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舆论阵地

作为政事堂的参知政事,蔡卞参与了目前所有‘新法’事宜。

除了一些赵煦与章惇的默契外,他知道所有事情。

曾经赵煦与他们说过‘人数多寡’的问题,也就是‘新党’支持者数量太少,需要寻求培养新的阶层。

现在,官家在拉拢百姓又凸显商人,同时以‘科举’为代表打压现有的士大夫阶层,这是双手抓!

蔡卞看懂了,悄然心惊。

眼前的官家,不动声色的就做了件大事情,走在他们前面!

可以想见,官家今天这几句话一旦传开,民间的舆论风向一定会有所转变!

赵煦在说着减税的事情,警戒线外自然更加惊喜,高呼‘吾皇万岁’落下,几乎所有人都抬着头,盯着赵煦,充满期待。

赵煦也没让他们失望,继续说道:“要落实朝廷诸多惠民大政,需要有清廉,高效的官吏!我大宋官员,贪污索贿横行无忌,这几乎是明规则!这严重破坏了公平公正,朕以及朝廷,绝不允许!朕已经下旨政事堂,严厉的整顿吏治,贪污无能,人浮于事的官吏,全部罢黜,严惩不贷!”

“对于匪盗,地方恶霸,官场山头,要坚决予以打击!”

“对于高涨的物价,尤其是粮米油面等说活必需品,朝廷将出台各种法度以及执法部门,对于哄抬物价,囤货居奇,影响百姓生计的行为,绝不宽恕!”

Wшw ☢ттκan ☢C ○

“对于泛滥的洪灾,朝廷未来三年,投入至少一千万贯,用以治河!”

“国子监以及太学,在未来五年,将至少建一百个书院,接收贫寒子第入学,至少一万人,伙食,课本等费用,一律有朝廷承担……”

“对于贫困的县州府,朝廷要酌情免去一年甚至是三年的钱粮赋税……”

……

赵煦字字句句都是在惠农,惠商,惠民,不是假大空,而是有实实在在的数字。

警戒线外的百姓,商人,听得心头震动不已。

政事堂那些文件上的东西,哪有官家大众亲口说出来可信!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吾皇万岁!”

警戒线外的人群越来越多,他们跪着,山呼海啸,声音里全是激动。

朝廷如果真的这么做,他们将得到太多的好处!

消息还在飞速扩散,整个开封城都被惊动了,无数人蜂拥而来。

葛临嘉,郑贺致等人已经坐不住了,早就跟着跪在地上,宣德门下,除了赵煦身后的蔡卞,梁焘,就没人还站着。

赵煦看着无数人的高呼,心头难以自持,脸上极力平静,还是露出了丝丝微笑。

这不是紫宸殿的朝臣,这是开封城的百姓,这是天下的百姓,而他,是大宋的皇帝!

等了好一阵子,赵煦招手,蔡卞,梁焘连忙俯身,听赵煦说了几句,连忙低声应着。

又过去许久,见呼喊声渐止,赵煦压了压手,等声音头停下来,朗声道:“现在,由参知政事蔡卞代表政事堂说话。”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的转向蔡卞。

蔡卞出列,对着警戒线外的人群抬了抬,而后沉声道:“明年改元,并行减税,清吏,政事堂计划,力争五年时间,完成‘方田均税法’,事先耕者有其田。同时,大力清查吏治,确保建立一个清廉,高效的朝廷以及地方官吏体系,戮力同心,坚定不移,实现既定计划,惠及天下百姓……”

蔡卞或许没有公开演讲的经历,说话抓不住重点,也没有说中要点。

但百姓们并不在意这些,他们只在乎具体的‘减税时间’,听到‘明年’二字,他们足以沸腾了。

警戒线外的百姓,听着蔡卞的话,议论声逐渐起来,并且不受控制。

在人群后面,来了更多人,但他们没有靠近,只是远远观望。

许将站在林希边上,抱着双手,笑着道:“林尚书,这压力不小吧?”

以往,都是朝廷给压力,现在官家大众承诺,那很多事情必然被放大,吏部要承接全方位的压力。

林希面色从容,淡淡道:“有时候,压力也是好事情,就比如,我现在要是拿掉三京那几位知府就容易的很多。”

许将神色微动,暗自点头。

东京的开封知府号称‘储相’,地位非常,其他三京虽然比不上,却也是远超一般知府,不能轻易拿捏。

但有了赵煦这些话,朝廷拿掉他们,百姓也只会以为他们是‘贪官污吏’,舆论上会有很大的优势。

许将微笑,心里琢磨着,兵部也得把握这个好机会!

宫里,慈宁殿。

高太后已经得到了外面的消息,斜躺着的姿势慢慢坐起来,看向宫外,脸上浮现一丝难受的笑容,轻叹道:“我到底是小看了官家……”

周和不敢接话,心里暗暗道:若非您一直小看,自认为大局在握,哪能走到今天?

