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零六章 出城十里相迎

为了防止出乱子,政事堂调配大宋上上下下诸多力量。

这一次,几乎动用了大宋所有的暴力机构,从御史台,刑部,到皇城司,再到军队。

章惇考虑的十分全面,行动迅速,根本不给那些人多少反应的时间。

开封府内。

韩宗道看着朝廷发的诸多邸报的其中一份,大致内容是:朝廷改制引起的居心叵测之人太多,各地知府要维持地方稳定,一旦出现大问题,朝廷第一问责的就是知府,要求各地知府‘临事无畏,勇于负责’。

开封府判官周茹水看着韩宗道面沉如水,有些好奇的道:“相公,这份邸报有什么问题吗?”

韩宗道能做到‘储相’的开封知府,履历自然不寻常,哪里看不出这道看似寻常的邸报背后的内容。

韩宗道抬头看了他一眼,道:“不要小看章子厚,朝廷的改制已经基本完成,他的手,要伸向地方了。”

周茹水一怔,道:“就是这份邸报?”

韩宗道神色越发沉郁,轻轻点头,道:“章子厚在昨天的政事堂会议上,批评地方用了‘人浮于事’四个字,而后更说官官相护,官官推诿,官官错节,朝廷再好的政策到了地方都会变的面目全非,反而加重百姓负担,成为弊政。当时我没有在意,现在想来,章子厚就是打了个埋伏。这道邸报,怕是要将知府的‘知’字去掉了。”

宋朝的体制最大的讲究就是‘制衡’二字,不止是朝廷的权力被拆分的七零八落,丛丛制衡,防止任何人、机构实权过大。地方上更是如此,‘知’就是代理的意思,简而言之,全大宋,就没有一个正常的‘长官’,全是代理!并且各种权职也被分割,哪怕是知府也没有多少实权。

这就造成了,哪怕有人想做事也做不成,一旦有什么事情,还找不到责任人,反正有的是机构、人相互推诿,踢皮球。

尤其是元祐以来,‘旧党’对‘新党’进行了全面清算,几乎都是以‘知府’的名义流放,最多半年就换位置,由此可以想见,没主官的地方上何等糜烂。

周茹水听着,还是觉得有什么问题,道:“相公,您在担心什么?”

韩宗道摇了摇头,道:“你很快就知道了,地方不比朝廷,天高皇帝远,关系错综复杂,不是改制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

周茹水倒是比韩宗道乐观一点,转换话题道:“相公,官家出宫去了,西北将帅回京,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韩宗道拿起茶杯,喝了口茶,道:“当年神宗皇帝与王安石还是有所节制的,听得进谏言。但是咱们现在的官家与那位章相公,就少了很多顾忌,从这半年的事情就看得出来。章楶回来,应该是完成了官家最后一块布置。政有章惇,军有章楶,谁人也反对不得了。”

章惇是‘新党’魁首,从熙宁以来的‘新党’,不说那些位置低的,哪怕是蔡确,曾布这样曾经的‘新党’大佬都要靠着章惇才有可能上位,可见他的影响力,根本不缺支持的人。

章楶刚刚大败夏人,一雪元丰年间五路大败的耻辱,朝野声望正隆,由他执掌枢密院,几乎是众望所归,加上背后西北二十万大军的支持,即便有些乱子也能轻松平定!

官家左手政,右手军,还有什么能阻挡他复起新法?

周茹水听着韩宗道平平淡淡的话语,心头渐渐暗自凛然,这样一来,复起熙宁之法几乎无可阻挡,神宗年间的旧事可能要重演,甚至更进一步!

在他们说着的时候,开封城内外,不知道多少人正在想方设法的撇清与王存,孟元,赵颢等人的干系,同时对在朝野里的不法痕迹进行掩藏,抹除。

很多往日奢华的豪门大院,突然变得清贫,各种奢靡之物消失不见,变成了极度的勤俭模样。

……

在开封城一片大乱,无数人惶惶失措的时候,赵煦已经出了城,在开封北门外十里亭,站在官道上,眺望着北方。

童贯见赵煦已经站了半个时辰,上前低声道:“官家,近来北方有雨雪,或许道路不好走,要不,坐一会儿,喝口茶?”

赵煦望着北方,心里是焦急又期待,对童贯摆了摆手。

他不止是期待章楶这个枢密使,也很好奇西军,很想看看著名的种家军,折家军,这些都是将来他要倚重的大才!

