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〇四章 暗子

鸣沙城,如今实打实地成了一座兵城。天籁『小说十五万大军集结于此,挨山塞海、车马骈阗,城中容不下的部队,便只好在城外扎起营寨,暂时安顿。

三军将帅之中,种师道为本次伐夏主帅,三军合一,鸣沙城内,他也担负起了主帅的职责,节制三军。种师道用兵极稳,不会轻易冒险,因此,在粮草未足,粮道未稳的情况下,他不会下令大军继续前进。当然,对于本次伐夏过程中,刘法冒险出击,击败察哥、狂飙突进的事迹,种师道还是十分佩服的。见到刘法,他便真心地夸赞一番。不过,当刘法言道,此番功绩当归监军杨大人时,他也着实吃了一惊。当了解了刘何部一路的进军细节之后,他便笑着感叹:“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啊,此等战法吾辈当习之!”

而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通过杨帆对战局的认识、对下一步作战的谋划,以及现下对军队生活方面的建议,种师道对于这个羽扇纶巾、模仿周瑜(杨帆其实是模仿的诸葛亮,不过此时诸葛亮的形象普及不广、事迹也未经神化,所以种师道以为他模仿的乃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周瑜周公瑾)的年轻人更是刮目相看:杨帆并非像童贯之流那样胜骄败馁,轻言进攻或撤退,而是依据实际情况,凡事制定详细计划、准备万全之后,才按部就班的实施。便是前些日子的飙进,看似冒险,实际出兵之前,刘法、何灌、杨帆已经推演多遍,在确保成功机率八成之上,才果断出兵的。对于接下来的进攻计划,杨帆所提策略皆是针对宋军的软肋所在,尤其是火器攻城的详细部署,更是让他大开眼界。

总之,原本以为攻破兴庆府只是痴人说梦而已的种师道,如今已经信心满满、亲自动员,只待粮草到位,便兵西夏国都。

五月二十八,粮草眼见就要备齐,详细严谨的进军计划也已经制定完成。种师道正欲令刘法、何灌的三万大军作为先头部队,即日出,却不想宦官谭稹,八百里加急,带了赵佶的诏令,来到鸣沙城......

……

宣和元年五月,西夏向宋臣服求和,宋诏令罢兵。

对于这样的结果,鸣沙城中的许多将领自然觉得可惜:如此占尽优势的情况下,不趁机攻取兴庆府,待西夏缓过劲来,怕就没有今日这般容易了。至于“臣服”,对于西夏这种没节操的国家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罢了,它向来是打不过人家就向人家“臣服”,但攒足了实力,便会重新与人分庭抗礼。现在的西夏,就像一只被猎人打伤,正在装死求可怜的狡猾狐狸,一旦让它回过气来,它随时可能咬你一口。

不过,罢兵的诏令已下,此次伐夏便已画上句号,再可惜也终究不能违旨出兵。何况,此次伐夏也是胜果斐然,横山之地如今已全归大宋,这对于西夏来说,近乎城门大开,宋军随时可以大兵压进,灭掉西夏——此次大战之中,见识了火器威力的刘法、何灌等人,坚信只要宋军再多装备一些这样的武器,这点还是不难做到的。

对于杨帆来说,此次出征,除了帮助大军取得胜利之外,一个更重要的收获便是对北宋西军的战力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北宋军队大多软弱无能,唯西军骁勇善战,这个历史上普遍的观点,经杨帆验证基本属实。当然,这支西军在军纪、意志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但它不失为一支可战之军。

可是,就这样一支放眼此时天下,都算得上劲旅的部队,在以后的伐辽与御金之战中,却一败涂地,就此湮没。这绝对不是部队战力的问题,在杨帆看来,拥有这样一支部队,大宋至少守住都城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之所以后来被金军破都灭国,正应了后世的一句话:不作就不会死。

这点,在杨帆回京之后,已初露端倪。

大军得胜,班师回朝,朝庭接着便按功升赏、犒劳三军。此次大胜,随军出征的大多数将士皆有升赏,比如童贯、杨帆加赐虚衔;刘法、刘仲武官晋三阶等等。这在世人看来再正常不过,但细心之人也会现,此次对于种师道部的升赏颇为玄妙。种师道此前已官至保静军节度使,此次亦如童贯、杨帆一般没有实职性的封赏,但他的副将刘延庆、杨可世此次却以功累迁鄜延路和环庆路总管,这可是能够执掌一路军权的实职,与原先在种师道手下做副职相比,虽然官阶相差不大,但权力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看似合理不过的安排,其实稍加用心,便能体会到赵佶或者说童贯的意图:分化种家军,抛开那个不听话的“老种”,将西军纳入自己的瞎指挥之下。