仁明殿。

孟皇后坐在椅子上,双手摸着小腹,在阳光下,身上像是披上了某种光辉,轻声自语的道:“儿,你父皇真是圣君……”

皇宫内外,整个开封城议论不断。

警戒线外的人群越来越多,打断了赵煦既定计划,但这比既定计划更好,眼见着人群气氛热烈,赵煦及时收手,将这里交给了蔡卞,梁焘,他转身回宫。

气氛烘托出来了,他适时功成身退。

赵煦进了宣德门,陈皮连忙迎过来,一脸敬佩的笑着道:“还是官家高明。”

赵煦笑了一声,今天的效果,确实比预计的好,边走边笑的道:“待会儿给蔡相公等人说一说,让他们继续加强预料引导,对朝廷的惠民大政,要将好处讲的直白,彻底一点。民心一定抢过来!”

士绅阶层,现在赵煦只能采取打压,分化,拉拢,这个只能见效太慢,需要时间。但对于百姓,商人这些,国家机器开动起来,绝对能迅速转化。

“是。”陈皮连忙应着。

赵煦刚回到垂拱殿,一只脚还没踏进去,忽然看向陈皮,道:“那谶语查清楚了吗?”

陈皮脸色一肃,低声道:“皇城司那边还没有回话。”

赵煦冷哼一声,大步进门,道:“蔡攸越来越没用了。”

陈皮不敢说话,皇城司十分敏感,纵然体制上划归政事堂,实际控制权还在官家手里。

等赵煦坐下后,喝口茶,休息了一会儿,陈皮这才道:“官家,夏人的使臣就要到了。”

夏人去年在环庆路大败,连太后,皇帝差点都被生擒,还丢了两国边界诸多要塞,上次就派了使臣,在政事堂太过嚣张,被章惇直接斩了。

赵煦嗯了一声,随手拿过一道奏本,道:“章相公不在,让礼部与蔡相公去接待一下吧。”

赵煦与西夏着实没什么好谈的,若非忙着‘军改’,赵煦连敷衍都懒得。

赵煦看着手里的奏本,道:“夏人国内是什么情况?”

陈皮瞥了眼外面,低声道:“官家,从擎天卫传回的消息来看,夏人似乎很不服气,还要再打。”

赵煦冷笑一声,摆了摆手。

陈皮应声后退,侍立在不远处。

赵煦看着奏本,心里在考虑着西夏的事。

西夏的情况,与之前大宋的情况很相似。外戚专权,太后把持朝政,外戚充斥朝廷,小皇帝根本无可奈何。

那梁太后是一个极其嚣张跋扈的人,那边对宗主国辽国不断放狠话,这边与宋朝接连开战。

去年的败北,可能只认为是大意,加上诸多要塞丢失,失去了与大宋的主动权,如果再战,直接目的,很可能是那些要塞。

“传话政事堂,擎天卫,”

赵煦淡淡的说道:“封锁与夏人的边境,断绝一切往来,一粒米,一块布都不准过去!”

“遵旨。”

陈皮应着,快步转身出去。

宣德门外。

蔡卞,与梁焘还在讲着。

一个讲政事堂的大政方针,一个讲具体的政策。

但警戒线外的人已经分心,听不进去,三三两两的窃窃私语,更有不少人开始离开,四处奔走,传递消息。

蔡卞,梁焘见着,没有强求,匆匆交代几句,便散了。

郑贺致,李博知等人被蔡卞带入宫,他们是来受奖的。

这个时候,整个开封城已经热闹起来,到处都在关于赵煦的谈话。

“官家说了,要减税,尤其是粮税,减了有三分之一多!”

“对对,我就在现场,那蔡相公说了,明年改元,就从明年开始!”

“还不不止了,为了防止地方上的苛捐杂税,层层盘剥,朝廷考虑设立专门的收税机构……”

“除了粮税,商税也要减少,对很多东西的交易进行免税,说什么,哦哦,优化收税环节,合理税收,减轻最终的百姓负担……”

“另外,还有就是要控制物价了,对粮米油面这些,朝廷要严控价格,严厉制止哄抬物价,保障民生平稳……”

“官家也说了,要加强对贪官污吏的打击,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要来真的了……”

“那梁尚书说了,先从开封府开始,要设立国税司,物价司,清水司,还要联合刑部,御史台等组建跨部门的执法司……”

“朝廷这次,真的是有大动作了,要彻底消除弊政了啊……”

“可不是吗?以往我们都是雾里看花,什么都不清楚,现在总算是明白了……”

“是啊,官家真的是太有魄力了,难怪朝野这段时间会发生这么多事情……”

“对对,难怪那些人阻止,不然他们怎么继续兼购土地,哄抬物价,卖官鬻爵……”

“我以前骂过朝廷,现在我支持官家!”

“我也支持官家,一定要做下去,决不能向那些贪官污吏妥协!”

