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登闻鼓

夏竦没了办法,现在去请官家定然是请不到的,要是能请到,官家也不会罢朝,自从登基即位以来,除了御驾亲征率兵北伐,官家有两件事一直坚持不坠,一是经筵日讲,二便是每日上朝,今日连朝会都罢了,怕是动了肝火。

夏竦不觉得自己又能力请动官家,只能望向和丁谓学着的庞籍道:“现在何人能请动官家,庞相公倒是清闲起来了?”

庞籍微微一笑:“其实请动官家并不难,事在人为,官家现在可是把如今的民愤当作是筹码,咱们也可把朝臣的失职当成是官家的一次博弈,现在官家其实就是盼着咱们去请他,这样便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让咱们赞同。”

“官家能有什么事情需要咱们赞同或是支持他?”夏竦有些不解的问道,在他看来当今圣上可以说是乾坤独断,朝臣们好似并不能,也不会阻止官家的举措。

庞籍和丁谓同时一笑:“那就要问问你喽!你是北伐的监军又是文臣之最,官家难道就没向你透露一现消息?包拯可都是看出来的事情,你不会不知吧?”

夏竦心中咯噔一下,难道说官家是打算利用这次的罪己诏引起的民愤迫使朝臣让步,同意迁都之事?想到这里夏竦便把眼前的一切联系起来,是了!官家就是这么打算的,这可阴谋阳谋同出,双管齐下之策,自己险些还没看出来!

回首望去,丁谓与庞籍两人已经开始打瞌睡,显然这俩个当朝相公早已知晓其中的猫腻,原来只有自己被蒙在鼓里啊!无奈的苦笑,两位相公的态度也说明他们是支持迁都的,否则也不会坐在这里什么都不做了,有的时候什么都不做,反倒是做了最大的事情。

夏竦也学着两人的样子缓缓坐下,端起茶壶给自己满上一杯香茗,悠然的红茶香味缓缓释放着他原有的压力,显然这场民愤是在官家的控制之下的,官家有能力随时终结这场有朝臣引发的闹剧,那自己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只不过让朝臣们最后妥协便是。

最后所有发生的事情都要归咎于迁都之事上,夏竦缓缓开口道:“不知两位相公对迁都之事如何看待?”

此时假寐的庞籍和丁谓两人同时睁开眼睛,眼中仅剩的一点浑浊都被驱散的干干净,这才是俩个秉持帝国朝政多年的相公才拥有的眼神,连夏竦这样的人瞧见了都要退避三舍。

庞籍首先开口道:“迁都之事老夫早已有所耳闻,只不过并未当作是什么大事,咱们大宋疆域在不断的变迁,越来越大越来越广,收复燕云之后,更是金瓯完璧,此时官家有迁都之愿并非空穴来风,如今京师大震,官家对东京城之狭小以有颇多微词,数次提起析津府之大,如今看来迁都析津府乃是陛下早有之定计。”

庞籍说完便望向夏竦,老辣的他早已推测出夏竦是知情人,迁都这么大的事情,官家岂能不找一两个心腹述说?而在北伐之时,能找到的人也只有夏竦和蔡伯俙两人了。

夏竦尴尬的打了个哈哈道:“庞相公真知灼见,夏竦佩服,佩服!”

丁谓笑道:“官家此计甚好,对于迁都老夫倒是没有什么顾及,可这东京城中的顾及之人可就颇多了,即便是朝中没有臣子反对,东京城中的世家大族,甚至宗室,怕是都不会支持迁都之举吧?其中的利益往来实在太多了些嘞!”

夏竦浑不在意,喝了一口茶道:“这次官家是铁了心了,与南郊祭天一般,凡事跟不上的便会统统舍弃,宗室能不紧紧抱着天家?至于那些豪门大族,福商巨贾一旦脱离东京城便什么都不是,要么前往析津府东山再起,要么随着东京城沉没下去!”

庞籍和丁谓微微点头,看来官家是铁了心的要迁都,连其中的利弊都考虑清楚了,迁都之事情不小,所涉及的问题也是多如牛毛,百姓怎么办,朝臣家眷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解决。

即便是朝臣们同意迁都,东京城的百姓怕是也不愿,毕竟现在他们还是天子脚下之民,一旦迁都便不是那么回事了。

但他们不知道,赵祯的迁都将会耗时三年,现在只不过是刚刚开始,主要是为了让朝臣们同意,先把朝廷官员和衙门迁往析津府,之后的事情便可缓缓来办,东京城的百姓多达八十余万人,这些人都是要全数迁往析津府的,析津府城池浩大,宛若三四个东京城大小,容纳这八十万人不成问题。

为了百姓赵祯不得已而为之,八十万人分四年时间以每年二十万人的速度迁徙,这在华夏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规模浩大的。

