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八章党项人的未来

兴庆府的城门已经被各种各样的红绸色带装饰成一番喜庆的模样,远远望去就如一个高高的绣楼,两根长长的红色布带一直从城门楼子上的大花团中延伸出来拖到了道路两旁。

城门外已经汇聚了数万人,这些人中有党项百姓,有士卒,有文臣,有武将,也不乏党项贵族,他们都是前来送别这位带领他们投入大宋的太后。

对于未来的生活,党项百姓显然是充满信心,因为那些横山的党项部族在大宋的生活已经成功的说服了他们,他们相信,既然横山部都能收到大宋的厚待,更别说自己这些兴庆府的百姓了,太后在大宋皇帝面前肯定会为党项人说话。

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幻想,兴庆府的百姓对这场旷世迎亲特别的热情。

但是相比百姓,人群中的文官却是面色难看,他们是最不受大宋重视的人,甚至还不如那些武将得到的待遇好,难道防范自己要超过那些党项武将?自己可是真正的汉家汉种!

只不过他们忘了,自己只是没藏黑云用来控制军权的工具,也是大宋用来拢络西夏人的宣传工具,其中有不少人开始的时候还是一副观望态度,只不过在大宋战胜辽朝之后而转变,这种墙头草赵祯可不敢要。

当然西夏文臣中一直有支持大宋的臣子,他们自始自终都认为归附大宋要比辽朝好得多,对于这些人,大宋自然不能忘恩负义。

夏竦和蔡伯俙两人拱手和这些西夏文臣道别,而他们袖子中的数封举荐信却悄然传递给了被选中的人,两人的手法很是娴熟,不留一丝痕迹……

即便是要走了,没藏黑云也不过才露了一次面而已,更多的时候她依然是待在大宋的皇驾之中,礼官的声音在外面高呼,她却只能待在马车之中,这是大宋迎亲的规矩,这段时间她都不能离开皇驾。

大宋的行动极为迅速,朝堂已经派出大批的基层官员连夜赶往兴庆府,其中便有范仲淹这位稳重的路政使,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大宋的副相,参知政事。

派遣一国之相前来治理兴庆府,可见大宋的朝堂对西夏的重视,而在范仲淹以及大量基层文官抵达之前,兴庆府以及所有西夏归顺之州府,皆有大宋军队管理。

原因很简单,为了镇压反抗者。

不过,他们同样也会如同文官一样,在西夏的各处宣扬大宋的“仁爱”“忠君”等等思想,替那些即将到来的地方官做好铺垫,只不过他们的手段要更加严厉一些。

肃清西夏的残余反抗力量才是他们的重中之重,赵祯在临走之前特意交代狄青,一定要把西夏所有的反抗者肃清的一干二净,同时也要把各地的党项人,甚至山中的山民全部统计出来,聚拢到一块准备内迁。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将近三百万的人口的迁移,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同样的,他们也为大宋带来了巨大的劳动力。

农耕时代人口就意味着生产力,就意味着税收,就意味着可招募的兵力,以及等等等等。

赵祯自始自终对这三百万党项人垂涎三尺,一旦他们融入大宋,便会创造出价值与财富,党项人常年生活在西北之地,虽然河套平原土地肥沃,但离开了河岸附近的平原,依然是旱地较多,而在大宋的南方,却有着大片无人开辟的土地未经,这些人便是开垦的主力。

赵祯早就想好了安置他们的办法,打散了之后安置在大宋的各处,绝不可能安置在一起,并且要让他们和汉家百姓安置在一个村落,让他们缓缓融入到大宋之中,当然所谓的打散并不是一家一户的安置,而是要几家几户的安置。

既不能让他们强大起来欺负大宋乡邻,也不能让乡邻团结起来欺负他们,这才是平衡之道最好的结果。

在赵祯眼中,无论是这些西夏百姓,还是大宋的百姓,都是一样的存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亦没有亲疏内外之别,受到后世民族大融合的影响,这些百姓在赵祯心中都有一个同样的名字,华夏之民。

互相通婚,同文同语,所有的权利都是平等的,那么多少年之后,党项族就将彻底的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他们身上的特征和独立性都会被时间以及习惯打磨的一干二净,这难道不比率兵屠杀,并且留下随时可能爆发的后患要强得多吗?

赵祯翻身下马,信步走到夏竦的跟前道:“此次回京你便暂且不往,辅助狄青处理好西夏的公务,汉臣虽从军多年,但治理府城经验不足,待范仲淹抵达西北,你再追赶皇驾。”

夏竦转头望向蔡伯俙,哪知他开口就道:“我是外戚不得授以文资,更何况州府之长乃高品官价,景蕃何德何能担此重任?”

