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脑壳

赵祯的思想是超越这个时代人的,即便是跟随赵祯多年的蔡伯俙也无法理解。

当然他知道赵祯的手段是什么,合纵连横,挑拨离间,围魏救赵,这些手段对于汉家来说太熟悉了,但对于西方来说,这些东方的古老智慧却是难以捉摸的。

赵祯和蔡伯俙长谈了一次,也让他脑袋中的思路更加清晰,世上的诸多事情其实就是这样通过脑子谋划出来接着逐渐变成现实的。

挑拨西方,使得西方出于战争和动荡之中难吗?当然难,可相比一个王朝的建立以及走上强大,这些又好似不算什么。

崇文院中依旧是充满了忙碌,范仲淹在看到赵祯之后急急的打算起身行礼,但去被赵祯所阻止:“劳烦国事,无需多利,这传位大典怕是要难为你了。”

范仲淹儒雅的笑了笑:“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再说官家的计策臣下十分看好,事关我大宋千百年之国运,臣现在的幸苦又算得上什么?”

所有人当中只有范仲淹了解赵祯,因为他站的位置最高,看的也最长远,赵祯心中的所想他非常理解。

这个计划赵祯并没有和范仲淹说过太多,但他却窥一斑而知全豹,并且态度转变的很快,从一开始反对赵祯传位太子,变成支持赵祯传位的人了。

赵祯笑了笑道:“朕是担心你受到朝臣们的难为,毕竟此事你一人承担,朝野上下的流言蜚语怕是不少,你身为中枢的宰执相公,必然会被人们所诟病此事。”

范仲淹看了看赵祯,他还是第一次发现原来官家有时也是这么的关心他:“此事于国有益,臣自然会鼎力支持官家,朝野上下的流言蜚语不过是疥癣之疾而已,臣忍一忍就过去了,但官家所做之事关系大宋千百年之基业,臣岂能不尽心尽力?”

赵祯微微感叹:“没想到还真的是你范希文最了解朕,便是蔡伯俙都没看明白的地方,你却能看明白,是朕之前和你交谈甚少了些。”

范仲淹有些奇怪的望着赵祯,他不知道官家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作为臣子和大宋的宰执相公,他觉得自己和官家的交流并不少,往常官家在神都城时,君臣二人常常对奏,也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啊!

他并不知道,赵祯是感叹他和这位名相私底下的讨论太少了一点,现在看来能坐上宰执相公的位置,范仲淹必定不是寻常人。

有些话不能寻旁人谈的,和他说倒是不错,只是自己发现的太晚了一点。

虽然赵祯当初提拔和任用范仲淹是故意为之,但很大程度上依旧是看重他“曾经”的名声,现在看来自己有时过于重视名声,而忽略了他的办事能力。

身为宰执相公,又常常是太子监国时的宰执相公,范仲淹做的已经极好,若是没有他,赵旭也不会进步的那么快,赵祯出征的时候,国内也不会不会那么的稳定。

他几乎支持了赵祯所有的改革,但却并不是如同蔡伯俙等人一般大鸣大放的支持,而是在背后默默的支持。

就比如欧阳修的科举改革,虽然明面上是欧阳修一力促成,但实际上在背后范仲淹为他铺平了道路。

赵祯知道范仲淹的本事,这个宰执相公可是有名的改革相公,所以在赵祯的改革中他没少倾注心血,但他却从来不居功,从来不张扬。

赵祯见过很多相公,寇准,丁谓,李迪,王曾,甚至是王旦,但只有范仲淹用的最为舒服,为何?因为他的为人,谦逊豁达,治学严谨,不争功,不争名,不争利,不排挤对手,不打压后辈。

温婉如玉的君子说的便是他这样的人,和他在一起讨论问题或是留神对奏很舒服,他总是能有礼有节的说服力,而非使用各种花言巧语来迷惑你,用一些政治手段来干涉你。

这样的人也是最难战胜的,所以在赵祯分割相权的时候,范仲淹没有一点犹豫,大宋的相公从他开始便不再和兵权有任何瓜葛。

兵事也被彻底从相公的手中分割开,并且相权中的许多权利都被其他各部所风格,但范仲淹唯一和赵祯对抗的原因却是担心皇权过大,后人难以掌控。

他当初和赵祯对抗不是为了自己手中的相权,而是担心大宋的未来,担心未来的皇帝会独断专行。

而赵祯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回应了他,加强律法,以宪法约束皇帝的权利,这是范仲淹万万想不到的事情,也是他之后对赵祯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原因。

