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弹压不住

嵬名柏的态度,令蔡攸意外。

不过,他并不在意,宋夏之间完全没有和解的可能,这嵬名柏知道了这么多,断然没有放走的可能。

他心里默默盘算一番,暗自道:‘那南天友现在踪迹鬼测,连我都差不多,他的注意力既然都在境外,我也不能拉下……看来,我也得去秦凤路走一趟了……’

大宋的两套情报系统,擎天卫与皇城司,皇城司专注于境内,但也并不是只在境内。如同擎天卫专注于周边的情报刺探,境内也不曾放下是一样的。

嵬名柏心急于知道的消息,他现在恨不得飞回兴庆府!

但他知道,眼前这个人,不会放他走的。

他看着眼前的茶碗,他在盘算,如果立刻打碎茶碗,用碎块划破喉咙,是否能死。

他不怕死,但他怕酷刑!

蔡攸将身前的纸收好,对身后摆了摆手。

当即几个禁卫迅速过来,将嵬名柏给套了起来。

嵬名柏挣扎着,目光凶狠盯着蔡攸,道:“你们宋人太过猖狂了,斩杀大辽使臣,你们就等着亡国吧!”

蔡攸呵笑一声,站起来,俯视着他道:“你们想要岁币翻倍,还想着边境要塞,你们不觉得,你们想的有点太美了吗?”

嵬名柏不甘心,道:“你们还有机会,只要你放我回去,我大夏可以不插手你们的战事的。”

蔡攸的呵笑变成了嗤笑,道:“想坐山观虎斗?不着急,咱们走着瞧吧。”

蔡攸不再多说,揣好东西,离开鸿胪寺。

鸿胪寺的官员以及衙役,对这个人的态度是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这个人帮了他们不少,没有皇城司,他们应付不了这些外使。之所以很,是因为皇城司抓了他们太多人。

嵬名柏被押走了,带着满心的急躁与不安。

这时,正如蔡卞所料,因为章惇斩杀辽使,朝野掀起了巨大的反弹。

章惇的名声进一步恶化,同时‘新党’内部不满的声音也在逐渐增加。

首先就是礼部。

七八位侍郎,郎中,员外郎围聚在李清臣的值房,一众人怒着脸,既担忧又愤怒。

左侍郎最是率直,没有顾忌,沉声道:“尚书,不是下官不敬,章相公越发跋扈,这般大事,就这样擅自决断,不说国政大事,他眼里还有官家,还有朝廷,还有大宋社稷吗?”

右侍郎温和一点,道:“尚书,官家是顾全是章相公面子,顾全大局,但官家能忍几次?如果章相公倒了,‘新政’怎么办?若是官家对‘新政’产生了怀疑,这可是弥天大祸啊!”

郎中就更直言不讳了,朗声道:“这样的大相公,对‘新法’,对国政有何益处?这般下去,现在的大好局面全毁了,下官建议,罢黜章子厚,另选贤能!”

“下官附议!”

“下官附议!”

一连出来三四个人,齐声附和。

李清臣面无表情的看着,听着,表面上淡定,实则心里纠结不已。

这些都是礼部的顶梁柱,他们的声音不能不顾。他不能像章惇压他们一样压这些人,这些仅仅是礼部的,拓展到六部三寺,这样的声音会更多,继续向下,还不知道多少!

这样的反弹声音,他们有所预料,但来的这么快,这么猛烈还是颇为措手不及。

李清臣心里斟酌着安抚的话,观察着这些人的表情。

左侍郎见李清臣不说话,越发坚定的道:“尚书,下官真的不是逼迫您,现在的情况,您比我们清楚。章子厚就是那么几句话就推卸的干净,国社大计,不是这样来的!同僚们的态度,也并非下官撺掇,请尚书钧鉴!”

其他人纷纷抬手,不再多说。

他们是冲着章惇去的,不能过多逼迫他们这个上级。

李清臣眉头慢慢皱起,摆了摆手,道:“你们的态度我都料到了,看看其他衙门吧。”

李清臣没找到合适的话来安抚这些人,章惇斩杀辽使,固然拿出了‘试探辽国虚实’的借口,这个借口,他们六部尚书等都难以接受,何况是这些人。

左侍郎不罢休,抬起手,道:“李尚书,总得给我们一个说法吧,我们回去也好告诉其他人。”

‘李尚书’,在外面是客气话,当在这种情况下,就显得不那么客气了。

李清臣头疼,情知不给个解释,今天没办法善了了,左思右想,道:“不日朝廷就会开会,发邸报,暂时不议。”

左侍郎听着,眉头皱起,又道:“尚书是何态度?”

