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苏轼回京

这还用得着想吗?

姜敬心里接了一句,而后心惊,道:“相公,官家……”

他没说下去,他震惊于赵煦这些手腕的高明,同时害怕于这些手腕的背后目的——对吕大防决不轻饶!

姜敬收住话头,有些不安的看着苏颂。

如果官家执意要严惩吕大防,苏相公会怎么做?

苏颂显然比姜敬更早想到,所以脸色一直沉郁,脸上冷硬的如同石头。

苏颂能看明白,朝野同样不乏看清楚的。

官家出手了,于是乎,宫外的气氛更加紧张,谣言四起,遍布大大小小没个角落。

赵煦这会儿已经在最后一站,工部。

工部也是七零八落,好在赵煦钦点的杨畏已经赶过来。

赵煦在工部与一些人畅谈,其中不乏增加工部权限,拨款等内容,剩下一个侍郎,两个员外郎的工部,自然十分欣喜,拘谨含蓄的表达了忠心。

临近傍晚,赵煦出了工部,站在宫门前,看着不远处的街道。

除了林立的皇城司与宫中禁卫,还有不少百姓,远远的在围观。

工部一群人在杨畏的带领下,跟在赵煦身侧,一个个神情激动又紧张。

赵煦环顾一圈,与杨畏等人道:“工部当前要务有两个,一个是对黄河,长江的治理问题,要拿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来。不要闷头在衙门里,要脚踏实地的去考察,咨询有经验,有能力的人,方案也是要长久,治标治本,尤其是黄河。临近汛期,不可懈怠。其二,就是对全国的官道,桥梁进行梳理,分析,做好情况总结,争取尽快呈给朕看。”

杨畏神色一肃,道:“臣遵旨!”

其他人纷纷跟着点头,气息有些急促,很想接话。

赵煦又思忖了片刻,道:“杨卿家,工部的事情,你先担着,等政事堂那边拟好旨,就会正式颁布。”

皇帝想要任命官员,不是说句话就行的。还得在三省走完一套程序,这才是法理。

现在三省都在政事堂,就需要政事堂那边走程序了。

杨畏躬着身,道:“臣遵旨。”

他一点都不紧张,要是以往他这个任命或许通过不了,但是现在,谁还敢忤逆官家?

赵煦感觉差不多了,便向前走去,迈下台阶。

杨畏连忙跟着,其他工部官员则拘谨的立在台阶上,抬手恭送。

这时,童贯匆匆走过来,在赵煦耳边低声道:“官家,政事堂那边忽然多出了不少为吕大防等人申辩的奏本,都在说吕大防的功绩,官家应该酌情赦免。”

赵煦看向皇宫方向,随口的道:“不奇怪。”

他今天这一趟,其实等于是一个最后通牒,明摆着告诉所有人,他就是要严惩吕大防,一些人坐不住,完全在意料之中。

不过,赵煦旋即就半眯着眼,闪烁着冷意,自语的道:“做了官就一辈子荣华富贵,再大的罪行都是贬谪了事,依旧锦衣玉食,无忧无虑,这种规矩要改……就从吕大防开始!”

童贯低着头,不敢多言。

倒是杨畏忽然间神情若有所动,看着赵煦冷冽的侧脸,悄悄躬了躬身。

“今天就到这,杨卿家回吧。”

赵煦大步离开工部,准备回宫。

“恭送陛下。”杨畏连忙抬手。

“恭送陛下。”工部等一干人跟着大喊,声音奇大,似乎怕赵煦听不见。

等赵煦在一群人簇拥下走了,杨畏这才起身,目光幽幽的闪烁一阵,忽然与身后的一群人沉声道:“陛下的话你们都听到了,连夜做事!本官去一趟刑部,马上回来。”

工部一干人,抬手应命,道:“下官领命。”

现在朝廷里空缺的位置太多,官家亲自来了工部,他们自然要好好表现一番!

晚间,赵煦的书房里,落下笔,向着陈皮道:“明天的事情,都安排好了?”

陈皮小心的放下羹汤,道:“是。按照太皇太后的意思,一切从简,明天就是去庵里做一场法事就行,太后娘娘不入先皇陵,安放在庵里。”

赵煦眉头挑了挑,高太后没有将向太后一切尊荣夺了已经是‘宽大’,不入神宗陵,倒是不奇怪。

赵煦拿起羹碗,目光看向外面,道:“你明天通知政事堂,拟一道旨意:命蔡卞为主审官,三法司陪审,再让十三弟代朕监审,后天,公开审理吕大防等案。”

饶是陈皮跟着赵煦是经历了不少大风大浪,这会儿还是肩膀一哆嗦。

开审宰辅!

这种事,大宋朝就没发生过!

消息传出去,外面还不知道多大动静,只怕能将开封城给掀起来!

