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三十一章一切为了利益

神都城中的一赐乐业人事件已经算是结束了,他们的代价并不大,最少在大宋的百姓看来并不大,只不过是死了几个人罢了,而这些人袭击外朝的使团,本就是其罪当诛的。

若是在别的地方袭击大秦国的使团也没有什么,但在天自己脚下的神都袭击大秦国的使团,这就不单是袭击使团那么简单了,这世上还没有人或是王朝敢于挑衅大宋的尊严。

大宋的客人被袭击了,丢脸的只是大宋!

一赐乐业人对大秦国使团的袭击,无异于是在打大宋的脸,打刚刚登基即位新君赵旭的脸面!大宋百姓和朝臣们自然是义愤填膺,监察院的御史更是扬言要严惩一赐乐业人。

赵祯知道事情的始末只是一部分一赐乐业人做的,整个一赐乐业人的人数足有数十万,而扩大到如此规模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宋这几年的强大,一赐乐业人就像是大宋的寄居生物,大宋越强大,一赐乐业人的生活便会越好。

数十万的一赐乐业人在大宋生活其中还不乏有一些往来于大宋和西方以色列王国的商人,他们往来于东西方之间,眼界和见识都是不同寻常的。

赵祯不太希望一赐乐业人在大宋太过壮大,因为这个时代可没有所谓的“绿卡”一说,只要是在大宋的土地上生活,向大宋衙门交税,那就能够获得户籍。

大宋的土地实在是太过庞大,尤其是对于现在的世界来说,大宋的土地已经相当的广阔,大量的土地被开发利用,公路也在不断的修建,这也使得大宋所需要的人口在不断的增加。

增加人口无疑是两种方式,一种便是提高本国的生育率以及出生率,还有一种便是吸收外来人口。

大宋对外来人口的吸纳一点也不少,当初最先内迁大宋的党项人便是其一,而后面还有女真人以及契丹人,以及那些数量较少的外族人。

现在的大宋人口早已过了一亿大关,粮食的丰产,品种的增加,口粮的增加,使得养活人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虽然说没有彻底消灭饥荒,但饥饿已经不再是困扰汉家民族的主要问题。

大宋已经出现了良性循环,土地开发,粮食产量增加,人的附属价值增加,商业发达,制造业发达,寻常百姓的收入增加,接着便是人口增加再到土地开发,依次循环。

良性循环一旦出现,只要控制得当,便会一直循环下去,直到出现外力打破这个循环,但有一点,这个循环抵御外力也是极为强大的。

大宋的制造业和商业的发达程度完全可以扶持农业的发展,也完全可以满足战争的需要,各种各样的政策不断的调整,不断的融合,形成一个又一个的约束力,来使得大宋的发展在轨道上运行。

赵祯并不畏惧改变,也不畏惧外敌,他所担心的是大宋会再次陷入“低头发展不看前路”的状况,汉家文明有一种通病,那就是喜欢固步自封,在自己强大的时候便瞧不起一切外族。

这样是不对的,也是不理性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发展自己的同时,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

只有这样才能时刻的关注“敌人”的变化,赵祯一直西方世界当作时潜在敌人,在东方的土地上那个曾经的入侵者已经被大宋所吞并,成为了海东州,而西方侵略者赵祯却没有放过他们的打算。

那片土地的“安定”让赵祯坐立不安,以至于他在接道亨利三世的书信时,第一个想法便是拒绝。

但赵祯很快发现,拒绝并不是一件好事,最好的办法是让那里变得混乱!

如何混乱起来呢?当然是应该内斗了!!

谁也不知道,罗马教廷之所以如此嚣张,胆敢和亨利三世争夺权力,争夺对神圣罗马帝国的控制权,最主要的原因不光是格里高利七世的野心,更重要的是有人在背后支持他们。

赵祯从来都不会觉得自己时好人,也不会觉得自己死后能上西方的天堂,但赵祯知道自己做的事情在损害罗马人的同时,也在阻碍西方的发展为东方争取时间。

只要知道这一点就足够了,他的根本目的不是要毁灭神圣罗马帝国,也不是要毁灭塞尔柱帝国,他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让西方更为混乱。

十字军东征已经不能满足赵祯的预期,一群官方组织的土匪和强盗能够给敌人造成多大的创伤?

