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大宋天子是何人?

大宋自开国以来,服过软,纳过贡,甚至连土地都丢掉,但唯独没有做过的便是和亲,中原王朝的强大自尊心在经历过五代十国的蹂躏之后变得空前强大。

燕云是儿皇帝石敬瑭送给辽人的,并非是从大宋手中丢失的,而纳贡乃是大宋为了天下苍生着想,用钱换取和平的同时也在养精蓄锐……但和亲却是万万不能的!

在满朝文武以及士大夫看来,和亲便是和番,他们从历史中总结出的教训是,即便如汉朝和唐朝那般强大都需要和亲,以如今大宋的实力自然也应该和亲,但是!和亲有用吗?

更何况在朝堂官员的眼中,大宋乃华夏文明之正统,正朔!公主外家乃是非我族类的结亲,自然会被朝臣甚至百姓视为奇耻大辱,他们单纯的认为,中原王朝的公主下嫁番邦蛮夷有失体面、有失尊严,甚至朝中还有和亲辱国的极端看法。

辽朝虽然建国早于大宋,只不过契丹人建立的政权在大宋朝臣们的眼中依然是不上台面的东西,即便是他们比大宋强大,大宋依然是华夏正朔,什么是中华正朔?

中国天地之正气也,天命之所钟也,人心之所会也,衣冠礼乐之所萃也,百代帝王之所以相承也!很简单一句话,天子出自汉室血脉,继承汉家华夏正统的便是中华正朔!

自始自终,大宋朝臣以及百姓的心中都没有过屈居人下的感觉,这种强大的民族自尊甚至让人感到恐惧,最直观的便是一赐乐业人的拉比对赵祯说过一句话:“大宋百姓之自尊非他国可比也!”

连一赐乐业人这样到处流浪,受过许多白眼的民族,都觉得大宋百姓的民族自尊天下第一,可见这种民族自尊已经到了极高的地步。

这样强大的民族自尊便会为自己的服软找借口,议和是可以的,纳贡也是可以的,但唯独在和亲这件事上绝不可行,因为和亲这种没办法的办法无法说的高大上……

看似不和亲是强大的自尊在作祟,其实大宋的朝臣们看似胆小怕事,但他们却自始自终奉行一个目标:外求谋和,内严守备,待机消灭之!

也就是说大宋的朝臣们从没有打消过“消灭之”的念头!若是和亲,除非嫁去的公主不生育,否则两国很可能就成为宗亲之国,儒家的礼法在大宋可是一大牵绊,宗亲残杀让世人怎么看?

大宋攻伐宗亲之国不可,但所谓的宗亲之国却可攻伐大宋,原因是他们乃是番邦蛮族,连纲常伦理都说不清楚,还说什么礼法,谈什么道义?与其如此,还不如直接拒绝和亲,不和亲便不会有这一系列的问题和担忧。

所以当辽朝使臣耶律贾在拜见太子,说出辽朝希望与大宋和亲的时候,乾宇殿中满朝文武脸色大变,文臣还能克制,委婉的拒绝,而武将却没有这么好的性子,呵斥辽人痴心妄想。

作为太子的赵旭自然不愿自己的亲姐姐远嫁辽朝,但政治上的事情又不是他能决定的,只能以父皇不在京中,待父归而决断。把问题留给赵祯亲自解决。毕竟他只是个监国的太子。

耶律贾自然是开心的,若是能见了大宋皇帝,他相信凭借自己口才,和太后开出的价码,大宋皇帝一定会同意和亲一事,况且他是见过大宋长乐公主的。

长乐公主的名号大宋皇帝的亲妹妹曾经用过,后来封了秦国大长公主后,大宋皇帝便把长乐的封号给了自己的女儿,由此可见大宋皇帝对女儿的疼爱。

若是能把大宋的掌上明珠娶回大辽,嘿嘿,最少在大宋皇帝赵祯的有生之年,宋辽两国不会有太大的战争,太后的计策果然高明啊!

事实上,耶律贾对大宋,对赵祯的了解非常透彻,他是辽朝常驻大宋的使臣,辽都亭驿的官长,这么多年来旅居大宋,让他对大宋的风土人情,政治风貌了若指掌。

就是这一份了若指掌才让他下定决心务必要促成宋辽之间的联姻,耶律贾所看到的大宋太过繁荣强大,也太过狰狞可怖,他是见证大宋如何从任由辽夏压迫而转守为攻的,也见证了大宋的迁都奇迹,这一切已经完全超越了他的认知。

而所有改变大宋这一切的人便是大宋皇帝赵祯,这位十二岁继位的少年天子,不到二十栽春秋便使得大宋强悍若斯,耶律贾比谁都清楚赵祯才是让大宋崛起的帝王,大辽若斯想解除大宋的威胁,最简单也是最一劳永逸的方法便是刺杀大宋皇帝,除万世之威胁!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而且耶律贾担心,一旦真的刺杀成功,大宋很可能会同仇敌忾,全民皆兵的倾巢而出!

