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图(上)

西方世界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平静,在赵祯看来东方已经算是最为统一与和平的地方,当然其繁荣程度也要远胜西方。

而这些功劳都要归功于华夏先祖,越是稳定的地方,越是安稳的王朝,其发展速度便越是惊人,治世之下的繁荣令人难以想象,大宋已经安稳了近几十年。

自从击败了党项和契丹俩个强大的民族后,汉家文明在西面和北方便没有了强敌,草原上的稳定是令人难以预料的。

即便是赵祯自己也没有想到城市化给草原带来了和平与稳定,大宋的北方草原其实一直在扩张,在东亚地区的版图早已超越了那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变成了巨大的枫叶模样。

南方的土地自不用说,以越朝为首的交趾故地被纳入囊中,北方的草原却在不断的扩张,这是对草场的需求扩大而导致的。

谁也没想到,开始城市化之后的北方对草原的需求日益增加,大量良马需要更多的草场,而大宋的强大给了北方游牧民以强大的后盾,他们可以肆意的在草场上放牧,即便是遇到外族也能获得大宋的支持。

这样一来北方草场变得越来越多,而归属感也变得越来越强,甚至有不少外族归附大宋,现在整个贝加尔湖地区已经全部被大宋纳入囊中。

如此庞大的疆域,并且是实际控制的疆域在汉家王朝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赵祯巩固北方的最佳手段便是进行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把人联系在一起,并且利用文化,经济,政治,等等诸多手段进行统治,虽然是统治,但不得不说对游牧民族来说却是极好的一件事。

资源的集中,使得城市的地位非常重要,也使得草原上的游牧民们生活的更好,因为他们知道总有一个地方会把他们的产出变成钱财,而钱财又能买到自己所需的货物。

如此一来生活变得更加有保障,他们愿意接受宋帝国这样的统治,并且骄傲的自称自己为“宋人”!

“宋人”这个称呼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唐人”,宋人更为强大和自信,因为他们的疆域是前人所不及的,他们的财富是世人所仰望的。

就是因为这种稳定和繁荣,大宋的很多地方已经进入了资本时代,官钞的普及使得大宋的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快。

丝绸之路的“复活”使得大宋的生活变得更好,在大宋只要你有手有脚便饿不死,还能攒下钱财,说不等在某个机会下就摇身一变成为商贾赚的盆满钵满。

疆域越大,资源越多,这是最基本的常事,赵祯知道大宋不可能无限的扩张下去,但每一寸土地都是不能缺少的存在。

因为有了土地就意味着有人,人口是大宋的另一个问题,相比后世的人口,现在的大宋人口还不算多,数亿的人口分散在东亚巨大的土地上并不会造成土地拥挤的问题。

相反,人口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赵祯相信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已经在进行,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为附庸的华夏也正在崛起。

华夏的老祖宗们给后辈子孙留下了太多的财富,在赵祯看来最大的财富就是上古园院里源流长的文明,这使得大宋的史官以及礼部的官员可以把许多外族编入到了华夏的历史之中。

历史是人书写的,也是胜利者所书写的,宋王朝的不断增加使得外族越来越多,当然其中有不少都是同源同种,而只要是与华夏接触过的外族都能在华夏的上古历史中找到一席之地。

这就使得汉家文明与外族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也使得外族归附的条件得到了满足,尤其是北方民族,大多是匈奴,突厥,柔然,等等华夏北方民族的后裔,其中有不少是原生的土著,却被侵略和占领后同化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谁。

这时候大宋站出来告诉他们,你们的祖先曾经是我宋人华夏先祖的一支,汉人作为最强大的一支获得了最后的胜利,现在华夏各族开始团结融合,大宋的强大就是你们的强大,要不要带着你们的土地以及技能融入到大宋之中?

这样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北方的部族土地大多狭小,并且资源匮乏,而大宋的货物却是名满天下,一旦融入到大宋之中获得好处要远大于固守成规。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宋的强大使得许多部族融合了进去,你不归附,先一步归附的人就比你强大,比你过的好!

有一个强大王朝的庇护,谁还会拒绝?

于是大宋的北方疆域开始急速扩张,而商人便成为这条扩张道路上赚的盆满钵满的人,他们把大宋的货物带去遥远的北方,换取珍贵的东西后再运到中原赚取差价。

只要你能吃苦,只要你能把货物安全的运到,那你就能一夜暴富,许多人只是走了一趟便获得了惊人的财富。

而以上这种扩张是赵祯自己都没想到过的,当看到大宋的实际控制地区已经延伸到西西伯利亚平原后震惊的差点从座椅上摔下去。

西伯利亚有着大片的土地,但同样也有一个极为苛刻的气候条件,冷!!

