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将道教立为国教

作为一个强势独断的帝王,叶宇在这方面行事很是到位。

这恰恰印证了当年虞允文的预言,他们所拥立的这个年轻人不是个察纳雅言的仁君!

朝会上因为一件小事,就将几名位列朝班的官员,一撸倒地削职为民永不录用,这种将君权独断发挥淋漓尽致的做法,自大宋开基以来也是极为少见的。

蒋芾与岳霖一干文臣也集体选择了沉默,因为他们谁都看得出,这是当今陛下在有意地借题发挥!

大宋立朝以来都是秉承祖训,贯彻实施重文轻武的国策。

但是自从叶宇登基之后,这项国策虽然没了明确摒弃,但从不断以武官替换文官来看,文官们也看清楚了当今陛下的本心意图。

即便如今谈不上崇武抑文,但也是有着打压文官的趋势。

北伐之前,蒋芾、岳霖等人尚且可以进谏劝言,但是如今北伐虽未有彻底,但已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如此武官势力如日中天的冉冉崛起,已经让他们失去了应有的底气!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叶宇有意打压优越感极强的文官集团,他们这些人虽有微词却也只能默默的沉受着。

因为叶宇不似赵昚那般优柔寡断与仁慈,也不似当年赵构那样软弱胆怯受制于臣子,恰恰有着鲜见地铁血手腕与杀伐果断!

除了商议继续北伐之事外,关于拨款修缮皇陵之事,叶宇也是在群臣的纷纷进谏后,仍旧是独断专行力排众议行驶自己当初的决定。

即便身为太上皇的赵昚出面劝说,叶宇也是丝毫的不给面子!

为此叶宇还亲自下了诏命,向满朝文武以及天下百姓道明了自己良苦用心。

“……国祚不兴,山河破碎,中原之地沦为金人铁蹄践踏,我汉家百姓苍生终日惶惶险遭灭绝之忧,然归其根本是何人之错?……盖因赵氏官家历代昏聩不思进取,方酿成靖康之国耻!赵氏一族之过错,却累及天下数万子民,故而赵氏有负于天下百姓……”

叶宇洋洋洒洒概述了上万言半白半文的理由,其中的中心思想主要在于两点。

一则是说赵家的皇帝都是罪人,没有能够保护好这片汉人江山,以至于发生了靖康之耻险些灭了国。所以赵氏一族是个罪人,自己做了孽,却让自己的子民承受灭国灾难,所以十分的惭愧难当!

如今虽然收复中原回来了,但也是用数万汉家儿郎的生命换来的。

这些英烈将士浴血奋战埋骨荒丘,至今都得不到一块墓穴安置,而本就是罪人的赵氏皇族,又有何颜面去修葺耻辱的皇陵!?

二则是说留下荒弃的皇陵而不修,就是让将来后人牢记这一段历史教训,更是警醒世人勿忘国耻!

残缺,容易让人牢记与缅怀,更比书中的文字道理,更能直观的表达什么是: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叶宇的这些论述类似于罪己诏,但显然要比罪己诏立意更高,更让天下人感受到这位年轻帝王的魄力。

能够在百姓面前如此大气魄的公开认错,可谓是自古以来头一回,要知道自古帝王下罪己诏也是极为少见的。

更何况叶宇此次不仅自谦自己有罪,更是连带赵家的列祖列宗都奚落批驳了一遍。

这对于当下的环境里,那可是有些大逆不道了!

自古是子不言父过,作为皇帝就更是如此来,所以先辈立下的规矩以及判决的铁案,子孙们就是做了皇帝也不敢轻易地去更改,即便这个规矩与判决证明都是错误的!

这就是古代以身作则的孝道,虽然这种孝道可以看作是形式主义的愚孝,但当下真的是一种等同律法的桎梏枷锁。

但即便如此,叶宇还就真的做了,不仅做了而且十分彻底,不仅在天下人面前数例了徽钦二帝的罪行,而且还要将残垣断壁的皇陵,作为勿忘国耻的永久纪念地!

大不敬!实在是荒唐!

这是赵氏宗亲所有人的同一心声,宗正寺不止一次的上奏进谏,但是换来的却是一概驳回!

甚至因为此事,赵氏众多元老宗亲纷纷前往宫中请愿,想要以此让叶宇能够收回成命。

然而他们越是威逼施压就越会遭致帝王的不满,更不用说是叶宇这种乾纲独断的人。所以不仅没能劝服叶宇收回成命,反而有不少赵氏宗亲因此而住进了刑部大牢!

满朝文武对于叶宇此举是颇有微词,但是对于天下的百姓以及文人来说,却是将叶宇直接上升了尧舜一般的高度。

因为在封建礼教的思想禁锢下,皇帝那就是天命之子,天子即便是犯了错,百姓们首先想到的是奸佞之臣进了谗言,与天子本身没有任何的关联的。

而且自古皇帝都善于遮丑,这一点嗜好就是唐太宗李世民也不能避免,否则他也不会涂改历史与翻阅起居录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叶宇的这种另类言行,才会让他们感动得一塌糊涂!

叶宇此次不仅打压一些本该打压的人,也是一举赚够了天下民心,可谓是一举双得名利双收!

