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九章不同的态度

西夏人的地盘越来越少,即便是傻子都知道西夏人抵抗不了大宋多久了,这是个恶性循环,土地越少,可征召的战士越少,获得的粮食更少,对抗大宋的希望便越渺茫。

没藏讹庞本打算用持久战消耗大宋的国力,数十万大军的消耗高的即便是大宋都承担不起,但他没想到赵祯居然让士兵屯田,甚至在国内以发卖债券的方式筹集兵饷,这么一来朝廷的财政负担大幅减轻,加之大宋商贸繁荣,每年从国外赚取的钱财如流水似地汇聚到大宋,这使得西夏已经绝望。

赵祯更是驱逐了北京城中的西夏使臣,一时间西夏雪上加霜。

对于西夏,赵祯给出的答案非常明确,顺者昌逆者亡,结果就是这么简单,但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考验着西夏。

西夏人建立过国家,享受过侵略所带来的快感和骄傲,民族自尊非番邦小部可比。让他们放弃大白高国的骄傲,投降大宋,举族内迁,这几乎是与杀他们一样难受。

但事实就是如此,西夏人没得选择,赵祯也不会给他们选择,一封盖有传国玉玺的国书从中书门下省发出,这是一封极其周正的国书,不光有大宋一般不示人的传国玉玺,还有赵祯的皇帝神宝以及宰相庞籍的印信,可谓是重若千钧!

出使的官员也不是寻常人物,而是身为副相参知政事的欧阳修,若不是包拯岁数大了,赵祯一定会派他出使,让西夏人重视这次警告。

当然国书的内容也是极为强势的,赵祯文笔犀利,刚劲有威,凛凛大国之气渲染与上,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凿凿之言,他要让没藏讹庞清醒的看清眼前的局势,而不是被愤怒冲昏头脑。

没藏讹庞是什么样的人?赵祯对他的了解还算不错,虽然未见其人,但种种事情让他知晓,没藏讹庞非常的理性与智慧,当然不乏狡诈和善变,否则宁令哥就不会被他轻易的利用,李元昊就不会被他的毒计害死,没藏氏也不会成功上位,西夏的大权也不会旁落入他的手中。

只可惜这个政权没有持续太久就要和强大的宋王朝进行对抗,简单的说他是大宋的一颗绊脚石,在赵祯的心中西夏从不是党项人的,西夏的土地属于华夏,西夏的党项人属于华夏。

在赵祯心中西夏的土地就是宁夏平原,西夏的党项人只是少数民族而已,在这一点上他的习惯让他本就高于西夏一等,这是一种后世所带来的习惯。

而国书的内容也是满篇的劝诫之言,恩威并施之语,赵祯在国书中详细的对大宋和西夏进行了一场力量对比,并且用这份事实说话,最后加上自己的威胁:“煌煌天朝之宋,纳党项之民甚微,百万之数亦不在话下,若降宋,则化干戈为玉帛,为顺民也,朕赦免之!若冥顽不灵,固守兴庆府,朕携虎贲之军,行雷霆之威,灭尔之国,亡尔之种,亦无不可!没藏讹庞引颈受戮。”

这是真正赵祯自己写下的话,两府并没有加上一点修饰,这就是帝王之言,大宋之强大单从字里行间便可见一斑。

事实上赵祯已经算是不错,华夏历代王朝的檄文可比他说的话难听的多得多!当然在国书发出的时候,另有欧阳修亲自撰写的一篇檄文,这篇檄文是欧阳修在经过赵祯同意之后准备的,若是没藏讹庞不接受大宋的国书和劝诫,那这份《讨西夏不臣檄文》便会交到他的手上。

大宋对西夏的战事已经拖延的太久,不过还好,拖得时间越长对大宋越有利,反正已经拿下了甘肃军城,大宋对山丹军马场的建设已经开始,恢复那里的产马数量,种植牧草和繁殖军马。

对于以往的攻防战争来说,拖延的时间越久,对防守方越有利,可大宋这种边战便养的战术着实让西夏人吃不消,不光如此,大宋的军队还有越战越勇的趋势,每夺下一块土地便迅速的开荒拓土,比西夏人还积极。

以战养战是个绝对稳妥的办法,大宋愿意和西夏耗着,终究有一天西夏会耗不下去,因为他的土地越来越少了,不光大宋拿下了大片的土地,辽人也没闲着,夺取前套的辽人并不满足,开始向南方的土地入侵,正是一副痛打落水狗的模样。

但他却忘了,辽朝若是继续往南很有可能触碰到大宋的利益,到那时,大宋便要对他动手,绝不可能坐视不理。

这是大宋发起的战争,也是一场非赢不可的战争,辽人出兵前套本就激起了大宋百姓和官员甚至是主和官员的愤怒,赵祯之所以不对辽朝动手是因为这种愤怒还不够,他刻意用看不见的手在引导国内的舆论走向。

现在的大宋可不是原先那种逆来顺受的模样,百姓们的心被他调教的积有尊严,这种尊严和阿Q的那种自我安慰不同,这是一种强大的民族自信。

引导战争的舆论对一个国家来说太过重要,他是战争的前提,也是战胜敌人的力量之一,一个国家若是连自己的人民都不支持战争,那怎么可能赢得战争?