那里有许多冻土难以耕种和放牧,而汉家王朝并非没有接触过那片土地,大将霍去病亲自率大军“约轻賫,绝大幕......,度难侯,济弓卢......,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翰海在当时指北海,即登临贝加尔湖相临沿岸的山峰,此为东北亚雅库地区之南面,这样雅库的南面早在汉代即已被汉朝大军所至,但是霍去病大捷而归,汉朝并未统治当地。

主要是因为那面是的土地大多是没有产出的荒芜之地,汉家人看不上那里,也没有想到过殖民的办法。

但大宋不同,不好的土地当然不要,但可以宣布主权,这是宋人和历朝历代都不相同的地方,土地下面有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既然是没人的土地,那宣布主权并不困难吧?

于是西伯利亚的大量土地被大宋记录进官方史册以及文献中,并宣布在那里设立都护府以及都护,虽然没有人会去,但却已经在大宋官方的记载中出现了,并且有了合理合法性。

而西伯利亚的土地也不都是不能生存,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最西面是一大片平原………………

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赵祯的“自私”第一千零五章皇帝的判决第一千零四十三章我无罪……我蛮夷也!第一百四十二章杀鸡儆猴第一千六百八十一章万象更新第一百三十七章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第二百一十五章设宴群臣第一千六百三十五章风暴过后第三十八章土法炼钢第三百三十二章中华智慧宫第一百一十二章威武个屁……第一千二百九十九章大宋的动员第两千五百五十四章扎根西北的柳永第四百四十九章唇舌之战第一百章彭七与三才第九百九十八章文德殿议政第两千零六十四章不耻的手段第七百三十一章倾家荡产的死者第二百三十四章绝地反击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新的皇权第一千九百七十八章化被动为主动第两千四百零九章逻些城之围(上)第两千四百零九章逻些城之围(上)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无好宴第四百一十八章殿中诫第两千五百四十五章赵祯的阴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苏子瞻哪里走?!三百七十六章眼见为实第两千三百六十五章没有诱饵,也没有主力第两千一百七十五章一年四季,一年四祭第二百一十七章剑走偏锋第两千二百五十四章东京来客第五百二十二章辽皇的叛逆期第一千四百六十六章神都往事第九百一十二章叔侄关系第两千六百一十四章疯狂的信仰第一千七百七十八章文臣逼宫的智慧第两千一百八十六章阶级矛盾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辩第一百零五章与尔同食第一千七百九十章以法限权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药院的内侍第两千五百二十四章钱庄的“秘密”第两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七百九十一章与智者同行第七百三十七章君王之过?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识时务者”第一千七百八十一章良弓藏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华夏数千年之未有!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大宋新风第一百二十四章假戏成真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魏王威武!第一千八百八十四章大宋与塞尔柱第一百六十四章覆坚甲,剑出鞘,弩上弦第两千三百三十七章残酷的道理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虚虚实实,敌莫辨之第两千六百三十三章大宋天家的守岁第一千九百零七章蝴蝶的翅膀(上)第一千八百八十五章剑指塞尔柱第二百八十八章不同的待遇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一千三百零七章杨怀玉与苏轼第一千零三十六章行走的军功第四百四十七章铁骑锋芒第一千七百二十二章第一颗棋子的重要第一千一百零四章自掘坟墓第六百六十一章各军动向请假!第一百五十五章牵机药的秘密第一千零二十五章虽远必诛第两千六百一十七章三教的渊源第五百五十七章祭天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鱼咬勾了第一百九十七章名人,都是名人啊!第十六章太子万岁万岁万万岁第四百零五章辽朝赵安仁第两千五百七十八章西方与东方扣起的圆环(下)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卖”大宋第两千零一十章吐蕃的信心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二百二十五章惊现巨款第一千零四十章让蔡伯俙充满希望的老王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发枪的问世第四百四十五章惑敌之计第八百九十八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第七百四十九章华夏的可怖历史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大宋的第二道安保第七百三十三章冬至到来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驸马府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帝王出巡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宋之兵甲,其威正盛第一千二百九十章辽朝变天第两千五百四十九章在南海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围魏救赵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账?第两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门口的“闹剧”第二百四十三章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两千二百六十八章贷之利与弊第三百三十二章中华智慧宫第四百六十四章大宋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