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六章取舍之道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能法之士,劲直听用,且矫重人之奸行。故智术能法之士用,则贵重之臣必在绳之外矣。是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

资政堂中,赵祯在给孩子们讲解韩非的《韩非子孤愤第十一》,这是阐述权术一道中最为重要的部份,而庞籍坐在一旁望着十来岁的太子和年轻的皇帝微微摇头,这对年轻的皇家父子崇尚的完全的是法家之道,与顺势应时的儒家之道相差甚远。

但不得不承认,这两位父子对儒学的造诣也是不差,毕竟经过皇家的儒学培养,儒家典籍融会贯通自是常理,但庞籍怎么也想不通,为何对儒学如此知之透彻的皇帝与太子,却不是非常崇尚儒学。

其实并不是赵祯和赵旭不崇尚儒学,对于儒学他们父子两人也是相当的喜爱,只不过,在赵祯的心中,儒家也好,法家也罢,即便是墨家,黄老之类的学说,它们的地位和儒学是一样的,都是作为统治者手中的工具,至于该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则在乎于需要与否。

“好了,旭儿你且说说这段的意思,通过这篇文章你学到了什么?”

赵旭点了点头道:“启禀父皇,这篇文章的意思是,通晓治术的人,一定是有远见并且能明察秋毫的人,不能明察秋毫,就不能洞悉隐秘。擅长法律的人,一定是坚强刚毅而且非常正直的人,不正直就不能矫正奸邪。”

“嗯,那他的寓意呢?”

庞籍稍稍惊讶,只有十二岁的太子上哪知晓这是什么意思,能把文章读的如此通顺,并且一直不错的说出来便已经是极好的了,《韩非子》因涉及帝王权术,或是帝王之道,其寓意往往生涩难懂,不在其位这很难通晓。

“启禀父皇,此文看似在说明为臣之道,但却与帝王御下之道不可分开,什么样的臣子适合什么样的差遣,亦有相当重要的关联。”

赵祯笑了笑:“嗯,很好,但朕要说的是,这篇文章的最有一句,这句话看似是说权贵与通晓法律的人是仇敌,其实韩非的意思是朝廷当依法治国。即便外戚权贵也不能例外。朕觉得应该加上一句,国法重于泰山之威,虽天子帝王亦不能凌驾于上。”

“陛下?!”庞籍猛然一惊,愕然的望向赵祯,双手微微颤抖,官家是什么意思?为何突然说这样的话?自古便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官家这样的话岂不是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而赵旭则是认真的点了点头:“孩儿记住了。”

“嗯,朕只是提醒你,有无论如何也该尊重自己定下的律法,否则连皇帝这个制定律法的人都不遵守,如何去要去要求官员,百姓,士绅,皇族?”

赵祯的话让庞籍深深的震惊,作为皇帝是凌驾于律法存在的人,自古以来皇帝不会受到律法的制裁,最多便是民意的谴责而已,在自己的眼面前,大宋的帝王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需要多大的魄力?

只可惜生在法治社会的赵祯并没有他认为的那么高大,在赵祯的脑海中任何一个人都应当遵守游戏规则,这是那个时代给予他的“理性”也是他刻进骨子里的东西,但赵祯看到庞籍震惊的表情后,无奈的摸了摸鼻子,也不知自己这句话是好还是不好……

当赵旭离开后,庞籍起身拜倒:“陛下之心,千古帝王所未有,乃圣君所为,老臣叹服,若是我大宋帝王皆以此传教,必当万事永存!夫天下大同不久矣!”

天下大同?赵祯无奈的笑了笑,这东西只存在于先哲的思想之中,大宋能绵延八百年便是万幸中的万幸。自己的所作所为只不过是让大宋延续的更有一点罢了,所以他才如此培养赵旭,所以他才迫切的希望消灭游牧民族或是同化他们,至少汉家王朝的政权不至于旁落。

“朕命狄青占下怀州等地,天下哗然,又命彭七领十六卫北击北安州辽人愤慨,这样也算是一代圣君?”

庞籍摇头道:“此乃帝王权术,运筹帷幄之中,天下人只会赞叹陛下的果断与英明,并不会说陛下之菲薄,况帝王权术本就是多变顺势,今夺取西夏州府有何不可?此乃大宋幸事,百姓赞之不及何故鄙夷之言?”

