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内忧外患乱象生

宋代管辖禁兵和厢兵的中央机构,有殿前司、侍卫东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这三个机构合称为三衙。

可惜驻扎城外拱卫皇城的三衙禁军,却不似《水浒传》中林冲动不动就来个八十万禁军。

建国之初或许禁军真的有百八十万,但是时至今日已经今非昔比,在加上孝宗赵昚自从登基以来,对于军队进行了筛检,故而拱卫京城的禁军在册人数共有十万余人!

可自古以来军营之中都是虚数上报吃空饷,所以在册的禁军在这一次调度之中,算是彻底暴露了真实人数。

所谓的十万禁军,真正能够对上号的只有六万人,然后再挑去那些老弱病残的士兵,能够真正上阵对敌的也不过四万人!

十万禁军,只有四万具备战斗力,这无疑给原本紧张的朝野,再度蒙上了一层阴霾。

原本繁花似锦的临安,如今却显得格外压抑!

而距离京城临安最近的大军,是江南东路制置使顾拾,此人麾下八万大军已经突破徽州的地方军事防线,只需三日便可抵达临安城下。

同时江南西路的马承虔,也已经率领麾下九万大军,一路势如破竹直接突破信州防线,紧随顾拾之后向临安开拔。

而由福州出发,距离京城最远的福州六万水师,已经由钟意国亲自率领舰队向临安而来。此刻已经率军抵达温州沿岸,正向庆元府方向靠近。

只要抵达庆元府,那距离京城就是近在咫尺了。

这也正印证了叶宇当年浙东之行时,巡视福州海防之时说的那句话:只要福王拥有庞大的海上舰队,直接可以从福州港口扬帆北上直逼临安。

不过这一次却有所不同,那是因为金国的浙东水师也参与了战争。

这一次海上可就热闹了,金国的水师是由北向南直逼临安,而福王的福州水师则由南向北,其意图也是为了紧逼临安。

治海提督李宝这一次可谓是遇到了两个强劲的海上战队,三方舰队在这长江口互为三角形架势,彻底摆开了水上战斗局面。

边关的战火是焦灼不堪,福王的三路大军也是层层推进速度极快,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是所有人所没有想到的。

一时之间江淮以南的各路沿线,已经彻底乱成了一锅粥,大宋的各方驻军将军,已经大部分被抽调到三路战线上去。

其中还有一少部分虽然手中有兵力,却在福王叛变之际无动于衷,一副坐山观虎斗的姿态。

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这个时候俨然成了一个乱世。

帮助朝廷剿灭福王的叛军?

这显然是一个天方夜谭的事情,因为这三路合计二十多万大军,又岂是能够轻易剿灭的?

帮助福王一起起兵谋反?

这显然是大逆不道之事,所以这种事情是决然不能去做的。

因此这些人,只有坐在一旁看戏,即便接到朝廷的诏令,也不会十分的上心……

这种紧张的局势与气氛,也直接影响了京城百姓。城里城外众人议论纷纷,这其中有焦虑由愤怒,但也更多的也是恐惧。

边关燃起战火,临安城的百姓可以毫不负责的说一句:“他们的死活管我屁事?我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就成了……”

这种话虽然显得很冷漠,但却是百姓的一种现实思想。

然而如今这战火烧到了自己的屁·股上了,这自然而然就关了他们的屁·事喽。所以整日里京城里无论是商贾还是百姓,无一不讨论这件事情。

对于百姓而言,谁做皇帝并不重要,因为那是文臣武将所考虑、所在意、所固执的事情。他们所关心的是这场没有悬念的战争,会不会因为抵抗而疯狂地抓壮丁守城。

历史只会记载战争的胜利与失败,突出人物的姓名与功绩,而这些平民百姓的思想却无人得知。

世人皆赞赏当年平定安史之乱的郭子仪、李光弼二人,又可知当时的唐朝百姓是否真的对他们一致称赞。

若是一致称赞的话,又何来的杜甫的三吏三别?

这六首长诗,每首都叙述唐军抓壮丁充军抗击胡人的悲惨命运。或许在那些百姓的眼里,当时的大唐军队比胡人也好不到哪里去。

百姓自私,却不需要遮掩;文武无私,却以大义掩饰!

……

吴府的凉亭之中,叶宇向吴曦闲谈着城中百姓对战争的感想。

叶宇的这一番话,听得吴曦是一愣一愣的,他那半边淤黑色的面皮上露出几分吃惊。

因为这种话从叶宇的口中说出,那实在是太不寻常了,因为叶宇是什么人?

