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

赵祯起身离开勤政殿,他已经在御案之前坐了很久了,堆积如小山一般的奏疏看的他眼睛疼,出了宫殿之后,眺望远山,还好,自己的视力没有问题,这么多年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中午还要让皇后来段眼保健操……

对于密密麻麻的奏折小子,赵祯已经习惯了,勤政殿外便是一座小小的池塘,只不过冬天到了池塘也被冰封,荷花枯萎的茎秆依然矗立在上面,赵祯不准三才把这些枯萎的茎秆处理掉,如此冬季的景色别有一番风味。

赵祯刚刚伸了个懒腰,三才上前道:“官家,瞧这日头已经晌午了,该用膳了!”

赵祯回头看了看勤政殿的御案,上面堆积如山的奏疏已经被处理了大半,下午应该没有上面太多的事情,不如出宫转转,嗯,顺便还能去蔡伯俙的府上转转,听说他家最近在造“蒸汽机”,赵祯早就打算去瞧个新鲜。

“今日不在宫中用膳,让皇后和嫔妃们自己用膳,不用等朕了,朕要去北京城中转转!”

三才笑眯眯的应下:“遵旨,奴婢这就去传令亲卫司。”

穿过东宫边上的便道,赵祯小心翼翼的离开东华门,要是被儿子们发现自己出宫没带上他们,定然是一顿闹腾,赵昀还好一点最多便是撒泼一下,可相比他哥哥幽怨的眼神,赵祯还是觉得赵昀好好一点,最少不会让自己有“负罪感”。

回首看了看东华门,赵祯催促三才离开,这里是出宫最好的一个门,相比南面正式的天安门,以及北面从未有人走的地安门,从东华门出宫是最好的选择,这里往往是诰命夫人或是皇嗣出入的地方,多少四周的百姓已经习惯。

再说宫墙上的守卫也是最为严密的,因为入了东华门之后便是太子的东宫,岂能不小心看守,即便是身为驸马的蔡伯俙或是身为公主的赵妙元进宫都要经过极其严格的审查。

但是这东华门有一个好处,要想进去难如登天,但是要从宫中出来却相对的容易得多……赵祯出宫的时候真巧赶上宗室子弟赵宗敏当值,看到赵祯出宫之后,一句话没有,恭敬施礼。

他是信安郡王赵允宁的儿子,因为他父亲的原因,荫恩的宫城卫官,此人和他父亲一般,老成持重,更重要的一点,他算是把赵祯的脾气看的透透的,加之他家是赵元份之一脉,因为当初太子之事被牵连,现在也算是老实做人,一切都顺着赵祯的意思来,不敢有所逾越。

何止是他赵宗敏,大宋的所有活着的宗室无不是老实巴交,绝不含有所异动,当初赵元俨和赵宗实的事情让宗室看到了天家的果断,也看到了赵祯的手段,谁若是敢挑战高高在上的皇权,除非是你有超越皇帝的手段,否则便是死无葬身之地。

如今的天家早已是宗室中的领头人,甚至连大宗正都由赵祯亲自兼任,一来皇帝有管教宗室子弟之责,而来方便约束宗室,遵纪守法,不得戕害百姓。

赵祯瞧见赵宗敏的时候便停下,瞧着他和赵允宁模样极像的脸道:“你幼弟的病可好些?若是还不见好,便请宫中御医医治,王唯一的施针极为精准,三五日便可大好。”

赵宗敏抱拳道:“劳烦官家惦心,宗翰的病已好了大半,只需在家中静养调理便可,入宫怕是会过去病气。”

赵祯微微点头:“也罢,若是不见好便遣诰命去寻皇后,她自会操持,万万不要拖延,免得病症加重。”

“末将代宗翰谢官家照拂。”

赵祯瞧着他身上的军服佩戴稍稍皱眉道:“之前军中大比没过?”

赵宗敏红着脸小声道:“兵法,军略,策论,都是够了的,只不过拳脚差了些许,反而输于贫家子了……”

赵祯拍了拍他的肩膀:“莫要灰心,武艺不够,多练拳脚便是,你还年轻,那些贫家子看似出生不行,但却贵在有上阵杀敌的经验,你若需磨砺不日便有机会。”

赵祯说完稍稍顿了一下,瞧着赵宗敏发亮的眼睛道:“只不过朕这有一差遣,需一宗室子弟入之,若是你有心上进,可去北门营寻火器营,朕会传旨总管杨文广,你做副手都指挥如何?”

火器营,杨文广,这俩个名字完全不搭边,但杨家的这位长孙确实在官场消失许久,这么说来原是被官家掉去了火器营?

对于火器营,别说是赵宗敏,即使大宋的多数臣子都不知晓那是个什么样的一军,虽以营为编制,但差遣官却是以一路总管职衔任之。

他杨文广原先乃是任职过侍卫亲军龙卫、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的,现在去做一营总管,可见火器营的重要。

赵宗敏觉得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官家选择自己定然是因为自己宗室的出生,在加上行事稳重,立刻点头道:“愿凭官家调遣!”

