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占不得

觉得可笑的同时,赵祯也是佩服李元昊这种敢于做人“儿子”的勇气,不是谁都能这么厚着脸皮说出如此肉麻的话,而且他李元昊还是一国之君,赵祯对他的果断和坚毅也有所了解,现在怕是要加上一条狡诈了。

李元昊的报复心极强,只要是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现如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就不是一个帝王该有的风范,最少要做的隐秘一点,干净一点不是?

李元昊的妃子索氏乃政治联姻,因“素无宠”,暗恨李元昊,听说李元昊攻打凉州六谷吐蕃时战死,不禁面露喜色,日娱音乐,益自修容。结果,李元昊却平安归来,索氏在歌舞场上吓得魂飞天外,不久便在宫中悬梁自尽了。但李元昊还不饶恕,将索氏满门杀害。

气度如此狭小的人能忘记自己给人当儿子的丑事?赵祯看向拓跋武的眼神不善,出于种种原因,他把灭亡西夏放在了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后,但此时李元昊的态度让赵祯开始怀疑自己这么做的正确与否。

长出一口气,赵祯对拓跋武说道:“李元昊既然甘愿称子,朕视其乖顺便修两国之好,但唯一一点要改的地方便是称谓,你党项大儒野利仁荣饱读诗书,又通我中原文化,岂会不知兀卒一词与吾祖一词相似?朕听之尤为刺耳,不如直接去掉便是。”

拓跋武脸色微红道:“此事臣回西夏必定报知陛下。”

赵祯摆了摆手道:“不用你回西夏通告,现在就改,朕的御笔朱批对李元昊的国书也是有用的吧?”

既然到了如此地步,拓跋武也不好拒绝,毕竟刚刚的国书中李元昊还称赵祯为父:“陛下请……”

赵祯提笔就把兀卒一词用红笔花掉,先占大宋的便宜?门也没有啊!

兀卒一词在西夏乃是清天子的意思,赵祯岂能看不出这是李元昊为了恶心自己而特意弄出来的?这人是要面子要疯了!

把朱批改过的国书扔给拓跋武道:“以后就按朕的该法叫,再有错处定责不饶!”

拓跋武躬身退走,夏竦便从后面的屏风绕了出来,瞧着大帐里的吴育道:“你是真傻还是真不知道,此人带着李元昊的国书前来就是为了求和的,两府相公都不理睬,交给你一个礼部郎中处理,自然向让你别搭理他,现在倒好,你把他来到陛下御前,反倒是随了李元昊的意!”

吴育微微一礼道:“夏参政此言差矣,今二敌相斗,当坐收渔利。如果急于接纳元昊内附,契丹向我们兴兵问罪,朝廷得不到元昊毫发相助。应该使人劝谕元昊,与契丹和好如故,然后答应他内附。并告诉契丹,已经命令元昊辕门谢罪,否则,应当讨伐。如此双方都不能在道义上加罪我大宋。”

赵祯惊讶的望了吴育一眼,这个看似好好先生的吴育居然能出此圆滑的计策,实在是人不可貌相啊!

中规中矩的回答让夏竦也挑不出毛病,只能苦笑道:“好你个吴春卿,早已想到其中关窍还不说出来,非要让老夫在官家面前献丑,真是不当人子!”

吴育笑了笑:“吴育之策悉数告知官家,但请官家另寻善辩者往之。”

赵祯摇头道:“一事不烦二主,你就去一辽朝如何?”

吴育出人意料的否定道:“起奏陛下,大宋与辽以兄弟之国相称,微臣只是一个区区礼部郎中而已,此去辽朝必定要一个德高望重者,臣以为庞相公最为适合!”

“庞籍?!”赵祯想了想点头道:“如此也好,你且会东京城,把朕的手诏交给庞籍,命他择日启程赶赴辽朝。”

吴育躬身道:“微臣遵旨!”

待他离开之后,夏竦不明白的对赵祯问到:“官家,眼看党项与辽朝战事将起,何必派遣庞相公去往辽朝解释……”

赵祯笑道:“为何不派他去?他庞籍乃是我大宋的宰相,代表我大宋出使辽朝,多少能让辽朝放松警惕,最起码知道我大宋不会起兵策应李元昊。再说我大宋从中说和辽朝就能不去征伐西夏?我大宋要坐收渔利,可不能让两者任何一个得到好处,唯一能得到好处的只有大宋!”

夏竦想了想竖起大拇指道:“官家妙计!”

一旁的彭七嗤之以鼻,这不是明显的废话吗?官家那次的圣断不是妙计?

шωш ⊙тt kan ⊙C 〇 听到他的哼声,夏竦转头道:“彭将军好像对老夫的话有所不满啊!刚刚你明明知道书信的内容,却说不认识字而推脱给吴育念,你倒是脱得干系!希望你保护陛下的时候不会见危险就躲!”