李清臣见他以及众人没有以往的轻易退让态度,暗吐了口气,道:“如果你是询问本官的态度,那本官的态度就是朝廷的态度。如果你是私底下问,本官也不赞同章相公如此武断。”

左侍郎以及众人听着,面色和缓。

左侍郎抬着手,道:“下官还是那句话,并非有意逼迫尚书,此事事关重大,容不得下官等人视若无睹。”

其他人跟着抬手,道:“请尚书体谅。”

李清臣微微颔首,道:“本官不是小气人,不会搞秋后算账,尔等放心。礼部这边,暂时没有态度,坐观变化吧。”

众人这才不说话,心里想着李清臣说的‘变化’。

礼部是六部中相对来说比较‘和谐’的,这些人大部分是李清臣举荐,其他五部就不太一样了。

首先是工部。

饶是尚书王存说了宫里的事,还有他放下的狠话,众多官员依旧不罢休,要求他写奏本,他们联名,直接要求弹劾章惇以及党羽,甚至有人要求王存带着他们闯宫。

工部是唯一的‘旧党’还占着的地方,怒火自然从这里点燃。

王存焦头烂额,他自然不能带人闯宫,可要安抚衙门的人不说,还要应对在各处聚集,等着他的人。

以前有苏颂,韩宗道在前面,王存还感觉不到,现在终于体会到他们的难处了。

再其次是刑部,刑部众官员,直接搬出了‘律法’,指责章惇目无法纪,私自动用侍卫杀人,要求章惇给出说法。

刑部尚书来之邵是章惇的铁杆亲信,费尽口舌也没能说服刑部众人。

而户部,兵部,吏部程度不一,都对‘斩杀辽使’这件事表达了激烈的愤慨,要求追究朝廷解释清楚。

御史台更不好过,御史中丞黄履极力弹压,还是压不住一向眼高于顶的言官们,一道道弹劾奏本在飞速成型。

随着时间过去,开封城发酵的越发厉害,一些曾经的大小人物开始出面,有人更是直接进宫,要求面圣。

第六百一十一章 稳乱第两百七十二章 三姓家奴第四十五章 周到人第三百四十九章 好手段第一百九十章 我辈风骨第十八章 酸儒第一百八十六章 好一张大网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一个皇后娘娘第五百一十六章 缇骑第四百零八章 狗急跳墙第两百七十八章 清算司马光(求订阅)第六百七十章 蠢货第四百八十八章 夜访第五百七十二章 亲信第一百二十八章 突然爆发的大战第一百八十一章 胜了!第四百一十四章 凝结如冰第五百五十九章 死水第五百五十二章 一根胡子第七十章 立靶子(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七章 宣告着失败第四百八十四章 怎是一个复杂第七百一十七章 基础第一百三十八章 再等半个月(第三更)第五十九章 朕可以杀人吗第两百九十九章 压人第五百三十七章 行动第七十二章 不对劲第五百七十三章 南来北往第六百六十二章 借债第两百五十五章 抄家第两百五十九章 十三卫第一百四十五章 去他娘的祖法第三百一十二章 势所难免第九十六章 君无戏言第七百三十二章 闷气第七百二十九章 上岸第三百八十章 谁敢置喙?第两百九十章 碰我试试?(补更)第五百三十三章 插曲第两百三十三章 分化第七百五十六章 兵临城下第六百八十六章 恶性事件第四百六十章 黑锅第五百六十三章 哑然第一百三十七章 党争祸国第一百八十二章 畏威而不怀仁第三百八十六章 求和信第一百零八章 竞相入场第六百九十八章 矛头所向第四百六十三章 文半城第七百零二章 难第五百七十五章 来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拽(求订阅~)第两百二十九章 交子银行第一百六十五章 西夏来袭第五百四十章 开不了口第两百八十四章 推广奇技淫巧第一百一十三章 抓!全抓了!第五百零五章 商贸开路第七百五十五章 马不停蹄第七百四十一章 恍然第三百九十二章 梁太后死第一百二十七章 苏轼回京第三百九十章 强硬第八十九章 再出手第一百九十二章 所图越大第七十章 立靶子(求收藏~)第五百五十四章 孝道第四百三十六章 回京第四百七十四章 冲突第四百六十七章 牌序第四百五十八章 议立太子第两百二十七章 冬天里的熊熊烈火第三百八十五章 亡国之厄第六百六十六章 种子第一百六十四章 弄死几个也无所谓第六百五十四章 面圣第六百三十章 监审第一百七十二章 大敌当前第两百七十二章 三姓家奴第两百九十八章 以德导行第七百五十七章 说话算话第四百一十三章 不可置信第一百九十八章 开堂第三百九十一章 内外第两百五十八章 万贯家财成空第一百九十四章 震慑第四百零九章 贺轶死第四百七十六章 反对浪潮第三百四十一章 斩辽使第六十章 暗潮(为盟主‘朕躬钦处军国事’加更)第六百三十九章 过往第两百五十九章 十三卫第六百五十一章 热烈第三百九十八章 诏书:顺诚王第一百四十六章 地动山摇的改制第三百三十四章 独霸朝堂第三百四十四章 错过不再有第三百一十五章 世家大族