赵祯笑道:“真是如此便好,咱们的时间不多了,若是不能以雷霆之势荡平西夏,朕担心有生之年不能亡其辽朝!毕竟辽朝与西夏大不同。”

庞籍微微点头,看着资政堂中缩小的舆图道:“陛下,青塘联军若是能收复山丹军马场,必将使得西夏人更加紧迫,那里是他们的命根子,每年数万乃至十数万匹的军马产出着实有些吓人。”

赵祯指了指舆图:“张掖,张掖,张我右腋!此乃西北之要地,朕以派遣西路军联合青塘联军攻取,一旦拿下,便可屯兵养马,不出两年朕的手中便可有十数万军马可用,天下之大,我大宋骑兵亦可去得!”

庞籍看了一眼深以为然:“此地来少有之宝地,开置屯田,尽水陆之利,稻丰收稔,一缣数十斛,可积军粮数十年矣!又是山丹军马场之要冲,若是建立城寨,可保万全!”

赵祯和庞籍交谈许久,待庞籍离开,赵祯这才深深骤起眉头,自己所重视的地方,西夏人定然也会重视,现在的张掖便是西夏的甘肃军司,一场恶战怕是不能避免,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西路军和青塘联军的身上,胜则万事俱备,败则世事难料啊!

山丹军马场这座历史最悠久,产出最惊人的马场一直是西夏的“宝库”西夏绝不会坐视大宋把它占为己有,现在赵祯所想是要不要调遣南路军支援此地?

但临阵调兵,怕是会引起军中的动荡,也会让西夏人提高警惕,毕竟狄青手中的背嵬,踏白乃是大宋的一张王牌,但如果这样的重装骑兵更多,则会对大宋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才!传旨皇城司都头前来见驾!”

第二百九十九章城墙上的格物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开都护府第一千六百七十四章对契丹要下狠手第两千二百九十六章术与道第六百四十章皇后之心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正气歌第六百八十八章弃城而逃第七百九十九章天下大同第七百七十六章皇宫大内第一千六百九十九章上京城的早膳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宫”第二百五十八章军武院与黑手第两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两千四百六十三章智慧的闪光第两千五百七十九章“下棋”与“观棋”的人第两千一百五十一章国法之辩第两千二百九十四章聪明和智慧第六百四十八章民愤第五百四十四章辽朝来使第两千一百二十一章当官的本事第四百三十六章宰相请辞第四百二十六章帝王之道第两千六百一十九章来自罗马的使者第一千六百二十一章各有心计第一千八百七十一章佛陀之陨第一千二百三十章龙凤之谋第两千零八十章水落石出第一千二百八十四章良禽择佳木而栖第四百一十六章大宋的广告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把事情闹大第七百九十章大宋中心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三奇副使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内海第七百七十章东京羊毛贵如油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赖着不走的皇帝第三百六十五章先知与恶魔第二百四十六章不拘一格降人才第一千五百零二章赵祯的百分之九十第两千一百九十四章踏破铁鞋无觅处第五百八十四章风正烈,行军急第七百六十八章逆袭失败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四十四章东宫之中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逼人造反第四百零九章波澜起第两千三百零八章是谁在“巧取豪夺”?第一百三十章酒色财气吕洞宾第两千二百六十章妥协第一千二百四十一章大宋又一年第一千四百一十七章战争前的第一个牺牲品第九百五十二章驸马府的夫妻套路第一百零三章葛朗台一般的老丈人第九百零六章被小屁孩抢女人……第一千五百五十七章剑气冲牛斗,横扫西北狼第一千三百三十八章赶鸭子上架第四十九章大奸似忠大伪似真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处置女真第四百零七章油盐不进的宋朝君臣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王蒙正的后手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长城,城难修第两千五百二十四章钱庄的“秘密”第一千四百一十章没有和谈第二百零六章烈火焚城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大宋的好帮手第两千零九十五章皇后的手段第二百四十二章多保真的“天宫”第两千三百六十二章火器主导的战场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七百九十三章落入圈套不自知第四百四十四章大宋秘阁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上)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赵祯的“眼睛”第三百一十章树碑立传召忠魂第一百零一章仙遇第两千零二十八章阶级改变第一百九十二章微服私访计不成第两千二百七十六章无遮大会第两千零七十三章再次成为诱饵第四百零九章波澜起第两千二百八十四章四方云动第两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杀人诛心第一千八百七十六章君子藏器於身第七十四章太子的军械库第两千一百零六章弥勒降世第一千八百零九章今之神都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谁的棋子?第两千五百四十三章开局不太好的赵仁第一千九百七十三章看不见的较量第五百八十七章大战之前,思动的人心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萧挞里的计划第两千二百三十章期盼已久的“商争”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御药院的内侍第七百二十章历史的巧合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乌古部的萨满第两千四百九十八章紫宸殿中的对奏第两千零八十七章上天无路入地无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