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厘清案情

赵煦关在书房,正在对‘军制’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思索。

他这些天看了很多,记录了不少,这会儿正在逐一归纳,总结,推敲其中的解决方式方法。

宋朝的军队,在宋太祖时,只有十多万,太宗时候也不到二十万,到了真宗,激增到四十万,仁宗时再次翻倍,到了八十万!

不止是军队数量的激增,还有就是军职可以荫补,并且还能附养家属,这样的支出,自然成了几何指数增长,成了国库支出中非常大的一头!

大头到什么程度,占比超过了全年赋税的六成,一度高达八成!

这样的比列,简直不可想象!

宋朝并不是常年打仗,仁宗一朝几乎没有战事,神宗一朝也并不多,元祐以来也近乎没有。

可军费的支出,一直居高不下!

赵煦看着他罗列对比出来的数字,神色肃然,凝重。

去年赋税是一千七百万贯,军费支出,一千万贯!

这个数字,着实可怕!

“一定要改变……”

赵煦目光灼灼的轻语,以军队这样的膨胀速度,他不止会越来越养不起,圈养之下还会使得军队毫无战力,旦有战事,一战即溃,望风而逃,并非多难想象。

赵煦想着历史上靖康之难时北宋军队的表现,眉头顿时皱起,目光幽幽,闪烁着冷意。

赵煦闭关还不到晚上,许将的奏本就送上来了。

赵煦知道不能闭门造车,迫不及待的看起来。

许将曾经是兵部侍郎,对军制有经验有想法,很值得参考与倚重。

在赵煦与许将两人筹谋对军制动刀的时候,皇宫外面依旧是风起云涌。

蔡京父子的动作不停,抄家依旧在如火如荼,各种案子在加速追查,而朝野对于吕大防等案子风向在胶着中慢慢的转向。

第二天,章惇与蔡卞讨论朝廷里人事任命,两人身前的公本上,列着高达四十多个名字。

蔡卞盯着公本思索良久,道:“三省六部七寺,三司衙门,枢密院,御史台,涵盖这么多人,朝廷里怕是不会那么容易通过。”

其实,这份名单大部分是章惇拟定的,他只是添加了极少一部分,总共四五个。

章惇脸上有着不容拒绝的坚定,道:“由不得他们!下午我去一趟户部,处理环庆路军饷的事。蔡京等人过来,告诉他们四个:严惩不贷!”

蔡卞知道章惇的态度,道:“我待会儿再去见见苏相公。”

苏颂到底宰辅,吕大防一案要定性,需要他点头。

章惇冷哼一声,他不喜欢苏颂。

下午,蔡京,马严,曹政三人齐齐来了。他们代表的是三法司,刑部,御史台以及大理寺。

蔡卞坐直身体,面色平淡,语气是威严,疏远,道:“有结果了?”

蔡京,曹政,马严三人是各有表情,各有心思,眼见蔡卞这位副相问话,蔡京,曹政不动。

马严绷直脸,只得出头道:“回蔡相公,基本落案。吕大防一党欺君罔上,擅权禀国,都有证据。行贿受贿,卖官鬻爵,倒卖军饷等,也查到实证。除吕大防,吕慧卿,范纯粹等人外,基本全部认罪,案情十分清晰。”

蔡卞一点都不意外,高太后垂帘听政,倚靠外廷,吕大防等人把持权柄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至于贪腐,卖官鬻爵,这个是仁宗以来,朝野公开的秘密。至于‘倒卖军饷’,这种事不是没发生过,边疆的将士穿破衣烂袄,吃的不如猪食,不是一两个人上书弹劾过。

这些都是成年弊事,日积月累。

蔡卞接过马严递过来的公本,仔仔细细看过一阵,道:“你们怎么想的,这些案子,要怎么判?”

马严不说话了,蔡京等人更是缄口不言。

如果是以往,肉烂在锅里,大家齐齐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发配的发配,夺职的夺职,至于亏空想办法填补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无声无息中悄悄过去,继续安享太平。

但现在,吕大防等人已经入了大狱,满城风雨,还能怎么掩藏?

可不遮掩,吕大防是宰辅,还涉及诸多高官,全都是天下名望之士。并且,关系错综复杂,就好比范纯粹,是中书侍郎范纯仁的亲弟,范仲淹的第四子!

这里面的关系网,何其复杂,更何况其他大大小小遍布开封内外。

这样的情形,怎么判?

蔡卞见他们不说话,沉思一阵,道:“案子需要陛下定,未定之前,你们不得宣之于口。还有,一应人等要加紧看护,若是再出什么乱子,你们知道轻重!去吧。”

三个人各怀心思,彼此又看了眼,抬起手道:“下官告退。”

蔡卞看着四人走了,左思右想,拿起奏本,前往福宁殿。

赵煦还在埋头研究,听到蔡卞来了,只好停下来。

蔡卞进来,十分恭谨的抬着手,道:“臣见过官家。”

赵煦摆了摆手,笑着道:“陈皮,给蔡卿家搬个凳子,看茶。”

蔡卞连忙谢恩,又见赵煦脸上疲倦,道:“官家,还需注意龙体,切勿过度劳累。”

赵煦活动了下肩膀,道:“卿家放心,朕每天都蹴鞠一个时辰,朕也不想英年早逝。”

蔡卞只当是玩笑,在陈皮搬过来的凳子上小心坐下,拿出蔡京等人的那道联合奏本,顿了了,道:“官家,三法司那边,对于吕大防等案基本厘清了,臣等不敢擅端,请官家决断。”

“哦?”