在这个时代,还没有多少人知晓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足以影响胜负的战争要素,但赵祯已经开始运用的炉火纯青,他刻意让百姓对辽朝的趁火打劫的不满积压在心中,他刻意不去理会那些惩治辽朝的言论,甚至当作完全不知道似得,就是在积压百姓对辽朝的不满。

在大宋百姓眼中西夏已经不能对大宋构成威胁,而原本目中无人的西夏变成如今这样也是活该,西夏和辽朝不同,它不是大宋所承认的正朔王朝,它没有悠久的历史,更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不过是一个归附汉家王朝的番邦,只是现在叛乱自立建国称帝而已。

而辽朝不同,他的立国本就在大宋之前,拥有完备且汉人认可的社会制度和礼仪文化,对付它就不能用对付西夏的方法,赵祯一直是用的蚕食之法,逐渐对它产生威胁。

第八百一十章复仇者联盟第一千零七十一章帝王快婿第一千八百九十七章重掌黑手的蔡伯俙第五百二十四章小人的便宜占不得第一千四百六十章辽计(上)第九百七十七章大宋的钉子,辽朝的新秀第二百六十四章皇后遭算计第两千四百二十章节东方一直在改变着西方第两千五百二十一章祭天传位第两千五百七十五章外交的种子第一千七百三十一章呼伦贝尔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见的恐宋心理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看不见的恐宋心理第七百五十章大宋武装第七百二十九章蹴鞠的魅力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借刀杀人第三十五章王旦之死第七百零四章宋小乙的部下第二百九十四章首战告捷第两千五百三十二章敏锐的人第一千四百零一章王朝最甚者,权利的平衡第二百一十章仁民爱物第四百一十七章天下最难的事第三百四十六章大宋直道第二百三十一章大宋启示录第七百六十章倭国使者的请求第四百三十七章迫在眉睫第八百思十八章伏兵第两千两百零七章东城豪门的“真面目”第一千四百一十八章穿越八百里瀚海第一百九十六章庐陵欧阳修第两千两百一十三章圣旨执行不得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人的本性第两千零一十二章宗哥城外第两千零四十章醉翁非醉第两千零九章高原之上第一千零四十六章重开都护府第一千八百五十五章内有隐秘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种品格第四百一十四章各怀心思的辽朝母子第七百零七章神童被打了第一千二百零四章围魏救赵第一千七百二十七章草原上的噩耗第一千五百四十章大宋的四大宗教第一千五百二十八章东京旧梦第两千三百五十六章坚如磐石,动如潮海第两千三百三十九章火器之威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崩塌第两千五百五十二章贵女王柔第两千章时代的束缚第九十四章宋小乙的身世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一千零七十五章宋与女真第一千零八十七章修长城,城难修第七百九十二章包拯的两面第一百一十五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第一千九百三十八章成功的一半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挖坑,筑墙,建高塔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成功的代价第八百八十四章皇帝的“情书”第三十章赵祯的试验田第两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车第两千四百四十章技术过人的嘉莫族第六百六十三章雷霆之后第两千零四十五章河湟谷地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第两千三百三十二章在船上……第一百九十六章庐陵欧阳修第九百零八章出乎辽人意料的战争第两千五百二十六章世界的桥梁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落入阳谋第一千七百七十一章赖着不走的皇帝第两千二百八十八章墙倒众人推第八百九十八章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第二百三十五章东方巨响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刀俎,鱼肉第一千三百一十章中京道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上)第两千四百三十章时代的灵魂第六百二十七章战争的经济效益第一百五十九章宋小乙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在挖坑的道路上乐此不疲第一千八百四十二章悲惨世界第八百八十一章欧阳修面圣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六百三十章赵允让第二百三十五章文官特权的消失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西京之乱第九百六十九章大宋的钱袋子第五百八十二章不祥之兆第六十九章帝国系统的威力第九百九十三章矗石城的代价第九百九十一章倒打一耙的高丽人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于无声处第一百零六章轻纱罩,玉体横陈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萧挞里的大辽第一千六百六十六章乌拉!第两千五百七十三章阿母城的“主人”第六百七十九章斩衰之服第三百六十七章“无辜”的赵允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