彭七涨红了脸道:“只要上了战场,某家的命就时刻准备给官家挡箭,飞矢,流矢伤不得官家分毫!夏监军还是顾好自己吧!”

“你们两人就早点歇了吧!朕最不喜你们文武相争,还故意在朕面前这么做,再有下次统统回东京城去!”

两人见赵祯发火,这才偃旗息鼓的退走,其实夏竦就是图一时之快罢了,并不是他不待见彭七,毕竟彭七深的赵祯的信任,也是个简在帝心的人物,他只是看不惯彭七刚刚忽悠吴育而已。

待两人离开,赵祯终于能清静下来。

给自己倒上一杯清茶,赵祯舒服的靠在御座上思索,此番李元昊是下了血本,不惜以父子之名相称,那他的收获要比投入多上许多倍才能达到他的预期,赵祯不认为李元昊是个做赔本买卖的人。

现在大宋的十万战兵就陈兵花塔子铺,这还只是来自东京城的禁军,掐指一算,赵祯一时间被自己得出的数字吓了一跳,要是算上边境的守备军队,这次总共能集结将近三十万人,这还不算国内的十六卫……

十六卫制度是卫府制的高级阶段,是隋唐府兵制的结晶。赵祯总结了隋唐府兵制的优缺点,加以改进后和大宋的禁军制度相融合,毕竟他裁撤了所有的厢军,那些损失掉的兵员也要补充才是。

别小看这十六卫,它就相当于大宋的预备役,但他们比预备役更加专业,平常的训练和禁军相同,也能得到朝廷的俸禄,农忙时还可回家务农,这无疑让他们的生活得到了相当大的保障,自然没人会懈怠,年轻力壮的农家子弟争抢报名,训练,生怕懈怠了被踢出,这样的十六卫战斗力是可以保障的,最少是可堪一战。

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放弃第两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闪光第三百一十八章万千吉兆,盛世佳节(下)第一百二十八章吐血的八大王第两千零六十九章包拯才是杀手锏第两千六百三十章兄弟三人第八百零四章大宋的强硬第两千六百一十四章疯狂的信仰第一千二百零一章勇者与智者第一千一百零五章战争已经开始第七百二十一章羊毛战争第六十章权利的欲望第一千三百七十一章死人与活人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龙凤之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节而行,必有上国第两千四百八十二章自取其辱的罗马第两千五百六十章赵祯的“教化”第八百零五章语出惊人第两千二百六十七章欲擒故纵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资本的成长第八百九十七章扎营博浪沙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倭国的女皇第两千五百一十五章使团归来第两千六百一十六章如何融入西方?第九百一十章铁骑绕龙城第两千五百八十三章智慧的迁徙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开往大定府的火车第一千九百三十四章那耶波罗的决定第一千三百九十九章武德永昌第一千五百一十九章三书六礼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计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与恶魔第两千六百零三章赵仁的造神计划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辽朝的变化第两千零一十七章西军的种帅第一千七百八十六章包拯夜忧第一百七十五章皇帝的新装(三千字三更)第九百五十九章归于王化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平衡之道在何处?第一千五百五十一章鸡贼的赵祯第一千二百四十章高丽君臣对第两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坏的帝王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天下无知己第八百八十一章欧阳修面圣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两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两千二百八十五章“第一生产力”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怪人”第两千六百三十四章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两千四百五十七章旧漕新运第两千五百二十章赵祯的先见之明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声东击西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英魂归故里第两千零三十五章大宋的智慧第一千五百零五章赵祯的“礼物”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石批德撒骨的揣测第两千三百八十四章被劫持的帝王第两千二百四十九章不得了的“蔡记”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两千四百二十五章遗忘的“角落”第四百二十七章帐中对第两千零四十三章骑兵与骑兵的较量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乐此不疲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开蒙奇书第九百三十五章贺兰雪第九百五十三章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第九百零九章牙璋辞凤阙第一千四百一十二章辽朝的态度第一千五百三十五章太子的手段第一千二百六十四章新年并非新气象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荡荡第五百四十一章人间炼狱第两千三百八十一章玛儿敢的民心第两千四百三十七章嘉莫人的试探第两千一百四十章惊人的巧合第两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两千四百九十四章大宋的“盟友”第一千九百七十九章三七分账?第九百三十四章后宫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来自大宋皇帝的威胁第五百五十八章汉人的敬天法祖第二百四十九章世家的覆灭第两千零七十一章宫墙上的老倌第两千三百七十六章青年才俊的“标准”第一千三百五十章太后的城府第三章帝国百科全书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君子坦荡荡第二百五十一章国家贸易第二百二十七章皇帝的亲姑姑第九百七十章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第两千三百四十二章“非人”的王韶第一千七百零五章大宋之局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药”第两千零九十七章国丈与包拯第二百七十六章大宋的战前准备(上)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责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两千三百四十三章西边的异动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四百七十六章商人的价值第八百五十八章无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