赵煦身后,还有青瓦房,机要房,政事堂,枢密院,兵部等的一群人,他们看着赵煦站了这么久,依旧不肯休息,悄悄对视。

官家能不顾疲累的等这么久,可见对章楶等人的重视。

不知道过了多久,有黄门上前,递过一张纸条,低声道:“官家,情报站来的,预计还有一炷香时间就到了。”

赵煦接过看了眼,深深吐了口气,压住激动,回头向众人,笑着道:“诸位卿家要是累了,就找地方休息一会儿,喝口茶,无需顾忌。”

身后的人哪敢啊,慌忙抬手,言称‘臣不累’。

赵煦没管他们,继续等着。

果然,没有多久,远处就看到了一面面旗帜,接着是就是骑着马,马车以及走着的众人。

赵煦当即理了理衣服,向前走了几步。

他身后一众人见着,只得跟着。

远处,章楶等人已经知道赵煦在等他们,章楶坐的是马车,这会儿站在门外,遥遥看着,神情不动,沉吟片刻,道:“将各路经略以及总管,主将叫上前来,随我一起觐见官家。”

他们这一路人几乎都知道大宋官家在前面等候他们,听着章楶的话,更加激动不已。

不多久,兵部尚书许将,河东路经略孙路,熙河路经略王文郁,王安礼以及折可适,种师道等人到了章楶马车旁。

章楶又看了眼越来越近的十里亭,与众人道:“官家出城迎接,可见重视我等,觐见官家,须礼数周全,不得冒犯,其中轻重,你们应该知晓。”

众人神色凛然,齐齐的道:“章相公放心!”

章楶看了眼神色不宁的王安礼,转向许将道:“许尚书,您是官家近臣,如果待会儿有所不周,还请帮忙转圜。”

许将微微一笑,道:“章相公放心,诸位经略,将军也宽心。外面那些谣言大可不必多想,无需忧虑太多。官家亲自出城迎接,我大宋未有,可见对诸位的重视,不会轻易怪罪的。”

众人听着,这才脸色稍稍缓和。

他们是边臣边将,可也不会不关注开封城的情况,眼见大事一个接着一个,连宰执吕大防都下狱了,他们哪敢还心存侥幸。

第五百零七章 私与公第一百一十七章 得看陛下的意思第五十一章 封官许愿第两百二十七章 冬天里的熊熊烈火第一百八十六章 好一张大网第六百五十七章 恩科第四百六十六章 好手段第三百四十四章 错过不再有第两百二十七章 冬天里的熊熊烈火第六百零六章 来人第六章 冰山一角第六百四十二章 进不去第十九章 查封康和宫第四百六十章 黑锅第五百一十章 海贸与海军第四百六十五章 反将一军第四百八十七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三十三章 意想不到第四百八十章 套路第七百二十二章 文抄公第两百七十二章 三姓家奴第四百七十九章第两百一十章 弟弟还小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品衙门第一百六十二章 狗胆包天第三百三十七章 宣告着失败第四百零一章 潮起潮涌第七十四章 可怎么办第六百三十六章 惊觉第五百八十九章 抄家第一百八十九章 古来第一大奸佞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火如荼第一百六十八章 嚣张的夏使第两百一十六章 人心难破第三百九十二章 梁太后死第两百一十八章 太妃生世第六百六十三章 读书人的事第五章 恩威并用第四百一十四章 凝结如冰第一百六十三章 全数罢黜第七百六十七章 光阴似箭第一百三十五章 天下士人会疯的第两百五十一章 做大事的人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可置信第五百六十九章 念念不忘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无是处第七十七章 久等的一刻第三百五十五章 唯一生路第五百二十一章 压力第四百二十四章 兵锋第两百二十章 官家三问第三百九十八章 诏书:顺诚王第五百四十二章 备时第六百九十章 失控第五百零九章 来了第七百一十一章 无聊第两百零九章 屈服(求订阅~)第七百六十六章 荣宠第三百七十八章 夏人疯了第六百章 离心第一百三十三章 惊天动地大事件(求订阅)第三百三十章 童子军第二十三章 君臣斗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半城第四百零八章 狗急跳墙第五百六十三章 哑然第七百一十三章 联姻第四百三十九章 祖宗家法第一百三十三章 惊天动地大事件(求订阅)第四章 有办法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不期而遇的挚友第三百零三章 火烧翰林院(第一更)第两百九十三章 以兵止戈(求订阅)第四百三十七章 紫宸殿第七百四十三章 抵达第六十四章 杀意(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五章 从心第三百六十章 不同以往了第两百五十七章 处置四位相公第五百六十五章 为国第两百三十二章 苏轼,主考官?第一百二十八章 突然爆发的大战第两百零七章 二十万大军第六百八十二章 蛔虫第五百一十七章 共识第五百四十六章 昭告天下第六百八十八章 进村第两百八十一章 新法的第一个困境大封推感言第九十五章 权力的疯狂第六百一十九章 等第六百九十一章第四百二十七章 极限压迫第五百九十五章 旧人新事第三百零六章 谶语第六百零一章 千丝万缕第六百零五章 阉宦第三百六十六章 影响第一百二十六章 对六部的布置(第三更)第一百五十章 酷似隋朝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