陈皮不敢多嘴,连忙应着。

赵煦对他挥了挥勺子,道:“去吧,留两个人就行,我再看一会儿就睡了。”

陈皮躬身,悄步退了出去。

……

第二一早,赵煦就穿戴整齐,在一群人簇拥下,出宫前往城外的‘妙静庵’。

皇太后的葬礼,即便再简洁,朝臣们也得出席。

向太后的葬礼,由于高太后的懿旨‘一切从简’,又是‘出家人’,真的是很简洁。

作为‘儿子’,赵煦只是配合演戏,将过程都走了一遍。

陆陆续续,一直过了晌午,赵煦等人又在庵里待了一个时辰,这才陆续下山,回城。

赵煦等还没有回到皇宫,陈皮就迎过来,撇开众人,在赵煦耳边低声道:“官家,皇城司那边说,苏轼昨日回京了。苏家相关一些人,今天在京城里走动十分频繁,还有……王诜。”

赵煦听着,微微歪头,目光盯着陈皮。

陈皮躬着身,不敢再多说。

王诜是驸马都尉,当年苏轼的‘乌台诗案’他就牵涉其中,打破了宋朝驸马不参与朝政的规矩。

王诜之前上书为吕大防等申辩,苏轼现在回京了,他的态度是什么?

不过,从陈皮低头中,赵煦隐约已经猜到了。

这个王诜当年之所以被发配,除了牵涉苏轼的‘乌台诗案’,以驸马都尉身份涉入党争,还有就是欺辱长公主,激怒了神宗。

赵煦心里转着念头,转头看向苏府方向,片刻,道:“传旨:王诜行为不端,多有不法,屡涉朝政,不知悔改!杖五十,羁押于宗人府,听候发落。陈皮,你亲自去。”

陈皮不敢多想其他,当即道:“小人遵旨。”

陈皮说完,急匆匆的带着皇城司离开。

赵煦面上还残留有冷意,大步进入皇宫,道:“叫十三弟来见我。”

第五十七章 退无可退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半城第七百零三章 博弈第七百二十一章 恶心手段第三百零一章 元祐不佑第六百四十八章 皇权不下乡第六百五十二章 京城之外第两百九十一章 严厉回应(求订阅~)第九十二章 请假就批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看陛下的意思第六百五十七章 恩科第三百四十四章 错过不再有第二十章 窗户纸第一百九十五章 拽(求订阅~)第五百零八章 风声雨声第六百九十五章 乱政祸国第五百二十七章 绍圣伊始第八十九章 再出手第两百四十九章 杀机暗藏的鸿门宴第两百三十八章 逼宫第两百七十七章 政事堂内两两对决(为暖百万白银盟加更~~)第五百四十四章 攻心第三百七十四章 兵临城下第四百六十二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第二章 借力第三百五十三章 进步的大相公第三百九十四章 毛骨悚然第一百四十五章 去他娘的祖法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歧第一百四十四章 御前争辩(为‘漫云舒2020’掌门加更)第六百四十六章 百态第七百零六章 掩人耳目第六百六十二章 借债第两百三十章 怪象的源头在官家第七百四十六章 自信第两百六十四章 祖宗不足法第两百五十五章 抄家第五百六十二章 变化第一百一十五章 空虚第两百一十四章 元祐八年第四百七十六章 反对浪潮第四百七十六章 反对浪潮第七百三十一章 回马枪第六百三十九章 过往第五百八十五章 用刑第两百九十六章 触及儒家礼教第三十七章 着急了第十四章 要快第四百八十六章 党争泥沼第六百一十九章 等第四百零九章 贺轶死第六百九十八章 矛头所向第六百四十九章 晋升第六百三十八章 扩大第五百二十九章 坚定意志第七十四章 可怎么办第四百二十八章 眼前一黑第一百六十五章 西夏来袭第六百零三章 咨政院第五百九十章 来人第五百六十八章 青天大老爷第五百零三章 纠葛中前进第五百二十七章 绍圣伊始第两百三十六章 新的热点第五百六十八章 青天大老爷第五百零二章 大赦不赦第一百八十八章 军中要有魂第五百七十三章 南来北往第五百六十五章 为国第六百零四章 难耐第两百三十四章 蔡京的惊人举动第三百七十七章 我都要第七百零五章 离京前第一百七十八章 面红耳赤第六百八十二章 蛔虫第四百五十章 考量第三百二十九章 以交子发工资第一百四十章 最大的党争诗案第四百零五章 阻力如山第五百四十一章 借钱第十五章 受惊的兔子第七百三十九章 抄家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能放他们走第六百零七章 鼎力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臣之辈第两百零一章 天下大事一言决之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臣之辈第五百五十章 没了没了第七章 又一条线索第四百六十四章 下马威第六百七十一章 内外第四百六十五章 反将一军第五百九十七章 大理寺第五百八十六章 警告再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磨刀霍霍第一百二十三章 高太后的愤怒第两百五十九章 十三卫第五百九十三章 小人的作用第四百七十八章 很生气第两百七十一章 坐镇青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