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版图(上)

西方世界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平静,在赵祯看来东方已经算是最为统一与和平的地方,当然其繁荣程度也要远胜西方。

而这些功劳都要归功于华夏先祖,越是稳定的地方,越是安稳的王朝,其发展速度便越是惊人,治世之下的繁荣令人难以想象,大宋已经安稳了近几十年。

自从击败了党项和契丹俩个强大的民族后,汉家文明在西面和北方便没有了强敌,草原上的稳定是令人难以预料的。

即便是赵祯自己也没有想到城市化给草原带来了和平与稳定,大宋的北方草原其实一直在扩张,在东亚地区的版图早已超越了那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变成了巨大的枫叶模样。

南方的土地自不用说,以越朝为首的交趾故地被纳入囊中,北方的草原却在不断的扩张,这是对草场的需求扩大而导致的。

谁也没想到,开始城市化之后的北方对草原的需求日益增加,大量良马需要更多的草场,而大宋的强大给了北方游牧民以强大的后盾,他们可以肆意的在草场上放牧,即便是遇到外族也能获得大宋的支持。

这样一来北方草场变得越来越多,而归属感也变得越来越强,甚至有不少外族归附大宋,现在整个贝加尔湖地区已经全部被大宋纳入囊中。

如此庞大的疆域,并且是实际控制的疆域在汉家王朝的历史上从未出现过,赵祯巩固北方的最佳手段便是进行了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可以最大程度上的把人联系在一起,并且利用文化,经济,政治,等等诸多手段进行统治,虽然是统治,但不得不说对游牧民族来说却是极好的一件事。

资源的集中,使得城市的地位非常重要,也使得草原上的游牧民们生活的更好,因为他们知道总有一个地方会把他们的产出变成钱财,而钱财又能买到自己所需的货物。

如此一来生活变得更加有保障,他们愿意接受宋帝国这样的统治,并且骄傲的自称自己为“宋人”!

“宋人”这个称呼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唐人”,宋人更为强大和自信,因为他们的疆域是前人所不及的,他们的财富是世人所仰望的。

就是因为这种稳定和繁荣,大宋的很多地方已经进入了资本时代,官钞的普及使得大宋的经济发展前所未有的快。

丝绸之路的“复活”使得大宋的生活变得更好,在大宋只要你有手有脚便饿不死,还能攒下钱财,说不等在某个机会下就摇身一变成为商贾赚的盆满钵满。

疆域越大,资源越多,这是最基本的常事,赵祯知道大宋不可能无限的扩张下去,但每一寸土地都是不能缺少的存在。

因为有了土地就意味着有人,人口是大宋的另一个问题,相比后世的人口,现在的大宋人口还不算多,数亿的人口分散在东亚巨大的土地上并不会造成土地拥挤的问题。

相反,人口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赵祯相信各个民族之间的融合已经在进行,一个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为附庸的华夏也正在崛起。

华夏的老祖宗们给后辈子孙留下了太多的财富,在赵祯看来最大的财富就是上古园院里源流长的文明,这使得大宋的史官以及礼部的官员可以把许多外族编入到了华夏的历史之中。

历史是人书写的,也是胜利者所书写的,宋王朝的不断增加使得外族越来越多,当然其中有不少都是同源同种,而只要是与华夏接触过的外族都能在华夏的上古历史中找到一席之地。

这就使得汉家文明与外族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也使得外族归附的条件得到了满足,尤其是北方民族,大多是匈奴,突厥,柔然,等等华夏北方民族的后裔,其中有不少是原生的土著,却被侵略和占领后同化到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老祖宗是谁。

这时候大宋站出来告诉他们,你们的祖先曾经是我宋人华夏先祖的一支,汉人作为最强大的一支获得了最后的胜利,现在华夏各族开始团结融合,大宋的强大就是你们的强大,要不要带着你们的土地以及技能融入到大宋之中?

这样的诱惑是难以抵挡的,北方的部族土地大多狭小,并且资源匮乏,而大宋的货物却是名满天下,一旦融入到大宋之中获得好处要远大于固守成规。

最重要的一点是,大宋的强大使得许多部族融合了进去,你不归附,先一步归附的人就比你强大,比你过的好!

有一个强大王朝的庇护,谁还会拒绝?

于是大宋的北方疆域开始急速扩张,而商人便成为这条扩张道路上赚的盆满钵满的人,他们把大宋的货物带去遥远的北方,换取珍贵的东西后再运到中原赚取差价。

只要你能吃苦,只要你能把货物安全的运到,那你就能一夜暴富,许多人只是走了一趟便获得了惊人的财富。

而以上这种扩张是赵祯自己都没想到过的,当看到大宋的实际控制地区已经延伸到西西伯利亚平原后震惊的差点从座椅上摔下去。

西伯利亚有着大片的土地,但同样也有一个极为苛刻的气候条件,冷!!