赵煦有些意外,笑着道:“他们这次效率倒是挺高的,朕还以为又要拖个一年半载。”

蔡卞不敢说话,他对朝局的效率心知肚明。

陈皮上前接过来,递给赵煦。

赵煦神色认真的翻开,见条理清晰,证据链完善,微微点头,合起来放到一边,道:“朕再斟酌斟酌。对了,卿家对朝局的人事,有什么想法吗?”

蔡卞躬身,语气波澜不惊的道:“回官家,臣以为,朝廷之中,不应该有党派之分,任人唯贤当为上策。”

赵煦深深的看了眼蔡卞,暗自惊讶又十分欣慰。

这位是王安石的女婿,能够抛弃成见与怨恨,说出‘任人唯贤’四个字,这份公心殊为难得。

赵煦接过陈皮递过来的茶杯,拨弄着茶水,心里计较着,道:“兵部,吏部,工部,这三个尚书留着,朕来选。三司衙门,暂时不动。另外,你与章相公选拔的人,要进行摸底,不要朕刚传旨,他们就牵扯进去,或者有什么事情爆出来。摸底,由皇城司与御史台双向进行,直接汇报给朕。”

蔡卞听着,回想着三司衙门被查封,三省合并迁入政事堂,隐约觉得这里面有什么联系。

“臣遵旨。”蔡卞不动声色的道。

第五百七十九章 反了反了第五百五十四章 孝道第五百零五章 商贸开路第三百六十章 不同以往了第二十九章 小娘不是娘第四百三十二章 举步维艰的辽国第七百四十五章 速战速决第五百三十四章 托献第五十四章 乘胜追击第三百五十三章 进步的大相公第七百一十四章 虚假繁荣第四百二十八章 眼前一黑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半城第四百三十四章 皇太孙第两百六十四章 祖宗不足法第四百三十五章 耶律洪基第两百三十二章 苏轼,主考官?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一个皇后娘娘第五百九十一章 相会第两百九十二章 利益不一致(求订阅)第六百八十九章 线索第五百零三章 纠葛中前进第七百二十五章 余地第一百六十九章 屈服第五百三十二章 争议第两百零三章 认输第三百四十一章 斩辽使第一百七十章 弹劾太皇太后第五十一章 封官许愿第两百零三章 认输第七百四十七章 沸扬第七百二十六章 故人相见第十一章 打弟弟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能放他们走第一百四十章 最大的党争诗案第一百一十一章 非我既敌第八十九章 再出手第七百四十二章 失策第七百零七章 巧遇第两百七十七章 政事堂内两两对决(为暖百万白银盟加更~~)第二十三章 君臣斗第五十八章 决战第两百三十四章 蔡京的惊人举动第一百八十六章 好一张大网第两百二十三章 大军改第两百四十一章 憋了一个大招第四十九章 昏招第八十八章 惊天动地第两百三十二章 苏轼,主考官?第六百九十九章 旧事新人第四百零二章 请辞的巡抚第一百六十七章 我大宋必胜第四百五十章 考量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太后的愤怒第六十三章 龙蛇起舞第七十二章 不对劲第六百七十九章 万象第一百九十八章 开堂第三百九十五章 辽人的斡旋第四百七十七章 犀利的章大娘子第六百六十四章 难想第六百一十九章 等第五百一十二章 捆了第两百九十五章 擅改年号第六百三十三章 狂风第两百六十九章 一触即发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敌当前第五百三十二章 争议第七百六十一章 边患第七百五十一章 战争打响第四百四十六章 憨第五百五十七章 态度与真诚第五十八章 决战第两百六十二章 紧张又期待的一刻第三百九十章 强硬第两百六十一章 最富有的阶层第七百零六章 掩人耳目第三百九十五章 辽人的斡旋第七百二十六章 故人相见第三百五十章 挑战心里底线第两百四十五章 死亡序幕第两百四十五章 死亡序幕第三百九十八章 诏书:顺诚王第两百七十九章 狗皇帝第六百四十九章 晋升第五百二十一章 压力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看陛下的意思第六十章 暗潮(为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五百六十七章 惊呼第四百一十四章 凝结如冰第五百六十九章 念念不忘第六十五章 腐朽不堪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可置信第五百八十一章 对峙第两百四十章 诛国贼第一百零二章 一把剑第两百五十五章 抄家第三百五十五章 唯一生路第三百一十九章 清理‘新党’第五百四十八章 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