但即便是万难也要为之,这是为了华夏大地的安危,天子守国门,如此勇气要世代传承下去,即便大宋亡国,即便天子战死亦为社稷之死与国存亡,不辱天子之名,这是赵祯给后世子孙留下的最后尊严。

宣德门的局面已经白热化,朝臣早已通过待漏院的小门瞧见外面的状况,百姓还保持理性,但声讨之声已经沸反盈天,怕是谁敢出去颜面顿失。

欧阳修与范仲淹的差遣都在宫门之外,在这里干耗着也不是个事,但此刻也出去不得,只能相视苦笑,自己又没上疏,现在却被拦下真是无妄之灾。

欧阳修与范仲淹两人品行端正待人热情,在朝中的人员不错,很快就有一群人加入他们,寒暄过后便是聊起了今日的朝会,但众人都避开了官家的罪己诏,此刻谁都不愿提起,让大家脸上无光。

就在两人闲聊之间,一阵响彻天际的鼓声突然传来,一旁刚欲开口的包拯脸色一变,震惊的望向宣德门外的阙门。

这奇异的鼓声非常厚重,带着特有的穿透力声震宫阙,直到此时众人才恍然醒悟,齐齐的和包拯一般望向宫外,有人忍不住叫出:“登闻鼓!登闻鼓!是谁敲响的登闻鼓?!”

包拯微微皱眉道:“登闻鼓院有官员军士把守,一旁是登闻鼓检院,如此还能奏响登闻鼓这说明什么?”

欧阳修面露凝重的说道:“怕是百姓之怒已然大盛,官员不敢相阻,军士亦不敢拦!陛下的罪己诏让陛下失去颜面也让我等羞于面多”

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与君之对第一千七百九十六章旅程才刚刚开始第四百三十一章大宋的未来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强宋第四百四十六章四方云动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天下行商第一千二百零五章大宋出兵第两千五百二十章赵祯的先见之明第两千零八十六章最恐怖的猜测第六百二十九章太后之谜第九百七十四章“贪婪”的大宋皇帝第二百零九章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三百一十五章抠门的官家第九百一十九章无解的天子,不甘的凤凰第两千三百六十九章恶火第一千三百五十六章帝王头颅饮浊酒第九百二十六章盛市大同第一千零九十九章历史的答案?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一千八百零五章人分几等?第六百三十章赵允让第两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汉家的大气魄第两千一百三十章在劫难逃第一千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报复”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该走的还是走了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广告第两千五百四十二章赵仁的未来第七百一十二章狼与羊第两千零四十八章天地不仁第一千七百二十八章屠灭敌烈部第九百二十二章天子夜宴第两千二百八十一章盯梢客裴七郎第一千四百七十章我还记得第一千七百三十八章你的财富朕不在乎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开都护府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驻军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八十七章倭女第八十四章第一把燧发枪的问世第两千一百四十五章帝王来第两千五百七十四章三大文明的交汇第一千三百八十七章新的商路第八百七十一章今宋,强宋第三百一十九章党项人的阴谋第九十一章君臣父子话隋唐第两千三百六十四章“输不起”的王朝第一章博物馆惊魂夜第九百二十五章大宋商品甲天下第四百五十七章一池春水皱第两千一百二十九章谁撑到最后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女帝第两千二百五十五章张柏的不安第两千四百六十四章宋人的私有意识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五百五十三章来自大宋皇帝的威胁第一千三百零四章地瓜干,军粮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官员的权与责第两千一百九十六章奎大的踪迹第八百七十三章大军压境第两千四百六十五章离宫第一千九百二十一章大宋的壁垒第一千二百八十三章纷纷来投第四百二十五章问道韩非子第一千零九十五章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第八百一十二章祸不单行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改革与祖宗之法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帝王的无奈第六百三十章赵允让第四百九十八章蔡伯俙与塔利班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义举第二十一章君臣对第七百七十九章长城还是要修的第两千六百四十五章终章(一)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两千零三十一章迷失在神都第两千五百零一章蔡伯俙的担心第五百八十一章无辜的老乙幸第一千零七十四章苏轼的交子战争第一千九百三十六章厄运将至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长城,城难修第两千一百九十七章有染第二百一十九章忘战必危第六百八十二章赵祯的阳谋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怀心思的辽朝母子第四百四十二章妙计茶中来第三百五十三章荒唐的敌袭第两千二百七十五章吐蕃动向第两千一百四十六章使坏的帝王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均贫富,分草场第四百九十五章客来欧罗巴第两千五百八十五章成约!第六百四十六章开封奇案(上)第两千三百零二章东京城的作用第两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一千五百六十四章黑汗分裂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制造彩虹的帝王第两千零二十五章汉家的通病第一千七百零一章遍地机遇,遍地黄金第两千五百五十四章扎根西北的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