那里有许多冻土难以耕种和放牧,而汉家王朝并非没有接触过那片土地,大将霍去病亲自率大军“约轻賫,绝大幕......,度难侯,济弓卢......,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登临翰海”。

翰海在当时指北海,即登临贝加尔湖相临沿岸的山峰,此为东北亚雅库地区之南面,这样雅库的南面早在汉代即已被汉朝大军所至,但是霍去病大捷而归,汉朝并未统治当地。

主要是因为那面是的土地大多是没有产出的荒芜之地,汉家人看不上那里,也没有想到过殖民的办法。

但大宋不同,不好的土地当然不要,但可以宣布主权,这是宋人和历朝历代都不相同的地方,土地下面有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既然是没人的土地,那宣布主权并不困难吧?

于是西伯利亚的大量土地被大宋记录进官方史册以及文献中,并宣布在那里设立都护府以及都护,虽然没有人会去,但却已经在大宋官方的记载中出现了,并且有了合理合法性。

而西伯利亚的土地也不都是不能生存,地势由西向东逐渐升高,最西面是一大片平原………………

第二十二章殿前铁板烧第五百二十三章赵祯多出的“儿子”第五百九十三章夏竦与包拯第两千六百三十六章十字军的落幕第两千二百七十七章吐蕃人眼中的希望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驾亲征第一千八百三十九章大宋该动手了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大海即是归宿第一百六十七章奠第一千九百四十三章文以栽道第两千六百二十八章胡柯的本事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虏营第九百三十三章日升月恒第五十二章破而后立第一千五百五十四章被“掏空”的亚历克斯第三百七十三章米尼弹头第五百七十四章魔鬼的手段第两千四百一十二章围城的意义,扩大战果第二百七十五章皇帝夫妇的配合第两千五百二十二章江山社稷第五百五十九章打破时代宁静的鸣笛(下)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辩第一千八百六十五章再次上演的强盗逻辑第六百章对策第一百零九章赵恒的天伦之乐第一千五百零五章东西方的区别第两千五百一十六章完全不同的晏殊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烟再起第两千五百二十九章中毒的罗马皇帝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赵祯心中的理想第八百一十九章穷途末路第一千五百七十七章皇帝的大手笔第三百七十四章大宋,大不同!第六百二十七章战争的经济效益第六百七十九章斩衰之服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宫”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两千两百零八章祁国公府的“丑闻”第两千零五十八章论“天时地利人和”第两千零二十一章王安石的奏疏第一千八百六十二章深入第两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九百三十一章皇位需要大多数的支持第两千二百四十一章超越皇权第一百零五章吃肉的牡丹花第两千四百五十九章历史的车轮第七百四十六章辽朝动向第两千一百五十五章“中国”与“蛮夷”第一百四十六章萝卜加大棒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恶魔来袭第二百四十五章御览试卷第两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三百一十三章恶客北方来第五百二十六章贺兰山下的大火第四百四十一章赵祯心中的宏图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赵祯与草原骑兵第四百八十九章皇帝的诱惑第三十章赵祯的试验田第一千九百零一章赵祯的“卑鄙”第两千三百章帝王“得意”事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颜面天子第十八章丁谓的阴谋第两千三百一十九章帝王之怒第二百零七章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第八百章咖啡的魅力第一千四百五十章宋辽的区别第两千三百九十三章不可小觑的委积军第一千九百二十九章未雨绸缪第四百六十五章辽朝风云第六百八十七章投名状第一千七百一十八章宋的礼与威第两千四百三十一章贾昌朝的手段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辞凤阙第八百一十二章祸不单行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御驾亲征第八百九十九章历史沉钩的抉择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斩龙”第一千八百六十章地崩山摧第两千五百四十一章大宋的版图(下)第两千五百六十五章沙漠中的收获第两千四百八十一章“魔鬼”来了!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阁第两千二百六十九章赌徒的最后一搏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临战第两千三百五十四章积石山下的拖延战术第一千五百八十八章被出卖的契丹,被出卖的萧挞里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一千四百章伏阁请对第五百八十三章辽人发兵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一个老人的离去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长城,城难修第两千四百零五章烈火焚城第两千两百零五章蔡石的选择第一百五十七章太子的迷茫第四百零八章智珠在握第两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铁鞋无觅处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神都城的大清洗第九百二十章大驾卤薄中的夫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