对于这样的作死行径,以杨帆目前的身份和地位,也阻止不了什么,他只能祈望这几年童贯的脑子不要抽风才好。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大胜归朝,西夏臣服,汴梁城内一时间诗赞歌庆、欢欣鼓舞,这种情势下,杨帆自然也有许多的应酬要赴,世事暂时升平,他也就且行且乐、赶紧休息一下了。

岳飞四兄弟归朝途中便回乡探亲去了。算算日子,岳飞媳妇刘氏应该快到分娩的日子,杨帆归朝途中路经河南之地,便让他们兄弟四人回家一趟,报个平安,待岳飞的孩儿出生之后,再回开封报到。临行之前,岳飞便效仿起林冲来,非要让杨帆给自己未出世的孩儿起个名字。杨帆这次倒是应得痛快——这本就是不用动脑子的事情。

“嗯!就叫‘岳云’吧,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这个名字都合适。”

回到京城,听闻岳飞的孩子即将出世,周若英倒是急起来,几次自怨自艾地与杨帆说起自己怎么还不见喜。杨帆只好笑着告诉她,自己是算着日子在刻意地避孕呢,女人要孩子的最佳年龄是在二十三岁,不着急!可是刘若英只当杨帆是在安慰自己,更感愧疚,竟是要杨帆纳起妾来。好吧!小别胜新婚,也为了让妻子放心,这段日子杨帆便每夜里辛勤地耕作起来......

六月的天,骄阳似火,没有一点的风,春来苍翠的隋堤烟柳,也无精打采地垂着,鸟儿停在檐下,小狗趴在阴凉之处伸长舌头喘个不停,只有那树上的知了仍然在不知疲倦的叫个不停。

在这个慵懒的夏天,“和平”成为宋金辽夏的主题。夏向宋臣服纳贡,大宋诏令罢兵;辽向金割地求和,金国暂止兵戈。宣和元年的这个夏天,和平女神的光辉终于照耀在这片古老的东方大地上。

然而,就像这炎热的天气正酝酿着暴风雨一般,这表面的和平之下,各国也在厉兵秣马,准备迎接更大规模的战争。宋金自是不说,两国取得巨大的胜利之后,虽然暂时答应对方的求和,但赵佶梦想开疆拓土、阿骨打更是必灭辽国而后快,两国不过是让自己的军队借机休整罢了。另一边,夏辽在此前的战争中节节败退,好不容易迎来这喘息之机,两国自然不会坐以待毙。西夏,察哥所率精锐尽失,李乾顺便再选精兵、重建铁鹞子;辽国,认识到那结娇兵怠将难以敌挡如狼似虎的金人之时,燕王耶律淳便招募辽东饥民,广纳民间豪杰,欲打造一支可战之师。

辽,南京路蓟州。

蓟州南距沧溟,西连太行,东放碣石,北负长城,可谓四通八达。此地本是辽国重镇,农桑达,经济繁荣,但近年来受到辽金之战影响,又加之自去年来这一带大旱,饥荒连年,辽庭非但无力救济,甚至赋税仍有加重。如此一来,现在的蓟州已是一副民生萧条之象。

贫生贼,饥生寇,蓟州又西连太行,群山叠嶂,因此,自去年来便有许多饥民进山落草,蓟州之地6续出现几股大的山贼势力。

这几股山贼中,以九龙山的一伙最为势大,其头领名曰宫明,手下悍将数十人,自半年前进山以来,聚得饥民五百余人,不时地向附近官府“借粮”,向周边豪绅“借钱”,一时间闹得蓟州之地的官府士绅成日里胆战心惊。

然而,一来辽军此时正与金人对峙,凭借各州府的留守力量,根本无力消灭这些山贼;二来来自燕京方面的消息,燕王有意招安此股势力,充实怨军,因此地方上上奏朝庭,请求派军来剿的折子也都被驳了回来。

九龙山,峰峦叠翠,百鸟欢歌,清风徐徐,实是夏日里避暑的好地方。主峰黄花岭上,几排木屋依山而建,木屋周围,不时地有一队队的喽啰巡逻走过。这几排木屋的正中央,是一间相对较大的厅房,名曰:聚义堂。聚义堂门前,两排手执长枪的精悍喽啰值守着。看样子,今日这堂内,山上几名当家正在与什么人商议些要事。

时值炎夏,房间的窗户均敞开着,山风吹来,堂内之人交谈的内容便隐隐约约地传到堂前这些喽啰耳中。

“......宫大当家纵横宋地多年,实是英雄了得的人物,如今屈就这九龙山,岂不可惜......”

“......某不过是看不惯这世间不平之事,带着一众兄弟讨口饭吃罢了,有什么可惜不可惜的......”