最后拉人下水的机会被堵上,夏竦无奈只能躬身道:“臣遵旨……”

赵祯笑了笑,领着蔡伯俙走向大驾卤薄,他是故意把夏竦留下来的,有这老倌在,狄青将会少了很多烦恼,就比如那些西夏的文臣骚扰之类的……

狄青不离开,也就意味着大军不得班师回朝,现在的他们开始担任驻扎西夏的任务,等同于戍边一样,待大宋百姓迁徙而来,西夏百姓南下而去之后,他们才能班师回朝,这场灭夏之战对于他们来说才算是彻底结束。

赵祯相信数十万大军在外,只能等到西夏百姓迁走大宋百姓迁来才能离开,这样的负担会压得朝臣以最快速的速度安排调度,他们绝不会希望战事结束之后,狄青手握重兵安然呆在兴庆府……

蔡伯俙乐呵的望着夏竦,从他报复性的眼神中便能知晓他此时的快慰,不用说夏竦这段时间没少折磨这位“驸马爷”,为此蔡记签下了不少“不平等”的条约。

当然就算是夏竦不提这事,赵祯自己也会安排蔡记帮助兴庆府的发展,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商贾,赵祯自然知晓什么是互通有无,更是知晓什么叫共同发展。

但是现在……赵祯终于可以登上自己的马车,舒服的享受一下温暖的车厢和软绵绵的锦榻,他的大腿已经快被磨破了……

第四十八章思念通达第一千零八十三章宋辽经济战第一千八百零七章狼狈为奸的事情总会发生第一千八百三十六章大宋的威胁第四百八十三章南海大捷第两千一百九十章清贵和勋贵之间的对立第一千三百四十一章租借州府第两千五百八十六章来自东方的算计第四百九十三章驸马府中的猛士第两千二百一十九章三司会审第一千九百四十八章“送药”第一千四百八十章君臣宫帐话尚武第两千四百二十九章新兴之城第一千四百二十章神罚一般的战争第十五章该出手时就出手!第五百二十二章辽皇的叛逆期第两千三百六十九章恶火第八百零五章语出惊人第两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为无道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为墙第八百三十八章大宋的下一步棋第两千一百三十四章旌旗十万斩阎罗第两千一百零四章狡兔三窟第两千三百九十五章角厮罗的“存人”战术第两千四百九十六章帝王“制书”第九百七十一章求助于宋第五十五章地狱的开始第一千五百七十二章枪第七百五十二章大宋的海外驻军第九百四十章公主的心上人第一千六百章血战辽阳城外第两千两百一十八章“证据”第六百八十四章云中大同第两千五百零七章范仲淹的脑壳第五百六十六章商人改造析津府第两千三百零六章三朝老臣第一百章彭七与三才第五百四十六章帝王何时归第八百六十五章潇洒欧阳修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道阻且长第九百五十二章驸马府的夫妻套路第一千六百九十七章契丹的“识时务者”第一百五十一章蔡伯俙的野望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急迫的筑城第二百三十四章绝地反击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长城!长城!长城!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两千四百七十八章东方战旗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皇帝的家庙第两千零八章狄汉臣的长进第五百九十章乌云蔽日第一千五百七十一章太祖是穿越者吗?第九百二十七章该收敛了第二百七十七章老狐狸的手段第三十六章太子扶棺第两千四百二十五章遗忘的“角落”第两千零一十八章败军之将何以言勇第两千一百五十章执拗的王安石第两千四百七十章东京的早晨第八百三十五章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第一千五百二十七章东京汴梁第六十一章大拜除第一千八百五十三章以诚相待第一千六百三十一章谁之过?第一百六十六章两老者辩天第六百二十一章宋军突袭第五百八十二章城墙上的博弈三百七十六章眼见为实第两千三百四十五章追捕密探第两千五百二十章赵祯的先见之明第一千九百一十七章作为棋子的约翰第七百八十五章最毒妇人心第六十九章帝国系统的威力第一百一十四章给朕炸死他!第一千二百零九章噩耗骤至第一百一十一章将门的手段第一千三百九十二章宴无好宴第两千一百二十八章帝王的政治秀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辽人的计谋第两千两百零三章蔡伯俙的“肥缺”第两千二百九十九章汉家变了第两千四百七十二章进入帝国时代第三百九十七章烽烟再起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赵祯的宝库对话第两千二百二十章“下套”第两千五百七十一章雄关如铁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紫微星的命格第七百四十三章皇权的遮羞布第六十二章太子驾到!第两千六百二十九章论“人才”重要性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准则第五百二十章不可尽信第一千四百一十三章西域旧事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该走的还是走了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一场“小闹剧”第五百九十四章彭七的阴谋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四种品格第一千九百一十三章和谈?没有可能!第一百一十四章忆往昔,峥嵘岁月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