅助他,且四海皆靖,大宋寰宇一统,连吐蕃人都被朕给攻灭了,外无外患,正是内治之时,太子比朕更适合内治!”

赵祯的反驳让人难以说服,众人互相望了望,谁都知道今日的谈话一旦传出去必定会引起太子的不快,毕竟众人反对赵祯传位,就是在否定赵旭的能力。

韩琦起身后缓缓施礼道:“官家,我等自然是赞同太子继位的,太子乃国之储君,总揽大政以来沉稳干练,内治有方,臣等叹服!然官家刚刚大胜而归,天下亿万百姓翘首以待之时,官家传位太子,实属太过突然,我等可知陛下苦心,然非天下人周知也!可否延期以一年或是数年为限,准备万全,再行大典?”

这话算是稳妥的了,也是较为折中的办法,既没有得罪官家,也没有得罪太子,并且也有较为灵活的时间。

但韩琦的这个想法依旧被赵祯否决了:“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朕需要以最短的时间内传位赵旭,西方的局势已经迫在眉睫,朕派遣晏殊出使大秦难道你们还不知道朕的用意?朕之所以要以最短的时间传位太子,为的就是避免出现党争之事,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朝堂之内的党争,甚至牵扯到了大宋的商贾们,以及那些勋贵!”

赵祯的话一下便点醒了在场的诸位相公,确实如此,眼下大宋的皇位交替所涉及的人和事实在太多。

若是消息走漏,难免有人想尽办法攀扯那些被太子所重用的人,政治和经济是分不开的,这一点在场的相公们比谁都清楚。

还有那些勋贵们,官家好不容易把勋贵之家给压下去,一旦官家传位太子,这些勋贵是否还有抬头翻身之日?

朝中的官员都是不喜勋贵的,因为他们会得到荫恩入仕的机会,这样对科举入仕的官员来说很不公平,即便是官家取消了一大部分的勋贵入仕,但终究还是有人通过各种各样的门路和手段进入到大宋的朝堂之中。

第六百零二章剑走偏锋的援军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陨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三百二十三章炎宋兴第一千八百九十八章情报为先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宋人爱簪花第四百六十一章榷场第一千五百八十四章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两千一百六十九章今日海东州第两千一百零七章贾昌朝的野心第一千八百七十二章鹏珈罗与八百壮士第一千二百章活地狱第五百七十章黎明第一千七百五十八章血书归降第两千零二十章妖孽来了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杀出个包希仁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一千六百三十八章击鼓,点兵!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业帝国第九百三十八章人死身后事第两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导的战场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三个问题第一千九百十五章宋人的信仰第七百一十六章特殊的常朝第一千零一十三章华夏的“狗皮膏药”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兵出雄关第四百零五章辽朝赵安仁第两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灭第三百一十一章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战争前的第一个牺牲品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大国沙文主义第五百六十一章大宋子弟兵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困与可笑之处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坟墓第两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云动第一千八百零三章告御状第三百一十章树碑立传召忠魂第两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三百一十六章柳三变的故事第五百零八章独醒的张俭第一千零六十二章夜观范希文之疏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一千六百九十章蔡伯俙的外交第六百七十六章张俭的担心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尼布楚”第两千四百一十九章节利益交换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谜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责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三百八十一章幕后之人第一千四百三十章不可敌第一千二百四十五章大宋的性格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时归第一千八百八十七章天家的操心事第两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测第十二章无知之幕第三百八十四章真实的谎言第两千三百三十八章战争即是国力第三百五十五章交易第两千零四章宁可御敌于战场,不可怠敌于萧墙!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军功不够,劫城凑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驾到第七百九十一章与智者同行第两千三百零五章仁青东“求学”第两千三百七十章帝王守城第二百八十四章谁是大忽悠?第七十五章开山凿石,其威初现第一千五百九十七章高丽的困局第两千五百九十六章搅动西方风云(下)第二百三十九章混乱的皇位第六百二十章被害妄想狂第两千三百五十章蔡伯俙的“抠门”第八百一十五章合围西夏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辞凤阙第一千零三十九章绝望的苦战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吐蕃与角厮罗第两千一百二十三章贾昌朝与吕夷简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干,军粮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两千三百零四章眼下和将来第两千三百二十章仁青东的恐惧第两千二百九十三章“大棒和甜枣”第九十六章被利用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两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两千六百三十五章曼西科特之战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向导阿依库第两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与东方扣起的圆环(上)第三十七章艰难的抉择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军营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贾之分第七百零五章天子之殿第二百五十一章国家贸易第两千五百九十六章搅动西方风云(下)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准则第八百二十三章皇后驾到第七百一十三章论功与行赏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帝后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