“我去请我叔叔,他之前是刑部员外郎,我请他上书,支持朝廷的新政!”

“啊,我也去,我找我堂兄,他是进士,有资格写奏本!”

“快走快走……”

开封城是前所未有的热闹,到处都是赵煦的谈话,相比于以前多是骂声,这次群起高涨,支持的声音此起彼伏,充斥着城内。

毕渐心情十分高兴的回府,虽然官家以及蔡相公,梁尚书没有提及这次科举的事,但他看到了浓浓的希望,内心澎湃,难以自持。

赵谂则紧皱眉头,一脸难看,回到他的租房,顿时再难压抑,怒吼的道:“狗屁!狗屁!都是狗屁!说的大义凛然,怎么不说擅杀朝臣,驱逐朝臣,屠戮公爵?天下纷纷,乱象迭起,你们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作为归化的僚人,他们钦慕大宋文化,尤其是代表性人物,但对于朝局的认同感,确实十分的低,并且一直有所警惕。

赵谂怒吼,发泄了好一通,躺在床上,呼呼喘气,也忘记了之前出去要干什么,头疼不已,闭着眼,难受中,居然慢慢睡着了。

他并没有注意到,他曾经写过的那几张纸已经不见了。

在开封城热闹的时候,诸多高门大户的门突然关门,门内悄然无声,与往日的热闹大相径庭。

赵煦的一番话,如同一个炸弹,将开封城激的尘土飞扬,声嚣漫天。

哪怕是已经离开开封城的章惇也得到了消息。

章惇正在一处驿站休息,听着宣德门下的事情,神情平静,好半晌才轻声的说道:“官家,将事情都做在我们前头了……”

他身后站着他值房的‘文吏’,这是元祐四年的进士,原本被流放到荆南,是章惇特意召回来,留在身边的。

他听着章惇的话,道:“先生,这不是正好吗?您之前不是计划,大肆宣传官家的事,增加官家的威望吗?”

章惇笑了笑。

第三百九十八章 诏书:顺诚王第七百四十章 离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等半个月(第三更)第一百九十一章 谣言误我第四百五十七章 隐秘第七百二十章 聪明人第四百三十章 疲敌第六十章 暗潮(为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四百七十四章 冲突第三百三十六章 一无是处第一百九十九章 口含天宪第三百五十四章 杀气第一百零六章 君臣皆杀人(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二章 风声骤紧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变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等半个月(第三更)第六百七十六章 新格局第三十一章 政治手腕第六百章 离心第三百四十八章 根源被遏阻第四百三十五章 耶律洪基第五百七十六章 告示第四百八十三章 谁的网第五百八十九章 抄家第三百九十九章 归京第两百四十四章 申斥第六十一章 从未有过的事第两百一十一章 惊心动魄的夜晚第两百五十九章 十三卫第两百八十一章 新法的第一个困境第四十八章 后进之路第两百零四章 老虎要吃人了第七百二十一章 恶心手段第五百三十一章 两手第四十四章 下场第七百二十一章 恶心手段第四百一十八章 特别时机第一百九十四章 震慑第四百零六章 斗法第三百九十九章 归京第四百四十四章 分歧第七百六十六章 荣宠第三百七十八章 夏人疯了第六百六十七章 发兵大理第三百九十三章 局势纷乱第六百八十二章 蛔虫第一百一十九章 裁军合路第两百三十章 怪象的源头在官家第六百三十章 监审第一百六十二章 狗胆包天第三百八十八章 巡猎幽云第两百三十七章 读书人所仰赖第六百三十一章 悍匪第两百五十五章 抄家第四十五章 周到人第三百七十二章 临战第六百零七章 鼎力第三百九十七章 和成第两百三十四章 蔡京的惊人举动第一百三十二章 斩立决第九十七章 奸臣有道(求收藏~)第四十九章 昏招第六百八十九章 线索第五百三十二章 争议第四百一十二章 突变第五百六十七章 惊呼第三百九十一章 内外第六百八十一章 拓边第七百六十四章 宰相肚量第两百一十四章 元祐八年第两百八十二章 严打(补更)第四百九十一章效果第七百二十章 聪明人第一百八十五章 刀兵凌厉第七百一十六章 真实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清洗第四十六章 权力熏心者第七百四十七章 沸扬第四百二十一章 不臣之辈第两百五十一章 做大事的人第七百零九章 同路第两百六十八章 兵戎相见第三百六十九章 参谋军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连下诏书第五百三十七章 行动第三百八十七章 风云变幻第四百六十九章 宦海人第一百七十六章 诛心第六百零二章 南来北往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族坐镇第一百三十三章 惊天动地大事件(求订阅)第三百二十七章 新阶段的开始第七百二十二章 文抄公第一百七十一章 战火如荼第三百四十九章 好手段第五百七十八章 上上下下第六百九十八章 矛头所向第三百九十章 强硬第六百四十五章 烦恼第六百六十五章 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