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衍圣公

时间就像一个温柔的小偷,总能无声无息的把最宝贵的东西从人们身边悄无声息的偷走,岁月蹉跎,一晃眼年关将至,大宋将迎来全新的一年,新的一年自然有新的年号,皇帝把这一年的年号定为景祐。

当然这是从中书省送来的一堆年号中选取的,赵祯在看到景祐的年号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不是因为这个年号有多好,而是他想继承原先的历史。

虽然历史已经能被他改变的面目全非,但赵祯觉得还是应当这么做,往昔的大宋和现如今的大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自己应该算得上是比宋仁宗更为优秀的。

腊月二十九,赵祯毫不犹豫的下旨宣布册封曲阜孔家嫡长子,孔子四十五代孙孔道辅为衍圣公,一时间天下大震!

大庆殿中,所有人都被这条突如其来的册封给震住了,即便是两府相公稍稍收到一些风声,可却没想到官家的动作如此之快,给孔氏后人的册封如此之高!

直接封公爵,还是响当当的衍圣公,这在整个大宋仅次于王爵之下,甚至衍圣公的名头比嗣王还要高上一等!

嗣王在大宋就是个摆设,谁不知道大宋皇子封王者,王爵仅止其身?

而子孙无问嫡庶,以其中最长一人封公,其余子孙不过是承荫入仕,为环卫官,再以序迁转,与异姓贵官荫子入仕一般,必须历任年深,排资历,方特封以王爵。

衍圣公就是除了亲王第二高的爵位,如何不让朝中的文武惊讶。

但孔道辅毕竟是孔子嫡亲的直系子孙,前朝多有册封,唯独到了大宋还没有什么封爵,原先还顶着大唐文宣公的名头,说出去确实让大宋不体面,官家这么做倒也是无可厚非。

唯独让众人不明白的是昨日孔道辅当朝提议迁都之事,且被官家留身奏事,众人都以为他会被官家斥责,今日都是等着看他孔道辅笑话的,谁曾想居然直接被封了衍圣公!

在众人转不过来的时候,赵祯又是补刀:“孔道辅,上前听旨!”

孔道辅今日穿着朴素,腰间的玉佩,玉带,挂饰一律没有,只单单一件朝服,一块笏板便孑然一身的来了,稍稍整理一下便出班道:“臣孔道辅敬听圣谕!”

“孔道辅,朕封你孔氏嫡出子孙为衍圣公世袭罔替与国同休,然孔氏子孙不得入仕,不得荫补,为人师表选有德者充任书院山长,你可记下?”

“臣谨遵陛下圣谕!”

哗……文武官员站班的队伍一下忍不住爆发出嗡嗡声,世袭罔替与国同休?不得入仕,不得荫补?这就是相当于给了孔家无上的荣耀并束之高阁,剥夺了孔氏子孙做官的道路,在许多人看来这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殿中御史自己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呆了,站在原地听着朝臣们的交谈,手里的两块笏板如同摆设,让赵祯不满的望了他一眼。

三才站在一边惊奇的望着大殿,这还是大庆殿第一次出现如此奇景,要不是官员头上戴着的长翅帽,这些人非得把脑袋凑到一起去不成!

赵祯扭头看向三才,这货居然还一副看好戏的样子,没看见孔道辅的脸颊都抽抽了吗?

轻咳一声惊醒三才道:“别看热闹了,敲板!”

шшш★Tтkā n★Сo

三才赶紧击打手中的板子,清脆如玉的声音在大殿中响起,众人慢慢的回过神来,刚刚官家的旨意对他们的冲击实在太大了些,以至于此时还没反映过来。

殿中御史赶紧补救,击打自己手中的朝班开始维护起朝堂的秩序,此时他才感觉到官家的目光不善。

等整个大庆殿中鸦雀无声的时候,赵祯这才开口道:“着将作监挑选能工巧匠按亲王制修缮曲阜孔府。”

这是实实在在的给予一切亲王待遇,但谁都知道官家把孔家的入仕之途给彻底切断了。

孔道辅再次拜下:“谢陛下隆恩!”