大宋的相权被分割了不要紧,皇权依旧受到了约束,而从现在开始,相权的风格使得权臣出现的几率大幅度的减小,甚至成为不可能。

在范仲淹看来,皇权只要能受到约束,那就是天下的福气,历朝历代都没有真正能够约束皇权的存在。

天色见晚,赵祯不知和范仲淹聊了多久,没想到这数十年的君臣关系,居然在这个晚上才互相了解起来。

赵祯认为自己的许多想法已经足够先进了,甚至有些背离这个时代,但在范仲淹眼中却并非如此。

对于律法的加强和普及,对于教育的加强和推广,范仲淹有着积极的态度,他甚至认为现在做的还不够,应该强制百姓们的孩子读书上学,至于以后能有什么出路,再看他们自己的选择。

这套理念相当的先进了,有些像是后世的义务教育,而范仲淹本人就是一个极力提倡教育的人。

说到底,范仲淹所担心的真正问题便是大宋的土地能不能养活更多的人?这也是他支持赵祯的主要原因。

而他的想法让赵祯震惊到打算敲开他的脑壳看看,他是不是一个“现代人”!

第一千六百五十八章一夜天变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为墙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两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动向第三百零一章最漫长的一天第一千二百六十七章老丈人与话事人第六百八十四章云中大同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书”第两千一百二十六章围困白云寺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化整为零第两千二百三十三章五权,五枚第两千二百七十章破家值万贯第八十八章丁谓的野望第两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六百七十六章张俭的担心第一章博物馆惊魂夜第两千五百七十二章塞尔柱的皇帝来了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无不可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头的女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鸡贼的赵祯第两千四百零八章噶日哒措的选择第二百六十三章大风起兮云飞扬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八十章女扮男装的太子妃第一千四百四十六章身在辽营的快乐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苏轼的交子战争第两千零七十九章消失的巡城司第两千零四十七章角厮罗的小九九第两千四百六十六章变为族内第九百二十章大驾卤薄中的夫妻情趣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三百七十二章两军对垒第一千零八十九章大宋的边墙修不得!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女真人的完颜部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第一千九百九十七章攻伐吐蕃的基础第两千三百八十二章潜入北城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干,军粮第一千五百零四章有朋自西方来第两千零九十二章千刀万剐难赎其罪第两千五百零六章赵祯的“野心”第一千七百六十四章“三山夹两盆”第二百零二章神医王唯一第八百零九章青塘有赞普第六百九十九章等待收获的果实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不安分的倭人第一千零六十一章黑暗中的秘密第一千八百九十一章将心不附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会武术,谁都挡不住第两千二百三十四章“暴力执法”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赵祯的“眼睛”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两场婚礼第三百四十八章公主的降生第一千五百四十一章千年于阗之危第一千九百九十八章父与子(上)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与学者的不同第一千九百五十九章吐蕃尊者第两千四百七十九章汉家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第两千零九十四章死骑第四百三十五章王蒙正之心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谋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参谋兵事院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两千三百一十一章断裂的“圆环”第两千一百八十九章中枢的宰执公廨第七百零八章皇帝回朝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七百零三章辽朝乱局第一千五百八十六章大国盟约第一千三百零六章杨怀玉的桎梏第两千五百九十四章从龙军!第两千五百七十章大宋的站位第两千三百九十八章还是有后手!第七十章东宫巨响,黄金火药的威力第一千六百九十二章年关之乱第一千八百二十六章朔望朝会第二百三十三章吐血的韩亿第五百一十三章北伐在即第一千八百六十一章军功不够,劫城凑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大宋天家的未来第一千零九章高丽使者觐见第九百八十二章宋辽之间的心思第六章拜见父皇第五百五十二章“赵二爷爷”留下的难题第四百零二章双管齐下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无虚士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较量第七百九十七章打破人口天花板第一千五百七十四章工匠与学者的不同第两千五百九十七章大宋的复利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唯我华夏!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两千一百七十八章庞大的宗室群体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吐蕃的何去何从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战前较量第两千两百零一章出人意料的结果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无形中的威胁第三百八十三章蔡伯俙又摊上事了第两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