因为在大宋,他赵祯已经不是再是简单的一国之君,更是这个国家的命脉所系,是这个大宋王朝的神明,耶律贾亲眼见过大宋无数百姓家中供奉的长生牌位,上面无一例外的写着大宋官家的名号。

在大宋民间,百姓们几乎是疯狂的崇拜这位“圣天子”,家中不光有长生牌位,甚至还有建庙的……在大宋只有圣人才能享受和佛祖三清一样的庙宇香火……

越是了解大宋,耶律贾越能感受到赵祯的可怕,他确实不能算得上是个人,他的手段和认知已经超越了人的定义,若是非要给他一个称呼,耶律贾觉得还是人君更为妥当些。

圣人他赵祯不配,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一点就冲他赵祯联合青塘,西域残兵铸就京观一事便彻底不可能达到。

为了大宋他赵祯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灭了大理,征伐南海诸国,夺取西夏两州之地,北击燕云,夺取燕云又西灭党项,那接下来呢?很显然,辽朝已经成了大宋的下一个目标,准确的来说成了他赵祯的下一个目标。

从大宋皇帝迎娶西夏太后开始,耶律贾便知晓,西夏完了……当西夏答应内迁内附的时候,耶律贾便知晓党项完了,大宋皇帝绝不会无的放矢!耶律贾知晓汉人的同化其他民族的能力也很强,强大到令人发指,胜过他们的刀剑,胜过他们的甲胄!

第两千一百一十七章弥勒教的前世第一千零八十二章如何处置女真第七百九十五章李元昊的自信第五百二十一章皇帝的底牌第两千零二十七章民心的自信第两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车第两千四百一十章逻些城之围(中)第两千三百零二章东京城的作用第两千五百一十四章“民意”?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朝廷的衡量第六百四十三章无形张开的网第三章帝国百科全书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商贾之分第一千零八十六章长城!长城!长城!第五百七十五章收尾第六百零八章二皇相遇第七百二十五章皇后的店铺第一千四百九十九章错必改,法必变第一百七十六章斥责朝臣(第二更奉上)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天子夜寻僧第一千三百章困兽之斗第两千六百三十一章信仰的种子第七百七十四章皇帝的准则第两千两百一十三章圣旨执行不得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宋之衙役第一百六十六章文人傲骨,以身为墙第一千九百五十二章圣人由谁祭?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奇葩父子第五百一十章孙宅的夜,静悄悄第一千零六十三章庆历五年的第一场火第六百六十七章国之四京第两千五百六十四章国家的“黑暗面”第一千五百五十章解惑范仲淹第一千零五十一章帝王家教第五百九十六章皇帝的棱角,临战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女真人的心思第两千二百五十三章包拯的担忧第两千五百三十章有其父必有其子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世上没有白来的土地第一千二百三十三章将军与神医第一千五百七十八章塞尔柱的外交手段第一千二百九十五章走了一部分……第两千五百五十一章官船接舷第一百五十八章三棱军刺与破甲锥第两千四百二十五章遗忘的“角落”第四百五十二章老子就是神!第一千九百六十章中原佛门的衰落第两千零五章角厮罗的解释第两千一百七十二章赵祯的“手腕”第一千七百八十五章成善皇后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敌人的敌人第两千六百二十二章新教的出现第一千零九章高丽使者觐见第二百三十七章天下英才汇集东京第一千五百零一章乾宇改制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于无声处第九百九十七章高丽人的恐惧第九百四十六章格物致知,儒家不解之谜第两千四百一十七章节宋帝与赞普第两千一百一十章帝与后第一千七百五十五章以夷制夷第四百六十七章天堂与地狱的距离第八百一十九章穷途末路第八十章女扮男装的太子妃第两千三百四十三章西边的异动第两千四百六十八章“出其不意”第一千二百六十二章消失的破虏营第两千三百五十六章坚如磐石,动如潮海第六百九十章巷战第九百章兴庆府的动荡(下)第九百五十章蔡伯俙的驸马府第一千零六十四章大宋的叛徒第一千四百九十章分割皇权!第六百三十二章倒霉的刘从德第三百一十章树碑立传召忠魂第两千五百五十三章李将军鼠三第一千二百八十章何颜面天子第三百九十章蜀道难第一千九百八十一章诡异的神都城第两千二百五十九章入宫请罪第二百零三章大医救国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以战养战第两千一百九十二章宗室们的“公平”第两千五百五十八章大宋的“要害”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大宋的学问第二百九十九章城墙上的格物第一千七百七十四章寒冷的坟墓第两千四百五十三章火器与冷兵第两千五百零四章皇帝与驸马第两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误的“化学家”第一千零六十八章外戚也不无不可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归来第两千零八十一章叛逃的边军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信仰崩塌无异与身死!第三百二十三章辽朝的错误怪圈第二百三十五章东方巨响第二百六十九章党项人来了第一千五百零五章东西方的区别第三百六十九章悲催的赵允言第两千一百三十三章弥勒从未降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