……

在迁都汴京不久,叶宇特意颁布旨意,赐封全真教掌教真人丘处机为国师,并将终南山划给了全真教以作道场!

此举既是圆了恩师王重阳的遗愿,也是为了答谢全真教曾经在西北战场,以及北伐事业上的多番襄助之恩!

这几年全真教或明或暗都帮助不少,但是远没有济公给予叶宇的帮助巨大,但是即便是这样,叶宇却没有想过去扶植佛教。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叶宇的本心很排斥佛教。

自古便有‘佛门大兴,则灭国’一说,佛门不事生产,占地占田坐吃山空,若是佛门兴起的话,圈地的恶劣情况,以及所谓的超脱思想,就会衍生无数民生问题!

佛门大兴,不止会使人变成两脚羊消磨意志,男的勘破红尘做和尚,女的月·经不调做了山中尼姑,加上佛门戒条那么多,若是整个国家都勘破红尘无欲无求,岂不是要亡国灭种?

历史上信奉佛教的国家,不是积弱灭亡就是穷困潦倒,叶宇可不想自己幸苦打下的江山,成为没有攻击性的‘圣人’国度!

神佛之论,叶宇向来只是看作一种学术、一种思想教化众生,毕竟那些虚无缥缈的境界没有人体验过,真伪与否谁也说不清楚道不明。

思想的自由,难以评论佛道之间的对与错,但显然道家思想暗含治国之道,对于政权的稳固有着一定积极作用!

所以叶宇决定将道教立为国教,当然,道教教义中的消极思想,将来需要有所改动!

改道教教义使其变的平民化大众化!使其道教教义具有侵略性,就像十字军东征一样,不信道教的都是异端分子,会下地府十八层地狱受苦。

同时将道教的戒条尺度放宽,完全吸纳基督教的平民化,可以娶妻生子喝酒吃肉,也可以经营产业入仕为官!

如此一来,何愁不兴!?

(个人喜好,喜欢佛家的朋友,可以忽略我的言论,不过我觉得佛法历经这些年已经变味,过于规矩与教条,这反而是一种禁锢……心若有道有佛,随处都是修行,剃度、深山、袈裟、念珠、打坐……不过都是束缚的形式主义罢了……)

第707章 反用战术的猜疑第164章 虚不受补第385章 一见钟情你信吗第378章 谁说公主摸不得第22章 大棒甜枣第441章 群臣面前放狂言第541章 召回叶宇引争议第731章 朕要燕云十六州第785章 策影令出风云动第148章 夜雨微寒第671章 父子二人的对话第427章 福王作乱三路军第230章 做新郎官第463章 苹果手机屠豪金第373章 月夜初逢危难间第726章 还都东京空盛世第663章 不是冤家不聚头第487章 不懂诗意一群人第97章 酒楼受辱第757章 火中的帝王尊严第386章 柳家三代皆忠勇第171章 一场大火第406章 故事仅仅才开始第514章 机缘巧合见入口第64章 黄山毛峰第513章 五行奇门觅寻踪第638章 突如其来的凶险第370章 石室之中藏兵书第489章 真正宴席才开始第336章 新科状元上大学第489章 真正宴席才开始第485章 愿为兄弟退一步第64章 黄山毛峰第47章 天香夜宴第242章 冷面死神第631章 西夏国出城纳降第23章 红袖添香第342章 雨打沙滩万点坑第677章 可笑的一段故事第323章 剃头挑子一头热第519章 月夜玫瑰伴佳人第55章 知县登门第278章 华林一游第683章 腿软了不听使唤第772章 暗中较劲蕴波涛第132章 八大书院第550章 起死回生造势成第769章 御书:第632章 将你留下必有用第83章 古稀老人第398章 苏家嫁女生变故第641章 凶器之中藏凶器第350章 恶狼谷中形势危第462章 其实我叫富二代第50章 鸡毛蒜皮第180章 吏治五疏第85章 桂榜之上第179章 无根浮萍第349章 终南山中群狼困第720章 吴挺此前的顾虑第512章 客栈气氛颇诡异第492章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217章 断筋碎骨第441章 群臣面前放狂言第465章 前往柴家探缘由第44章 分道扬镳第362章 红尘万丈何时尽第7章 一起白头第42章 龙山喋血第579章 好人永远没好报第300章 另辟蹊径图大势第233章 成了老子第18章 冰释前嫌第309章 占着茅坑不拉屎第378章 谁说公主摸不得第430章 硖石山中遭埋伏第552章 大战将即蓄势发第318章 刑部天牢双对弈第34章 暗蕴清风第745章 中都城外金军溃第357章 但愿你我永不见第631章 西夏国出城纳降第666章 你真的运筹帷幄第738章 叶宇版军制改革第409章 让你背后暗发凉第525章 出使日本引轰动第67章 朴实无华第779章 三器组合异象生第654章 一开始就注定了第274章 下一盘棋第649章 陛下,我等不服第580章 辽军攻城进行时第701章 红血伏尸遥千里第554章 成都城下战局开第698章 宋金鏖战进行时第205章 鬼使神差第703章 一路凯歌气势宏第505章 樱花精美易相思第687章 藤广博的忠心第410章 永生铭刻炎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