夏竦站在一边不屑一顾的撇了撇嘴,就为了求稳把自己整个家族的前途葬送掉,这简直是愚蠢至极,微微抬头偷瞄了一眼上首的赵祯,不用说这定然是出自官家的手笔。

和夏竦不同,鲁宗道则是微微点头,在他看来孔道辅牺牲孔家后辈的入仕一途,却为整个孔家争得了昌盛。

没有哪个家族是长盛不衰的,孔家想要保证家族的昌盛那就必须要牺牲掉一些东西,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即便是孔家子弟没有入仕的希望,但单单一个衍圣公的爵位就足以。

在鲁宗道看来,孔家以诗书传家,以礼乐继世,自然就该教书育人,读书做学问,没事扎到这朝堂的浑水之中干嘛,就孔道辅而言,他便是个入仕失败的例子。

鲁宗道能做到副相的位置,才学和见识还是有的,孔家人入仕天生就有一道枷锁在他们的头上,家规,德行必须在外人面前表现出上上之举,稍有隐私也会被人家抓住然后用来攻击。

孔道辅年轻的时候和别的官员一起去妓馆,眠花宿柳之后同僚无事,只他一人被御史弹劾,援引孔家规矩,礼法不存为由,数次上疏先帝,致使先帝大怒斥责。

单单是这种小事便让他吃亏,如何大展拳脚?

朝堂多了个衍圣公,却少了一帮孔家子孙,这对许多人来说是极好的事情,没有孔家人入仕的朝堂自然也少了些许竞争,给更多的年轻人留下了机会。

要知道经过系统的礼法教育,孔家后人个个知书达理,极得他人尊重,自然也被官家看重,提拔,升迁也高人一等,说实话对于他孔家得了衍圣公的爵位让许多人嫉妒,但嫉妒的同时也松了口气,孔家的子嗣将会退出大宋的朝堂,成为有教无类的教书先生。

散朝之后,所有的文武官员几乎都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就连两府相公也是如此,今天官家封爵孔氏后人衍圣公,着实给大宋掀起一场震动,不单单是皇宫里的官员,当赵祯的圣旨昭告天下的时候,民间的百姓也跟着炸开了锅。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还记得第两千零七十八章第三种可能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辽计(下)第二十五章书法小渣渣,家装小能手第二百九十二章军万事俱备第一千一百零七章大宋的速度第四十五章离别第三百零七章保家卫国者,方是大宋好男儿!第两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车第七百六十七章最先举刀的女人第三十一章初遇杨家第一千八百三十一章小手段不足大谋第六百零七章天下事,往往不按计划来……第一千四百五十六章猛虎地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寻僧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话隋唐第七百六十四章上京黑手第二百零八章赵祯的布局第二百五十七章涅面将军狄青第一千七百七十二章名存实亡的自治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敕谕第一千五百零九章天国王朝第五百七十九章做戏做全套第一千七百六十二章商人舌辩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堂食棚子中的郝一口第两千四百三十三章女人位尊的嘉莫人第六十二章太子驾到!第四百四十八章意料之外第八百五十一章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百一十三章战还是降,这是个问题第一千七百七十章草原的特殊性第八百六十六章清闲的欧阳修第两千一百二十四章“荧惑守心”第二百八十九章轰鸣的工厂第两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产力”第两千二百六十一章王家的麻烦第两千三百四十七章论“间谍战”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头颅饮浊酒第一千八百四十一章使者甘地第一千二百八十五章韩家归附第三百零九章得胜,凯旋!第一千九百七十六章尧与舜第六百零九章碰撞第一千八百一十章改变就在今朝第两千六百二十六章赵祯的兴京第一千零四十二章蔡伯俙使倭第二百九十二章军万事俱备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塞翁失马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转瞬易主的苏州城第两千四百一十一章逻些城之围(下)第一千六百三十九章民间百万兵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四百六十五章辽朝风云第三百二十六章赤裸裸的现实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与祖宗之法第两千一百八十四章天子家门口的“闹剧”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章攘外必先安内第一千六百六十一章都城的最后作用第一千二百八十一章愚忠的代价第两千五百九十六章搅动西方风云(下)第七百八十七章扬长而去的独夫第一千九百六十七章气吞苍宇第六百四十四章禅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两千二百三十二章皇帝的密库第一千零四十章让蔡伯俙充满希望的老王第一千四百八十八章帝王回朝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老赵家的“本事”第两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脑壳第两千四百九十七章夜叩宫门第一百一十九章棋子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磨刀霍霍向张俭第两千三百四十九章吐蕃高原的重要性第一千五百六十章蔡伯俙的能力第一千八百一十五章告御状的结果第两千零六十六章太子与宰执第两千一百五十章执拗的王安石第四百九十章衍圣公第两千一百七十三章孝女曹娥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驻军第三百一十八章万千吉兆,盛世佳节(下)第两千一百九十一章太宗的“成事不足”第两千三百六十章突如其来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上元佳节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逃出生天第二百章真相第两千六百零八章不安分的赵昀与不安分的方丈洲第七百八十三章胜邪?败邪!第两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分科而学即是科学第两千二百九十四章聪明和智慧第十九章太子的反击!第踉跄一百零三章登闻鼓声第一千三百七十九章石元孙的作用第一千二百八十六章双脚的抉择第七百二十二章蒸汽之车第两千三百三十四章大宋的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