那可是当代士林文人的一大代表,就是孔子后裔孔德贤这位国子祭酒,也要为这位年轻人让位子。

可如今这话是明显在诋毁文人的忠君爱国思想,身为文臣却说出这番话,又怎能不让他感到意外。

见吴曦神情愕然,叶宇却笑道:“怎么,吴兄觉得叶某所言不对么?”

“呃不不不,叶大人误会了,吴某只是一介莽夫,自是没有叶大人猜深远……”

吴曦的这番谨慎,让叶宇不由笑了:“其实我们都是俗人,有时候做莽夫要比文人潇洒的多!”

叶宇的这番话并没有引起吴曦的兴趣,他只是微微的报以微笑,言行举止甚为严谨。

如今在陕川与西路金兵对抗的主帅,就是眼前吴曦的父亲吴挺。吴挺是吴氏军团的第三代掌权者,儿子吴曦则被扣押在京城伴驾。

伴驾之意就是做人质,宋朝这种对武将的不信任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其实叶宇对于南宋的历史,最为认可与敬重的就是吴家。因为对于大宋的长治久安来说,川蜀吴氏可谓是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自古川蜀就是一个战时所需的储备粮仓,只要战斗一经打响,那是要人有人要粮有粮,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一点也不为过。

川军自古英勇敢善战,征杀四方,或为国家统一,或抵御外辱,无不震动天下,青史留名!

第384章 强势男人我喜欢第694章 小心驶得万年船第33章 玉屏山匪第549章 盒中九龙烈火旗第65章 茶道留香第623章 置之死地而后生第323章 剃头挑子一头热第732章 紫檀木盒有深意第744章 走向覆亡的金朝第176章 来者不善第555章 战如墨云乾坤杀第670章 自古忠义两难全第55章 知县登门第529章 梨花带雨见犹怜第50章 鸡毛蒜皮第765章 吐蕃王庭的震惊第752章 南北战场的疯狂第624章 一路向西进行时第258章 文人迂腐第380章 二人月下话短长第24章 烟花柳巷第199章 进驻绍兴第70章 杨辉告假第112章 月夜佳人第759章 一张红色的信签第211章 天子之剑第671章 父子二人的对话第225章 月牙湖边第733章 帝都的繁华夜市第437章 一箭夺命锁双魂第308章 太学聚众共施压第425章 武将宁为乱世狼第497章 权衡利弊放归去第795章 迷离黑夜露杀机第668章 黎大隐率军而来第727章 不欢而散的朝会第657章 一着争来千秋业第491章 各怀心思谋求利第352章 问天剑下血流河第644章 虞杭坤顺利归附第162章 哑口无言第434章 世事难料一念间第368章 山中蕴藏磁铁矿第232章 一语三意第113章 坐怀不乱第744章 走向覆亡的金朝第494章 说你坏话又何妨第735章 醉仙楼中风波起第253章 贡院之外第739章 武氏兄妹夜谈心第308章 太学聚众共施压第470章 出水芙蓉配妙词第669章 佘侗诚的好消息第214章 美人心计第538章 兄弟十年又相逢第344章 鸳鸯戏水夜夫妻第145章 马踏天下第122章 装疯卖傻第626章 柳千帆兵败而逃第361章 佛道之争进行时第251章 夜色朦胧第560章 血腥之中显春红第296章 掷笔断弦第201章 九刀回环第522章 父子二人心思异第437章 一箭夺命锁双魂第76章 静水听曲第43章 阴曹地府第440章 赵昚妥协愿禅位第166章 口气不小第449章 吴曦力战马承虔第441章 群臣面前放狂言第655章 史料之外的故事第475章 女人多了也犯愁第434章 世事难料一念间第704章 柳千帆临危受命第642章 白日做梦梦未醒第52章 疑惑不解第218章 恩威并施第378章 谁说公主摸不得第729章 黎大隐的儿子们第398章 苏家嫁女生变故第115章 纯善之辈第669章 佘侗诚的好消息第497章 权衡利弊放归去第32章 狐骚醋味第383章 玉佩之中有玄机第57章 不忘初心第662章 秦王府中逢异变第85章 桂榜之上第185章 弥勒佛笑第455章 圣意相阻志难酬第185章 弥勒佛笑第409章 让你背后暗发凉第234章 谁是孙子第567章 生命尽头恐遗恨第348章 完颜长乐小公主第119章 大肆收礼第559章 二把刀力斩敌帅第340章 强行纳妾三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