赵祯笑了笑:“你莫要以为朕掉你去做都指挥是提拔你,说不定这差事累的很,这都指挥使也没那么好做嘞!”

赵宗敏点头道:“官家即便不调遣微臣去,末将也要在军中历练,也好参加军中大比,现在官家调遣,定然有所用意,对末将来说一样是磨炼。”

赵祯微微点头,这赵宗敏是宗室子弟中难得的踏实肯干之辈,调他去火器营自己也放心。

“如此甚好,若是去了火器营,一切都需听从杨文广的调遣,不可逾越,亦不可懈怠,不日朕还会遣去一名文臣,以做监军之用。”

“末将谨遵官家教诲!”

火器营已经在前些日子入京了,就驻扎在北京城的北门营,赵祯比谁都看重火器营,当初更是秘密抽调了杨家的杨文广前去领兵,火器营装备了火枪和火炮,以及不计其数的火药弹等等,而他们的操演和用兵和其他禁军完全不同。

赵祯知晓火器营的重要,于是才让将门之中最有才干的杨文广领兵,同时为了保证火器营的忠诚,调遣宗室子弟赵宗敏担任都指挥使,接下来他还要派遣一个文臣前往监军,而最好的人选便是苏轼的老爹,资政殿大学士苏洵了。

苏洵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早已是稳重异常,连身为三司使的包拯都夸他老成持重,可堪重任。何况若是灵儿铁了心的要和苏轼好……自己这个当爹的也没有办法,苏洵这位“亲家公”监军火器营,赵祯再放心不过……

第两千四百五十一章读史(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持节而行,必有上国第五百五十五章人总是有私心的第五百五十八章汉人的敬天法祖第三十九章寒冷的冬天第一千七百零二章“出卖”大宋第一千二百八十九章何为无道第三百三十章塔利班的礼物第五百五十二章“赵二爷爷”留下的难题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鸽带来的惊天猛料第一百四十四章杀威棒第一千三百四十五章大宋的官制第一千五百六十九章空荡荡的城门第六百三十四章天祝节第一千一百零八章战前较量第两千二百九十七章大宋的火车第两千零四十二章怪圈第三百六十八章宗室间的明争暗斗第两千六百章守城之战第两千三百零七章“著名老丈人”第三百九十七章意外发生第两千二百五十七章张柏的决断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西域之乱第六百七十四章张俭与狄青第两千五百七十七章西方与东方扣起的圆环(上)第六百七十三章计出奇谋第一千八百八十一章天竺的求和第两千四百零九章逻些城之围(上)第十三章象棚女戏第一千六百五十二章赵祯的“自私”第七百一十五章皇帝回宫第一千九百五十五章秘阁来“客”第六百四十四章禅房中的帝王之道第七百二十七章玻璃的秘密第两千零六章恍然大悟第五百九十七章帝王的较量第六百二十二章奉圣州战事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吾欲灭汝,与汝何干?第三百一十三章晏殊归来第一千八百八十三章参谋兵事院第一千九百四十九章商人重义第五百零五章张俭与萧惠第四百一十章密谋第四十章太子奏对第四百九十三章驸马府中的猛士第一千四百零六章火器营第两千四百三十六章山中王国第四百九十章衍圣公第五百三十五章大战前夕第六百四十六章开封奇案(上)第一千零九十八章大宋的内海第三百二十一章骇人听闻的贪腐第两千零三章西进的种世衡第两千二百三十六章赌徒理论第一千五百四十五章于阗献土第五百三十九章城破了第六百零四章今军无事,就使蹴鞠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世界第一城第一千七百二十四章使臣受辱第一千六百三十四章拍卖第两千二百八十二章空手套白狼第四百九十六章该死的塔利班第一千四百四十五章皇帝会武术,谁都挡不住第六百二十一章宋军突袭第两千二百六十九章赌徒的最后一搏第五百零六章大宋商贾第两千零八章狄汉臣的长进第九百九十五章掀桌,不玩了!第六百九十七章被神化的皇帝第五百零二章最佳时机第一千四百章伏阁请对第一百二十一章神州赤县,华夏正朔第二百四十四章流产的《武经总要》第一千五百一十三章俩个外戚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敌人的敌人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转瞬易主的苏州城第一千二百四十三章来自远方的消息第一千八百四十五章人性本恶第九百六十四章阴差阳错第一千章科举之危第两千一百四十三章利益的交换第三百二十章雪灾中的柳三变第六百四十一章皇后垂帘第一千五百九十四章饕餮之宴第六百零六章帝王之心第一千七百章蔡伯俙的“欲望”第一千六百五十九章开蒙奇书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老而不死为贼!第四百九十五章客来欧罗巴第九百四十七章安插宗室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向导阿依库第一千二百四十九章天家的守岁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信鸽带来的惊天猛料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东坡肉与东坡先生第两千三百七十四章角厮罗的羡慕嫉妒恨第五百二十二章辽皇的叛逆期第五百五十九章半路杀出个包希仁第一千一百零三章乌古乃的野心第一千九百一十八章谁的棋子?第一千零四十章让蔡伯俙充满希望的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