“宫大当家此言差矣!大丈夫立世当建功立业、名满天下,岂可安事一屋......我家燕王最敬英雄......”

“......我等立身江湖,自由惯了......”

“贾二当家此言差矣!如今天下风云变幻,宋、夏、辽、金战事不断,本官亦知几位当家已不容于宋庭,更为金人所痛恨。这九龙山亦或这天下,若是哪日为宋金所得。那时,几位当家还有立身之地?如今诸位可以说是与大辽同休等戚、祸福共之,只有抵挡得住宋金,才可在这天下安身立命。这也是燕王殿下在皇上面前保下几位的原因所在......”

“......”

“......我等归顺有何好处......”

“几位当家可执掌怨军一营......”

“何为怨军?”

“怨军乃这几年燕王新招募的军队,主要由辽东之地饥民组成,取名报怨于女真之意,燕王欲将其打造为大辽精锐之师。所谓千军易得,良将难求,几位当家执掌怨军一营再合适不过。而且,凭着诸位的本事,以后率领部属建功立业不在话下,介时定能升迁......”

“这么说,我们要吃辽国的皇家饭了?”

“正是......”

“此事事关重大,宫某还需与兄弟们商议之后,才能定夺。还请大人在此等候稍许,我等商议好了之后,再来回复大人。”

“几位当家请便,余某在此静候佳音。”

那宫明便领了其他几位当家,前去召集兄弟商议此事。而这位余姓说客则站起身来,走到那“聚义堂”的牌匾之下,负手而立,胸有成竹。他对自己的说辞很是满意,更关键的是,在这种战火连年、民生凋敝的环境之下,山贼也不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过得也是刀口舔血,饱一顿、饥一顿的日子,比不了那些吃皇家饭的军队旱涝保收。对于招安之事,那宫明等人显然已经动心。

果不其然,一个时辰之后,那宫明以及名叫贾亮的二当家回到聚义堂,俯向他施礼道:我等愿为燕王效犬马之劳,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第一五一章 抢亲第一四七章 传功第三九一章 认知之外第三三二章 燕云会(十二)第二八四章 蠹虫的算盘第一七八章 算计第三五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第八十四章 与子偕老第一二九章 危险的边缘第二五三章 明修栈道(下)第二三七章 第一枪第一三四章 突围第一五五章 神龙突击队第三章:朝堂第二七五章 烽烟再起第一百〇四章 暗子第一三五章 又入虎穴第二五二章 明修栈道(上)第六十八章 登徒子第二七O章 海寇覆灭第九十八章 不可能的任务(上)第一二六章 伏诛第二五三章 明修栈道(下)第三三五章 争位(上)第三十二章 诗会(上)第二八九章 燕北的乱局第三十九章 绿野魔踪(下)第一六七章 兵锋将至,大战伊始第五十三章 灭魔之策第二三八章 美人恩(上)第一百〇六章 暴雨第二十章 蔡太师第九十一章 撕逼大战第三O九章 佯攻(下)第二七五章 烽烟再起第二一二章 开铡!第四十四章 鸳鸯谱(上)第一四五章 往事第二O一章 人生何处不相逢第三八九章 机会(下)第一七三章 帐前小校第一三五章 又入虎穴第十二章 若英第二O九章 第一刀第三九三章 引狼入室(下)第三九五章 动荡第一八O章 再泼一盆污水第六十九章 潘训班第二三七章 第一枪第九十三章 献策第五十二章 泰山之巅第八十八章 使者归来第三九九章 最后的武士第五十章 还施彼身第三一O章 意外的收获(上)第二九六章 不简单第三八三章 火力第二七七章 愿得偿第八十七章 越狱(下)第三九四章 宿命第二六四章 欠俸第三六八章 乱第二七八章 三十功名尘与土第一二二章 樊楼重装开业第十二章 若英第二一八章 期货这东西,不是这么玩的……第二九二章 计谋第三四二章 尾声(二)第九十三章 献策第一百一十章 得之东隅,失之桑榆第一五六章 神功第二三一章 猫鼠(四)第二一二章 开铡!第三六九章 识相?第二四八章 愤青第一百〇六章 暴雨第一三一章 东南第五十一章 登山第八十章 招降第一一六章 安全事故第七十二章 风云动第一五六章 神功第十二章 若英第三四二章 尾声(二)第二一二章 开铡!第三八七章 上策第八十八章 使者归来第二七四章 神化与魔化第三一四章 真正的较量(三)第三O七章 佯攻(上)第二七五章 烽烟再起第二五八章 釜底抽薪第三九二章 引狼入室(上)第三九九章 最后的武士第二七O章 海寇覆灭第七十八章 破寨第一三九章 无敌风火轮第二三六章 注定的死路第三三一章 燕云会(十一)第三十章 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