资助罗马教廷挑起内战这是多么让人兴奋的一件事?而挑拨神圣罗马帝国与塞尔柱之间的关系又是另一件让人觉得美妙的事情!

大宋从来都不缺乏机会,因为宋人会自己创造机会,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而坐山观虎斗才是渔翁得利的最好办法。

西方的两大帝国之间的战争能给大宋带来多少的好处赵祯不知道,但有一点赵祯却知道,犹太人的以色列王国会被保住,最少会被暂且放过。

战争时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事情,但同时也是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人类恐惧战争的同时,也在需要战争。

看似矛盾的事情,却是人类发展的永恒真理,“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是华夏先祖早已参透的发展哲学。

赵祯不会拒绝战争,他要为大宋保留下拥有战力的精锐军队,人口的增加,种族的融合使得大宋王朝军队的素质也在不断的提升。

人数并非是一支军队的主要战斗力,相反精锐程度和配合程度才是检验一支军队的重要所在。

大宋军队中最强大的战力不再是上四军,或者说不再是禁军,相反而是十六卫,这是一种军力和战力的转移。

边军老兵是大宋的精锐,但他们驻守四年之后便会回到地方,虽然加入到了地方上的十六卫,但训练不会随之停止。

每年还是有集训的,每月有操练,最大程度上的保持他们的战斗力,而这也是赵祯下了严旨执行。

说到底,十六卫才是赵祯留给自己的最后底牌………………

第两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一千九百一十六章两大帝国之间的利益第四百四十章火炮初现第一百二十九章蔡伯俙的商业帝国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计划来……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今日,明日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欲望”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帝王之问第五百八十三章“意外”泄漏的消息第一千零八十章大海的奇遇第八百七十二章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第九百七十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第两千三百一十三章君臣聚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无路可逃第八百一十章复仇者联盟第一千六百三十七章三代蓄锐,一朝而行第七百八十七章扬长而去的独夫第一百八十九章子弟兵三百七十七章商人重义第两千二百八十八章墙倒众人推第两千六百一十九章来自罗马的使者第五百二十九章偷鸡不成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尧与舜第两千一百四十九章宰杀耕牛第两千四百五十八章交通网第两千四百三十九章来自“蝼蚁”的威胁第两千零二十章妖孽来了第两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试探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权的消失第五百八十八章皇帝的传承第五十七章深宫中密事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一百九十六章庐陵欧阳修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烟再起第九百七十八章特务头子的首次会面第二百五十三章晏殊遭贬官,赵祯的心思第两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试探第一百六十三章整装待发第六百三十一章计换太子第两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种可能第三百八十五章剑指菲律宾第四十二章利益交换第四百四十九章唇舌之战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车第一千九百九十五章时间与空间第七百四十二章巧妙的计策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卖的契丹,被出卖的萧挞里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状第八百四十三章没藏讹庞的激将法第四十一章丁谓的邀请第两千六百三十二章父慈子孝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启示录第一千八百五十一章物竞天择的无奈第一千六百七十六章“汉家之固有领土”第两千四百二十一章华夏西土第三百七十一章封丘军营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宋的“圣战”第两千一百六十章甚嚣尘上第四百六十五章辽朝风云第六百第五十七章耶律宗真的反击第五百六十二章回归正朔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于阗的归附与自治第一千三百零三章现世报来了第两千零三章西进的种世衡第一千三百九十章买一赠一的买卖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四百零三章夏竦的阴谋第九百六十章盛名之下无虚士第一千八百零四章封锁天竺,禁绝往来第两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测第六百六十五章这一战没有赢家第三百五十三章倭国的窝囊皇帝第一千零二十二章飞蛾扑火第五百一十五章御驾亲征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戏成真第七百零二章提皇帝出头的女人第三百二十一章骇人听闻的贪腐第一千七百三十二章哲尔克的心思第一千零二十三章大宋故人来第两千三百九十章没有救援,也不会有救援第一千三百四十六章文帝之举第两千零六十五章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第五百四十章破阵杀敌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第两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与“观棋”的人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时归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围猎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责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七百三十一章倾家荡产的死者第两千四百零四章一城又一城第两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将军鼠三第两千二百四十章大宋的特殊性第两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两千三百五十三章何为“有道”?何为“无道”?第七百七十五章析津府,北京城第一千六百八十三章一切反派都是纸老虎!第九百九十章师出有名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辽人的计谋第二百二十一章大宋的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